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分数线
Add 上海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辅导]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41中医药阻抑恶性肿瘤的研究(1人) 42肾脏疾病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2人) 43免疫性血液病及血液肿瘤(1人) 44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1人) 45中西医结合血液病(1人) 46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1人) 47中医药防治脾胃病(2人) 48中医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1人) 49中医内科学(1人) |
招生人数: |
1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 41-48:中医内科学 49:中医内科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中医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56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
招生人数: |
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35中医药防治消化道肿瘤(1人) 36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1人) 37老年退行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1人) 38慢病管理、心律失常、慢疲、失眠(1人) 39通法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肺损伤(1人) 40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研究(1人) |
招生人数: |
6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35方向不接受推免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56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人) 57慢性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人) 58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研究(1人)
|
招生人数: |
3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53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54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55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研究 |
招生人数: |
3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105701]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急危重症 03风湿免疫病中医诊治代谢组学研究 04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05中医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06中医药防治肿瘤 07老年病 动脉粥样硬化 08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疾病 09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 10炎症性肠病和功能性胃肠疾病 11中医药综合治疗防治恶性肿瘤 12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13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 14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 15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16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 17中医药防治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18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 19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20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医诊治 21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22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23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 24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 25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26风湿免疫病与代谢性疾病 27中医药防治脾胃病 28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 29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道肿瘤 |
招生人数: |
3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07、25方向各拟招生2人,其余方向各拟招生1人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20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1人) 21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1人) 2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1人) 23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1人) 24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1人) 25胃肠病的中医药诊疗(1人) 26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人) 27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1人) 28中医药防治消化疾病和肿瘤(1人) 29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的基础研究(1人) 30中医药防治肾脏病(1人) 31中医肝病证候分类及疗效评价研究(1人) 32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研究(1人) 33中医药防治肿瘤(1人) 34中医肝病(1人) |
招生人数: |
1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 20-32、34:中医内科学 33:中医内科学或西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105701]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50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51临床疗效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与评价 52中医脾胃病研究 53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54中医药防治脾胃病及消化道肿瘤 55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56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 57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 58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 59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 60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 6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 62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道肿瘤 6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64中医肾病 65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66消化系疾病的中医及内镜诊治 67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 68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 69中医药对风湿免疫病的干预研究 70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71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脏疾病 72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 |
招生人数: |
23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苏州市中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48中医药为主防治胃肠道疾病 |
招生人数: |
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1005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上海市肺科医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60中医药治疗肺癌及呼吸系统疾病 |
招生人数: |
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中医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内科学 专业代码:100506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内科学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并建设有安徽省重点课程及安徽省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学课程组1958年随安徽中医学院的创建而成立。由于中医内科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当时安徽中医界的名流学者大都汇聚在了中医内科学课程组,一些全国名老中医如谌运甫教授、韩明向教授等均亲自任教并先后担任过课程组负责人,这些享誉全国的名老中医为中医内科学的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与发展,中医内科学课程组已经成为学校优秀师资聚集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前后数任(院)校长出自中医内科学课程组,并有6名教授先后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成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6人成为国家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4人成为博士生导师,并且形成了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和学科队伍。
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医内科学学位点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医内科学于1986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6年始,中医内科学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经过两轮建设,2008年再次进入安徽省重点学科建设。2004年被安徽省评为安徽省重点课程,安徽省精品课程。2009年,中医内科学所属的三级学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内分泌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重点学科,老年病科、肾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内科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是国家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
中医内科学学科建设极大的促进了临床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临床医疗的发展又为中医内科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内涵和雄厚的基础。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床位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60张,发展到现在的700余张病床,其增长速度在国内同行实属少见;病床使用率逐年增长,目前基本保持在百分之百以上。中医内科糖尿病、慢阻肺、类风关被确定为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病种,同时被确定为我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这些都进一步印证和显示中医内科学学科建设的示范和辐射能力。
中医内科学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近30人,博士生导师4人。团队人员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各位导师科研方向明确,思路新颖,均有指导多名研究生的实际经历。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名。
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延缓衰老研究;2.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研究;3.中医药防治呼吸病研究;4.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研究;5.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同济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26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A+ |
2 |
10268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A+ |
3 |
10315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A- |
4 |
10063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B+ |
5 |
10228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B+ |
6 |
1057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B+ |
7 |
1063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B+ |
8 |
10162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B |
9 |
10344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B |
10 |
1044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B |
11 |
1054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B |
12 |
10199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B- |
13 |
10369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14 |
10393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B- |
15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C+ |
16 |
10412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C+ |
17 |
10471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C+ |
18 |
10507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C+ |
19 |
10600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C+ |
20 |
10662 |
贵阳中医学院 |
C |
21 |
10716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C |
22 |
10735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C |
23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24 |
10680 |
云南中医学院 |
C- |
25 |
14432 |
河北中医学院 |
C- |
中医内科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中医内科学考研参考书:
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
中医内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还有的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主要在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药公司及卫生行政部门等与医药相关的单位。以及在城乡社区各级医院、妇幼卫生保健院(所)、诊所,厂矿、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医院、医务所及基层卫生防疫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