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Add 厦门理工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厦门理工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厦门理工学院考研难吗]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院]
[厦门理工学院考研群]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费]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回复】
参考书目官网有公布,可查看。
812机械设计基础参考教材:杨可祯,程光蕴,李仲生,钱瑞明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8
基本内容及范围:
1、机械的组成及其作用;机器与机构的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2、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中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以及利用瞬心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3、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各种转化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极位夹角及行程速比;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及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机构死点及存在条件;根据具有曲柄的条件确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几种特殊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特点;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凸轮基圆半径、压力角以及它们对机构结构尺寸的影响;设计凸轮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基圆半径、压力角、滚子半径)及图解法求其大小。
5、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齿廓满足定比传动的条件;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渐开线齿廓的特点;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当量齿轮的定义;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6、轮系的作用和类型;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简单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惰轮的意义;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7、棘轮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槽轮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8、机械在稳定运转状态下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9、螺纹的常用类型和特点;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螺纹连接的预紧、防松和具体的防松方法;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具体措施;键连接的类型和特点。
10、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及选择;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11、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圆柱蜗轮蜗杆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特点及设计准则;蜗轮蜗杆材料的选择;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散热的具体方法。
12、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带传动常用的张紧方法;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打滑、失效形式及带传动的设计准则;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13、滚子链传动的特点、构造及应用;链传动的运动特点;引起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的主要原因。
14、轴的类型及其判定;轴的常用材料;轴的结构设计。
15、滚动轴承的特点、组成、主要类型、代号及选择;滚动轴承寿命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滚动轴承寿命的计算和组合设计。
16、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作用和分类,常见联轴器的特点。
机械工程(学硕)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起源于1981年,是为培养厦门经济特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开办的首批招生学院(系部)。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建设学科,并成功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均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学院拥有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精密驱动与传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6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厦门理工学院—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资源。近年来,在汽车安全与结构优化、精密驱动与传动、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装备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已成为省内重要的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基地。
本学科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硕士生导师40余名,聘请了10余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老师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建设了一支以“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具有留学经历和工程背景的占70%。近5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274篇,SCI/EI收录56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3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含重点项目-海峡联合基金1项),国家港澳台科技专项1项,到校经费522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144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约20万元。
本学科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厦门理工学院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1.设车辆结构优化与安全技术
2.精密驱动与传动
3.先进制造系统与集成
4.智能装备控制与自动化 |
招生人数: |
30 |
考试科目: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一(201)
3.数学一(301) |
备 注: |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咨询QQ群:744201290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厦门理工学院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1.设车辆结构优化与安全技术 2.精密驱动与传动 3.先进制造系统与集成 4.智能装备控制与自动化 |
招生人数: |
30 |
考试科目: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一(201) 3.数学一(301) |
备 注: |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联系人:龙老师
Tel:6291350
QQ:417265950)
本学科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硕士生导师40余名,聘请了10余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老师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建设了一支以“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具有留学经历和工程背景的占70%。近5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发表论文274篇,SCI/EI收录56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3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含重点项目-海峡联合基金1项),国家港澳台科技专项1项,到校经费522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144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约20万元。
本学科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厦门理工学院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厦门理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自命题科目(2选1): 管理学(831)、 生产运作管理(832)。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思想政治理论(101)、 英语一(201)、 数学一(301)。 |
备 注: |
自命题科目(2选1):管理学(831)、生产运作管理(832)。 |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起源于1981年,是为培养厦门经济特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开办的首批招生学院(系部)。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建设学科,并成功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均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学院拥有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精密驱动与传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6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厦门理工学院—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资源。近年来,在汽车安全与结构优化、精密驱动与传动、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装备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已成为省内重要的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基地。
本学科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硕士生导师40余名,聘请了10余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老师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建设了一支以“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具有留学经历和工程背景的占70%。近5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发表论文274篇,SCI/EI收录56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3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含重点项目-海峡联合基金1项),国家港澳台科技专项1项,到校经费522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144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约20万元。
本学科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3.具有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微纳增材制造技术
(2)精密及超精密加工
(3)激光焊接技术与装备
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微流体驱动与精密控制
(2)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3)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机械传动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2)精密驱动与传动
(3)机械振动与可靠性分析
(4)机械产品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4.车辆工程(080204)
(1)汽车结构设计与优化
(2)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防护
(3)新能源汽车与电控技术
三、学习年限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符合厦门理工学院提前毕业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最少不得低于2年。在学校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内若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但最长一般不超过6年。
2.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根据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学分要求如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含公共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具体课程学分如下:
(一)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和基础理论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1.公共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1)政治理论课程:不少于3学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
B、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选1,研究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表的要求至少应选修其中1门,16学时,1学分。
C、国外留学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外语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
A、公共外语48学时(英语读写、英语听说),3学分;
B、专业外语16学时,1学分;
C、达到一定外语水平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外语类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520分以上(含520分);
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
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TOFFL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
国外留学研究生的外语课程免修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基础理论课程(必修、限定选修):不少于9学分。
(1)至少要修一门数学类课程,不少于32学时,2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限定选修):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9学分。
1.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2.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三)必修环节:3学分,包括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等。
(四)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1和附表2。
六、学位论文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和《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送审及答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附表1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
公共课学位课 |
思政课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 |
|
|
|
|
必修(2学分) |
自然辩证法 |
16 |
1 |
√ |
|
|
|
|
限定选修(2选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 |
|
|
|
|
外语课程 |
英语读写 |
32 |
2 |
√ |
|
|
|
|
必修(4学分) |
英语听说 |
16 |
1 |
√ |
|
|
|
|
专业外语 |
16 |
1 |
√ |
|
|
|
|
基础理论课 |
数学课程 |
数值分析 |
32 |
2 |
√ |
|
|
|
|
限定选修(不少于2学分)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2 |
2 |
√ |
|
|
|
|
专业基础课 |
弹塑性力学 |
32 |
2 |
√ |
|
|
|
|
限定选修(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
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 |
32 |
2 |
√ |
|
|
|
|
机电液控制技术 |
32 |
2 |
√ |
|
|
|
|
先进制造技术 |
32 |
2 |
√ |
|
|
|
|
汽车系统动力学 |
32 |
2 |
√ |
|
|
|
|
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
专业选修课 |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 |
16 |
1 |
|
√ |
|
|
|
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
汽车正向开发流程与管理 |
16 |
1 |
|
√ |
|
|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32 |
2 |
|
√ |
|
|
|
机器人控制与传感技术 |
32 |
2 |
|
√ |
|
|
|
高等流体力学 |
32 |
2 |
|
√ |
|
|
|
摩擦学与润滑理论 |
32 |
2 |
|
√ |
|
|
|
机器人学 |
32 |
2 |
|
√ |
|
|
|
逆向工程与增材制造 |
32 |
2 |
|
√ |
|
|
|
现代数控技术 |
32 |
2 |
|
√ |
|
|
|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 |
32 |
2 |
|
√ |
|
|
|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
32 |
2 |
|
√ |
|
|
|
车辆试验与检测技术 |
32 |
2 |
|
√ |
|
|
|
客车振动噪声与控制 |
32 |
2 |
|
√ |
|
|
|
新能源客车设计 |
32 |
2 |
|
√ |
|
|
|
汽车动力与传动技术 |
32 |
2 |
|
√ |
|
|
|
电动汽车 |
32 |
2 |
|
√ |
|
|
|
自动驾驶技术 |
32 |
2 |
|
√ |
|
|
|
车辆电气与电子技术 |
32 |
2 |
|
√ |
|
|
|
汽车CAE技术 |
32 |
2 |
|
√ |
|
|
|
汽车安全技术 |
32 |
2 |
|
√ |
|
|
|
公共选修课 |
含创新创业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
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
必修环节
(3学分)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1 |
|
|
√ |
|
|
必修(3学分) |
论文中期检查 |
|
1 |
|
|
|
√ |
|
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 |
20次 |
1 |
√ |
√ |
√ |
√ |
√ |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
|
|
|
|
|
|
|
|
|
|
|
|
|
|
|
附表2 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公共学位课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必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2 |
英语读写 |
必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3 |
英语听说 |
必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4 |
专业英语 |
必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6 |
数值分析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7 |
Numerical analysis(全英文授课)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8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9 |
自然辩证法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公共选修课 |
1 |
工程伦理(网络课程) |
必选 |
16 |
1.0 |
第一学期 |
2 |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3 |
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4 |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5 |
中外美术鉴赏 |
选修 |
32 |
2.0 |
第二学期 |
6 |
茶与生活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7 |
桥牌入门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8 |
闽南风俗谈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9 |
古典音乐鉴赏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0 |
古典诗词鉴赏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1 |
汉字书写艺术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2 |
公共关系礼仪实务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3 |
创新方法应用与实践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4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
|
|
|
|
|
|
|
|
|
|
光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光机电一体化方向
一、学科领域简介
光学工程学科覆盖了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光电检测,激光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全息技术、薄膜和集成光学、应用光学、环境光学、智能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等研究方向,其中厦门理工学院光学工程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和应用型学科。
光学工程是研究光的自然属性的一门学科,涉及光学、电子学、光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化学、材料、量子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智能制造、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高新技术学科。
光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光电检测,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纤传感、弱光与红外热成像、微光机电系统、环境光学、智能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光学仪器、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学校、研究所,尤其光电类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行业或职业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3)掌握所从事行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和担负行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
(5)可胜任本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
光机电一体化(培养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根据国家和福建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海西经济区重大发展需求,凝练成光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开发、光学精密制造技术、激光测试与激光加工技术、机器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等4大研究方向。重点开发光电器件微喷射与电纺直写3D打印技术,微结构光学元件及模具超精密加工技术,飞机蒙皮涂层大功率激光清除技术研究,基于视觉识别的印制电路板表面激光高精度清洗关键技术研究,基于CAM的个性化树脂镜片复合加工工艺及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红外成像的低警觉驾驶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中厚板焊接机器人和异构件抛光机器人系统优化集成与应用,激光与干冰环保清洗装备开发已形成产业化。
四、领域范围
光学工程领域的专业特征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光学仪器、光电材料、光电技术、光电检测、光电信息传输与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平板显示器件和系统、微光机电系统、环境光学、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
五、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培养模式为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形式包括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以下统称为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 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符合厦门理工学院提前毕业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最少不得低于2年。在学校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内若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但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一般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一般不超过6年。
3.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需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应主要在校内完成,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可以在企业及其实习单位完成。
4.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实习可以在企业、设计单位、相关行业行政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展开。
六、课程及培养环节设置
(一)课程学习、必修环节与专业实践学分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2.非全日制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鼓励非全日制学生使用网络慕课平台,选修网络课程。
3.国际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汉语类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专业类课程(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国际留学生以完成导师课题来替代企业实习来获得专业实践学分,相关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题研究完成后研究生需攥写课题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专业实践学分。
(二)课程框架及必修环节设置
1.公共学位类课程:不少于7学分。
(1)政治理论课程:不少于3学分
A、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
B、限定选修: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选1,研究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表的要求至少应选修其中1门,16学时,1学分。
C、国外留学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外语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
A、公共外语(英语听说、英语读写),48学时,3学分;
B、专业外语,16学时,1学分;
C、达到一定外语水平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外语类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550分以上(含550分);
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
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TOFFL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
国外留学研究生的外语课程免修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基础理论课程(必修):不少于6学分。
(1)本领域研究生至少应修一门数学类课程,不少于32学时,2学分。具体课程要求详见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表。
(2)专业技术课程: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
3.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不少于7学分。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研究方向自行选取感兴趣的专业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领域选课。
4.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包括工程伦理、创新创业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等,可选课程清单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5.必修环节:7学分
(1)专业实践:4学分。
(2)其它环节:3学分,包括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等。
6.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各研究方向所在学院确定。
7.鼓励研究生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使用网络慕课替代课堂授课,每名研究生可选修不超过总学分要求1/3的网络课程,我校网络慕课平台地址及推荐课程详见附件。
七、学位论文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厦门理工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和《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送审及答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表1、光机电一体化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全、非全)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 |
公共课学位课 |
思政课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 |
|
|
|
|
必修(2学分) |
自然辩证法 |
16 |
1 |
√ |
|
|
|
|
限定选修(2选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 |
|
|
|
|
外语课程 |
英语读写 |
32 |
2 |
√ |
|
|
|
|
必修(4学分) |
英语听说 |
16 |
1 |
√ |
|
|
|
|
专业外语 |
16 |
1 |
√ |
|
|
|
|
基础理论课 |
数学课程 |
数值分析 |
32 |
2 |
√ |
|
|
|
|
限定选修(不少于2学分)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2 |
2 |
√ |
|
|
|
|
专业基础课 |
光电检测技术 |
32 |
2 |
√ |
|
|
|
|
限定选修(不少于6学分) |
数字信号处理 |
32 |
2 |
√ |
|
|
|
|
弹塑性力学 |
32 |
2 |
√ |
|
|
|
|
机械制造工程学 |
32 |
2 |
√ |
|
|
|
|
传感与测控技术 |
32 |
2 |
√ |
|
|
|
|
机电液控制技术 |
32 |
2 |
√ |
|
|
|
|
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
专业技术课 |
激光原理与应用 |
32 |
2 |
|
√ |
|
|
|
选修,不少于5学分 |
机器人技术 |
32 |
2 |
√ |
|
|
|
|
逆向工程与增材制造 |
32 |
2 |
|
√ |
|
|
|
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 |
32 |
2 |
|
√ |
|
|
|
机械系统动力学 |
32 |
2 |
|
√ |
|
|
|
嵌入式控制系统 |
32 |
2 |
|
√ |
|
|
|
CAE技术 |
32 |
2 |
|
√ |
|
|
|
专业选修课 |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 |
16 |
1 |
|
√ |
|
|
|
选修,不少于2学分 |
新能源客车设计 |
32 |
2 |
|
√ |
|
|
|
车辆电气与电子技术 |
32 |
2 |
|
√ |
|
|
|
汽车动力与传动技术 |
32 |
2 |
|
√ |
|
|
|
材料科学导论 |
32 |
2 |
|
√ |
|
|
|
纳米科学与技术 |
32 |
2 |
|
√ |
|
|
|
公共选修课 |
含工程伦理(必选)、创新创业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
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
必修环节
(7学分) |
专业综合实践(不少于6个月) |
4 |
√ |
√ |
√ |
√ |
|
必修(4学分)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1 |
|
|
√ |
|
|
必修(3学分) |
论文中期检查 |
1 |
|
|
|
√ |
|
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20次) |
1 |
√ |
√ |
√ |
√ |
√ |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其他必修环节3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
表2、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一、公共学位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必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2 |
英语读写 |
必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3 |
英语听说 |
必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4 |
专业英语 |
必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6 |
数值分析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7 |
Numerical analysis(全英文授课)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8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9 |
自然辩证法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11 |
工程伦理(网络课程)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二、公共选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2 |
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 |
选修 |
32 |
2.0 |
第一学期 |
3 |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
选修 |
16 |
1.0 |
第一学期 |
4 |
中外美术鉴赏 |
选修 |
32 |
2.0 |
第二学期 |
5 |
茶与生活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6 |
桥牌入门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7 |
闽南风俗谈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8 |
古典音乐鉴赏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9 |
古典诗词鉴赏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0 |
汉字书写艺术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1 |
公共关系礼仪实务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2 |
创新方法应用与实践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13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选修 |
16 |
1.0 |
第二学期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初试考试科目)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 |
书名 |
出版社 |
版本 |
作者 |
备注 |
801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六版 |
哈工大 |
任选其中一本 |
《理论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李慧剑、杜国君 |
802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刘鸿文 |
任选其中一本 |
《材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白象忠 |
B01 |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B02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M01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王先逵 |
|
M02 |
切削原理及刀具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陆剑中 |
|
M03 |
机械制造装备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戴曙 |
|
M0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姜培刚 |
|
M05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钱晓捷 |
|
M06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方承远 |
|
M07 |
液压元件 |
《液压元件与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李壮云 |
|
M08 |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液压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春行 |
|
M09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官忠范 |
|
M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
M11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
M12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黄靖远 |
|
M13 |
轧钢工艺及设备 |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石民 |
|
M14 |
冶炼设备及工艺 |
《炼钢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89年版 |
罗振才 |
|
《炼铁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严允进 |
M15 |
材料成形设备 |
《材料成形设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王卫卫 |
|
M16 |
冲压工艺 |
《冲压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肖景容 |
|
M17 |
锻造工艺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胡亚民 |
|
M1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