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内蒙古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内蒙古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内蒙古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考研群]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酵工程专业介绍

该学科是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制药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多年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成立的,于2003年正式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发酵工程硕士点是内蒙古自治区发酵工程学科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主要研究方向
1、发酵工程技术应用:从菌种、工艺控制及发酵设备等方面研究发酵技术的实际应用。
2、微生物生理与发酵工程: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及发酵过程中的生理条件。
3、发酵产物分离与分析:研究发酵原料、中间物、产物的性质特征及数量特征,依据相关理论建立其科学可行的分析与分离方法。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育生物学介绍

发育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有机体发育过程及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进化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手段,揭示生命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
内蒙古农业大学发育生物学科,立足于蒙古高原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及天然草原这一地区优势和特色,本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农牧业持续发展、关注人类健康的宗旨,以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农牧业、人类疾病领域广泛应用为主要任务的学科建设方针,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明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以下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蒙古高原特色动、植物组学研究
以地区特有动、植物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地区特色家畜、作物、牧草的天然、独特功能基因进行研究与发掘,为培育优良性状家畜、特色作物与牧草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与集成,与传统育种与繁殖方法相结合,迅速而有效地达到家畜、作物与牧草改良的目的。
2、生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
以优异特色家畜为研究对象,围绕哺乳动物受精生物学、家畜胚胎工程与基因工程、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等内容,借助胚胎工程技术手段开展高效体外受精(IVF)胚胎生产技术、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
3、成体干细胞与生物技术
研究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建系及定向诱导分化调控机制,为成体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与理论依据。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白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研究其毛囊干细胞分化机制,为培育羊绒产量高、绒毛品质优的绒山羊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4、肿瘤发病机制组学与靶向抗肿瘤新药研发
致力于肿瘤发病机制的组学研究,同时开展靶向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开展基因SIX1促癌机制及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及内源性小分子ITE抗神经胶质瘤研究,以期获得抗肿瘤靶向新药。与临床医学结合,开展肿瘤体外药敏实验,为肿瘤病人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5、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理生态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内陆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和最
大天然牧场。针对长期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对草原植被生理性状及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的机制。
学术队伍
发育生物学学科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均有博士学位。分别毕业于发育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生态学、药学等专业。
学术成果
近十年本学科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代表性研究论文:2018年蒙古人群体遗传学研究论文《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175 Mongolians uncovers population-specific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gene flow throughout North and East Asia》在《Nature Genetics》(五年平均影响因子30.757 )发表;2014年骆驼抗逆抗旱机理的基因组研究论文《Camelid genomes reveal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to desert environments》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2.353)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合计获得资助4300万余元。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授权4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2等级1项,自治区级科技进步3等奖1项,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1人获得国家特殊津贴。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专业介绍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和天然草原,本学科根据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地实际,本着区域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宗旨,以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农牧业领域广泛应用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在应用微生物学领域形成明显的优势。该学科经过长期建设,形成3个特色鲜明的方向:
1、资源与环境微生物
运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针对内蒙地区及寒旱区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资源,以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的合理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长效防治为切入点,理论上研究该区域特有的极端环境下的植物促生、光合、纤维降解、土壤改良和生态恢复等功能微生物的分布、多样性、生理生态功能;运用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对功能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索功能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对其功能微生物进一步的进行挖掘,开发农作物促生菌肥、生物防治菌剂、林木菌根菌剂、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及功能成分的应用生产技术,并在马铃薯、玉米、燕麦和林木种植中应用。学科初步形成理论、技术和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优势。
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利用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筛选内蒙地区及寒旱区植物生长促进、生物防治病虫害以及乳品发酵的有益微生物,探究这些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功能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和代谢机制。
3、应用与环境微生物
以农林植物为材料,根据中国北方旱、寒等环境特点,研究资源化利用途径、技术,筛选、鉴定高效生物转化效率菌种,研究生物转化机理,探讨生物改造途径。
学术队伍
目前学科队伍有7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学术成果
主课各级课题项目17项,合计经费500多万元,人均经费 17万元;在研项目10项,经费150多万元,人均经费43万元。发表文章67篇,其中SCI收录815,EI收录1篇,核心期刊24篇。授权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2003年获得批准设立,是我院首批硕士学位点之一,学科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和生物技术专业,于2004年首次招生。
本学科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耐逆境种质资源优势,结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大数据集成,以模式生物、地域特色的旱生资源植物和主要农作物等为研究材料,鉴定和筛选资源动植物抗非生物胁迫、抗病和优良品质性状关键基因,解析抗逆信号网络和次生代谢途径,开展植物和动物新种质创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
对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植物药的药理作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学等进行研究。将免疫与纳米生物技术相结合,分离提取内蒙古特色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农副产品的功能性成分,开展分子免疫药理学研究、合成高效功能性纳米材料、开发新型农药以及针对食品、环境、传染病以及肿瘤标志物高灵敏度生化检测试剂等。
经过16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形成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植物逆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以地域特色资源植物如柠条、沙冬青、沙棘、小麦、马铃薯等为材料,对抗逆功能基因进行筛选、挖掘、功能揭示及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地位进行解析,并将优良抗逆基因用于牧草、农作物和林木的分子改良;对模式生物拟南芥和蒺藜苜蓿等抗逆信号转导途径组分进行鉴定。
2.植物次生代谢机理及其调控
利用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对地域特色资源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分离、纯化,阐明其代谢途径和表达调控机制,实现目标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
3.纳米医药研究
对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植物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开展红细胞天然免疫学研究。开展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生物大分子自组装与人工操纵、疏水药物包裹及靶向传送的研究工作,开发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实时、多元、超灵敏检测技术和诊疗产品。
4.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以地域特色动物为材料,进行遗传、进化以及基因功能挖掘等研究。
学术队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目前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4人,13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其中72%的导师年龄在40-50岁;专业背景分布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学、植物学、免疫学、药学、发酵工程、化学等学科。导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优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五一劳动奖章、十大杰出青年、五四青年奖章、青年科技奖等获奖者。
 
学术成果
本学科累计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文核心期刊论文160余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发表在PLoS Geneti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BMC Genomics, BMC Plant B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中国科学(英文版)、遗传学报、免疫学杂志、林业科学、植物生理学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西北植物学报等杂志上。完成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资助累计约2800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自治区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010011
电话:0471-4311429
传真:0471-4309242
E-mail:shengkeyuan8000@163.com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1952年,生物化学教研室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基础部成立;1985年,内蒙古农牧渔业生物实验研究中心(即中心实验室)成立;1996年,在中心实验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生物工程系;2001年成立生物工程学院;2009年底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师资队伍方面: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0人,48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76%。有2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位教师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支持计划”,3个团队“家畜种质材料创制创新人才团队”、“旱生植物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创新人才团队”和“农业生物发酵”入选“草原英才”工程团队,前两个团队同时入选自治区“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学院教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学生管理方面: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创建优良学风,增强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多年来连续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分队等,被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具备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专业设置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生物)。2003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成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8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9年成为生物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成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3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2年建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25人、硕士研究生99人、博士研究生36人,博士后2人。
教学教研方面:学院根据课程群现设5个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和生物制药工程系以及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为开放共享平台,有“实验室门禁监控系统”、“实验室预约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验室安全准入平台”、“气体检测系统”等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系统,承担全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发酵产品分析”等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及生命科学学院所有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年开出实验课程26门、实验项目220个以上、服务全校17个专业。
科学研究方面:在蒙古特色动物基因组、植物抗逆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微生物资源筛选与应用、生物医药应用开发、皮肤衍生物形成机理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绘制完成蒙古族人和蒙古牛、羊、马、阿拉善驼、驯鹿、涡虫等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国内首次获得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了一批可用于适应性改良牧草、林木的抗逆境候选基因;开发了适应旱寒区的微生物资源用于生产专用微生物菌剂或肥料。建院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国家和自治区各级项目28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在研总经费1426.82万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LoS Genetics, Plant Physiology,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Nanoscale, BMC Genomic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Plant Cell Reports, BMC Plant Biology, Molecular Breeding,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Methods等国际杂志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40余篇,CSCD收录论文30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得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1项,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拥有“内蒙古农牧渔业生物实验研究中心”、“自治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自治区高校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新型家畜种质创制工程实验室”和“自治区逆境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其中“内蒙古农牧渔业生物实验研究中心”上世纪80年代初由农牧渔业部批准成立,是自治区高校中唯一拥“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食品检验计量认证”两项认证资质的机构,承担学校各学院农、理、工科教学和科研测试任务,同时也为区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提供相关领域的检测分析服务。
实践实习基地方面: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实习的交流,提高生物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与下列企业、科研院所与学院相关专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内蒙古塞主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农绿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源康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常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金河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响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与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资源环境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签署了“生物技术+学院联盟协议”,优势互补,促进师生教学、科研的广泛合作。拟签订合作协议和设立实习基地的单位有: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京啤酒呼和浩特有限公司、呼和浩特辛辛板污水处理公司、内蒙古乌审旗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维克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唐药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单位。
面对新世纪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学院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形成以生物上、中、下游技术为内在联系的、优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