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上海海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招生]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上海海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上海海事大学考研难吗]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海事大学考研群]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学费]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辅导] [上海海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文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 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具备在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图书情报系统、工 业部门、学校、部队、科研机构、交通部门特别是在航运企业,从事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教学或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改革开放,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勤奋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系统地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良好的数学思维的训练;
3.接受数学建模的系统训练;
4.具有从事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和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5.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计划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59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一)通识教育课程(51学分)
修读要求: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修满41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10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41学分)
修读要求:修满学科基础课程全部41学分。
(三)专业教育课程(58学分)
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满39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修满19学分。
(四)任意选修课程(6学分)
修读要求:修满6学分。
(五)第二课堂(3学分)
修读要求:修满3学分。
五、招生规模
基本上每年招收一个班级,30-40名学生。
六、师资队伍
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有14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1名,有学科带头人2人、校骨干教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同时在数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可以共享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师资源,师资力量雄厚。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

我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至今已连续招收12年的本科学生,已经有8届毕业生走向社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思路:
夯实数学基础。数学基础的扎实与否决定着这个专业学生的发展潜力与后劲。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近代数学及与信息科学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在今后飞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面前,有广阔的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高教改革的重点内容。能力培养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好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拓宽专业口径。适当增加一些工科和文科的任选课程,实行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开阔学生的视野,实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体现航运特色。采用选修有关航运专业课程,参加航运系统的实践和航运信息方面的科研项目等措施,使我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具有显著的航运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报考计算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报考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他们的优势在于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与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领域可以是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金融机构、图书情报系统、商业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大型公司、医院、学校、部队、科研机构,特别是航运企业,从事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工作。
本专业开办以来,已经有八届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截止到8月24日,学校统计出的结果是,2012年该专业毕业生人数29人,就业率达到100%,签约率达到79.31%,其中有4人考取了研究生,有1 人出国攻读学位,其中就业率和签约率均位于文理学院的五个专业毕业生之首。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教师队伍:
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有教师16人,分别为:张伟标、徐兆亮、徐建华、刘积芬、陈建彪、张世斌、刘丽华、江姣、王彩芳、张小勇、李艳、许端、金中、张科、马超、陈秋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博士学位的有9人。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课程体系:
为实现我们的办学理念,制定教学计划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课程的设置。
在学科基础课中,设置了数学基础课及必要的计算机和信息类的基础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并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 学基础课程主要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运筹学》等,为学生学好较 近代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供条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由于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而具有较强的后劲,适应社会多种不同的需要,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和提高 空间,计算机和信息类的基础课程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课程,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算法分 析、算法设计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及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必修课中,主要设置了计算数学方向及信息科学方向的核心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在限定选修课中包括应用类及计算机和信息类的课程,学生能根据提供的选修课程以及自己的情况确定某个方向,通过选修相关方向的课程学习,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在 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了与计算数学相关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除此之外,选修课程中还有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体育专业简介

体育部简介

概况: 上海海事大学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隶属于文理学院的体育部,教职工43人,下设海上和陆上两个教研室,承担全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研、群体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各项工作。
  在教学方面,体育课程内容由较为单一的田径项目增设至20多个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网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女子健美操、地掷球、游泳、健美、散打等。体育部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体育教育工作优秀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体育部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特色鲜明,形成了以武术、游泳和龙舟为特色的运动队建设体系,目前拥有教育部批准的武术、游泳和龙舟等3个高水平运动队和地掷球、健美操以及舞龙舞狮3个常设代表队。
近几年来,我校运动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运动队多次代表学校、上海、乃至中国取得了多次冠军头衔。所有体育部的高水平运动员都进入我校最好的专业——交通运输学院国际航运专业学习,并于2007年开始为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制定专门的班级编制,由体育部和交通运输学院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
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44名。几年来,我校体育师资队伍尽管在规模上增加不多,但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却有明显改善。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简介

物理学科隶属文理学院,主要承担学校本科生《大学物理》的基础课教学以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物理学科现有教师15名,其中特聘教授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十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年龄在四十岁以下,年龄结构合理。
该学科教师为硕士研究生开设《高等电磁场理论》、《工程电磁场》、《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兼容与抗干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新进展》、《计算电磁学》、《微波与高速电路理论》、《微波网络》、《电磁兼容测量技术》、《近代微波测量》、《导波光学》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了《大学物理》等课程。该学科是上海海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许多教师富有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一位教师获得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一位教师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两位教师获得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一位教师获得学校师德标兵称号。
该学科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近十项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SCI或EI检索论文百余篇。该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该学科下设有静电实验室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其中静电实验室现有高压电源、示波器、高压探头、电流探头及适配器、分压器、多种高压反应器、发射光谱仪、可见及紫外分光度计等实验仪器及设备;可开展高压直流、高压脉冲等放电实验、可进行高压电磁场的机理研究:包括电气特性实验检测、放电等离子体诊断等、可进行高压放电技术应用的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拥有日本日立TM3030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一台,并配备有英国Deban 300N拉伸台,放大倍数可达6万倍。能进行半导体和器件、溅射或氧化薄膜、合成纤维、纸张、动植物组织、高分子等固体材料的表面形貌观察,并能进行原位拉伸测试。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数学专业简介

数学教研室简介
数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学校公共课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几个专业研究生培养及数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本科生学科竞赛也取得丰硕的成果。
数学教研室现有老师17名,其中包括4名副教授及13名讲师。硕士生导师3名,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0名。有近60%的老师获得博士学位。还有几名老师具有海外学习和讲学经历。教研室目前承担非数学本科生专业公共课3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同时教授两门数学本科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和《解析几何》。此外还承担:《数量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优化与统计建模试验》、《随机过程》等数门研究生课程。各位老师还潜心于数学理论和数学教学的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外,出版了2本教材,发表各类论文4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检索。
同时不少老师负责或指导同学们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及数学竞赛,主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前者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二等级、上海市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后者于2016年最高获上海赛区一等奖,创我校历史。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应用数学教研室简介
应用数学教研室隶属文理学院,主要承担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部分公共数学基础课的教学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数学课的教学工作。
应用数学教研室现有教师十九名,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九人,其余为讲师。十三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另有两名教师为在职博士生。大部分教师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年龄结构合理。
该教研室教师为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了《泛函分析》、《随机过程》、《矩阵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和《博弈论》等数学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为本科生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计算方法》等课程。许多教师富有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大部分教师都获得学生的好评。一位教师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一位教师获得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第一名,一位教师获得学校师德标兵称号。作为负责人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数项上海市与学校的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有两位教师作为教练组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或三等奖。
该教研室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四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近十项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被SCI或EI检索的论文十多篇,发表其他各种级别与种类的论文数十篇。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是专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立的教学科研部门,主要进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承担着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信息论、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每学期要为本专业学生开设10多门专业课程,同时还兼任应用数学专业和全校本科研究生学生的部分公共数学教学任务。自01年专业成立以来已经培养了近300多名专业人才,本专业属于交叉渗透学科,既有数学的理论基础,又有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所以毕业生深为社会上的用人单位青睐,近几年就业情况一直很好,主要在政府机关、信息产业、金融保险等部门从事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
教研室拥有一支长期、稳定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合理,共有教学人员15位,其中正教授2位,副教授6位,具有博士学位有12人,都有着长期稳定的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如数值计算理论、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理论与应用、优化和建模、小波分析及其应用、代数编码理论研究、吴方法理论研究、多重网格法及其应用和计算机数据结构研究等,部分方向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公开发表了30多篇论文,多篇被SCI、EI和ISPT所收入,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3项,校基金项目有5项,多人多人次被校级评为学术论文优秀科技成果奖。教学科研环境优越,拥有一个数学计算实验室,配备高性能、高档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近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2项,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3项和重点课程建设4项,承担或参加国家、市、校各级科研项目和教改课题。教研室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外,利用专业及自身特点协助有关单位面向全校、全系开展各种活动,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拥有一个稳定的数学建模指导团队,培养组织辅导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多次荣获市级、国家级奖项。
教研室建设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特色和一流专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师资简介

文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79人,其中教师150人。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51人,校教学名师5名。
文理学院2013-2016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有26项、省部级项目有12项、其他项目有44余项,年经费达21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07余篇;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重点课程2门。建设完成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一项市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有一项合作培养本科生的交流项目。每年有多名国际知名人士来我院访问交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50余项奖项;学生的就业率在逐年得到提高。

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简介

 
  • 文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前身是基础部教学部。基础部的历史与学校同时诞生。在建设初期,就设有基础教学部,专门负责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学校成立大基础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等公共基础课都划给基础部统一管理。著名数学教育家、二级教授陆子芬曾任基础部首任部主任。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有影响的教授先后担任过基础部任。
    文理学院下设教学单位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数学系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第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第二教研室、行政管理系(下设行政管理教研室)、海洋战略研究所;基础教学部下设大学数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体育部下设航海教研室、球类教研室、综合教研室;
    数学系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应用数学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应用数理研究所、大数据研究中心。
    文理学院承担面向全校研究生、本科生数理学科、行政管理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体育教学、人文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自身专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培养任务。
    文理学院还承担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拓展学科教育功能的重要任务,也担负着协助学校对外宣传、展示我校青年学子风采、校风校貌的任务。我们每年开设各种人文选修课程、举办各种人文和时政讲座、举办多种艺术作品展览、群众文体和体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很好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另外我们也组队、培训校代表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很好地展现了我校学生精神风貌。
    文理学院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行政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的学位教育,每年从全国招100余名学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每年招30余名学生。有硕士生导师30名、博士生导师3名。
    文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79人,其中教师150人。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51人,校教学名师5名。
    文理学院2013-2016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有26项、省部级项目有12项、其他项目有44余项,年经费达21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07余篇;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重点课程2门。建设完成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一项市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有一项合作培养本科生的交流项目。每年有多名国际知名人士来我院访问交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50余项奖项;学生的就业率在逐年得到提高。
    文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搞好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大力落实教代会通过的“三维”发展战略:向高发展,争取学科建设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向深发展,办好自己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向宽发展,寻找与校内外合作办学和科研的平台空间,为把学校建设成教学科研型大学,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理论支撑和基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