发布时间:2020-05-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历史沿革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测绘工程系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经管与建装系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内蒙古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内蒙古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排名] [内蒙古科技大学考研群] [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6年,材料加工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先后于1997、2004、2007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于2004年被批准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博士授权点。
本学科学位授权点现有教师8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2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52人,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10人。围绕地区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建成“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5年,科研项目持续增加,达290项,其中国家级39项、省部级93项;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共4372.81余万元;共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5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10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本学科立足内蒙古及周边地区,辐射全国材料行业,始终强调各学科方向紧密围绕区域稀土资源优势,开展稀土在钢铁、镁铝、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形成稀土资源在材料中高值利用的学科优势;根据本地区国防及核工业密集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关科学与配套研究,形成国防工业新材料、新技术的科研特点;结合本地区钢铁、有色金属工业聚集的特点,开展材料制备过程组织、性能控制及模拟研究,形成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与控制的研究特色,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等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近5年内蒙古地区金属制造、国防、稀土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及新材料产业发展迫切需求大量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本学科承担的大量科研项目急需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队伍作为支撑,进一步加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建设,兼职导师在上海大学等单位培养博士4名;5年来,学校投入50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材料制备与分析测试研究平台。
本学科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和质量保障体系,生源数量质量逐年提高。5年期间共培养160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毕业生进入钢铁企业、研究院所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工作,考取博士27人,就业率85.60%以上。
本学科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培养学生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本学科发展特色:本学科紧紧围绕着学科方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宗旨,重点建成“材料加工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与开发”自治区级创新团队,依托新增的“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平台,针对高端钢铁产品、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需求组建了联合研究梯队,形成稀土资源在材料中高值利用的学科优势;根据本地区国防及核工业密集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关科学与配套研究,形成国防工业新材料、新技术的科研特点;结合本地区钢铁、有色金属工业聚集的特点,开展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高精度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与控制、稀土陶瓷材料与器件、储能新材料基础及应用等4个向的特色研究。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的科学研究体系,完成多项国家及企业的科学研究项目,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学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年间共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6人,该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培养的研究生保证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成为西部大开发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eimenggu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26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