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难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群]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学费]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辅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物科学与农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植物学简介

一、未来3年主要建设目标、任务、思路与预期成效
1、建设目标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团队的研究实力;加强教学和学科研究,不断提升团队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和争取成为硕士点建设单位;加强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科团队的影响力,通过三年期建设,力争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2、建设任务
力争用3年时间,把本学科点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
① 学科团队建设方面,引进3-4名博士,培养2名博士,博士人数达到19人,培养硕士2-5名,硕博比达到80%;培养和引进教授5名,教授人数达到15名;聘请或引进一至两名著名专家教授作为本学科点的学术领衔人,指导本学科点的科研工作;派出3-6人国内外访学,培养1名院级学术带头人、2名中青年学术骨干。
② 学科平台建设方面,争创贵州省普通高校工程中心一个、科技创新团队一个;
③ 学科研究方面,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在项目研究方面的合作,积极寻求国际上合作和高层次专家的指导,争取获的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项;争取在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研发等方向取得一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如民族地道中草药、特色珍稀蔬果和花卉等组织快繁或鱼类和两栖类种苗繁育或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等技术2-3项;争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④ 产学研用合作方面,继续大力加强与地区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争取获得地区企业合作项目在省级科研项目建设中立项,努力使研究成果有1-2项在企业实际生产应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⑤ 学术交流方面,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交流,力争主办1-2次学术会议,派遣20名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
⑥ 人才培养上,力争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争取成为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3、建设思路
本学科点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坚持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三结合的路子,以学科方向建设为基础,以学科梯队建设为关键,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广泛开展国内交流与合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力争用3年时间,把本学科点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
4、预期成效
通过学科点的建设,努力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预期在本学科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在技术转化、发明专利授权上有所突破。
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达到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基本要求,争取实现独立开展学术硕士生培养工作。
争取在学科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产生每年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能对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
5、年度建设计划
2017-2019年:引进4-6名博士,学校培养教授、博士3-5名,争取教授人数达到15名,博士人数达到20名;培养1名院级学术带头人、2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聘请或引进一至两名著名专家教授作为本学科点的学术领衔人,指导本学科点的科研工作。
2017-2019年:争创贵州省普通高校工程中心1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争取获得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研发中心或民族特色植物组织快繁中心或鱼类和两栖类种苗繁育中心或食用菌开发利用中心1-2个。
2017-2019年:争取获的国际合作项目1项;争取取得一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如民族地道中草药、特色珍稀蔬果和花卉等组织快繁或鱼类和两栖类种苗繁育或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等技术2-3项;争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2017-2019年:争取获得地区企业合作项目在省级科研项目建设中立项,努力使研究成果有1-2项在企业实际生产应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017-2019年:力争主办1-2次学术会议,派遣6-10名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
2017-2019年:力争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争取成为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努力用3年时间,把本学科点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


二、现有学科条件
本学科点2003年开始招收“生物”专业本科学生,迄今已毕业12届本科毕业生;2012年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2014年开始招收“茶学”专业本科学生。
本学科点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生物学科招生资格,2014年9月招收首届生物学科教育硕士3人。
1)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本科生及教育硕士培养需要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的各类实验室、研究室达近20个,实验室总面积1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其中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总值近500万元,拥有D8粉末X射线衍射仪GC7890A/5975CMS气质联用仪Agilent 1260DAD半制备型液相色谱GC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Li-6400光合速率测定仪CC2000-Ⅲ原子荧光等先进仪器设备。
本学科现有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成分检测实验室;贵州省高校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黔南天然生物矿产资源研发基地、中央财政生物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实验室平台黔南州中药现代化植物组织培养重点实验室烟草病毒检测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中心和黔南生物资源研究所等平台和机构,能为教师科学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等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黔南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和生物学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生物资源的研发与产业化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2)学科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本学科已形成了3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即植物资源与生理生态学科方向、动物资源与应用学科方向、微生物资源及应用学科方向。
在植物资源研发和利用方面卓有成效: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分类、配子体发育及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果,在贵州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在珍稀、濒危和地道药用植物开发利用方面,开展组织快繁、产业化种植与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建立铁皮石斛、金线莲、太子参、龙胆草等了实验室再生体系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体系。围绕黔南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茶产业,开展了茶树资源生物学特性、品质特征鉴定,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优良品质载体品系发掘、品种选育,以及土壤适宜性等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并建立了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还开展蓝莓、九仟李、辣椒、烤烟等特色经济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在动物资源研发和利用取得前期的基础:以喀斯特动物资源及保护、两栖类繁殖及系统发育、高原鱼类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茶园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当地喀斯特特色动物资源调查入手,助推本地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特色动物石蚌、竹鼠、黑山羊、肉牛、香猪、林下土鸡和三文鱼等特色动物养殖和繁殖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都匀毛尖茶虫害的绿色防控与茶叶产量和品质相结合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实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职能。
在微生物资源应用方面成果显著:食用菌栽培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和配套技术,可以指导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在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调查、研究及人工驯化栽培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松乳菇、红汁乳菇、多汁乳菇、白乳菇、鸡油菌、花脸香蘑等野生种人工驯化等取得前期的成果;在低温甲烷菌的分离筛选及提高冬季沼气产气量方面形成成熟的配套技术,解决冬季产气量少的问题,解决农户冬季沼气产气量低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具有很好实用性和发展前景;在民族食品的研究及制作工艺方面,着重对民族食品进行挖掘、整理民族食品的工艺,并对民族食品工艺进行改良,如:独山盐酸的研究、三都九阡酒的生产工艺研究、花糯米饭的制作工艺、独山虾酸的制作工艺展开研究,帮助企业做完善产品生产规范取得一些成果;在食品加工工艺创新,在功能酸奶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开发了珍稀食用菌酸奶,产品品质和口味好,开发前景看好。
2.导师队伍情况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团队成员45人,其中有教授10,占队伍人员总数的22%,硕士研究生导师2副教授22,占队伍人员总数的48.7%;博士13硕士21,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75%。学科队伍拥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名师1人、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黔南州州管专家2人、享受黔南州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黔南州优秀青年人才奖获得者2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2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1人获得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学科在继续加强学术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聘任了一批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形成了符合学科发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术水平高、充满活力、产学特色鲜明、教学科研能力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师资力量

吴大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党委书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第四届学术带头人。教学方面:主要承担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级无机、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学,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科研方面:1.发表论文在化学类学术期刊发表化学类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核心且CA收录1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是:(1)《物理化学学报》(2010)第26卷第12期发表的WO3/Bi12SiO20光催化降解气相苯;(2)《无机化学学报》(2011)第27卷第1期发表的CexTi1-xO2负载锰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3)《无机材料学报》(2012)第27卷第5期发表的FeMn/CeO2-TiO2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4)《无机材料学报》(2012)第28卷第7期发表的TiO2/BiNbO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气相苯性能 2.主持项目1)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黔教科2005221,经费2万元,名称: TiO2/AC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环境中气态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研究);(2)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黔科合JLKQS[2013]08号,经费3.5万元,名称:ZnO/BiNbO4-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性能研究);(3)黔南州科技项目1项(黔南科合工字 [2011]4号”,经费2.8万元,名称:WO3/ZnBi12O20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性能研究);(4)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项目1项(黔教合KY [2015]342号,经费60万元,名称:新型催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平台项目1项(经费1.7万元,名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新型无机材料研究所);(62015年中央财政经费项目1项(经费140万元,名称:黔南土特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7“国培计划”2015西部项目的子项目1项(经费12万元,名称:黔南州乡村初中生物教师访州内名校);(8)贵州省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项目的子项目1项(经费10.8万元,名称:2016年黔南州新任高中生物教师培训)。3.获批专利:项目Bi12SiO20的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于20136月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1209583号,第二作者)。

    获奖情况:119899月,被贵州省教委、省人事局、省教育工会授予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219936月,被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民委授予贵州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320062008200920112013年五次被中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委员会授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420092013年二次被中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委员会授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520143月,论文“CexTi1-xO2负载锰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被《无机化学学报》编辑部授予《无机化学学报》2013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620153月,被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授予黔南州优秀科教人才奖;(720155月,被评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评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生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宋丽莎,教授,中共党员,现任黔南师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兼任贵州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承担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学等课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学,主持贵州省卓越人才项目、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央财政项目,主持教育部国培项目各1项,黔南州科技项目、学院院级项目等科研项目11项,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近10篇。
    李静,教授,中共党员,现任黔南师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从事微生物教学与研究,主攻食用菌方向,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央财政项目1项目,教育部国培项目1项,黔南州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院级项目2项,参与2007年贵州省科技厅农业公关计划项目1项,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简介

发展概况
 
  黔南师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的前身生命科学系于2000年成立,2015年12月更名为生物科学与农学院。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理念,内抓实力,外树形象。经过17年来的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我院从2003年开始招生本科生,2014年开始招生学科教育生物硕士研究生。现有学科教育(生物)一个硕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茶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74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生735人。
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另外,我院还外聘有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10人。我院教师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教学科研能力较强,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教学与科研
我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近几年来,我院获批主持科研、平台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9项,中央财政经费项目4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3项,省农委平台项目2项,项目经费共14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我院获批省州级科研、平台有:贵州省科技厅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平台1个——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平台1个——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经费建设平台3个——都匀毛尖茶研发中心、黔南土特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生物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实验室,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设平台1个——大学生药用植物创新创业中心,贵州省普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都匀毛尖茶工程研究中心。我院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1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17项。
教学条件
     我院有实验用房2300 m2,有植物资源及生态实验室,动物资源及水产实验室,生理生化及遗传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及分子实验室,微生物及食用菌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茶叶资源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黔南州重点实验室—中药现代化植物组织培养重点实验室,学校与黔南州烟草公司共建的烟草病毒检测实验室等实验室,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90万元;我院建有面积为6600 m2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包括温室大棚2个、葡萄园1个、茶园1个等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我院建有都匀一中、二中、三中、民中、大坪中学,平塘县民中、二中,独山县高级中学、独山二中,福泉中学等教育实习基地,有三都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都匀斗蓬山风景区、贵州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野外实习基地,以及贵州记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龙里县湾滩河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都匀茶场、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都匀市惠泽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都匀煌福茶业有限公司等专业实习基地。我院实验室、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我院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能满足我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茶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实训教学需要,同时能满足我院教师科学研究的需要。
学生培养与就业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本科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主体班会、学习交流、考研交流、演讲比赛、茶艺比赛、篮球赛、足球赛、文艺晚会、课外科技活动、寝室文化建设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我院学生在“华文杯”   全国师范生生物教学技能大赛中连续四年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014年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获大会教学技能展示1名,2015年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名,2016年获特等奖4名、一等奖1名,2017年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2018年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我院学生在2018年“春社茶学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中团体赛作品《星际茶缘》荣获二等奖,个人赛作品《灵绣水族》荣获三等奖。我院学生集体和个人在参加省州评优和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2016年我院2013级生物本科(1)班被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学生个人获贵州省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名,获黔南州茶艺大赛三等奖1名;2017年学生个人获黔南州茶叶加工比赛二等奖1名,黔南州茶艺大赛三等奖1名,2018年学生参加贵州省茶艺大赛并获团体赛银奖。我院学生锐意进取,积极报考硕士研究生,2011-2019届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共129人,其中2018届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30人,2019届已有5名学生被录取硕士研究生。我院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资格考试,其中2016级茶学专业本科班学生中已有26人获得茶艺师资格证,2017级茶学专业本科班学生中已有23人获得茶艺师资格证。我院毕业生在各地教师、公务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招聘考试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且多数以笔试、面试总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被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就业率高,历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其中2018届毕业生在2018年12月的就业率达到95.43%。
我院毕业生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踏实肯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后能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或管理骨干,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设伟大祖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微生物专业简介

微生物学科建设按照“跨越学科,集成优势,组合团队”的基本思路,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实验室资源、科技资源和科技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现状,优化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以加强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学术团队建设和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核心,以整合学科发展力量、形成学科交叉集成优势为手段,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协调发展。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中心,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本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计划,拓宽知识领域;抓好教师队伍、教材等基础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深化、拓展研究领域,把本学科建设成为在同类学科中州内一流,省内先进和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点学科,为提高办学层次奠定坚实基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

地址:贵州省都匀市经济开发区
邮编:558000
TEL:0854-8738160
FAX:0854-873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