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辅导
Add 西安交通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西安交通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辅导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微型机械电子系统与纳米技术;
2.监测诊断技术与系统;
3.传感器理论及技术;
4.光电检测理论及技术;
5.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6.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1.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分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二者在时间上应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
3.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基层单位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4.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研究生个人的特点,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导师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导师所在基层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6.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在学位论文工作中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7.为了培养研究生的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硕士生应积极参加由硕士生组织、硕士生自己做报告的学术报告会。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中的学位课主要应是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非学位课程应强调扩大知识面,具有先进性。
2.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校期间至少修满5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必须修满26学分(学位课程18学分;选修课至少选8学分);学术活动(讲座)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中期考核3学分;学位论文25学分。
在课程学习的26学分中,学位课程学习必须修满18学分。学位课分两类,第一类为公共课共7学分,第二类为本一级学科学位课,选11学分。其余8学分为专业选修课,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6-7级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可在(3-5级课程)选修,但不能超过2门,并最多计2学分课程学习必须在入学后3学期内全部完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制造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三、专业主干课程
基础知识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经济学,工程职业概论。
基本技能类:工程制图与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专业知识类: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测试技术,装备与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理论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管理与生产管理。
资料下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相关链接:http://202.117.26.248:8080/JxxyJpkc/index.action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源于1913年的电气机械科,历经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堪称为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发展的缩影。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1956年机械工程系(当时名为机械制造系)随校迁至西安;1985年成立了机械学系,1994年6月两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机械工程学院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目标是:瞄准创建世界一流机械学科,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工程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 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余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81人,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1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非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0余人,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50余人。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的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引智基地,1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专业系,8个科研研究所。通过“211工程” 、“985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及重大、国防预研等重大项目300多项。2008年至今,机械学院已经获批以卢秉恒院士、王煜教授和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三项“973计划”项目。同时,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专项中,获得主持项目8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参加项目60余项,并承担了高速高效加工与工艺创新平台的建设。2014年,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7家企业共同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得批准,围绕高速高效精密加工、基础零部件、3D打印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初步协同创新成效。2016年至今,梅雪松教授等十位教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年,陈雪峰教授等三位教授牵头国家首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并进入“两机”配套条件建设序列,在国民经济主战场领域发挥了西安交大机械学人的作用。
经长期建设,学院形成了在摩擦学与转子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高速高精加工与装备、3D打印、MEMS传感器、微纳制造及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特色与优势,瞄准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面向先进制造领域中的精密测量、设备监测等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发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领军素养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该领域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分析解决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问题分析:具有运用相关知识对先进制造领域中的精密测量、设备监测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利用文献资料加以研究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光、机、电的专业知识进行面向先进制造领域中的精密测量、设备监测等测控技术及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并体现创新思想。
4、研究: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研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应用恰当有效的技术、方法和专用工具,解决仪器科学及技术领域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合理分析和评价测控技术及仪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对社会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按照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研究测控技术及仪器。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引领型人才素养。
10、沟通:能够与专业领域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本专业相关技术系统开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中应用上述知识。
12、终身学习: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理论、前沿技术及国际发展动态。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4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 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光学基础:工程光学I、工程光学II
机械基础: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基础
电子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七、主要实践环节
1、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学生通过在工程坊的工程训练,获得机械与电子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2、专业实习:学生通过专业实习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情况,实习方式采取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方法。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按照学院规定考核。
3、课程设计:包括了集中实践中的课程设计和课内课程设计,其中集中实践课程设计包括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光电技术课程设计,重点进行查阅资料、文献综述、科技论文写作等技能的基本训练、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与实践,而课内设计将按照课程设置进行。
4、项目设计及综合性实验:以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标,进行仪器系统设计应用及精密测量综合实验,包括智能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监测诊断系统应用和几何量精密测量模块的设计与实践。
5、毕业设计:为期1年,第7学期开始选题,重点查阅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开展基础设计或实验;第8学期,开展设计或实验,撰写论文,参加院、系组织的论文答辩。
培养方案原文:http://cmsm.xjtu.edu.cn/uploadfile/2016/1108/20161108104929897.doc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系方式如下: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82660983
联系人:张老师
电子信箱:xgzhang@mail.xjtu.edu.cn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深度学习与智能制造 02(全日制)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传感 03(全日制)生物力学与医疗器械 04(全日制)生物摩擦学 05(全日制)轻质金属成形工艺与结构轻量化 06(全日制)网络化智能设计/制造与服务系统工程 07(全日制)制造执行系统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08(全日制)微纳米力学/化学行为机理 09(全日制)航空发动机机器人检测技术 10(全日制)新型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技术 11(全日制)航空发动机先进控制与容错控制 12(全日制)激光强化与抗疲劳制造 13(全日制)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与运行控制优化 14(全日制)离散车间制造执行高效低碳运行方法 15(全日制)小波有限元与动力学分析 16(全日制)重大装备振动主动控制 17(全日制)航空发动机先进传感与健康管理 18(全日制)机电装备故障智能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 19(全日制)柔性与软体机器 20(全日制)生机电融合及智能机器人技术 21(全日制)脑肌多源感知、人机交互及医学康复机器人 22(全日制)机器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23(全日制)环境智能感知、机器学习及移动服务机器人 24(全日制)自主导航控制、多机协同及智能巡检机器人 25(全日制)光纤精密感知、监测诊断及机器人检测技术 26(全日制)先进激光制造理论与应用 27(全日制)智能工厂理论与技术 28(全日制)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监测技术 29(全日制)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与应用 30(全日制)微细加工理论与应用 31(全日制)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 32(全日制)智能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33(全日制)微纳机械电子系统(MNEMS)与微纳制造技术 34(全日制)精密超精密加工及光电测试技术与装备 35(全日制)微纳传感器设计与制 36(全日制)机床误差监测 37(全日制)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与装配质量保障 38(全日制)精密光机电系统设计与精密测量 39(全日制)重大装备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智能调控 40(全日制)支承表面织构化与润滑性能调控 41(全日制)表面超滑设计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42(全日制)振动能量俘获的智能结构设计与非线性动力学 43(全日制)大数据驱动的机械故障智能诊断 44(全日制)机械系统动态建模、运行监控与寿命预测 45(全日制)制造信息工程及信息质量控制 46(全日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自动化 47(全日制)减材成形材料的力学行为表征及工艺优化 48(全日制)微纳制造 50(全日制)装备与工艺智能化技术 51(全日制)微纳米制造工艺、应用及其装备 52(全日制)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53(全日制)高性能3D打印技术与工程应用 55(全日制)复合材料成形与3D打印制造 56(全日制)功能/智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 57(全日制)微流体器件设计与制造 58(全日制)机器视觉与三维全场测试技术 59(全日制)近净加工及过程仿真与控制 60(全日制)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61(全日制)先进成形技术 62(全日制)开放式软件数控系统 63(全日制)基于机器运行大数据的装备智能化基础研究 64(全日制)智能制造与智能质量控制 67(全日制)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 68(全日制)磁悬浮技术及应用 69(全日制)弹性箔片轴承技术及应用 70(全日制)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控制 71(全日制)脑机交互与共融机器人 72(全日制)智能感知与康复机器人 73(全日制)装备大数据可视化监测 74(全日制)复杂装备深度学习与智能云诊断 75(全日制)人机交互与设计 76(全日制)智能机器的预测维护和优化运行 77(全日制)声学超结构/超材料研究 81(全日制)运载装备运行可靠性与安全维护 82(全日制)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 83(全日制)机电液系统的计算机监控 84(全日制)先进成形技术及智能装备 85(全日制)塑性加工过程的组织性能演化与精确调控 86(全日制)激光精密测量与智能图像处理 90(全日制)超精密装备设计及控制 91(全日制)转子系统仿真、监测诊断及控制 92(全日制)轴承转子系统有限元分析及数字化设计技术 93(全日制)旋转机械先进支承、智能测控及实验技术 94(全日制)机电系统动力学与可靠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机械设计基础或803 测试技术或805 工程热力学或810 电路或811 自动控制原理与信号与系统或813 传热学或814 计算机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或816 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843 流体力学 |
备 注: |
此计划为基本计划,学院将根据接收推荐免试、普通招考生源情况及学校下达的绩效计划在录取阶段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 拟接收推免生220名,导师、研究方向信息详见学院网站。
复试科目及范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或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机械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快速成型与制造
2.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CAD/CAM系统
3.复杂型面的制造及控制技术
4.开放式快速重组数控技术
5.微型机械和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
6.机械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7.智能光电检测技术
8.计算机集成制造与敏捷制造
9.机电产品振动与噪声的分析及控制
10.电磁悬浮技术
11.摩擦学系统的系统工程
12.润滑理论及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
13.机电控制工程-机、电、液、气系统与工业过程的智能监测与控制
14.现代设计及知识获取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二至三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一等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机械工程的增材制造方面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树立以“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具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复杂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生产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终身求知精神,能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工程领军人才潜质。
上述培养目标可具体分解如下:
目标1: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掌握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作实践;
目标2:具备解决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4: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工程职业/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
目标5:具备批判性思维、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上述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1.3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1.4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描述;
2.2 能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理解已有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与局限性。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原理进行深刻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评价;
2.3能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要素)等进行分析鉴别。能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3.1 能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工程技术问题的提炼和描述,确定相应的工程设计目标与任务;
3.2 能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原理、结构等方面的类比、改进或集成等方式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3能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与优化,完成零部件设计、单元产品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或开发;
3.4能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结果。
4.研究能力: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现代机械产品/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或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基于科学原理、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研究路线,制定研究方案;
4.2 能对复杂工程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材料特性以及系统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测试、验证;
4.3 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整体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
4.4 能正确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综合评价,给出关于描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选择、应用及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机械产品与系统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全过程。
5.1 能根据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及趋势,了解和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所需的工具及方法,并理解各自的局限性;
5.2 能在机械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获取或开发所需设计资源,并能选用恰当的设计/分析方法及软件工具,建立产品对象的模拟及预测模型,进行设计方案的验证与评价;
5.3能利用制造及信息资源,恰当选用工程材料、加工装备、测试工具等,用于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制造过程。
5.4 能应用乃至开发先进测试技术及工具/装置,对机械零部件/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价。
6.工程与社会素养:能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机械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将相关理念应用于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及运行的全过程,并能从技术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
6.1理解工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与机械工程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
6.2 能分析并正确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和承担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养:能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中。
7.1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
7.2能分析并正确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就工程实践可能产生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敦笃励志”: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具备积极进取和实干创新的素质;
8.2“忠恕任事”:了解工程科技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应对繁重社会与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乐观、包容的品格;
8.3 “果毅力行”:具有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变化的基本素质,以及勤奋务实、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处事果敢的品格。
9.个人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9.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在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团队分配的工作任务;
9.2能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并能配合团队项目的实施,调整和完成进度计划和个人任务;
9.3能合理进行项目的任务分解和计划实施,并具备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10.沟通能力:能与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的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熟练掌握工程语言并能对工程问题进行准确的书面及口头描述;
10.2能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就技术或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10.3能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问题,包含文化习惯、工程标准及语言等,并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机械产品开发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
11.1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11.2能在具有多学科环境属性的复杂机械产品开发中开展工程进度管理、任务管理等。
12.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12.1“精勤求学”:具有勤奋求学、精于探索的素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不断求知和终身学习的素养;
12.2能适应职业发展要求,及时关注并跟踪、把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领域前沿理论、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持续自我提升的能力。
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通知如下:
一、复试对象及范围
1、统考学术型硕士
符合学校分数线要求,报考机械学院的考生。
2、统考专业学位硕士
符合学校分数线要求,报考机械学院的考生。
机械学院不接收其它学校及学院调剂生。
二、复试工作时间安排
3月18日上午过院线考生资格审查,安排笔试考场,没有通过资格审查者不能参加复试
3月18日下午召开复试宣讲会(时间地点在资格审查时通知)
3月19日为专业课、英语听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笔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月20日为综合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月21~23日笔试部分阅卷、分数统计,确定预录取名单
3月24日进行初录取工作
3月24~25日所有预录取的考生按研究生院安排进行体检
三、复试内容
复试包括笔试与面试。其中:
(一)笔试包括
1、英语听力考试(所有复试考生参加)
2、综合分析能力测试(所有复试考生参加)
3、专业课
(1)设计艺术学专业复试考生参加“设计测试”专业课考试。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和专业学位的复试考生参加“机械制造技术”或“机械控制理论基础”专业课考试,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复试考生还可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专业课考试。
(3)笔试专业课参考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参考教材为卢秉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控制理论基础”参考教材为陈康宁主编《机械控制理论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参考教材为冯博琴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面试内容包含: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与英语表达能力等。
四、其它注意事项
1、保送生、保返生不用参加复试。
2、考生复试时,往届生凭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资格审查时交学院)、学位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军人持军官证)原件、准考证参加复试;
应届生凭学生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军人持军官证)原件、准考证参加复试;
特别说明:
1)准考证丢失,请务必在资格审核前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开具证明,否则不能参加资格审核,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在西安交大北门东侧二层小楼二楼,联系电话82668329。
2)成教、网络、自考、军队院校、部分2001年以前毕业、国外学历、虽已注册但是变更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等情况的考生,要重新学力认证,考生本人需要提前对学历进行认证,并在资格审查时提交认证报告,认证报告须在学历认证网上确认(http://www.chsi.com.cn/xlrz/)。
3、保送生及参加复试的考生,如身份是国防生、支教团、留辅导员,请即到校研招办及学院进行登记。
4、请各位复试考生按时参加复试,并在3月17日前确认复试笔试科目,联系电话:029-82666089。
5、请参加过夏令营且获得提前面试合格证的考生务必于3月16日前凭合格证原件在学院进行登记。
机械工程学院
2016.03.1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融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工业产品、人机界面、用户体验以及服务的跨领域创新性设计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领军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从事设计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规划以及产品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性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围绕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毕业生将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1、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设计科学基础知识,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用于系统规划和解决复杂人机关系问题;了解设计学专业及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能够对本专业的理论和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开发。
2、分析能力: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3、设计/开发能力: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开发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设计学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能够合理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完成相应的设计项目。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多学科相关知识对工程与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在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的设计实践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思想对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行合一”的道德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伦理、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胜任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为团队发展起到中坚或引领作用。
10、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设计管理理论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熟练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工业设计。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哲学、心理学。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制造工艺、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Web编程技术、Java程序设计。
七、主要实践环节
军事训练;
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综合实验;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金工实习和工程综合训练;
工业设计实践:包括寒暑假企业实习、项目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
专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社会实践。
培养方案原文:http://cmsm.xjtu.edu.cn/uploadfile/2016/1108/20161108105819123.do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 |
书名 |
出版社 |
版本 |
作者 |
备注 |
801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六版 |
哈工大 |
任选其中一本 |
《理论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李慧剑、杜国君 |
802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刘鸿文 |
任选其中一本 |
《材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白象忠 |
B01 |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B02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M01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王先逵 |
|
M02 |
切削原理及刀具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陆剑中 |
|
M03 |
机械制造装备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戴曙 |
|
M0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姜培刚 |
|
M05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钱晓捷 |
|
M06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方承远 |
|
M07 |
液压元件 |
《液压元件与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李壮云 |
|
M08 |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液压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春行 |
|
M09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官忠范 |
|
M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
M11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
M12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黄靖远 |
|
M13 |
轧钢工艺及设备 |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石民 |
|
M14 |
冶炼设备及工艺 |
《炼钢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89年版 |
罗振才 |
|
《炼铁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严允进 |
M15 |
材料成形设备 |
《材料成形设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王卫卫 |
|
M16 |
冲压工艺 |
《冲压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肖景容 |
|
M17 |
锻造工艺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胡亚民 |
|
M1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