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建筑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建筑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建筑大学考研群]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建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15 测绘工程领域( Surveying Engineering)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别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等文件的要求,按照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鲁建大校字〔2014〕77号),在2014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适合在国土资源、测绘、交通、城建、规划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政府部门、学校、科研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能系统掌握测绘工程领域内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利用测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熟练使用测绘仪器和相应数据处理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外科技文献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并能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
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遥感与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3.地理信息工程及技术应用
三、学习年限及学习方式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为2.5学期,专业实践与论文选题报告1.5学期,学位论文撰写2学期。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在3学期内完成,论文选题报告与学位论文撰写在3学期内完成。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毕业或授予学位质量要求的,最多可提前1年毕业或授予学位;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完不成学业者,经导师同意,可向学校提出延长学习期限申请,延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延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
四、培养方式
1.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依据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研究生应在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将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锻炼。
2.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双导师负责、学科导师组集体培养,积极聘请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
3. 研究生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等方式,着重培养和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与考核依据课程教学大纲。
4.研究生必修环节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1)专业实践环节为30周,由指导教师安排,在第三学期后半学期至第四学期进行,结束专业实践后提交专业实践报告并汇报,由学科导师组集体考核,具体要求按照《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生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要求》执行,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后,还可结合学位论文工作继续安排专业实践,对于已具有半年以上工作实践经历的研究生,经导师认可学院批准,可提交证明材料申请免修该环节;(2)论文选题报告环节,结合专业实践在第四学期末完成,经批准免修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生,可提前至第三学期末完成,学期末完成,选题报告由学科导师组成评议组进行评议,按照《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选题报告基本要求》和《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选题报告评议组织与实施规定》进行,上半年在5月底完成,下半年在10月底完成;(3)学术报告环节,贯穿于在校学习全过程,要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听取3次以上学术报告,或在本学科研究生范围内,公开作1次学术报告,毕业前写出总结报告,由研究生导师负责考核。
5. 研究生是否通过专业实践考核、论文选题报告评议、论文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答辩与硕士学位申请等有关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决定。
五、培养计划
1. 培养计划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一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2.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毕业和硕士学位,应至少修满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本学科不接受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还须补修不少于2门本学科专业的大学本科主要课程。导师还可根据所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拟确定的学位论文选题,为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在第三学期可自行开设1-2门补修课程,并于第二学期末提出开课申请。补修课程学习成绩必须合格且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不能代替本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3. 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见附件《测绘工程领域(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2017版)》。
六、中期筛选考核
中期筛选考核旨在促进研究生由课程学习转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其评价结果,作为审批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依据之一。
中期筛选考核统一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完成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选题报告情况,具体要求按《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与考核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论文选题要求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命题;可以是来源于本工程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可以是来源于本领域的实际需求的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某一大型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子项目,要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论文选题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论文工作时间要求
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量饱满,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10个月,以通过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评议之日至学位论文答辩之日计。
3. 论文文献阅读量要求
文献综述应对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学位论文应阅读不少于40篇专业文献,其中近5年内的文献、外文文献应占30%以上。
4. 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论文写作规范应符合《山东建筑大学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规范》,同时还应符合本学科领域特定的学术与技术规范。
5.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形式可为应用研究性论文、设计论文、案例分析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
(1)应用研究性论文
应包含如下内容:
①封面:论文题目(中英文)、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学科门类、专业名称、培养单位、完成日期,以及论文分类号、密级等。
②扉页:学位论文题目、课题受资助项目名称及项目号、学位论文页数、论文中使用表格数量、插图数量统计,以及评阅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生所在学院院长姓名、学位论文完成日期等。
③声明: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须有作者及导师的亲笔签字),声明内容由学校统一规定。
④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字(词)。
⑤论文目录。
⑥论文主体部分包含绪论(选题依据、文献综述)、论文正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结论与展望,论文主体部分应不少于3万字。
⑦参考文献。
⑧必要的附录,必要的调查问卷设计、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等,应作为附录,并提交论文评阅和答辩。
⑨致谢。
⑩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与专业实践成果。
(2)设计论文
研究生除提交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外,还应结合该设计,撰写设计论文,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封面:论文题目(中英文)、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学科门类、专业名称、培养单位、完成日期,以及论文分类号、密级等。
②扉页:学位论文题目、课题受资助项目名称及项目号、学位论文页数、论文中使用表格数量、插图数量统计,以及评阅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生所在学院院长姓名、学位论文完成日期等。
③声明: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须有作者及导师的亲笔签字),声明内容由学校统一规定。
④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800字(词)。
⑤论文目录。
⑥论文正文包含绪论、需求分析、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及试用效果分析、结论,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2万字。
⑦参考文献。
⑧必要的附录。设计图纸,以及必要的调查问卷设计、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等,应作为附录,并提交论文评阅和答辩。
⑨致谢。
⑩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与专业实践成果。
(3)案例分析
应包含如下内容:
①封面:论文题目(中英文)、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学科门类、专业名称、培养单位、完成日期,以及论文分类号、密级等。
②扉页:学位论文题目、课题受资助项目名称及项目号、学位论文页数、论文中使用表格数量、插图数量统计,以及评阅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生所在学院院长姓名、学位论文完成日期等。
③声明: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须有作者及导师的亲笔签字),声明内容由学校统一规定。
④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字(词)。
⑤论文目录。
⑥论文正文包含引言、背景材料、案例分析主要内容、结束语等,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3万字。
⑦参考文献。
⑧必要的附录,设计图纸,以及必要的调查问卷设计、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等,应作为附录,并提交论文评阅和答辩。
⑨致谢。
⑩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与专业实践成果。
6. 学位论文内容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鼓励使用创新性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科学的实验(分析)数据和合理的分析结论,或提出新见解。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7. 学术成果体现形式规定
本专业学位(领域)硕士在取得硕士学位之前,应将与论文工作相关的研究发现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或以主要完成人出版著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科技奖励等其他形式体现,以及《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审核认定办法》中规定的其他形式和要求。
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与答辩
1. 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实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制度,具体要求按《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组织与实施规定》、《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院硕士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组织与实施规定》执行。
2. 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答辩前,由学校或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评阅、不端行为检测,论文评阅合格、通过不端行为检测,方可按《山东建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申请与授予
硕士学位申请与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山东建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审议、审批。
1. 研究生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并被建议授予学位,可申请学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建议,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做出授予学位决定者,颁发学位证书。
2、研究生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因未达到学术成果体现形式规定,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做出缓授学位建议者,待达到相关规定后,再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建议,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做出授予学位决定者,颁发学位证书。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或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毕业而未获得授予学位建议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做出准予再次申请学位答辩决议的,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一次,否则,只能申请毕业答辩一次。
十、毕业
1、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做出授予学位决定的研究生,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2、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答辩,但未通过论文答辩委员会授予学位建议的研究生,以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出缓授学位建议的研究生,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3、研究生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完成论文写作,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论文写作规范要求,但是论文选题、研究内容与成果达不到申请学位论文质量标准的,经导师同意,可申请毕业答辩,经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合格且通过毕业答辩者,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一、其他要求
1.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试行)》等校规校纪,以及本学科专业针对培养各环节所作出的教学规定和要求。
2. 鼓励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国家、山东省和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和活动。
十二、方案审批与实施
1. 本方案经研究生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
2. 本方案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进行局部修订时,报研究生处审核,并明确适用年级。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别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制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和《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按照山东建筑大学《关于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鲁建大校字〔2014〕77号),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适合在国土资源、测绘、交通、城建、规划、水利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政府部门、学校、科研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测绘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现代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下学科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外科技文献资料,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能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
4、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研究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现代工业与工程测量的精密性、集成性、实时性及其在城市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变形监测、地下空间工程等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北斗为代表的多星座GNSS快速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探讨多系统定位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开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NSS的高层建筑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基于三维移动测量系统的多源现代测量数据的城市建设信息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2.摄影测量与遥感
研究多平台、多尺度遥感数据获取、坐标转换及其融合处理方法;研究地球资源环境变化遥感监测的有效方法,开发监测城市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实用遥感系统;以航空影像为数据源,扩展计算机立体相关理论与算法,发展立体几何模型确定和精化的新方法,以及研究困难地区数字立体测图的新技术;探讨基于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雷达等现代测绘技术的的真三维空间信息构建与处理,以及大比例尺自动化地形测绘等技术。
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围绕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理信息关键技术,融合GIS空间分析模拟方法与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数字模拟、数据挖掘与分析预警等的研究,具体包括:智慧城市GIS平台研发、城市设施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及土地利用模拟、环境与景观格局评价、三维仿真;空间大数据挖掘、应急场景建模与状态推演、应急疏散模拟与知识挖掘、城乡防灾规划等。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为2.5学期,文献阅读报告0.5学期,教学科研实践1学期,学位论文撰写2学期。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毕业或授予学位质量要求的,最多可提前1年毕业或授予学位;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完不成学业者,经导师同意,可向学校提出延长学习期限申请,延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
四、培养方式
1.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依据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进行。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硕士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锻炼。
2.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导师负责、学科导师组集体培养,积极聘请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参与本学科研究生培养。
3. 研究生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着重培养和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与考核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4. 研究生必修环节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1)文献阅读报告环节为10周,安排在第三学期后半学期,按照《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文献阅读报告考核要求》进行,并由学科导师组负责考核;(2)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为20周,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由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与考核,研究生应结合该环节完成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对于教学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经导师认可学院批准,可提交证明材料申请免修教学科研实践环节,其选题报告可提前至第三学期末进行。(3)论文选题报告环节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进行,选题报告评议按照《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选题报告基本要求》和《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选题报告评议组织与实施规定》,由学科导师组组成评议组进行评议,上半年在5月底完成,下半年在10月底完成;(4)学术报告环节,贯穿于在校学习全过程,要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听取3次以上学术报告,或在本学科研究生范围内,公开作1次学术报告,毕业前写出总结报告,由研究生导师负责考核。
5. 研究生是否通过文献阅读报告考核、论文选题报告评议、论文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答辩与硕士学位申请等有关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决定。
五、培养计划
1. 培养计划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一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2. 本学科研究生申请毕业和硕士学位,应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还须补修不少于2门本学科专业的大学本科主要课程。导师还可根据所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拟确定的学位论文选题,为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在第三学期可自行开设1-2门补修课程,并于第二学期末提出开课申请。补修课程学习成绩必须合格且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不能代替本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3. 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见附件《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生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六、中期筛选考核
中期筛选考核旨在促进研究生由课程学习转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其评价结果,作为审批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依据之一。
中期筛选考核统一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完成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报告和论文选题报告情况,具体要求见《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与考核办法》(山建大校办字〔2018〕21号)。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论文选题要求
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与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测绘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要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且必须以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建模、数据分析作为论证观点的支撑。论文选题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论文工作时间要求
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量饱满,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12个月,以通过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评议之日至学位论文答辩之日计。
3. 论文文献阅读量要求
文献综述应对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在选题范围内至少阅读50篇专业文献,其中最近5年内的文献应占40%以上,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
4. 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论文写作规范应符合《山东建筑大学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规范》,同时还应符合本学科领域特定的学术与技术规范。
5.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为应用性研究论文或基础性研究论文,应包含如下内容:
(1)封面:论文题目(中英文)、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学科门类、专业名称、培养单位、完成日期,以及论文分类号、密级等。
(2)扉页:学位论文题目、课题受资助项目名称及项目号、学位论文页数、论文中使用表格数量、插图数量统计,以及评阅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生所在学院院长姓名、学位论文完成日期等。
(3)声明: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须有作者及导师的亲笔签字),声明内容由学校统一规定。
(4)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字(词)。
(5)论文目录。
(6)论文主体部分包含绪论(选题依据、文献综述)、论文正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结论与展望,论文主体部分3万字左右。
(7)参考文献。
(8)必要的附录。包含必要的问卷调查设计、原始(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等。
(9)致谢。
(1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6.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鼓励使用创新性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科学的数据和合理的分析结论,或提出新见解。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7. 学术成果体现形式规定
本学科硕士生在取得硕士学位之前,应将与论文工作相关的研究发现以山东建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与本学科相关的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要求SCD检索,会议论文需要EI检索)上发表学术论文(学生为第一作者,或学生为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或以主要完成人出版学术专著、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国家发明专利(前两位)等其他形式体现,以及《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审核认定办法》中规定的其他形式和要求 。
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与答辩
1. 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实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制度,具体要求按《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组织与实施规定》、《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组织与实施规定》执行 。
2. 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答辩前,由学校或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评阅、不端行为检测,论文评阅合格、通过不端行为检测,方可按《山东建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申请与授予
硕士学位申请与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山东建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审议、审批。
1. 研究生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并被建议授予学位,可申请学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建议,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做出授予学位决定者,颁发学位证书。
2、研究生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因未达到学术成果体现形式规定,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做出缓授学位建议者,待达到相关规定后,再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建议,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做出授予学位决定者,颁发学位证书。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毕业而未获得授予学位建议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做出准予再次申请学位答辩决议的,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一次,否则,只能申请毕业答辩一次。
十、毕业
1、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做出授予学位决定的全日制研究生,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2、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答辩,但未通过论文答辩委员会授予学位建议的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出缓授学位建议的全日制研究生,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3、研究生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完成论文写作,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论文写作规范要求,但是论文选题、研究内容与成果达不到申请学位论文质量标准的,经导师同意,可申请毕业答辩,经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合格且通过毕业答辩者,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一、其他要求
1.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等校规校纪,以及本学科专业针对培养各环节所作出的教学规定和要求。
2. 鼓励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国家、山东省和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和活动。
十二、方案审批与实施
1. 本方案由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2. 本方案经主管校长批准,自2019级开始实施。
3. 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局部修订时,须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并明确适用年级。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1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75%。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带头人、校长靳奉祥教授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首批入选者,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EPFL)客座教授。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表论文3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承担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邮编:250101
联系电话:0531-86361055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的介绍
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由土木工程测量教研室发展而来, 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国土测绘与信息工程系,2016年6月成立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学院下设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教研室。设工程测量、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教学实验室,研究型实验室包括卫星导航定位(含GNSS 地面基站)实验室、定量遥感实验室、城市三维影像处理实验室、城市数字化空间模拟实验室。主要科研平台:山东省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数字城市工程技术中心。另外设山东建筑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方向)、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测绘遥感GIS研究方向)、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测量与BIM研究方向),与欧洲、美洲、澳洲等高校有交换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计划。目前在校本科生700人,研究生58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1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75%。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带头人、校长靳奉祥教授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首批入选者,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EPFL)客座教授。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表论文3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承担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700人,研究生58人,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3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考研率在20%以上,升入包括国内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包括英国、美国及香港地区的的大学。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
Brief Introduction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 Discipline was developed from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Surveying of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which began to recrui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2002. Department of Land Survey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as established in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2008, which had two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 was founded in June, 2016.
The School has thre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There are three teaching laboratories: Engineering Surveying Laboratory,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lude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including GNSS ground base stations) Laboratory,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 Urban 3D Image Processing Laboratory, and Urban Digital Space Simulation Laboratory. Main research platforms include Shandong Smart C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nd Shandong Digital C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Besides, the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and th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Research Center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are also set up.
The School has two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and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newly added program in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gin to recrui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2020. The School has Master’s program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gether with 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e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etc.) and in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BIM research direction). The School also has exchange programs in training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merica, Australia,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re are 47 staff members in the School, of which 8 are professors, and 15 associate professors. In addition, there are 4 PhD supervisors and 21 Master’s supervisors. 75% of the full-time teachers are PhDs. Professor Jin Fengxiang, the president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is the academic leader in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 who is also the foreign academician of 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one of the first selected talents of “National New Century Million Talent Project”, as well as the guest professor of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EPFL) and the researcher of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
In recent years, the School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300 academic papers, of which more than 50 have been indexed by the three major retrieving systems, as well as 6 teaching materials and books. We have undertaken and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10 national project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863 High Tech Program, the National Science-technology Support Plan Projects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etc. There are 20 government-sponsored research projects at or above provincial level. The total research funds of government-sponsored and enterprise-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are 20 million yuan. The School has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at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for three times and the third prize three times too.
The School now registers 700 full-tim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58 graduate students. Our students have actively been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and won more than 10 national awards and 30 provincial awards. Our graduate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society that our 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list top position compared to the similar majors within the province. Over 20% students choose to further their study by pursuing graduate study in the national renowned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uch as Tongji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tc., also including universities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Australia an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