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海洋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简介

海洋科学专业
该专业办学目标定位是为国家海洋科学的发展输送具有海洋动力学理论基础和环境动力预报基本技能的科技人才。培养高素质、有特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以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海洋科学、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环境要素监测与预报、海气相互作用等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人才。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 勤于实践、敏于思考、适应性强的专业品质和科学素养, 可依据所学专业背景进行学历深造、社会就业、出国留学等方向的选择。就业范围涵盖海洋科学研究与分析、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 海洋设备研发与应用等。面向国家海洋企事业单位, 国内外涉海高科技技术公司, 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 以及跨行业的气象、航空、环保、互联网技术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科技开发、业务实施及相关工作。
培养规格:
(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科技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2)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海洋科学,重点是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气要素监测与预报、海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经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熟悉相关的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
(3)接受过一定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验调查、实验资料处理、实验结果归纳、整理、分析技能,具有撰写科技论文与进行科研报告的能力,具备参与新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较强的计算机使用及软件编程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能熟练检索专业文献。
(5) 对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较为熟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6)能够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海洋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7)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8)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外籍4名),行政教辅人员9人,博士后2人。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0%,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96%,国际化率67%,国外学位占15%。学院现有江苏省海洋科学双创团队2个,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以及教育部2013年-2017年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此外,双聘院士2名、校外兼职教授8名、海外非全时教授12名。授课教师多人获评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获得校“优秀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教学优秀成果奖”、“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研究生、留学生导师”、以及“优秀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等荣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025-5869569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海洋科学学院的前身为大气科学学院下设的海洋科学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05年组建海洋科学系,2006年获国家本科理学学士授予权,同年获评校级特色专业, 2008年获评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点专业,2012年成立海洋科学学院,同年“海洋科学专业”成为江苏省重点类专业,并获批海洋气象学硕士点和博士点,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签订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建设海洋科学专业,迄今已有14届本科生,11届理学学士毕业。2015年建立海洋技术专业,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在校学生300多人,其中本科生292人,硕士生40人,博士生11人。
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下设海洋科学专业和海洋技术2个本科专业。海洋科学专业方向分别为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技术专业方向为海洋遥感和水声探测。学院教学计划严谨, 培养方案科学,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任选课、实践实习课5个层级的课程群,系统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强, 能够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与分析、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设备研发与应用等相关工作。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外籍4名),行政教辅人员9人,博士后2人。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0%,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96%,国际化率67%,国外学位占15%。学院现有江苏省海洋科学双创团队2个,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以及教育部2013年-2017年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此外,双聘院士2名、校外兼职教授8名、海外非全时教授12名。授课教师多人获评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获得校“优秀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教学优秀成果奖”、“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研究生、留学生导师”、以及“优秀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等荣誉。
科学研究:
经过学科凝练与队伍建设,学院目前已形成了卫星海洋学、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数值模拟等4支科研团队。近5年来,学院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海洋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0多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6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6部。2016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学院教师以学校为第一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另外,参与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学院拥有省级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实验室,并获中央财政专项资助建设自主卫星海洋探测平台和海洋声学实验室。
教学水平:
学院具有成熟的本科教学体系,在核心课程群中拥有《物理海洋学》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近五年主持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十多项。发表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20多篇。学院拥有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五个:基础流体力学实验室、风波流水槽实验室、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海洋生化综合实验室、 行星流体力学实验室。 海洋科学教学实验中心获批江苏省海洋科学综合训练中心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学院还与全国涉海机构及单位建立了10个教学科研实习创新基地、并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海洋与大气科学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换项目。
人才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重基础,强实践,通过导师制、教学实习、创新实践、全国海洋知识与海洋文化创意设计比赛,从观念到制度、软件到硬件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创新人才。20多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学生科技作品获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二等奖,获批科技发明专利、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5项;学生就业、考研和出国率稳步前进,2014、2015、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考研出国率分别达到33%、40%、35%。在读研究生分布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国家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的科研院所、211及985高校、本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就业在岗的学生分布于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航空空管局,低空飞行管理局,应急飞行公司,国家顶级风能能源公司,国家和省级公务员,国内外高科技海洋资讯、设备研发应用公司等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考研专业目录

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004海洋科学学院(拟招生人数:15人)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0706Z7 海洋气象学
01海洋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
02大气-海洋-冰相互作用
03卫星海洋学
0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05海洋沉积过程与环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13普通物理学(电磁学)
或815物理海洋学
或833数理方程
F11流体力学
同等学力:
T11大气物理学
T19海洋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