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导师:曹虹
[通讯方式]
电子邮件:gzhcao@smu.edu.cn
[个人简述]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
1、首次引入双基因修饰小鼠,从体外细胞、离体器官和体内小鼠模型等不同层面,采用实时动态成像、单细胞分析法(SCP)、RABT和双转录组蛋白组等技术,研究美金刚以宿主炎症调控分子α7R为靶点诱导NET抗菌机理在抗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中的作用,结合MEM药物学实验及药物间联合应用,寻找有效防治BSM策略。另外,探讨α7R对脂筏依赖的Ca2+信号转导在HIV感染(引起的的β淀粉样蛋白累积)、吸毒及机体衰老相关的BMEC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潜在共病机制中的作用。α7R对脂筏依赖的Ca2+信号转导可导致NF-κB激活、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及白细胞穿越BBB,这些是HIV-1毒力(如gp120和gp41)和非感染性共病因素(如冰毒和尼古丁)诱发的CNS病变的共同特征,以期揭示在HIV相关共病中A7R介导和调节CNS病变机制,为其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2、以益生菌预防致病性大肠杆菌及人体微生物组和疾病关系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益生菌阻断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定植、血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诱生肠上皮细胞粘液屏障的调控机理,以及研究人体微生物组和代谢相关疾病的关系,寻找人体微生物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如胖瘦、糖尿病、胃病、甚至癌症的答案。
二、开展新医疗、新技术等情况
1、首次引入和建立双基因修饰小鼠动物模型;
2、建立单个细胞基因表达谱和单细胞感染组学的研究方法。
3、建立和发展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和动物体内模型。
三、国内所处的学术地位
对于病原体感染血脑屏障CNS的机制研究是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特色。2006年我们开始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儿童医院黄胜和教授共同组建“感染组学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我们团队所开展的“双道屏障理论”和“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的系列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对血源播散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双道屏障理论”,即无论是细菌、真菌,还是病毒等病原体,通过气-血屏障或肠屏障入血流播散至血脑屏障,只有当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浓度与侵袭入脑的病原体数量呈正相关时,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与穿越血脑屏障相关。病原体如何穿越血脑屏障是我们的研究重点,相关内容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广州市科研基金1项。我们成果包括:①研究了大肠杆菌K1株感染血脑屏障的关键侵袭蛋白IbeA和毒力相关因子CglE,PPK1和OmpT等,新生隐球菌HA和HIV gp41-I90肽,以及宿主细胞受体 Vim, PSF,CD44和A7R的互作,以及其在新生儿大肠杆菌脑膜炎致病中的作用,验证了大肠杆菌脑膜炎三联炎症机制的假说。②发现了检测血脑屏障损伤的新型分子标志物CD146+S100B+cBMEC和CD133+CD146+ EPC。③LGG等益生菌经NF-κB 通路抑制肠道致病菌菌血症并侵袭血脑屏障。④筛选以宿主炎症调控分子为靶点的阻断剂作为研发新型抗感染药物的先导化合物。⑤利用益生菌及代谢产物的益生功效,探索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关系。相关内容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并且参与出版英文专著2部。
[科研工作]
1.全国高等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化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主编)2. 全国高等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化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主编)3. 临床病毒学(第三版)陈敬贤,等主译, 科学出版社;(参编)4. 现代热带医学,俞守义,邹飞,等主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参编)5. Bioactive Foods in Promoting Health,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Edited by Ronald Watson, Victor Preedy,ELSEVIER--Science & Technology。(参编)
[教育背景]
添加南方医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方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南方医科大学报录比、南方医科大学考研群、南方医科大学学姐微信、南方医科大学考研真题、南方医科大学专业目录、南方医科大学排名、南方医科大学保研、南方医科大学公众号、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方医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anfangyik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