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西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群]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专业介绍
在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着良好的传统,曾产生过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并且取得过一大批有相当影响力的成果。该硕士点学科特色鲜明,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2005年获得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民族学学科专门研究和高级管理人才。招生研究方向五个: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研究、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研究、民族文化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介绍社会学一级学科设有社会学、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民俗学四个学科专业方向。社会学专业下设民族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个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立足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实践,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问题与族际关系,以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应用社会学是将社会学理论的原理、原则、观点及方法运用于对具体社会现象的研究,从而获得对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2021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0304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民族学 [030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北民族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民族学社会学学部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民族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方向 | |
招生人数: | 33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1)民族历史与现状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2)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3)经济学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4)中国古代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5)艺术传播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6)藏学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民族学 ④(827)宗教学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1)民族历史与现状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2)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3)经济学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4)中国古代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5)艺术传播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6)藏学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27)宗教学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1)民族历史与现状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2)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3)经济学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4)中国古代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5)艺术传播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6)藏学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梵文 ③(703)民族学 ④(827)宗教学原理 |
|
备 注: | 注:凡选梵文的考生在复试时加试英语。请考生在网报前务必仔细阅读该专业一级学科简介中相关要求。 |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介绍
民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民俗学专业设有民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区域民俗研究、民俗与性别研究三个方向。民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通过开展西北民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与研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人才。区域民俗研究方向,以积极开展区域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比较研究为主旨,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民俗与性别研究着力探讨西北地区各民族(也包括其他地区)民俗现象中的性别差异,以及移风易俗,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寻求两性平等的共同进步之路。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030401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民族学 [0304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北民族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民族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3日语 选一 ③703民族学 ④842宗教学原理 |
|
备 注: |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介绍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西北民族研究所。在西北民族研究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1998年10月创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2001年7月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我校召开之际,费孝通教授亲临研讨班,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揭牌,成为系所合一建制。2004年建立了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2008年7月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上取得丰硕成果。学院具有学士、学术型硕士及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综合水平评估中,民族学一级学科位列C+位次,社会学一级学科位列C-位次。学院建有民族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民族学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年度排行榜中列为中国知名专业,2015年获准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入选甘肃省特色专业,2019年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于2008年获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获准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2015、2016排行榜中,相继荣膺中国最佳专业,列为中国高水平专业。学院建有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四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授权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15年度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被评为合格等次。
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高级职称教师17人,中级及以下职称13人,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10人。学院多名教师荣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系统中青年英才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等称号。
在科研工作中,学院教师在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志研究、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西北民族文化研究及社会服务等领域成果颇丰。学院拥有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中心”1个,教师承担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50余篇。
学院以“村落志调查”、“周三学术论坛”、“民族文化节”等实践及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与实践能力。建有深圳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乡等19个实习实践基地,拥有“社会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室”“多功能社会工作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实践调研优秀称号2次,获省部级挑战杯论文大赛奖励4次。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介绍
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在相应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专门学科。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美国家发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部分大学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恢复重建,此后获得快速发展。我校在长期从事社会学专业本科与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于2007年获准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获准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由具备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具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民族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三个研究方向。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MSW)课程设置开设了专业课程,同时开展相关社会服务,采用课程学习、实习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民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5200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一、学科概况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在相应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专门学科。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美 国家发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部分大学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恢复重建,此后获得快速发展。我校在长期从事社会学专业本科与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于2007 年获准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获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由具备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具有民族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课程设置开设了专业课程,同时开展相关社会服务,采用课程学习、实习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修养品德良好、身体健康的人才。
(二)本专业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系 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社会工作的调查、研究, 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秉承“立 足西北,面向全国,服务民族”的办学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特别是能够在民族地区和城乡(镇)社区开展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方向介绍
(一)民族社会工作:立足于中国民族地区,关注社会工作在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过程中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建构与实务过程。
(二)社区社会工作:立足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关注西部社区贫困与发展问题,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动员社区各方面的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和城乡(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社会服务管理:立足社会服务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筹集与配置资源,实施项目;关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服务传递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 2 年。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课程计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要求导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位课程的教授工作,每位教师不得超过 3 门。
2、加强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阅读、检索能力与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培养。
3、专业课程学习在前 2 学期内完成,第 3 学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第4 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4、实习教学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 800 小时的实习时间,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进入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计入考试成绩。
5、开设的所有课程均应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类型
1、必修课(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第 1、2 学期开设)(7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 1 学期,36 学时,2 学分)
形势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 (第二学期,18学时,1学分)
第一外国语(第 1 学期,72 学时,4 学分)
(2)专业学位课(14 学分)
社会工作理论(第 2 学期,54 学时,3 学分)
社会研究方法(第 1 学期,54 学时,3 学分)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第 1 学期,72 学时,4 学分)
社会工作伦理(第 1 学期,36 学时,2 学分)
社会政策分析(第 1 学期,36 学时,2 学分)
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8 学分)
本专业提供的选修课。
3、社会工作实习(6 学分)
按照《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管理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开展不少于 800 小时的专业实习。这是有专业督导的社会工作实习,集中实习在第3 学期。
4、毕业论文(2 学分)
学位论文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在第 4 学期完成,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 3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21学分。具体分配如下:公共学位课 7学分。其中: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国语 4 学分。专业学位课 5 门,每门2-4 学分,共14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8 学分。社会工作实习 6 学分。学位论文 2学分。
(四)课程考核
按照《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和成绩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基本要求》(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代码:035200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一、学科概况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在相应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专门学科。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美 国家发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部分大学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恢复重建,此后获得快速发展。我校在长期从事社会学专业本科与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于2007 年获准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获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由具备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具有民族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课程设置开设了专业课程,同时开展相关社会服务,采用课程学习、实习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修养品德良好、身体健康的人才。
(二)本专业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系 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社会工作的调查、研究, 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秉承“立 足西北,面向全国,服务民族”的办学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特别是能够在民族地区和城乡(镇)社区开展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方向介绍
(一)民族社会工作:立足于中国民族地区,关注社会工作在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过程中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建构与实务过程。
(二)社区社会工作:立足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关注西部社区贫困与发展问题,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动员社区各方面的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和城乡(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社会服务管理:立足社会服务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筹集与配置资源,实施项目;关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服务传递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 2 年。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课程计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要求导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位课程的教授工作,每位教师不得超过 3 门。
2、加强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阅读、检索能力与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培养。
3、专业课程学习在前 2 学期内完成,第 3 学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第4 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4、实习教学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 800 小时的实习时间,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进入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计入考试成绩。
5、开设的所有课程均应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类型
1、必修课(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第 1、2 学期开设)(7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 1 学期,36 学时,2 学分)
形势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 (第二学期,18学时,1学分)
第一外国语(第 1 学期,72 学时,4 学分)
(2)专业学位课(14 学分)
社会工作理论(第 2 学期,54 学时,3 学分)
社会研究方法(第 1 学期,54 学时,3 学分)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第 1 学期,72 学时,4 学分)
社会工作伦理(第 1 学期,36 学时,2 学分)
社会政策分析(第 1 学期,36 学时,2 学分)
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8 学分)
本专业提供的选修课。
3、社会工作实习(6 学分)
按照《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管理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开展不少于 800 小时的专业实习。这是有专业督导的社会工作实习,集中实习在第3 学期。
4、毕业论文(2 学分)
学位论文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在第 4 学期完成,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 3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21学分。具体分配如下:公共学位课 7学分。其中: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国语 4 学分。专业学位课 5 门,每门2-4 学分,共14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8 学分。社会工作实习 6 学分。学位论文 2学分。
(四)课程考核
按照《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和成绩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基本要求》(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必 修 课 |
公共学位课 | 107420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
107420106 | 第一外国语 | 4 | 72 | 1 | 考试 | |||
107420104 | 形势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 | 1 | 18 | 2 | 考试 | |||
专业学 位课 | 0352000101 | 社会工作理论 | 3 | 54 | 2 | 考试 | ||
0352000102 | 社会研究方法 | 3 | 54 | 1 | 考试 | |||
0352000103 |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 4 | 72 | 1 | 考试 | |||
0352000104 | 社会工作伦理 | 2 | 36 | 1 | 考试 | |||
0352000105 | 社会政策分析 | 2 | 36 | 1 | 考试 | |||
专 业 选 修 课 |
0352000201 | 民族社会工作 | 2 | 36 |
2 21 |
考查 |
选修不少于 8学分 |
|
0352000202 | 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专题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3 | 宗教文化专题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4 | 贫困与发展专题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5 | 社区社会工作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6 | 社区研究专题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7 | 社区管理专题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8 | 社会服务管理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09 | 社会保障制度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10 | 社会工作评估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11 | 社会工作督导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12 | 社会工作方法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13 | 中国社会政策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14 | 人类成长与环境 | 2 | 36 | 2 | 考查 | |||
0352000215 | 社会统计学与统计软件 | 2 | 36 | 1 | 考查 | |||
社会工作实习 | 6 | 3 |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参加不少于 800 小时的专业 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 | |||||
学位论文 | 2 | 4 | 学位论文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硕士 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在 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 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 |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介绍
人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人类学专业下设宗教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两个方向。宗教人类学立足于大西北独特的多元民族和族群的宗教现实,研究宗教的起源、结构、功能、变迁、仪式、巫术、禁忌、象征;宗教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宗教与人类群体的互动关系;不同文化群体中宗教事项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社会人类学立足于中国西北地区,重点关注社会类型、社会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当地人的行为方式、认知特点、价值取向和信仰等问题。医学人类学研究健康、疾病与文化的关系,是医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硕士点介绍
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Ethnology)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民族的来源、发展过程、地域分布、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接触和文化交流、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民族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熟知中国各民族发展历史与现状,洞悉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我们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保持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力支持,同时必然地会对我们准确认识我国民族共同体和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为党和政府制定、落实民族政策和解决民族问题,消除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西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着良好的传统,曾产生过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并且取得过一大批有相当影响力的成果。在不断积累、丰富和发展民族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3年西北民族大学申报的民族学专业硕士点获得了批准,2005年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批准,大大提升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西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硕士点设有6个研究方向,各方向研究特色鲜明,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5名导师(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获得博士学位者4名,获得硕士学位者1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该硕士点是西北民族大学的校级重点学科,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族学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1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点分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延边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
民族学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0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三峡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