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卓越中心
临床医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师资力量:
正高职称教师104人、副高职称244人;
具有硕士学位436人,博士学位35人;
硕士生导师94名;博士生导师7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院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上蔡村,地处“温州绿肺”三垟湿地旁,距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南出口仅100多米,交通十分便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工程占地面积500.6亩,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床位3300张,日门诊量预设2万人次,总投资约23亿元,门急诊病房医技综合楼作为建设布局中的中心部分,恢宏大气、气势磅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
作为温州市标志性医疗建筑,新院建设工程采用德国设计方案,按照目前国内医院的最高标准建设,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市重点民生工程。建筑群由6幢相连的建筑组成,楼层控制在10层以下,东西走向的附一医路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道路南侧为门急诊病房医技综合楼、医疗保健中心和感染病中心,北侧为医护值班公寓、能源中心和冷冻机房,南北两侧的建筑通过地下连廊相连通,保证了医疗流程不受道路交通隔断的影响。
设计方案遵循以疾病为主线、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新理念,致力打造安全、便捷的就诊服务新流程。门急诊病房医技综合楼建筑犹如人的手掌,呈五指状由东向西伸展,两条医疗街贯穿整个建筑的南北,宽15米的东医疗街连接医技和门诊,设置了18台自动扶梯,将分别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送往各个不同的诊区和诊室;8米宽的西医疗街则连接医技和病房,患者一旦确诊需要住院治疗,就通过大楼内各通道进入西边的住院区,打破了以往医院内、外科大楼分开设置的常规格局,患者即使雨天也不用打伞。门诊设计规模40000多平方米,南大厅总面积就达2000多平方米。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使患者尽量在同一楼层完成门诊、检查、住院,实现了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流物流分流的先进理念。
医院北部设有1.1万平方米的医疗急救中心,东北角专门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由于我市各县市及附近地区到新院区交通十分便捷,可辐射覆盖周边大片地区,为浙南闽北地区的危重病医疗急救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发挥作用。
位于门诊大厅后面的休闲街将银行、邮局、书店、礼品店、快餐厅、咖啡厅、超市以及文化娱乐设施引入医院的公共空间,为患者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地上和地下设计近2000辆停车位,方便车辆停放。
新院区山环水绕,拥有三垟湿地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四周阡渠陇壑,绿意盎然,东南被茶山环绕,峰峦叠翠,自然风光秀丽,院内绿化率高达39.2%,“一岸两轴九园”的绿化布局,与周边湿地环境的共融、共生、浑然天成,将成为病人康复的天然氧吧。
百年老院、历久弥新。温医一院广大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许多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整个建设过程饱含着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艰苦的付出,凝聚着全体一医人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广大人们群众的关心支持和热切的期盼,倾注了上级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量心血、关怀和关爱。可以说,新院区的建设真实地记载了医院艰苦而光辉的历程,也真切地见证了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
■ 门诊病房医技综合楼 >>
门诊病房医技综合楼作为温州市一座标志性医疗建筑,建筑总长度东西方向为375米,南北方向最大长度为285米,由4幢连体建筑组成,东侧4幢为专科中心,西侧4幢为住院中心,专科中心与住院中心东西连接体中插入南北向的医技中心及后勤保障用房,“三位一体”的设计布局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
新院主入口门厅位于大楼南侧,东西长93米,南北宽25米,气势恢宏,构造别致。顶部椭圆型玻璃采光顶与矩形的空间平面形成穿插关系,采光顶钢架呈鱼腹形结构,自然采光良好,空间更显简洁明快。大厅内设有四个休息区,分别配置休息椅凳、电子查询系统与绿化景观。入口处所面对的主背景墙按照古典主义三段式法则加以分割,从下至上分别为服务、收费、审批窗口,巨型浮雕与电子显示屏,走廊。国内第三大室内巨型浮雕《生命之树》由中国美术学院钱云可教授担纲设计创作,后期施工由温州地区著名传统雕塑家周潇漭监制,作品材料采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铜色生漆脱胎夹苎,高4.5米,长46.8米,面积约210平米,场面宏大、立意深远。
大厅右侧为东医疗街、门诊入口。南北走向的东医疗街长约260米,宽约16.5米,连接着门诊与医技。门诊总建筑面积48645平方米,由门诊区与医生办公区两部分组成。诊室大多朝南,通敞、明亮。在单体设计上,专科中心呈“巨”字型,每个区域均有独立的人工收费处、化验抽血处,使众多的门诊患者不用挤在一层大厅。各个专科之间布有绿化或者透光内院天井,形成了医院门诊区的生态带。
医技中心设于主楼的中部,地上总建筑面积55187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在各医技诊疗区内,设有单独的候诊和诊查治疗区,自成体系的治疗区避免了患者就诊线路的紊乱。同时,围绕中庭布置的东西医疗街和自动扶梯,可使病人方便到达各楼医技中心,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就诊。
住院中心位于主楼的西侧,由四幢不同高度(7、8、9、10)大楼组成,总建筑面积91860平方米,病房全部朝南。病房走廊宽敞整洁,每个病房均有独立的卫生间,可24小时供应热水淋浴。病床之间用淡雅的隔帘分开,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更具有私密性。在国内率先将多体位电动床引进到普通病房,并配备防护椅,患者可通过遥控器升降腿部与背部,使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能靠自己找到最舒适的卧位,细节的改变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大楼地下室总建筑面积79792平方米,包括后勤保障区、食堂、地下设备区、地下车库等。地下室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大型的地下停车库(东侧656辆,西侧342辆)。
■ 急救中心 >>
急救中心位于门急诊病房医技综合楼北部,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有独立的出入口,并配备了直升飞机停车坪。新院急救中心承担着温州市乃至浙南闽北地区医疗救护和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任务,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和服务窗口,新院急诊科具有完备的设施和功能,更具有宽敞的使用空间。急救中心由急门诊、复苏抢救室、急诊病房、创伤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诊观察室、急诊CT、B超、拍片、检验、药房、输液室等组成。急门诊分别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神经内科、创伤外科、骨科急诊等等诊室。其中急诊留观室36张床位、急诊抢救复苏室18张床位、急诊病房26张床位、创伤外科病房46张床位及急诊监护病房(EICU)18张床位。
■ 医疗保健中心大楼 >>
医疗保健中心是集健康体检、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健康管理中心。作为一幢独立设置的多层建筑,它坐落在新院区西南部,共有地下1层和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9710平方米,双面环河,四周绿地环绕,环境优美、安静。
■ 感染病中心 >>
感染病中心与医院大楼分开独立,位于院区西北角,与急救中心相邻,总建筑面积13353平方米,共有地下1层和地上4层,是浙南闽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中心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从门诊到住院集中于同一幢楼,同时在北面路上设立单独的出入口。为减少交叉感染,感染中心有专用的手术部、洗衣房及配套用房,病区设计按照感染病房隔离要求,有单独的病人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
■ 餐厅 >>
餐厅总面积约为8000平米,主要厨房和配餐区分布于地下楼层和三号楼四层,由南、北区餐厅二部分组成。出于卫生安全考虑,厨房内的卫生和食品电梯设于不同的位置。送货车主要停靠在地下车库。卫生间位于餐厅的南、北两侧,以体现平面布局对卫生安全的考虑。餐位主要分布于不同的玻璃立面,以便更好地观赏室外景观和自然采光。餐厅可同时提供约2500个餐位。八个靠近南北立面的电梯、楼梯主要为就餐者提供上下通道,以缓解高峰客流。为方便患者,新院区在住院部大楼设快餐点,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快餐服务。
■ 绿化景观 >>
院区总体绿化布局是“一岸两轴九园”,与周边湿地环境的共融、共生、浑然天成。“一岸”即由人文水岸、展示水岸、康复水岸、休闲水岸、生态水岸五处各具特色的水岸景观组成的色彩丰富、形式自然的彩虹水岸,它连接着整个医院的景观结构,也连接着三垟湿地公园。“两轴”分别为东西走向的林荫大道和南北走向的空间轴,两轴纵横交错,穿梭其间,清风徐徐,舞动着一地树影婆娑,恍若世外桃源仙境,给人以超然的精神享受。九园风格迥异,或简洁清新,或整齐自然,或开敞大气,姹紫嫣红、美轮美奂,如此别致的美,给如诗如画的三垟美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急诊科创建于1982年,经几代急诊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为浙南闽东北地区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医疗急救中心。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骨干师资培训基地、中国急诊医师分会中毒救治联盟温州基地、浙江省中毒救治温州基地及温州市中毒救治中心、浙江省区域卫生应急基地、浙南空中救援基地和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浙江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及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温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博士授予点。2017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38位。
全科建筑面积约11000m2,设急诊抢救室、复苏室、急诊手术室、急门诊、急诊观察区、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医学科病房、急诊影像及检验中心、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毒救治中心,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救治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流程顺畅,抢救质量和水平高。年急诊量达26万人次,其中抢救人数达2万人次。
人员构成:
现有固定编制医师46人,专科护理人员132人。高级职称13人,博、硕士学位45人。博士生、博士后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3人,温州市杰出人才1人,温州市“551”人才6人。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毒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学组副组长等国家级学术组织任职8人,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等期刊编委10人次。获“生命卫生”中国急诊医师奖1人,“急诊未来”杰出青年急诊医师奖1人,全国100优住培 “优秀专业基地主任”1人。
科室特色:
擅长各种急危重病的救治,常规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支持、床旁血液净化、床旁超声等急救技术。其中急性中毒救治(尤其是有机磷农药、百草枯中毒等救治)、脓毒症规范化救治、心肺脑复苏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等救治水平处全国前列。作为全国副组长单位参编《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等共识15部,制定了国内《创伤弧菌脓毒症的诊治方案》,推进了我国急诊诊疗的规范,促进了急诊医学学科发展。
科学研究:
目前已形成了急性中毒的毒理与解毒研究、严重脓毒症的致病机制与治疗学研究、急危重病救治与灾害救援、心肺脑复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主攻方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卫计委行业科研专项基金1项,国家卫计委科研项目(省部共建)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2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Eur J Hum Genet》、《shock》、《J Cell Bio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2篇,其他核心期刊200余篇。主持完成1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参编 “十一五”、“十二五”全国高校规划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急诊医学》等教材、专著20余部。 急诊科高素质急救专业团队将以快捷、科学的急危重症急救流程,竭诚为每一位急危重症病员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急救服务。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点专业简介
本学科2002年开始挂靠外科学专业培养口腔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研究方向涵盖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等主要学科。
本学科设有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等6个教研室。本学科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完善、设备精良,口腔医学实验中心面积达700㎡,其中综合实验室全部选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产KAVO教学用仿真头模系统,实验室的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
本学科设有多家条件良好的临床带教实习点,包括温州医学院直管附属医院以及非直属附属医院等,其中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是浙南地区首家集口腔及颌面部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和口腔医学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也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口腔专科医院之一,临床医师全部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也是温州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国首家中国医师协会唇腭裂治疗培训基地,并于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之一。
本学科科研水平发展迅速,已承担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等的各类研究项目60多项,完成的部分课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EI论文7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并与美国 Loma Linda 大学牙学院、美国太平洋大学牙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长期院际合作关系。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温州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医院
[新院区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温医一院新院区(325000)
[公开电话] 门诊服务中心:(0577)55579999 55578008;急诊:(0577)55579000
新院体检中心:(0577)55578888、55578800
院 办:(0577) 55578166;门诊部:(0577)55578035
人事处:(0577)55578020;纪检监察审计处:(0577)55578016
[传 真] 0577-55578033
[网 址] http://www.wzhospital.cn
[公交线路] 1、直达新院公交线路:100路、87路、88路、131路、103路、70路、77路;
2、温瑞大道距新院最近的公交站点为“上蔡村南”,经过“上蔡村南”的公交路线有:38路、39路、39路快速、40路、52路、53路、54路、59路
[公园路院区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府学巷2号(325000)
[公开电话] 门诊服务中心:(0577)55579999 55578008;(0577)88069833
老院体检中心:(0577)88069196、88069187
院 办:(0577) 55578166;门诊部:(0577)55578035;
人事处:(0577)55578020;纪检监察审计处:(0577)55578016
[传 真] 0577-88069555
[公交线路] 途经医院公交线路:
到垟儿路口下车:3路、4路、6路、11路、25路、27路、28路、29路 43路、51路、102、105路、106路、109路、201路、202路、202(加)路、206路;
在大南门下车:1路、2路、4路、5路、8路、10路、15路、21路、26路、55路、58路、 64路、65路、103路、109路、113路、108路
感染内科是国家肝病药物临床试验专业,温州市肝病中心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点学科,现有肝病病区、感染病病区、人工肝治疗室及温州医学院肝病研究所。
1997年经批准授牌成立温州市肝病研究中心,2005年经SFDA批准肝病专业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2008年取得博士招生资格,目前已成为浙南闽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感染性疾病、肝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心。
感染内科科研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博导1人,硕导5人,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士1人,硕士17人。实际开放床位数150张,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病房年出院病人达2100人次。
在省内首次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1997年以来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患者,明显提高了重型肝炎的生存率。开展肝病治疗仪微波治疗肝病,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常规开展肝穿刺活检及慢性肝病纤维化分期与炎症分级评分,使肝病诊断和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肝病实验室已开展了慢病肝病病理诊断技术及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因分型检测。
在学科带头人陈永平教授带领下,科室全体医师团结合作,近5年申请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王宝恩科学基金课题4项,其他级别10余项。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我科与加拿大美尼托巴大学合作课题“TGF-β1基因工程疫苗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及“混合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治疗肝衰竭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达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研究方主要向有:1. 肝纤维化基础与临床研究; 2. 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机制及肝细胞移植的研究; 3. 原发性肝癌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4.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
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42篇,中华级及国家级论著60余篇。
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以“技术高、服务优、疗效好”的服务理念,奉献社会和广大患者 。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是在温州医科大学临 床医学二系和儿科系基础上创建的。学院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浙江省立育英医院为依托,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方式, 下设学院办公室、教学管理科、学生工作办公室。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中医学、康复医学四个本科专业及后期分流的儿科方向班,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一类 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也是我校招生设置最早、招生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危重病学、中医学、康复医学 等19个教研室。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16个硕士点和眼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3个博士点。
学院有浙江省儿童呼吸 疾病诊疗研究中心和浙江省脊柱外科中心两个省级医疗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骨科研究所、疼痛研究所、麻醉神经内分泌研究所设在本院,有7个省级医 学重点(扶植)学科、3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专科。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得省自然等省部级课题37项,目前拥有正高职称教师104 人、副高职称244人;具有硕士学位436人,博士学位35人;硕士生导师94名;博士生导师7名。
学院不断拓宽和完善临床实习基地 的建设,目前已拥有台州医院、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二十余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学院承担留学生、硕士研究 生、在职研究生和五年制全日制本科生的临床医学教学任务,目前我院有2487名本科生、430名硕士研究生。
学院以“诚信、奉献、求精、创新”作为院训,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为己任,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重点专业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麻醉学
重点学科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儿科学、麻醉学
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麻醉学、康复医学、骨外科学、围产医学
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儿科学、妇产科学、临床麻醉学
校级精品课程: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神经病学、麻醉危重病学、病理学、金匮要略
病理科于1958年由朱金昌教授、程焜泉教授创建,一直承担着全院的诊断工作、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及温州地区病理质控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科室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1人,包括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3人;其中硕士学位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实验室专职人员12人。该科成员分别获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温州市551人才、温州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温州医学院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医学院教坛新秀;并担任中华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温州市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温州市病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办公室主任。
科室常规开展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及细胞学等检查,同时还接受浙南、闽北地区疑难病理会诊,主办过多次温州地区的病理学年会,代表了浙南地区临床病理学的最高学术水平。平均每年石蜡切片例数4万余例,冰冻切片4千余例,细胞学4万余例。历年来病理活检及手术标本数居浙江省之首。为了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同时也为了协助其他科室开展科研工作及培养研究生,科室较早开展免疫组化及分子原位杂交工作,并且质量逐年提高,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
教学方面,病理科承担着温州医学院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升本及成教的病理学教学任务,2002年取得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10名,在读研究生9名。
科研方面,病理科逐渐在生殖内分泌病理学、淋巴血液病理学、神经病理学等方向上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几个研究方向均构建了合理的人员梯队,建立了成熟的研究路线。尤其是在生殖内分泌病理学方面,在学科带头人陈国荣教授的带领下,和美国合作机构共同努力,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方面,睾丸间质细胞的环境毒理与生殖病理的机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对于睾丸间质细胞毒理学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教委、温州市科技局、温州医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现有可支配的研究经费约200万元。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0篇论著被SCI收录;编著著作10部;科研成果分别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市科技局、南氏医药科技成果等多项奖励,在省内、国内占据一定的学术地位。
为了提高科室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该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挖掘各种渠道开展与国外交流合作。1992年、1996年陈国荣教授分别赴泰国、日本参加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国际热带医学与疟疾会议;2002年应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邀请,杨开颜主任医师作为访问学者赴伦敦大学访问六个月,访问期间进行学术交流并学习分子病理学技术,2007年又应日本东京国立成育中心邀请,进行2周的访问并与相关学者商讨移植科研合作事宜。2005年应温州市551人才基金资助,陈国荣教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Population Council, Reckefeller University开展科研,并与Population Council, Reckefeller University葛仁山教授合作成立了温州医学院分子病理中心,为该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该中心还推动了我院病理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为病理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双方的合作一直没有间断,陈国荣教授分别于2006年、2007年及2008年赴美国参加第31届、第32届及第33届美国男科学会议。2007年1月该科特选派董磊医师赴美国Population Council,Reckefeller University进修学习一年。葛仁山教授也被我院聘为客座教授,每年两次从美国到病理科指导研究工作。
此外,为了更好的和国际病理临床诊断水平和科研水平接轨,陈国荣教授参观访问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emorial Kettering Sloan Cancer Center、Mount Sinai医院等国际著名医学院校,聘请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蔡国平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韩欣博士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医学院胡幼军教授为客座教授,并与这三所国际一流的医学院校在临床新技术的开展、人才培训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协作关系。这些必将对加快病理科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
联系方式 |
002 第二临床医学院 |
联系人:石老师,联系电话:0577-88002561,邮箱:feyyjsk@163.com |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
联系方式 |
001 第一临床医学院 |
联系人:金老师,联系电话:0577-55578538,邮箱:yjsk@wzhospital.cn |
临床医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就是内科、外科、生理、生化、病理和诊断六门共同组成的考查科目。内容多,复习任务繁重。医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基本上都需要考查西医综合。而西医综合和英语是最难于临时突击的科目,希望能尽早复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这种需要反复强化记忆的科目。
临床医学考研参考书:
初试考试科目 一,基础类 英语,政治,西医综合/生物综合/基础综合(各学校,专业不同),专业基础 二,临床西医类 英语,政治,西医综合,专业基础 三,临床中医类 英语,政治,中医综合,专业基础 复试考试科目 专业英语,专业,英语口语,导师小组面试 各个学校还略有不同,具体应询问报考学校研究生院/处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当前情况来看,高级预防医学人才处于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需求略有提高的局面.毕业后从事与健康有关的一切工作,一部分人可能选择出国留学,另外还可以成为:医师--治病救人的职业;研究人员--参与卫生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公务员--在国家或地方卫生执法和管理部门作为具体执行和实施国家卫生政策和法规的招待者和管理者.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医药市场调研得知,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目前国内各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五年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医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理论.临床医学专业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应聘时,不少医院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对外科熟识,动过多例手术,而且还要在内科或者是专科干过几年.而近几年新兴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传统意义上比较小却很实用的专业,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续增长.业内人士解释说,学了这些专业,在将来工作中风险系数较低,自己开私人诊所也比较容易.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