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难吗
Add 西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很多考生在准备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的途径有很多,西南科技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提供了有关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材料科学与工程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及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先进建筑材料为主,突出学科交叉发展的多样性融合互补特征,发展核废物处理/处置材料、含能材料、电磁功能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形成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四个稳定且相互支撑的特色鲜明学科方向。
专任教师队伍64人,含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7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7人,占73.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82.8%。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生 213 人;承担各类项目 160 项;科研合同经费近 1.0 亿元,财务到账经费 5700 余万元;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 350 篇;出版学术专著 6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 14 项、授权发明专利 45 项。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向老师 fuzhenjin2010@126.com 0816-2419126 西105-108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国防科技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全日制) |
招生人数: |
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17|火工品设计原理 |
备 注: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0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分析手段及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
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 2 年。
三、培养方式
1. 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 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2 复合材料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在读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 33 学分,一般不超过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1 学分,必选环
节 4 学分(包括文献阅读 1 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及学术活动 1 学分),非学
位课至少 3 门和 6 学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课程 2 学分)。
2. 跨专业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以及补修方式,由各指导教师决定。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入学考试已合格的专业课可不再补)。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3.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 40 当量学时。具
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 2 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4. 文献阅读是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 50 篇以上并写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 1 学分。
5.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 8 次学术报告和作 1 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认定和作了 1 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授予
1. 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一般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系统阅读文献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和科研任务提出。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制度。论文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选题
2) 开题报告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和检查
4) 学位论文撰写
2. 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初提交文献阅读总结及开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方可进入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 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术不端检测前止)。在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应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争取做学术报告。
3.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其第一单位署名必须是“西南
科技大学”),方可答辩。
4.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审批按《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七、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0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02 复合材料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1 |
2 |
3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
|
材料 |
|
S130005 |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
3 |
54 |
√ |
|
|
理学 |
|
S130001 |
数值分析 |
3 |
54 |
|
√ |
|
理学 |
|
S180072 |
含能材料合成与应用 |
3 |
54 |
√ |
|
|
国防 |
01 必修 |
S180081 |
火工药剂学 |
2 |
36 |
√ |
|
|
国防 |
S180075 |
纳米含能材料进展 |
2 |
36 |
√ |
|
|
国防 |
S180077 |
材料化学 |
3 |
54 |
√ |
|
|
国防 |
02 必修 |
S180073 |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
2 |
36 |
√ |
|
|
国防 |
S180082 |
材料物理化学 |
2 |
36 |
√ |
|
|
国防 |
选修课 |
必选课 |
S180014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
|
国防 |
必选 |
S180015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 |
国防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
|
政治 |
选修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俄语) |
3 |
108 |
|
|
√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
|
√ |
外语 |
|
S1400001 |
体育 |
1 |
18 |
|
√ |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
|
图书馆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
√ |
|
分析中心 |
|
S180057 |
学科前沿专题 |
1 |
18 |
√ |
|
|
国防 |
|
S180083 |
纳米材料测试技术 |
2 |
36 |
|
√ |
|
国防 |
01、02 必选 |
S180084 |
微纳米器件 |
2 |
36 |
|
√ |
|
国防 |
|
S180085 |
复合含能材料 |
2 |
36 |
|
√ |
|
国防 |
01 必选 |
S180086 |
含能材料改性技术 |
2 |
36 |
|
√ |
|
国防 |
02 必选 |
必修环节 |
S18001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
|
导师 |
|
S18001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
|
责任教师 |
|
S18001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补修课程 |
S180087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4 |
72 |
√ |
|
|
材料 |
|
S180088 |
物理化学 |
3 |
54 |
|
√ |
|
材料 |
|
S180089 |
材料科学基础 |
3 |
54 |
|
√ |
|
材料 |
|
S180090 |
含能材料 |
2 |
36 |
|
√ |
|
国防 |
|
S180091 |
炸药理论 |
3 |
54 |
|
√ |
|
国防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分析手段及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无机非金属材料 02高分子材料 03功能材料 04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05 金属材料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26 |
必选环节学分=4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文献阅读 |
教学实践 |
学术活动 |
≥30 |
≥18 |
≥8 |
1 |
2 |
1 |
1.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18学分)
①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学科基础课(5学分)
③专业学位课(7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内容包括:学校、学院、专业介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等。
②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某一方向的专业学位课可作为其他方向的选修课。
(3)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硕士生在答辩前必须完成的环节,内容为参加8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由导师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 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考查小组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现场给出评定意见。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 无机非金属材料;02高分子材料;03功能材料;04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05 金属材料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1 |
2 |
3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
|
政治 |
|
学科基
础课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
|
材料 |
|
S130005 |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
3 |
54 |
√ |
|
|
理学 |
|
专
业
学
位
课 |
S010002 |
高等材料力学 |
3 |
54 |
√ |
|
|
材料 |
01必修 |
S010003 |
建筑材料结构与性能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08 |
材料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05 |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
3 |
54 |
√ |
|
|
材料 |
02必修 |
S010006 |
高聚物流变学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07 |
高等高分子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11 |
高等固体物理 |
3 |
54 |
√ |
|
|
材料 |
03必修 |
S010009 |
材料表面与界面物理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10 |
功能材料基础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11 |
高等固体物理 |
3 |
54 |
√ |
|
|
材料 |
04必修 |
S010012 |
表面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13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11 |
高等固体物理 |
3 |
54 |
√ |
|
|
材料 |
05必修 |
S010012 |
表面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08 |
材料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选修课 |
必
选
课 |
S010017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
|
材料 |
必选 |
S010018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
|
材料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
|
政治 |
选
修
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
|
√ |
外语 |
|
S120003 |
第二外国语(俄语) |
3 |
108 |
|
|
√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
|
√ |
外语 |
|
S1400001 |
体育 |
1 |
18 |
|
√ |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
|
图书馆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
√ |
|
分析中心 |
|
S010019 |
材料合成与制备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0 |
波谱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1 |
高技术新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2 |
表面工程技术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3 |
特种陶瓷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4 |
材料热力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5 |
建筑材料物理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6 |
水泥基材料外加剂技术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7 |
矿物材料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8 |
环境友好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29 |
高性能混凝土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0 |
水泥基材料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1 |
材料成型及加工技术 |
1 |
18 |
|
√ |
|
材料 |
|
S010032 |
特种高分子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3 |
现代有机合成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10 |
高聚物复合与加工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5 |
高分子科学进展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6 |
高分子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7 |
生物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38 |
高等量子力学 |
3 |
54 |
|
√ |
|
材料 |
|
S010039 |
薄膜材料物理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0 |
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备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1 |
无机电子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2 |
磁性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3 |
纳米材料测试与表征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4 |
纳米结构与器件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5 |
纳米复合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6 |
微机械系统 |
1.5 |
27 |
|
√ |
|
材料 |
|
S010047 |
碳纳米材料 |
1 |
18 |
|
√ |
|
材料 |
|
S010048 |
物理冶金基础与金属强化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49 |
金属基复合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50 |
金属物理性能 |
2 |
36 |
|
√ |
|
材料 |
|
必修环节
|
S01005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
|
导师 |
|
S01005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
|
责任教师 |
|
S01005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补修课程 |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4 |
72 |
√ |
|
|
材料 |
|
|
物理化学 |
3 |
54 |
|
√ |
|
材料 |
|
|
材料科学基础 |
3 |
54 |
|
√ |
|
材料 |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2 |
36 |
|
√ |
|
分析中心 |
|
|
|
|
|
|
|
|
|
|
化学学科(0703)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学分≥29 |
必选环节学分=4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文献阅读 |
教学实践 |
学术活动 |
≥33 |
≥21 |
≥8 |
1 |
2 |
1 |
1.课程设置
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
(1)学位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21学分)
① 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 学科基础课(≥7学分)
③ 专业学位课(≥8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 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② 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 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
(3)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以及补修方式,由各学院确定并具体负责。
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门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入学考试已合格的课程可不再补修)。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使他们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硕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需邀请5 名以上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尽可能是博士生导师),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化学学科(0703)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开课学院 |
备注 |
1 |
2 |
3 |
学位课 |
公共课 |
S120001 |
第一外国语 |
4 |
96 |
√ |
√ |
|
外语 |
|
S15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 |
|
|
政治 |
|
学科基础课 |
S010088 |
化学科学研究方法 |
1 |
18 |
|
√ |
|
材料 |
|
S21000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 |
|
|
|
|
S010089 |
物质结构与性能 |
3 |
54 |
√ |
|
|
材料 |
|
专
业
学
位
课 |
S010090 |
无机合成化学 |
2.5 |
45 |
√ |
|
|
材料 |
01必修 |
S010056 |
高等无机化学 |
3 |
54 |
|
√ |
|
材料 |
S010091 |
元素无机化学 |
2.5 |
45 |
√ |
|
|
材料 |
S010092 |
光谱分析 |
2 |
36 |
√ |
|
|
材料 |
02必修 |
S010093 |
电分析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94 |
色谱分析与分离富集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95 |
波谱分析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57 |
高等有机化学 |
3 |
54 |
√ |
|
|
材料 |
03必修 |
S010068 |
有机合成 |
3 |
54 |
√ |
|
|
材料 |
S010095 |
波谱分析 |
2 |
36 |
|
√ |
|
材料 |
S010098 |
高分子化学 |
3 |
54 |
√ |
|
|
材料 |
04必修 |
S010099 |
高分子物理 |
3 |
54 |
√ |
|
|
材料 |
S010034 |
高分子复合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选修课 |
必
选
课 |
S010017 |
入学教育 |
0.5 |
9 |
√ |
|
|
材料 |
必选 |
S010018 |
社会实践 |
0.5 |
9 |
√ |
|
|
材料 |
S15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
|
政治 |
选
修
课 |
S120002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3 |
108 |
|
|
3 |
外语 |
|
S120004 |
第二外国语(法语) |
3 |
108 |
|
|
3 |
外语 |
|
S140001 |
体育 |
1 |
18 |
|
2 |
|
体育部 |
|
S520001 |
现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2 |
|
图书馆 |
|
S010064 |
生物无机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65 |
生物化学分析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66 |
生物有机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67 |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69 |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04 |
化学反应机理导论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75 |
化学计量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70 |
环境分析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2 |
分离与富集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3 |
无机功能材料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73 |
配位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74 |
绿色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4 |
功能高分子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5 |
高分子改性技术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6 |
超分子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7 |
不对称合成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8 |
催化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076 |
应用电化学 |
2 |
36 |
|
√ |
|
材料 |
|
S010109 |
化学学科进展 |
2 |
36 |
|
√ |
|
材料 |
|
必修环节 |
S010051 |
文献阅读 |
1 |
18 |
|
√ |
|
导师 |
|
S010052 |
教学实践 |
2 |
36 |
|
√ |
|
责任教师 |
|
S010053 |
学术活动 |
1 |
18 |
|
√ |
|
教研室 |
|
跨学科本科生或专科生补修课程 |
|
无机化学 |
|
|
|
|
|
|
补修课程由导师决定 |
|
分析化学 |
|
|
|
|
|
|
|
有机化学 |
|
|
|
|
|
|
|
物理化学 |
|
|
|
|
|
|
|
仪器分析 |
|
|
|
|
|
|
|
高分子化学 |
|
|
|
|
|
|
|
高分子物理 |
|
|
|
|
|
|
2010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结合学校材料、环境、生物等传统优势学科,本着“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思路,面向新型化工建材、辐射防护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需求,形成材料化学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生物化学工程四个稳定学科方向。
专任教师队伍37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8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国家工信部批准项目1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三项。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本方向主要以化工,火工药剂、以及燃烧理论和爆炸理论为基础,主要开展军民火工品设计、起爆和能量控制、以及含能材料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制等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特种能源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工艺研究。该专业学位技术在武器弹药、航空、航天和核武器中起点火、传火、引爆、延期、精确作功以及烟火效应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军事上火箭、导弹、炮弹技术的不断升级,对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的要求日趋提高;民用领域内中诸如矿山、石油、煤矿的开采及工程爆破等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该方向以响应学校军工兵器学科发展战略需要,现从事军化和火工技术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8人,先后承担国家和军口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4部,累计到校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刘彤,成员:李显寅、索志荣
刘彤,男,湖南新化县人,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设计和试验技术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宇航无人飞行器学会战斗部与毁伤效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
李显寅,男,学士,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从事于起爆药研发及设计、爆破器材及爆破技术研究,主持“露天矿边坡工程的御压隔振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超微粉气流分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跨越陕京天然气管线桩基施工环境振动监测与分析”等课题。先后主持和主研纵横向项目10余项,累计到校经费30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主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索志荣,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色谱-质谱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值以及含能材料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十二五”科研项目“炸药标准物质LLM-105和FOX-7的研制与定值”的外协项目“标准物质LLM-105和FOX-7实验室间合作定值及用户试用效果研究”和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十一五”科研项目“炸药标准物质TCTNB的研制与定值”、“炸药标准物质BTF的研制与定值”以及“炸药标准物质HNS的研制与定值”的外协项目 “标准物质合作定值研究”、企业横向项目以及西科大博士基金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国家工信部中药材扶持资金重点项目项目20余项,获西安市科学进步2等奖一项,发明专利5项,在《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Chromatographia》、《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色谱》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 |
性别 |
最后学位 |
职称 |
备注 |
王凯民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军用火工品 |
王树民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含能材料分析 |
李学平 |
男 |
学士 |
高级工程师 |
民用爆破器材 |
黄勇 |
男 |
硕士 |
研究员 |
复合含能材料 |
徐云全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军用火工品 |
王成 |
男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军用火工品
|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学 02材料物理与化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
招生人数: |
54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8物理化学二或833材料科学基础 |
备 注: |
推免生4人 复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加试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无机化学 |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9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以上专家33人次。
学院依托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化学与分析测试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9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4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106项。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与理学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
专业名称 |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
研究方向 |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
初试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系所代码 |
系所名称 |
学位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码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2 |
材料学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3 |
材料加工工程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4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1 |
不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2 |
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