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浙江工商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浙江工商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浙江工商大学考研难吗]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工商大学考研群]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学费]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辅导] [浙江工商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 2017-11-16, 周四 发布人: 吴琢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11年列入浙江省首批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专业。本专业立足于浙江省、杭州市区域经济特色,发挥学校经管类学科长期积淀的优势,着眼学院横跨工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特点,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创造力强”、具备系统的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知识,工管结合、软硬结合、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本学科的计算机业内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编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等。
报考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理和英语基础。
择业去向:国内外IT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与教学单位等。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 2017-11-16, 周四 发布人: 吴琢宇
软件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系统讲授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技术,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校为浙江省首批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单位,本专业将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作为专业特色之一。
主要专业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WEB技术、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建模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工程实践等。
报考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理和英语基础。
择业去向:可从事软件分析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或在教育部门、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管理及技术开发等工作。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系统讲授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信息安全技术软硬件产品的设计、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信息安全产品的研究、设计、软硬件开发、测试、维护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和信息安全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宜在信息产业、政府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军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或在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从事信息安全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离散数学、现代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等。
报考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理和英语基础。
择业去向:可在信息产业、金融业、政府部门、国家安全部门、教育部门、科研部门、军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集成、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信息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与执法等科研、教学、管理和开发等工作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1人,专职教师74人(含双肩挑),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9人;博士学位66人,在读博士1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79%,博士学位占8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0%。
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级突贡专家1人,海外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人,一、二层次6人,三层次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 浙江省教学名师2人。硕士生导师31人。
学院建有教学、学科、学生创新三大类实验室。拥有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4个教学类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若干分室;同时设有面向科研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智能数据管理与服务计算实验室、可视媒体计算实验室、高端物流联合实验室、物流系统工程与信息化实验室、云服务技术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家居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实验室等。实验室累计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地址: 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电话:(86)0571-28008316
邮箱:scie@zjgsu.edu.cn
Copyright @ 1997-2005 浙江工商大学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2号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 2020-03-04, 周三 发布人: 刘险得
1.学院概况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成立于1985年。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工程专业硕士点,大数据统计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约920余人。
明德至诚、求实创新
发展理念 夯实基础 深化改革 彰显特色 树立品牌
育人理念 理实交融 追求卓越
办院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1人,专职教师74人(含双肩挑),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9人;博士学位66人,在读博士1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79%,博士学位占8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0%。
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级突贡专家1人,海外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人,一、二层次6人,三层次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 浙江省教学名师2人。硕士生导师31人。
学院建有教学、学科、学生创新三大类实验室。拥有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4个教学类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若干分室;同时设有面向科研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智能数据管理与服务计算实验室、可视媒体计算实验室、高端物流联合实验室、物流系统工程与信息化实验室、云服务技术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家居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实验室等。实验室累计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

3.学科平台与科研成果
学院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为核心,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形成多学科、多方向的科研群体。近三年科研经费近3500万元,省部级以上项目 12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51 项,获省级以上奖励2 项。年均发表一级以上学术论文100余篇。
国家级平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电子商务虚拟仿真中心
省级科研平台: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工程实验中心:可视媒体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电子商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城市复杂环境智能驾驶研究创新团队
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新一代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网络创新平台
校级科研平台: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商务环境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处理与可视计算重点实验室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网络计算技术

4.专业建设与教学成果
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服务外包人才试点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现代商贸信息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首批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新一代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网络创新平台
教育部基地:教育部LUPA开源软件实习实训基地
省精品课程:数据库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
国家级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实验指导
省级新形态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实验指导
省重点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开发流程及规范
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5.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
学院以“明德至诚、求实创新”为院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信息安全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累次获奖。近五年,共有800多名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1000多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计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0项,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22项,省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126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蒋长兵

基本信息
姓名:蒋长兵
性别:男
电子邮箱:johncabin@mail.zjgsu.edu.cn
手机号码:694240
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职称:副教授
个人介绍
蒋长兵(1976-),男,四川资阳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电子服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2003年3月硕士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专业,师从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培训部陈梅君教授。现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系,获浙江省科协“育才工程”资助。为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个人理事、中国高等学校物流专业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聘高级物流师培训师、国际贸易中心ITC注册采购师培训师。为包括阿里巴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杭州百货、银泰百货、杭州烟草、顺丰速运集团等企业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
近年来在《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ience)》、《Journal of Software》、《Journal of Computer》、《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Ei检索,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包括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及一般课题、2项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多项浙江工商大学校级预研课题、多项中国物流学会年度研究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10多项;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译著、编著近20部,以第二作者出版专著、编著8部;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一次(2004);获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一次(2006)、二等奖一次(2009)、三等奖一次(2009)、获中国物流学会年会优秀课题一等奖二次(2007、2010)、二等奖一次(2008)、三等奖一次(2009)。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彭扬

基本信息
姓名:彭扬
性别:男
祖籍:安徽六安
政治面貌:党员
电子邮箱:pengyang@mail.zjgsu.edu.cn
联系电话:0571-28008263
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职称:副教授
个人介绍
彭扬,男,博士,安徽六安人,浙江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系副教授。2007年10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智能优化算法、物流信息技术、博弈论应用等。
近年项目研究情况:
【1】基于混合群智能进化博弈的分布式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1-2012;
【2】RFID在物流配送中心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2007-2009;
【3】集成物流中的LRP问题及求解算法研究,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6-2007;
【4】基于互联网的平台产品供应链系统研究,2007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参与。
【5】四川省川南粮油批发市场规划,主持,2009;
【6】福州港江阴铁路物流中心建设规划,主要完成人,2008;
【7】浙江电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主要完成人,2007;
【8】第三方造纸业电子商务交易和物流服务平台,主要完成人,2006,
【9】杭州环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完成人,2006;
【10】浙江富阳口岸国际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主要完成人,2006;
【11】浙江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及智能运输发展专题研究,主要参与,2005.
另项目(主要参加人)“基于GIS的安徽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系统”获2001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10余篇被EI、ISTP检索。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编著9部,代表著作: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基础等。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王勋

基本信息
姓名:王勋
性别:男
祖籍:浙江平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电子邮箱:wx@zjgsu.edu.cn
联系电话:0571-28008302
手机号码:636361(短号)
部门:院行政
个人介绍
王勋,男,1967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处理与可视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科硕导,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重点资助;近几年主要在移动图形计算、虚拟现实、图像与视频处理、及信息可视化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与系统开发,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程、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等省部及以上项目10多项,作为技术总负责人承担省部及以上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70多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6项,申报发明专利20项,其中已授权9项,出版专著2部,重点规划教材3本;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的积累,已经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近年的主要科研项目:
1.面向二维视频立体化的时空一致性补全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1-2017.12,75万元,负责人;
2.面向移动计算平台的三维图形低代价绘制与多维交互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1-2012.12,58万元,负责人;
3.无线网络环境中模型传输机制与图形流水线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元,2009.1-2011.12, 负责人;
4.虚拟混合环境的一致性表示和构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79万元,2009.1-2013.1,子课题负责人;
5.移动图形计算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30万元,2009.1-2010.12,负责人;
6.移动计算中离散几何处理与生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5.0万元,2006.1-2007.12,项目负责人;
7.面向GIS应用的通用城市空间数据处理平台开发与安全研究,浙江省重大专项,90万元,2007.1-2008.12,负责人;
8.基于Web服务的全球采购流程研究与动态交互平台开发,浙江省科技计划,16万元,2005.1-2006.12,负责人;
9.可视化交互环境的动态构建技术与安全认证体系研究,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重点),5万元,2006.1-2007.12,负责人;
10.面向产业集群的大型专业市场网络增值创新业务的研究与示范-移动即时商务服务系统研发,60(300)万元,2009.01-2010.12,子项目负责人;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陈卫刚

基本信息
姓名:陈卫刚
性别:男
祖籍:浙江临安
政治面貌:民盟
电子邮箱:gary302a2003@yahoo.com.cn
手机号码:636584
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职称:副教授
个人介绍
1967 年11 月生,副教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 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4年7 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等方面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以第一作者在IET Signal Processing,Interntional Journal of PRAI,电子信息学报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