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太原师范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 [太原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太原师范学院考研难吗] [太原师范学院考研群] [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费] [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辅导] [太原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地理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简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简介  
2014-09-10 16:36    审核人: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山西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能力,能够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深造和就业机会,根据我系专业特点,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理论与技术训练和实践基础上,结合社会用人需求,专门为学生开设专业模块方向,使学生有的放矢,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
 
专业模块包括:
 
1.人文地理与文化景观方向:增设考古文化、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以及旅游与景观规划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在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方面最亟需的应用人才的训练,满足研究生深造与就业的需要。
 
2.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方向:增设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建筑学理论与设计、建筑识图、人居环境科学、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在城市与乡村规划方面最亟需的应用人才的训练,满足研究生深造与就业的需要。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2014-09-10 16:38    审核人:  
  
 
 
 
 
                 
 
地理科学专业是太原师范学院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专科建设始于1981年太原师范专科学校的地理教育专科,本科始于1988年山西大学师范学院的地理本科教育专业,根据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地理教育专业改为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教育)。目前,地理科学专业已形成以重点学科为支撑,以科研带教学,具备较完备教学条件,在省内具备一定优势的专业,成为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科研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并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山西省品牌专业。
 
本系有一支教学优秀、科研较强的教师队伍,有25名教师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 ;教师中博士4名,硕士15名,形成高学历、高职称的良好教学与科研梯队。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测量地图学、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
 
目前地理科学拥有4个实验室,1个气象观测站,1个天象观测台。拥有房间20 间,仪器设备价值400多万元。包括有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与环境实验室、植物地理实验室、气象气候观测园、天文观察台等实验室。学院具有的大型实验设备,包括大型天文望远镜、绘图仪等,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和科研。同时设置了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基地、内蒙古草原-管涔山植物和土壤地理学实习基地、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等三大野外实习基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教强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太原市地理学科骨干教师中,我系毕业生占60~70%。
 
    近5年来,本专业先后有200多名学生考取了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著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考研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0%多,位居全校各院(系)前列。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简介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简介  
2014-09-10 16:40    审核人: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和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专业应用性强,就业面广,毕业的学生可在地理专业方面从事工作,又可在测绘、国土、农业、林业、交通等各个行业从事工作,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一直保持较高的考研率。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简介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  
2014-09-10 16:41    审核人: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是地理科学下面的一个二级专业名称,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2+1+1”模式。“2+1+1”模式是指前两学年完成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学习,第四学年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和相关的科学研究。
 
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地图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现代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原理、资源与环境概论、遥感理论与应用、GIS理论与应用、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土地评价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恢复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等。
 
大三、大四期间分2个专业上应用方向:
 
(1)“自然地理与土地资源”专业应用方向
 
必修课程:城市土地经济学、土地评价与管理、自然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学。
 
(2)“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专业应用方向
 
必修课程:全球环境变化(双语)、恢复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历史流域与环境演变。
 
就业与继续深造:毕业后能从事国土资源整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以报考地理学、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各级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城乡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简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简介  
2014-09-10 16:36    审核人: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山西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能力,能够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深造和就业机会,根据我系专业特点,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理论与技术训练和实践基础上,结合社会用人需求,专门为学生开设专业模块方向,使学生有的放矢,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
 
专业模块包括:
 
1.人文地理与文化景观方向:增设考古文化、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以及旅游与景观规划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在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方面最亟需的应用人才的训练,满足研究生深造与就业的需要。
 
2.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方向:增设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建筑学理论与设计、建筑识图、人居环境科学、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在城市与乡村规划方面最亟需的应用人才的训练,满足研究生深造与就业的需要。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简介

太原师范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  
2016-05-31 10:17    审核人:  
  
 
 
  
 
(专业代码:0451 授予教育硕士学位)
 
总    则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教学实践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教师。培养方案要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体现基础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目标要以职业为导向,体现基础教育的针对性。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要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具有专业发展潜能的中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理念
 
坚持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的课程设置理念,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符合“三个维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应用;当前与长远相协调,着眼可持续发展。
 
2.课程设置依据
 
立足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为依据,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模块课程设置为参照。
 
3.课程设置模块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4.课程体系结构
 
实施“3411”的课程体系;“3411”中的“3”是指三个维度的课程设置指向,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是指四个模块,即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11”是指1年的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1年的专业教学实践学习和学科科研实践活动。
 
5.课程实施策略
 
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多的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尤其是专业能力维度。因此,要确立“教学—实践—研究—创新”的实施主线,突出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和实践性,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具体采取五种教与学的引导策略:
 
(1)专题讲授与参与讨论的课程教学方式;
 
(2)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3)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文献阅读与内容综述的自主学习方式;
 
(5)基地实践与反思提高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6.课程体系特色
 
“3411”课程体系的特色:一,以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突出课程的三维目标——专业理念与师德目标、专业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注重专业能力的发展维度;二,从模块化课程的视角看,专业必修课体现了知识的专题性、理论的研究性、发展的奠基性特征;专业选修课注重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和学科文化的渗透,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课程的方法性、知识的前沿性特征;专业实践课体现了目标的递进性、要求的层次性、体验的多样性特征;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轴心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践内容和实践时间,实践性课程占总课程的65%以上,极大地增强了实践性、应用性课程的比重。
 
三、培养模式
 
实施高等学校、中学、教科研机构“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高层次合作培养模式。
 
1.模式内涵
 
培养模式中“三位一体”是指:(1)注重高校理论课程奠基、中学实践锻炼、教科研机构研究创新三者在培养过程中的协调发展——培养理念的一体化;(2)导师组由高校、中学、教科研机构三方成员构成——培养导师团队一体化;(3)课程实施由高校、中学、教科研机构共同承担——课程实施一体化;(4)研究生培养与成长环境植根于高校、中学、教科研机构——成长环境一体化。
 
该培养模式要求:在2年培养期内,首先,研究生在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位课程学习、教学的初步训练和教科研的基本训练,通过集中学习,从而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形成初步的理论思维,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体验初步的模拟教学环节和教学实施;然后,在研究生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践性学习,具体分为两个时段,每一时段2个月。第一时段内,研究生在培养基地——本省重点中学进行“入职实践”。 
 
通过第一时段的实践性学习,了解和体验中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规范,思考中学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探寻当代教育教学中的研究问题。在“入职实践”学习结束后,研究生将赴省外培养基地——省外名牌中学进行第二时段的“提升实践”学习。
 
通过第二时段的实践学习,开阔研究生的教育视野与教育认知,使研究生在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文化、特色创新等方面有全面的体认;同时,确定3~5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问题,为拟定下一阶段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奠定基础。最后,研究生第四学期内将在教科研机构、高校、中学培养导师组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在教科研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究性实践学习,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强化研究生教科研意识,扩展研究生教育科研的学术视野,为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的创作奠定基础,为研究生未来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模式框图
 
按照“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要求,确立“复合导师制”,搭建“教育硕士后流动站”。“复合导师制”指由高校、中学、教科研机构三方导师构成的复合导师团队,他们协调合作、优势互补、全程参与、合作培养。“教育硕士后流动站”旨在给研究生入职后提供后续发展的支持平台。
 
2.模式特色
 
一是借助于办学地域与资源优势,实现高校、教科研机构、中学三者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和合作培养,大大缩短了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二是充分体现“理论—实践—研究”三者间学习活动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凸显了协调发展、侧重应用的培养理念;三是将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0.5+0.5”实践性培养方案,在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学术规范、教育科研能力、学科教学表达交流等方面对不同特点的研究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实现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四是高校—中学—教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多赢和互惠的发展共同体,这种合作模式推动了我校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地方中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理论化和职业化;五是通过这一模式的培养和“教育硕士后流动站”的创建,实现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职后“可持续发展基因”的长久嵌入。
 
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地理学科教育硕士专业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学科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师。
 
2.培养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要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过程。
 
(3)掌握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解决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熟悉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和方法。
 
(4)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地理学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地理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地理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5)学会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能够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调控和实施教学;善于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地理教育教学工作。
 
(6)能够针对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学科教学研究;能发挥自身优势,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创造性的地理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善于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能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全日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地理及相关学科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非全日制:地理及相关学科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学地理学科教师。招生采取计划内委托和定向培养与单位自筹经费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
 
专业领域:学科教学(地理)
 
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五、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安排见课程计划表)。
 
课程实施以“教学—实践—研究—创新”的主线,采取五种教与学的引导策略:
 
(1)专题讲授与参与讨论的课程教学方式;
 
(2)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3)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4)文献阅读与内容综述的自主学习方式;
 
(5)基地实践与反思提高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二)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为“高等学校、中学、教科研机构‘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高层次合作培养模式”。在2年培养期内,首先,研究生在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位课程学习、教学的初步训练和教科研的基本训练;然后,在研究生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践性学习,具体分为两个时段,每一时段2个月。第一时段内,研究生在本省重点中学进行“入职实践”,第二时段,在外省名牌中学进行“提升实践”学习。最后,研究生第四学期内校内外结合,开展研究性实践学习,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创作。中学、教科研机构和高校三方共同参与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
 
六、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为考试课,非学位课程为考查课。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由高校导师、基地指导教师和实践基地学校共同评定成绩。
 
2.考试和考查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考核成绩可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达到合格要求的可获得学分。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3.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考核,听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3次以上,并且每次活动后,要完成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
 
4.文献阅读考核,可通过专题讨论或读书报告等形式进行,完成所列阅读书目阅读任务方为合格。
 
5.“入职实践”考核,学生须提交:一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一份设计好的地理学科教学概念结构图;一份实践导师教学特色跟踪学习报告(全程跟踪实践导师在1个单元的备课、上课、课后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技能,撰写体会);一份班级活动组织实施方案;一份3000字左右的入职实践学习总结,完成任务者方为合格。
 
“提升实践”考核,学生须提交:一套完整的名师授课听课笔记与学习感悟;一套(3份)实践基地学校地理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一份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报告(全程观察实验基地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完整过程,包括主题选定、方式设计、活动组织与过程管理等,撰写观察体会);一套(3~5个)具有实际教学研究价值的地理研究课题;一份自身职后专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完成任务者方为合格。
 
6.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条件之一,毕业前学生需要上一节达标的地理模拟课。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实践,应该是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开题报告改用“课题申报制”,通过论证者方可进入创作阶段,毕业(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太原师范学院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条例工作细则》办理。论文评阅人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科研机构、中学和高校三方专家组成。
 
3.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可免修)。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九、就业去向
 
县级以上中学或教育研究机构。
 
附件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地理学科教学计划表(全日制)
 
附件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地理学科教学计划表(非全日制)
 
附件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地理学科研究生阅读书目
 
 
附件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地理学科课程计划表(全日制)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课程性质
 
 
理论
 
实践
 
 
 
 
 
 
 
(12学分)
 
300200101
 
政治理论
 
1
 
36
 
2
 
考试
 
 
 
 
 
300200104
 
英语
 
1
 
36
 
2
 
考试
 
 
 
 
 
302204201
 
教育学原理
 
1
 
36
 
2
 
考试
 
 
 
 
 
302204202
 
课程与教学论
 
1
 
36
 
2
 
考试
 
 
 
 
 
302204203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2
 
36
 
2
 
考查
 
  √
 
 
 
302204204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2
 
考试
 
 
 
 
 
 
 
 
 
 
(10学分)
 
314205301
 
地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1
 
54
 
3
 
考试
 
 
 
 
314205302
 
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54
 
3
 
考试
 
 
 
 
314205303
 
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2
 
考试
 
 
 
 
314205304
 
地理发展前沿专题
 
1
 
36
 
2
 
考试
 
 
 
 
 
 
 
 
 
 
(6学分)
 
302204401
 
行知教育思想与践行策略
 
1
 
18
 
1
 
考查
 
 
 
 
 
314205401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究
 
2
 
36
 
2
 
考查
 
 
 
 
314205402
 
地理略图设计与速绘
 
1
 
18
 
1
 
考查
 
 
 
 
 
314205403
 
中外地理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2
 
36
 
2
 
考查
 
 
 
 
 
314205404
 
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论
 
2
 
36
 
2
 
考查
 
 
 
 
 
314205405
 
地图制图实践与应用
 
2
 
36
 
2
 
考查
 
 
 
 
 
30220440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6
 
2
 
考查
 
 
 
 
 
 
 
(8学分)
 
 
 
314205501
 
地理教育见习
 
1~2
 
18
 
1
 
考查
 
 
 
 
 
314205502
 
地理微格教学
 
2
 
18
 
1
 
考查
 
 
 
 
 
314205503
 
入职实践学习
 
3
 
2月
 
1
 
考查
 
 
 
 
 
314205504
 
提升实践学习
 
3
 
2月
 
2
 
考查
 
 
 
 
 
314205505
 
地理课例分析
 
3~4
 
18
 
1
 
考查
 
 
 
 
 
314205506
 
教育科研实践(高校—基地)
 
3~4
 
2月
 
2
 
考查
 
 
 
 
 
 
 
 
 
毕业论文课题调研撰写与答辩
 
3~4
 
 
 
 
 
 
 
 
 
 
 
 
 
 
必修课时与学分合计
 
 
 
558
 
36
 
 
 
 
 
 
 
 
 
 
附件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地理学科课程计划表(非全日制)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课程性质
 
 
理论
 
实践
 
 
 
 
 
 
 
(12学分)
 
300200101
 
政治理论
 
1
 
36
 
2
 
考试
 
 
 
 
 
300200104
 
英语
 
1
 
36
 
2
 
考试
 
 
 
 
 
302204201
 
教育学原理
 
1
 
36
 
2
 
考试
 
 
 
 
 
302204202
 
课程与教学论
 
1
 
36
 
2
 
考试
 
 
 
 
 
302204203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2
 
36
 
2
 
考查
 
  √
 
 
 
302204204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2
 
考试
 
 
 
 
 
 
 
 
 
 
(10学分)
 
314205301
 
地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1
 
54
 
3
 
考查
 
 
 
 
314205302
 
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54
 
3
 
考查
 
 
 
 
314205303
 
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2
 
考查
 
 
 
 
314205304
 
地理发展前沿专题
 
1
 
36
 
2
 
考查
 
 
 
 
 
 
 
 
 
 
(6学分)
 
302204401
 
行知教育思想与践行策略
 
1
 
18
 
1
 
考查
 
 
 
 
 
314205401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究
 
2
 
36
 
2
 
考查
 
 
 
 
314205402
 
地理略图设计与速绘
 
1
 
18
 
1
 
考查
 
 
 
 
314205403
 
中外地理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2
 
36
 
2
 
考查
 
 
 
 
 
314205404
 
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论
 
2
 
36
 
2
 
考查
 
 
 
 
 
314205405
 
地图制图实践与应用
 
2
 
36
 
2
 
考查
 
 
 
 
 
30220440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6
 
2
 
考查
 
 
 
 
 
 
 
(8学分)
 
314205502
 
地理微格教学
 
2
 
18
 
1
 
考查
 
 
 
 
 
314205504
 
提升实践学习
 
3
 
2月
 
2
 
考查
 
 
 
 
 
314205505
 
地理课例分析
 
3~4
 
18
 
1
 
考查
 
 
 
 
 
314205506
 
教育科研实践(高校—基地)
 
3~4
 
2月
 
2
 
考查
 
 
 
 
 
314205507
 
校本实践学习
 
3
 
2月
 
1
 
考查
 
 
 
 
 
314205508
 
参加省中教中心研训活动;参与指导本科生微格教学实践等
 
1~2
 
18
 
1
 
考查
 
 
 
 
 
 
 
 
 
毕业论文课题调研撰写与答辩
 
3~4
 
 
 
 
 
 
 
 
 
 
 
 
 
 
必修课时与学分合计
 
 
 
558
 
36
 
 
 
 
 
 
 
 
 
附件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地理学科研究生阅读书目
 
 
序号
 
名 称
 
备注
 
 
1
 
王民主编《地理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杰弗里.马丁 (Geoffery J.Martin 美国)翻译者:成一农 王雪梅
 
《地理学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
 
夏志芳著《地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陈澄主编《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杨尧著《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7
 
孙培吉《中国教育史》2000.9
 
 
 
 
8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1999.8
 
 
 
 
9
 
梅雷迪斯D高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02.12
 
 
 
 
10
 
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3
 
 
 
 
11
 
L·A巴洛赫著《合作课堂》,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5.12
 
 
 
 
12
 
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1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1995.11
 
 
 
 
14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法》2005.3
 
 
 
 
15
 
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2004.5
 
 
 
 
16
 
冯伯麟《教育统计学》2005.3
 
 
 
 
17
 
张敏强《教育测量学》1998.7
 
 
 
 
18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1999.12
 
 
 
 
19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0
 
何克抗《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2003.8
 
 
 
 
21
 
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2004.9
 
 
 
 
22
 
Margert.E.gredler《学习与教学》2004.10
 
 
 
 
23
 
Donakl.R.Cruickshank《教育行为指导》2003.1
 
 
 
 
24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2002.12
 
 
 
 
25
 
郑金洲主编《课堂观察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
 
任定程《科学人文读本--大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硕士简介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2016-06-03 14:36    审核人:  
  
 
 
 
 
(专业代码:0705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德才兼备,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独立从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以及教育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地理学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兴趣,德才兼备,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英文科研论文的能力。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3.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一)地理学科建设情况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学科现拥有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地理学科,校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经济地理学,省级示范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相关研究机构还包括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共48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11人;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3名,与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合作培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生31名。地理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太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点以来,坚持“巩固提高,服务地方”的原则,立足山西省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科特色,巩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地位,地理学科已经成为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地理学研究基地,2010年11月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为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地理学科已形成了四个方向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其中,区域历史环境变迁方向在汾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上取得了突出进展,形成了汾河流域综合研究的研究特色;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方向在山西省城镇规划体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形成特色;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方向在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及古村落遗产开发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方向在山西省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及生态系统评价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
 
研究方向:
 
   (1)区域历史环境变迁
 
   (2)资源评价与开发
 
   (3)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
 
   (4)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三、培养年限
 
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一般为3年。对于能够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应取得不少于32个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位课,各类课程学分分布情况具体如下(见表1):
 
表1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基础课
 
300100101
 
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讲授
 
考试
 
 
 
 
3001001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
 
 
18
 
1
 
讲授
 
考试
 
 
 
 
300100103
 
自然辨证法概论(理)
 
 
18
 
1
 
讲授
 
考试
 
 
 
 
300100104
 
英语
 
 
72
 
2
 
讲授
 
考试
 
 
 
 
300100105
 
英语
 
 
72
 
2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314101201
 
地理学前沿
 
进展
 
 
80
 
5
 
讲授
 
考试
 
所有
 
方向
 
 
314102202
 
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36
 
2
 
讲授
 
考试
 
所有
 
方向
 
 
314103201
 
GIS应用
 
 
36
 
2
 
讲授
 
考试
 
所有
 
方向
 
 
专业课
 
314102301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36
 
2
 
讲授
 
考试
 
方向一
 
 
314102302
 
中国历史地理
 
 
36
 
2
 
讲授
 
考试
 
方向一
 
 
314101301
 
自然资源评价
 
 
36
 
2
 
讲授
 
考试
 
方向二
 
 
314102303
 
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
 
 
54
 
3
 
讲授
 
考试
 
所有
 
方向
 
 
314102304
 
中国城镇化与城市问题
 
 
36
 
2
 
讲授
 
考试
 
方向三
 
 
314102306
 
旅游地开发理论与实践
 
 
36
 
2
 
讲授
 
考试
 
方向四
 
 
专业
 
方向
 
 
 
 
314102307
 
历史流域学专题研究
 
 
18
 
1
 
讲授
 
考查
 
方向一
 
 
314101303
 
环境退化和生态恢复
 
 
18
 
1
 
讲授
 
考查
 
方向二
 
 
314102308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18
 
1
 
讲授
 
考查
 
方向三
 
 
314102309
 
遗产旅游开发
 
 
18
 
1
 
讲授
 
考查
 
方向四
 
 
 
 
 
 
 
 
 
公共必选课
 
300100106
 
研究生综合能力训练
 
 
18
 
1
 
讲授实践
 
考查
 
 
 
 
专业选修课
 
314101401
 
自然地理专题研究
 
 
36
 
2
 
讲授
 
考查
 
 
 
 
314102401
 
人文地理专题研究
 
 
36
 
2
 
讲授
 
考查
 
 
 
 
314102402
 
社会文化地理学
 
 
36
 
1
 
讲授
 
考查
 
 
 
 
31410140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6
 
1
 
讲授
 
考查
 
 
 
 
必修环节
 
314100501
 
教育实践与社会实践
 
 
36
 
2
 
 
 
考查
 
 
 
 
五、教学方式
 
实行讲授、多媒体教学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六.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等方式,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教学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
 
七、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训练培养
 
1.实践环节:
 
    重视实践教育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见表2),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内容包括课程实践(长途和短途野外实习);教学实践(面向大学本科学生,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科研实践(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社会实践或调查等以及参加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四周。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表2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习项目
 
实习性质
 
实习学期
 
专业方向
 
考核方式
 
备注
 
 
 自然地理
 
专业实习
 
第二学期末
 
所有方向
 
实习报告
 
2周
 
 
人文地理
 
专业实习
 
第二学期末
 
所有方向
 
实习报告
 
2周
 
 
历史流域学专题研究
 
课程实习
 
第三学期
 
方向一
 
实习报告
 
3-4天
 
 
自然资源评价
 
课程实习
 
第三学期
 
方向二
 
实习报告
 
3-4天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课程实习
 
第三学期
 
方向三
 
实习报告
 
3-4天
 
 
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
 
课程实习
 
第三学期
 
所有方向
 
实习报告
 
3-4天
 
 
教育实践
 
教育实习
 
第四学期
 
所有方向
 
教育实习报告
 
1周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
 
    文献综述是硕士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必要准备。要求每位硕士生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
 
    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6次的校内外学术讲座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同意,可获得2学分。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以及参与学科举办的学术研讨,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工作,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学术性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等。
 
八、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参加由院(系)组织的中期考核,对每个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科研能力训练进行全面审查。根据中期考核筛选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中期考核,并建立筛选机制,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开题报告并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
 
在学期间的论文达到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九、培养方式
 
    1.导师是第一责任人。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研究生所修的专业必修课程由导师指定。
 
    3.研究生所修的选修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协商确定,在导师指导下,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1)本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
 
   (2)所在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开设的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
 
   (3)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
 
    4.研究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对其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送交个人培养计划;必修课程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填写的课程来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对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跨学科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是否补修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按需而定,但不计学分。
 
十、学位论文的答辩
 
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所要求的科研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需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位论文要满足一定的工作量,研究生至少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撰写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先由硕士生进行自检自查,主要检查学位论文是否符合规范,再由指导教师进行学位论文审查。导师审查通过后,由所在学院(系)组织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对论文进行预审。预审后,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编排印制,经学院(系)审查符合规定后,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并符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为了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各培养单位和导师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学位论文预审、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各专业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一般不得随意改动。如必须改动时,要履行与制订培养方案相同的手续。
 
十一、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十二、经典文献目录
 
1.[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9.
 
2.[英]R.J.约翰斯顿著,唐晓峰,李平,叶冰,包森铭, 等译.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1999.
 
3.蔡运龙.地理学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1997
 
4.[英]萨拉·L.霍洛韦等编.黄润华等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8.
 
5.赵荣.中国古代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4.
 
6.钱学森等.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7.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英]Paul A. Longley等著.张晶等译.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爱]R.基钦等著.蔡建辉译.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
 
10.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319号 邮编:030619  
邮箱:tysydkxy@sohu.com 电话:0351-2886500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地理科学学院概况  
2018-10-16 11:13    审核人:  
  
 
 
 
地理科学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始于1988年山西大学师范学院的本科地理教育专业,及1981年太原师范专科学校的地理教育专科。2000年10月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和省教育学院地理系合并成立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2004年11月地理系更名为城市与旅游学院,2013年5月学校院系调整更名地理科学学院。现在我院设有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系、城乡规划系、资源环境系四个系。
 
专业设置齐全,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省优势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山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设有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实验室、植物实验室、地图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室,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山西省重点示范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13人。在校本科生1697人,现有学术硕士研究生92人。
 
我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15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项,校级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在2016年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一金一银六铜的优异成绩;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第十六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辩论赛”,获人文地理组亚军、自然组优胜奖;在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第三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中获自然地理组优胜奖、最佳组织奖;2018年第四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北方赛区)中,获二等奖1项;2016年全国大学生GIS博客大赛获一等奖1项;2017年“建行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5项;2018年创青春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2017年第四届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荣获教学设计奖;2018年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2015年以来我院学生考研率稳步上升,考研达线率高达40%左右;学生文体活动成绩喜人,在校运会上荣获五连冠、“体操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足球比赛、广播操都取得了前三名优异成绩。
 
我院先后获得学校“立德树人先进单位”、“三育人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