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
Add 武汉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武汉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武汉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考研群]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是读研究生的一个快速渠道,但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对学生生源的要求更高,申请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的同学必须成绩优秀,额外的奖项更是有用的加分项, 可以比考研的学生更快地获得研究生资格,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想要通过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项目,必须了解保研项目需要准备什么,例如相应的保研信息,保研夏令营的准备材料,预推免的流程以及推免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01 (全日制)空间数据标准和精度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①编程测试 |
|
|
02 (全日制)时空数据模型 |
②201英语一 |
②综合测试 |
|
03 (全日制)多尺度空间数据表示 |
③302数学二 |
③英语口语 |
|
04 (全日制)3S集成 |
④89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
|
05 (全日制)移动GIS |
|
|
|
06 (全日制)网络GIS |
|
|
|
07 (全日制)空间数据共享技术 |
|
|
|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北京大学 |
A+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4 |
南京大学 |
A-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A- |
6 |
武汉大学 |
A- |
7 |
首都师范大学 |
B+ |
8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9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10 |
河南大学 |
B+ |
11 |
中山大学 |
B+ |
12 |
云南师范大学 |
B+ |
13 |
兰州大学 |
B+ |
14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15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16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17 |
西北大学 |
B |
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9 |
辽宁师范大学 |
B- |
20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B- |
21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22 |
西南大学 |
B- |
23 |
贵州师范大学 |
B- |
24 |
西北师范大学 |
B- |
25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26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27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28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29 |
青海师范大学 |
C+ |
30 |
新疆大学 |
C+ |
31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32 |
河海大学 |
C |
33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34 |
江西师范大学 |
C |
35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36 |
湖北大学 |
C |
37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38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C- |
40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41 |
重庆师范大学 |
C- |
42 |
云南大学 |
C- |
43 |
广州大学 |
C- |
年份 |
政治(管理综合) |
外语 |
业务课一 |
业务课二 |
总分 |
2017 |
60 |
60 |
90 |
90 |
360 |
2016 |
60 |
60 |
85 |
90 |
345 |
2015 |
50 |
50 |
90 |
90 |
355 |
年份 |
报考数 |
录取数 |
推免数 |
报录比 |
2015 |
124 |
40 |
31 |
3.10 |
2014 |
170 |
36 |
10 |
4.72 |
2013 |
161 |
36 |
6 |
4.47 |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01 (全日制)空间数据表达与管理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①编程能力测试 |
|
|
02 (全日制)网络GIS与地理信息服务 |
②201英语一 |
②面试:(1)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2)英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 |
|
03 (全日制)虚拟地理环境与增强现实 |
③302数学二 |
|
|
04 (全日制)高性能地理计算 |
④89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
|
05 (全日制)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
|
|
|
06 (全日制)地理人工智能 |
|
|
|
07 (全日制)空间统计与分析 |
|
|
|
08 (全日制)社会地理计算 |
|
|
|
09 (全日制)众源GIS |
|
|
|
10 (全日制)室内定位与位置服务 |
|
|
|
11 (全日制)智慧城市 |
|
|
|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北京大学 |
A+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4 |
南京大学 |
A-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A- |
6 |
武汉大学 |
A- |
7 |
首都师范大学 |
B+ |
8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9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10 |
河南大学 |
B+ |
11 |
中山大学 |
B+ |
12 |
云南师范大学 |
B+ |
13 |
兰州大学 |
B+ |
14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15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16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17 |
西北大学 |
B |
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9 |
辽宁师范大学 |
B- |
20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B- |
21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22 |
西南大学 |
B- |
23 |
贵州师范大学 |
B- |
24 |
西北师范大学 |
B- |
25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26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27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28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29 |
青海师范大学 |
C+ |
30 |
新疆大学 |
C+ |
31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32 |
河海大学 |
C |
33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34 |
江西师范大学 |
C |
35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36 |
湖北大学 |
C |
37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38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C- |
40 |
四川师范大学 |
C- |
41 |
重庆师范大学 |
C- |
42 |
云南大学 |
C- |
43 |
广州大学 |
C- |
武汉大学研究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测绘、国土、规划、民政、水利、交通、电力、环境、生态、地质、矿产、农业、林业、人口、海洋、气象、国防、军事、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工程等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地理信息工程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数据处理与管理、空间辅助决策、综合空间数据分析和评估、三维虚拟技术研发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性能计算、地学计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高新技术及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处理和应用方法等,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用外文撰写科研论文,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略通第二外语。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GIS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
主要研究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和GIS工程技术,包括: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式GIS开发、基于P2P技术的软件开发、开源GIS开发、移动GIS开发、三维GIS设计与开发、时态GIS设计与开发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可视化方法与模型、地理信息快速浏览方法、虚拟地理环境快速建模、地理过程模拟等。
3.地理国情监测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国情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理国情变化检测技术、动态分析技术,地理国情应用服务等。
4.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
主要研究数字流域、数字区域、数字城市、数字社区以及智慧城市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工程等。
5.海量空间数据存取与管理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存取技术、海量空间数据更新技术、海量空间数据管理与集成技术、空间数据仓库技术等。
6.地理数据高性能计算
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GIS的架构、空间数据并行处理与分析方法、GPU/CPU协同计算、网格计算与网格GIS;云计算与云GIS等。
7.地理信息分析与服务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应用建模、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动态空间信息服务、众源GIS与PPGIS、移动GIS、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空间感知与认知、地理空间推理等。
8.对地观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地形图生产、空间导航、地面移动测量、无线传感网络、地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方法,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同化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软件开发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研究计划,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方案、创新与特色等)。
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资料搜集、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开题报告若未通过,报告人必须依据评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指导小组评议通过。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应符合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表述清楚、资料翔实、论证有据、试验充分、结论可信、逻辑严谨。
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且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加10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
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全部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位相同专业的专家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教学辅导、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总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中心组成集体指导小组,鼓励与校内外专家合作进行联合指导,鼓励双导师制。
2.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
3.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针对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在其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出具体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的具体安排。
本学科点具有完善的办学资源和学科群优势,同时拥有横跨测绘科学和地理科学等的3个硕士点和2个博士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和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可培养从本科到博士后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是全国高校唯一同时拥有理工两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办学资源的学科点。目前已建立了以空间信息快速获取、管理、更新、可视化和应用的完整理论与技术体系,在测绘学和地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点在地图学领域具有独特和垄断性的优势,又是我国最早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研究的机构,分别在1985年和1996年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独立开发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在国家科委组织的测评中名列前茅,数字制图和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也在全国独树一帜。本学科点具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先后有1人担任两届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副主席,多人在国际和全国性学术组织中任职。有两院院士1名,国务院学位评定组成员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省部级跨世纪人才9名。
本学科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
1.当代地图制图学理论与技术。利用本学科点在地图制图学理论与技术上的传统优势,研究以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制图为核心,以地图分析应用为目的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为数字地图和GIS的地理信息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服务。
2.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模型、分析决策模型以及空间数据库的知识发现,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框架,为集RS、GIS、GPS于一体的地球空间信息学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3.全数字化地图制图理论与技术。研究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支持下的全数字化地图制图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实现由传统手工制图向全数字化制图技术的转化,更高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开发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成工具Atlas2000”获得科技部表彰。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研究以空间数据获取、管理、更新、可视化和应用为主线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并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国防等领域拥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是国际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5.地理信息自动综合与多尺度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从8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研究地图及地理信息的自动综合问题,在结构化水系地貌形态自动综合、基于图论、计算几何学和分形几何学的自动化制图综合理论体系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该领域的“开拓者”,为多尺度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国家重点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介绍
作为测绘科学与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武汉大学测绘学科最早建设学科专业之一。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后,即开设了地图制图专业(该学科的前身),老一代地图制图学专家,依托前苏联在该学科上的支持,通过引进消化建立了地图制图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撑平台和学术团队,该专业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一起并列为四大传统测绘学科。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测绘科学技术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发展,本学科也加入该转轨行列,产生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一直是作为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的骨干学科与优势学科。1993年本学科获得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点,1998年获准湖北省重点学科,建立有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是武汉大学 “211工程”一期、二期重点建设对象,是“985工程”学科建设的平台之一。
经过50余年的发展,武汉大学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和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形成优势明显、研究方向明确、理论与技术应用并重的学科特色。主要表现在:
1.人才培养层次齐全。本学科点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在2001年到2006年其间,累积培养本科毕业生842名,硕士毕业生213名,博士毕业生87名。6年内本学科点接受来自5个国家的14名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与荷兰、德国、法国等国家签订了长期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协议,每年联合培养硕士生6-10名和博士生1-3名。1名博士研究生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4名博士研究生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
2.学科平台坚实。参与建设的“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国家实验室”获得教育部“985工程”支持,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以及“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国家测绘局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部级学科平台。
3.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30人。在中青年学术队伍中,有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和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人数占74%,一个团队入选省级优秀创新团队。
4.教学成果丰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获得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2001年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了系列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材,其中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土地信息系统》获2005年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
5.科研成绩突出。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海洋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横向开发等各级各类项目300多项;2004年和2005年以本学科点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获得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深圳市地图”2001年获国际地图制图协会“杰出地图作品奖”,1篇论文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优秀青年论文奖;获得技术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有11项;科研经费达7683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其中160多篇论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出版专著21部。
6.学术交流活跃。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竞争,有多人在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等学术组织中任职;过去6年承办和协办了6个国际学术会议和5次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权威专家到本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包括短期合作研究、技术交流和联合指导研究生等;20多人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荷兰、英国、瑞典等国联合申请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7.环境建设优良。6年累计从“211工程”二期、“985工程”建设以及主管部门拨款、学校自筹、科研经费等多种渠道获得建设资金 11183万元。建立了数字地图桌面出版、地学虚拟现实等实验室,购置了一大批本学科领域的高档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达3200余平方米。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测绘、国土、规划、民政、水利、交通、电力、环境、生态、地质、矿产、农业、林业、人口、海洋、气象、国防、军事、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工程等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地理信息工程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数据处理与管理、空间辅助决策、综合空间数据分析和评估、三维虚拟技术研发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性能计算、地学计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高新技术及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处理和应用方法等,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用外文撰写科研论文,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略通第二外语。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GIS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
主要研究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和GIS工程技术,包括: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式GIS开发、基于P2P技术的软件开发、开源GIS开发、移动GIS开发、三维GIS设计与开发、时态GIS设计与开发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可视化方法与模型、地理信息快速浏览方法、虚拟地理环境快速建模、地理过程模拟等。
3.地理国情监测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国情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理国情变化检测技术、动态分析技术,地理国情应用服务等。
4.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
主要研究数字流域、数字区域、数字城市、数字社区以及智慧城市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工程等。
5.海量空间数据存取与管理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存取技术、海量空间数据更新技术、海量空间数据管理与集成技术、空间数据仓库技术等。
6.地理数据高性能计算
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GIS的架构、空间数据并行处理与分析方法、GPU/CPU协同计算、网格计算与网格GIS;云计算与云GIS等。
7.地理信息分析与服务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应用建模、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动态空间信息服务、众源GIS与PP GIS、移动GIS、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空间感知与认知、地理空间推理等。
8.对地观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地形图生产、空间导航、地面移动测量、无线传感网络、地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方法,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同化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软件开发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研究计划,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方案、创新与特色等)。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资料搜集、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开题报告若未通过,报告人必须依据评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指导小组评议通过。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应符合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表述清楚、资料翔实、论证有据、试验充分、结论可信、逻辑严谨。学位论文完成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且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加10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全部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位相同专业的专家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教学辅导、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总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中心组成集体指导小组,鼓励与校内外专家合作进行联合指导,鼓励双导师制。
2.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
3.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针对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在其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出具体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的具体安排。 学校介绍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199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6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351-400位。
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或内容 |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
01 (全日制)空间数据表达与管理
02 (全日制)网络GIS与地理信息服务
03 (全日制)虚拟地理环境与增强现实
04 (全日制)高性能地理计算
05 (全日制)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06 (全日制)地理人工智能
07 (全日制)空间统计与分析
08 (全日制)社会地理计算
09 (全日制)众源GIS
10 (全日制)室内定位与位置服务
11 (全日制)智慧城市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9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复试科目:
①编程能力测试
②面试:(1)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2)英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 |
89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胡鹏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李建松、唐雪华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龚健雅 著,科学出版社
《空间分析(第二版)》郭仁忠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参考书目
89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胡鹏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李建松、唐雪华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龚健雅 著,科学出版社
《空间分析(第二版)》郭仁忠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数线
学费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付仲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空间数据动态更新与融合、三维视频GIS、时空大数据分析、众源数据分析、智慧城市等领域理论的研究以及GIS工程应用开发。先后担任过本科和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分析”、“GIS理论与方法”、“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GIS工程设计与开发”、“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智慧城市”等课程的教学。共出版了学术专著2部,发表了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余篇。
贾涛,男,博士,武汉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本人及其领导的GGSSC团队在时空地理大数据挖掘分析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地理空间信息提取与处理研究;城市空间中人类活动规律挖掘;城市空间中人类移动规律研究;地理空间复杂网络的结构与演化机理研究;城市活动碳排放研究等。
乐鹏,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地理空间信息与位置服务研究所所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等。先后曾兼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GRSS)地球信息科学委员会主席,国际开放地理信息联盟(OGC)中国论坛主席,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 )第六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秘书等。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网络地理信息与位置智能服务、空间数据库、高性能地理计算的研究。
一、学科概况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地图制图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理学类地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资源与环境、城市及区域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水利水电、交通土建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专业根据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技术应用需求,设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理空间与地理过程模拟、网络GIS及地图制图等研究方向,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及学位论文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三、就业前景: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渗透到各个行业,科研地学研究,车船导航定位,军事指挥,救灾抢险,城市规划,旅游,都与GIS有关联。所以此方面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很大。
四、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在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解放军、武警、公安、石油、矿业、地质、防火、信息测绘等设计、研究、生产、规划、教学部门找到待遇不错的职业。
五、相关职位
城市规划师,旅游战略研究经理,旅游规划设计师,地理教辅审稿编辑,测试工程师(NDS编译),GIS系统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地理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03 (全日制)数字地图工程 04 (全日制)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 05 (全日制)海量空间数据存取技术 06 (全日制)对地观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07 (全日制)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及其应用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9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备 注: |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考试科目:
619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8778525) |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
备注 |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
|
|
|
01空间数据标准和精度
02时空数据模型
03多尺度空间数据表示
043S集成
05移动GIS
06网络GIS
07空间数据共享技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93地图学或94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
数字地图制图 |
①地理学
②数据库原理 |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
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856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汤国安, 赵牡丹,杨昕等编著, 科学出
版社, 201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五版)》,张康聪著,陈健飞, 张
筱林译,科学出版社, 2010. |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1)遥感导论。参考书目:《遥感导论》,梅安新, 彭望禄, 秦
其明, 刘慧平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2010;
(2)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C 语言)。参考书目:《数据结构
(C 语言版)》,严蔚敏, 李冬梅, 吴伟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就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职位
城市规划师,旅游战略研究经理,旅游规划设计师,地理教辅审稿编辑,测试工程师(NDS编译),GIS系统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