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武汉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 [武汉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武汉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考研群]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武汉大学研究生辅导] [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武汉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武汉大学中国哲学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武汉大学中国哲学研究生。武汉大学中国哲学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010102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 [01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哲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1]哲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先秦哲学 02 (全日制)秦汉哲学 03 (全日制)宋明理学 04 (全日制)明清哲学 05 (全日制)近现代中国哲学 06 (全日制)儒家哲学 07 (全日制)道家哲学 08 (全日制)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化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8哲学基础 ④843哲学原典 |
|
备 注: | 复试科目: ①综合面试(01,02,03,04,05,06,07,08) ②中国哲学史(01,02,03,04,05,06,07,08)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1,02,03,04,05,06,07,08) ②中西哲学史(01,02,03,04,05,06,07,08)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简介
中哲硕士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从事中国哲学及中国思想、文化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宣传、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对外文化交流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还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身心健康。
中哲硕士研究方向
1.先秦哲学
2.秦汉哲学
3.宋代哲学
4.明清哲学
5.二十世纪中国哲学
6.儒家哲学
中哲博士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从事中国哲学及中国思想、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及宣传、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对外文化交流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法纪,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竭诚为人类、民族、国家和人民效力。
2.发扬本学科点一贯提倡的学风:中西对比,古今通贯;学思并进,史论结合;德业双修,言行相掩。切实做到:勤奋、谦虚、敬业、乐群;做人与做学问一致,文风与人风淳朴;统合考据、辞章、义理,统合思想与历史的双重进路。
3.具有坚实宽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中西方哲学史的专业知识与专门训练,精读中国古代主要哲学典籍,了解国际汉学、国内外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积极成果与最新动向,严格遵守国际学术规范,能够并善于在中国哲学学科基础或前沿,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中哲博士研究方向
1.中国古代哲学
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大史论方面的问题,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
2.儒家哲学
着重研究儒家哲学的各种重大或精深的历史与理论方面的问题,促进儒学在当代世界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3.道家与道教哲学
着重研究道家与道教哲学的各种重大或精深的历史与理论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在当代世界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4.明清哲学
研究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派流与人物,探讨宋学与明清学术之相互关系,吸收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促进其现代转化。
5.20世纪中国哲学
深入探讨20世纪中西哲学的交融与中国哲学的思潮、流派和人物,剖析其利弊得失,促进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
6.传统哲学与现代化
研究中国乃至东方传统哲学与现代化的各种关系,从个案、微观或宏观角度揭示其内在理据,促进二者的健康互动。
7.中外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
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寻求他们之间的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从而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并以哲学思想为核心来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与民族文化心理。
8. 宋明理学
研究宋明理学中的人物与流派,探讨理学家之间、理学各流派之间以及理学与佛道二教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从个案、微观、宏观或比较角度揭示宋明理学的问题、内在理路、发展脉络以及其对整个东亚思想与价值观的影响。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010102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 [01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1]哲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儒家哲学 02 (全日制)现代新儒学 |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38哲学基础 ④843哲学原典 |
|
备 注: | 复试科目: ①古文献基础 ②面试 |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考研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010102中国哲学 | |||||
01 (全日制)先秦哲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①综合面试(01,02,03,04,05,06,07,08)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1,02,03,04,05,06,07,08) | ||
02 (全日制)秦汉哲学 |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 ②中国哲学史(01,02,03,04,05,06,07,08) | ②中西哲学史(01,02,03,04,05,06,07,08) | ||
03 (全日制)宋明理学 | ③638哲学基础 | ||||
04 (全日制)明清哲学 | ④843哲学原典 | ||||
05 (全日制)近现代中国哲学 | |||||
06 (全日制)儒家哲学 | |||||
07 (全日制)道家哲学 | |||||
08 (全日制)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化 |
武汉大学中国哲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北京大学 | A+ |
2 | 复旦大学 | A+ |
3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南京大学 | A |
5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6 | 吉林大学 | A- |
7 | 武汉大学 | A- |
8 | 中山大学 | A- |
9 | 清华大学 | B+ |
10 | 南开大学 | B+ |
11 | 黑龙江大学 | B+ |
12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3 | 东南大学 | B+ |
14 | 浙江大学 | B+ |
15 | 山东大学 | B+ |
16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17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18 | 山西大学 | B |
19 | 东北大学 | B |
20 | 同济大学 | B |
21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2 | 厦门大学 | B |
23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4 | 四川大学 | B |
25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26 | 辽宁大学 | B- |
27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8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29 | 苏州大学 | B- |
30 | 中南大学 | B- |
31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2 | 西南大学 | B-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34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35 | 河北大学 | C+ |
36 | 安徽大学 | C+ |
37 | 华侨大学 | C+ |
38 | 南昌大学 | C+ |
39 | 河南大学 | C+ |
40 | 湖北大学 | C+ |
4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C+ |
42 | 兰州大学 | C+ |
4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44 | 上海大学 | C |
45 | 吉首大学 | C |
46 | 深圳大学 | C |
47 | 西南民族大学 | C |
48 | 云南大学 | C |
49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50 | 西北政法大学 | C |
51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52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53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54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55 | 广西大学 | C- |
56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57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58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中国哲学考研院校
专业名称:中国哲学 专业代码:010102 门类/类别:哲学 学科/类别:哲学
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中国哲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武汉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 先秦哲学02 秦汉哲学03 宋代哲学04 明清哲学0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06 儒家哲学07 道家哲学08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化09 中国哲学与日本文化。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具有中国哲学方面的系统知识,具有很好的国学功底,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和辨析中、西哲学史料、并能通过中西对比分析,掌握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专业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哲学基础
④中国哲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西方哲学史②中国古代哲学
(注:以武汉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中国哲学专业主要必修课程有:
(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国语、计算机应用
(2)学位基础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哲学专题研究、中国思维形态、儒学发展史、中国宗教史 、中国美学史、专业外语、专题讲座
6、同属一级学科下的相近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开设院校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院校排名
0101 哲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8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5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8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9 | 10003 | 清华大学 | B+ |
10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11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B+ |
12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3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14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15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6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18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19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0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1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2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23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4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25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26 | 10140 | 辽宁大学 | B- |
2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8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2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30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31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2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3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34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35 | 10075 | 河北大学 | C+ |
36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37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8 | 10403 | 南昌大学 | C+ |
39 | 10475 | 河南大学 | C+ |
4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41 | 1052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C+ |
42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43 | 1020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44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45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46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47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C |
48 | 10673 | 云南大学 | C |
49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50 | 10726 | 西北政法大学 | C |
51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52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53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5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55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56 | 10636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57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58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中国哲学研究生院校排名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101 哲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8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5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8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9 | 10003 | 清华大学 | B+ |
10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11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B+ |
12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3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14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15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6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18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19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0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1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2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23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4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25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26 | 10140 | 辽宁大学 | B- |
2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8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2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30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31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2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3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34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35 | 10075 | 河北大学 | C+ |
36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37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8 | 10403 | 南昌大学 | C+ |
39 | 10475 | 河南大学 | C+ |
4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41 | 1052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C+ |
42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43 | 1020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44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45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46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47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C |
48 | 10673 | 云南大学 | C |
49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50 | 10726 | 西北政法大学 | C |
51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52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53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5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55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56 | 10636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57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58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中国哲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北京大学 | A+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9 | 复旦大学 | A |
2 | 武汉大学 | A+ | 6 | 南开大学 | A | 10 | 陕西师范大学 | A |
3 | 山东大学 | A | 7 | 南京大学 | A | 11 | 中山大学 | A |
4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
B+等(18个):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河南大学、辽宁大学、清华大学 |
||||||||
B等(18个):湖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华侨大学 |
||||||||
C等(12个):名单略 |
2015-2016年中国哲学专业全国排名
|
|
|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88 |
2 | 北京大学 | 5★ | 88 |
3 | 武汉大学 | 5★ | 88 |
4 | 复旦大学 | 5★ | 88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88 |
6 | 山东大学 | 4★ | 88 |
7 | 湖南大学 | 4★ | 88 |
8 | 中山大学 | 4★ | 88 |
9 | 北京师范大学 | 4★ | 88 |
10 | 安徽大学 | 4★ | 88 |
11 | 黑龙江大学 | 4★ | 88 |
12 | 吉林大学 | 4★ | 88 |
13 | 湖南师范大学 | 4★ | 88 |
14 | 厦门大学 | 4★ | 88 |
15 | 南京大学 | 4★ | 88 |
16 | 同济大学 | 4★ | 88 |
17 | 陕西师范大学 | 4★ | 88 |
18 | 中南大学 | 4★ | 88 |
19 | 浙江大学 | 3★ | 88 |
20 | 河北大学 | 3★ | 88 |
中国哲学考研考什么
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科目:
中国哲学史(1-4册) 任继愈 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大辞典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史 张文儒 郭建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智慧 向世陵 人大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明理学 陈来
宋明理学 陈来
理学范畴体系 蒙培元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 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新编 苗力田
西方哲学史(复旦版)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刘放桐 人民出版社(这书也有新版的)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象学运动 施皮格伯 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史 梯利 商务印书馆 (增补修订版)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大辞典 冯契
中国哲学考研参考书:
科目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史稿》孙叔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哲学史》肖箑父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
科目④:任何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或《中国哲学史资料选编》。《东方哲学概论》楼宇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十大宗教》黄心川主编,东方出版社;《儒佛道哲学名著选编》洪修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的就业前景:
目前就整个哲学就业来看,就业不是很理想,该专业毕业一般方向是做老师和专门研究,局限性很大,因为其涉及的内容思辨性较强,欠缺实用的理论知 识。不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在分化和综合、对立和融合中逐步完善,其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 不断深入,伦理学的社会价值将不断提高。国家要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能在这方面会重视些。当然,如果对该专业有很大的兴趣,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和 传播,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所以,研究生阅读期间要想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领域,及早的做准备。
就业方向:
中国哲学隶属于哲学一级学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