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于2009年6月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成为全国115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之一,并于2010年招收第一届共计42名研究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取得对于调整我校法学专业结构、提高法学专业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西南民族大学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负责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法学院院长王允武教授担任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侯斌副教授担任中心副主任。2010年9月21日举行了“民族院校法律硕士教育论坛暨西南民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司副司长、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姜晶同志及十余所兄弟院校及实务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西南民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坚持“二为”(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办学宗旨,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民族地区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现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法治保障”博士培养方向1个(设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法学理论、诉讼法学和法律硕士3个硕士点(法学硕士一级学科也于近期获得批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取得进一步丰富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实现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并重。
为切实加强学习指导,严把质量关,确保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方式和特点,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在教学安排上,有效利用现有教学科研条件,坚持面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方向,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教育重点,突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和民族法学教学与研究。在指导方式上,发挥“双师型”教师、双导师的双重作用。法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16人。承担法律硕士教学任务的均是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博士;同时聘请当地的法院、仲裁委员会、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培养方式上,充分利用多元化实践平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型人才素质养成。学院搭建了多类型的实践基地满足法律硕士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除校内设立的刑侦与物证技术、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实验(实践)机构外,还与四川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凉山州人大常委会、武侯区人民法院、武侯区人民检察院、成都市总工会、成都仲裁委员会、四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云南千和律师事务所、武侯区司法局、四川名川律师事务所等14个单位互建“实践教学基地”和“理论研究基地”,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力图通过良好的办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及严格的教学管理实现民族院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既定目标。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硕士点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学科依托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民族地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南民族大学法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也是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特色研究领域。法学理论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始终坚持以民族法治理论与实践为中心开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设有法理学、民族法学、法哲学、法社会学四个研究方向。学科点十分关注民族法、少数民族习惯法基本理论的专门研究,同时注重从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视角,深入研究民族法治建设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由此确立了该学科在国内的学科特色和相对优势。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学科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较为雄厚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共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3人;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 
本学科的学术团队近五年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6项、出版著作10余部、在权威期刊、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09&ZD011)》之子课题《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宪政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谐的法治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税费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村社功能的转变与利益平衡的法律应对》等重要课题,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的《习惯与法制的冲突与整合——以西部地区的调查分析为进路》、《中国自治制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等有代表性的专著;在《民族研究》、《中国法学(海外版)》发表的《论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保障名额规定符合宪法平等原则》、《法律多元理论对民族自治地方和谐社会的可能贡献及其局限》等学术论文,与学科特色紧密相关,为强化有民族特色的法学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成果在国内也享有较高声誉。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有3项成果被四川省人大采用,并有部分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本学科点学术团队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并重。学科点成员主讲的《民族法学》课程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民族法学”教学团队2010年获“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硕士点领衔导师:王允武 
法学理论(专业代码:030101)专业方向名称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法理学  陈卯轩 黄微 
民族法学  王允武 陈宜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介绍

诉讼法学专业以民族地区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为研究重点,注重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商事调解与仲裁的一般原理的应用研究,尤其关注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价值及其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商事调解与仲裁的协调,确立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依托于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拥有一支致力于诉讼原理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教学科研的学术队伍,师资配备科学合理。本学科近年来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丰富。硕士研究生招生十年来,为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培养了200余名诉讼法学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诉讼法学现设有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商事仲裁与调解、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四个专业方向。  
硕士点领衔导师:邓建民教授 
诉讼法学(专业代码:030106)专业方向名称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刑事诉讼法学  邓建民、林肃娅 
冉 翚、侯 斌、康怀宇 
民事诉讼法学  邓建民、曾 青 
康 涛、张 平 
商事仲裁与调解  曾 青、周 梅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  杜文忠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硕士点介绍

刑法学是法学一级学科下的重要二级学科点。刑法学是以刑法为对象,研究犯罪和刑罚以及罪刑关系的部门法学。国内外高校法学院设置刑法学硕士点的情况十分普遍。刑法学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刑事立法,促进刑事司法,繁荣法学教育。目前我校的刑法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基础雄厚、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在学校以及法学专业学生中颇有影响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点发挥我校刑法学研究的特色和长项,依托西部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刑事习惯法的挖掘、现行刑法在民族地区的适用、民族地区刑事政策的确定、民族地区犯罪特征及防控、经济刑法的探索与完善、经济犯罪防控、毒品犯罪等方面的研究。刑法学教学科研队伍结构优化,配置合理,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 
刑法学二级学科下设中国刑法学、经济刑法学、民族地区犯罪预防与控制三个研究方向。 
刑法学(专业代码:030104)专业方向名称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中国刑法学  林肃娅、廖 瑜 
经济刑法学  冉 翚、彭春凝 
民族地区犯罪预防与控制  侯 斌、康怀宇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点介绍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法学一级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也就成为学习其它法律学科的基础。本学科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法制建设需要,探讨分析中国宪法和行政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国宪法和行政法制度的理论创新和立法创新提供学术支撑。开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研究以及培养相关的高级专门人才,既为法学学科建设拓宽了方向,也对我国现实政治与法治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学科依托于西南民族大学宪政制度研究中心和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有一支长期致力于宪政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学术队伍。近年来本学科点教师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研究活跃,科研成果丰富。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宪政制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代码:030103)专业方向名称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王允武 何真 
中国宪政制度研究  黄微 邓建民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的介绍

民商法学专业是法学一级学科下的重要二级学科点。民商法是重要的部门法,是国家基本法律之一。在我国发展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学科将民商法基本原理的研究作为重点,同时结合民族高校科研优势,解决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民商事法律特殊问题,促进民商事法律更好地与民族地区民商事习惯相协调,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本学科点依托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多位导师已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卓著,在教学和科研经验、社会地位及学术影响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具备本学科点建设的条件和能力。 
“民商法学”下设民法学、商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四个研究方向。 
民商法学(专业代码:030105)专业方向名称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民法学  陈恩美 张平 
商法学  康涛 周梅 
婚姻家庭法学  曾青 吴爱辉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介绍

法律史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法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法律史研究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历史上的一切法治文明成果,为我国现行立法提供基于历史真实的长远视角,使法律移植与比较法研究更加合乎国情,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法律史学为法学基础理论等学科提供原始资料,也为各部门法学科提供理论指导和历史参考。法律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同时要求的知识起点较高,本着“少而精”的模式,旨在培养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法律人才,就业主要方向为高校法律史教学岗位和相关研究机构、法律实务单位。本学科现有教授、副教授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并各具研究特长的师资队伍,科研成果较为丰富。 
法律史学科下设中国法律史学、少数民族法律史学两个方向。 
法律史(专业代码:030102)专业方向名称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中国法律史学  杜文忠  
少数民族法律史学  杨华双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12人,有海外留学经历7人、博士生导师3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1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提名奖”1人、“四川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1人、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2人,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1人,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2人,西南民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学术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44项。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610041)    联系人:法学院
电话:028-85522001   传真:028-85522001   E-mail:fxy8056@sina.com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于1952年,为培训民族地区司法干部而兴办的“司法专业”。1986年成立法律系,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2000年法学院设立。在法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法学院目前已是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大学生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是四川省“民族地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地方性立法评估协作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双语法官培训基地。法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特色专业”和西南民族大学“示范性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12人,有海外留学经历7人、博士生导师3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1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提名奖”1人、“四川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1人、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2人,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1人,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2人,西南民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学术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44项。
学院参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民族法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点)三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设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律史、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七个二级学科)和法律硕士学位授权;设法学本科专业;是国家“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单位、学校“双学位”培养单位。现有在校生1500余人。
法学院突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和民族法学教学与研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内实验(实践)机构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两类平台。学校建有“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证据科学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两个校级实验室,以及法律诊所、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天平书吧等实践教学场所,设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地方法治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边疆法政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刑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同时还在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青海等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司法实务部门设立了42个“教学实践基地”,聘请了60余位实务部门的法律专家为客座(兼职)教授,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现招收韩国、俄罗斯、老挝等国留学生6名,并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还与日本法政大学、韩国昌原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先后取得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季军、八强及最佳书状奖、“挑战杯”全国竞赛三等奖等荣誉。历届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并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律师等多人。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积极打造以论坛、书院为形式的辅助性培养模式,除利用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学习外,还着力打造学院独有的“本道论坛”、“本道书院”,2018年始创办有学术集刊《西南法学》,以此深化研究型、文化型法学院的建设。十三五期间,法学院将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领、以彰显办学特色为目标、以人才素质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突出研究生教育、彰显学科(专业)特色、争创国内一流、强化内涵发展、着眼于一流学科团队建设、稳定本科规模,将法学院建设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的基地、民族法治问题研究的智库和法治文化传承与社会法律服务的阵地,为建设“实践型、研究型、文化型”法学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