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3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滨海草地资源与分子生态学简介] [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硕士培养] [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师资] [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联系方式] [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简介] [鲁东大学跨海工程研究院水利工程学硕介绍]

鲁东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鲁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鲁东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鲁东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鲁东大学考研难吗] [鲁东大学研究生院] [鲁东大学排名] [鲁东大学考研群] [鲁东大学研究生学费] [鲁东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简介正文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类型: 信息来源: 时间:2014-10-10 点击数:79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和通信及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管理及通信网络的设计、规划、优化、运营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移动通信”、“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方向设立《现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信息安全方向设立《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基础与应用》等课程,以密码学为基础,探讨对通信链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实施对抗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现状;光纤通信方向设立《光传输网络技术》、《宽带光接入网技术》等课程,介绍现代通信网络中的SDH、MSTP、PTN、FTTX等主流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使学生了解传输网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建立起全程全网的概念。
 
 
 
 
本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在上述三个培养方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长,能够在相关领域中从事通信的软硬件的研究、设计、制造、组网、运行维护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具有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通信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学习时间可为三至六年。学生提前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最多提前一年)。学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未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允许延期毕业(最长可为六年)。对有特殊原因、特殊困难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允许中断学习,进行休学或创业(停学),保留学籍,停学时间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23.5)学分,选修课(36.5)学分。实践教学共(49)学分,占总学分(30.6)℅。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必修和实践课程学分,同时可以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所设选修课程中选修8学分。
 
 
 
 
五、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六、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系统及应用、现代移动通信等。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lddx/yjsy_26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