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难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070601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气象学 [07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
02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03台风与中小尺度气象
04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
05气候数值模拟
06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
07短期气候预测
08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09水文气象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5天气学(含天气分析)
备  注: 复试科目:
F04动力气象学(含数值预报)
同等学力:
T08大气环流
T11大气物理学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6
    科目名称:水文气象学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水文气象学是研究陆面和底层大气水循环中水的产生、存在、运动和转化以及这两个层面间能量相互转换的科学,着重应用气象学和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水文循环和水分平衡、能量平衡中同降水、蒸发有关问题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与水文循环、水量平衡变化密切相关的水问题,如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等水文气象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报预测方法;掌握陆-气间水量、热量交换和水文过程与大气过程的耦合(反馈)作用。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讲述气象学在水文问题上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气象学与水文学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水文问题中与大气有关的水文气象问题。
    二、基本要求
    通过《普通水文气象学》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水文气象学中的重要原理、重要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和方法,以及了解当今常用的一些水文气象耦合模型和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与国民经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利用一些气象学方法来解决一些基本的与大气科学有关的水文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水文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1)理解水文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与水文学和气象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水文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重点:能够说出水文气象学的定义,水文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水文气象学的关键衔接因子(降水和蒸发)。
    2、水文气象学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重点:能够说出水文气象学能够解决的自然问题。
    第二章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
    1、水循环与水平衡
    (1)了解地表水量平衡方程及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2)理解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3)掌握水文循环尺度的划分,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概念、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重点:不同尺度上水文循环的过程、水量平衡方程;
    2、能量循环与能量平衡
    (1)了解全球和中国太阳特点;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掌握净辐射概念及其特点,大气窗口概念及其应用,地面和大气辐射定义;
    (4)掌握陆面能量平衡(潜热、显热、土壤热通量、波文比)
    重点:净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净辐射特点,大气窗口应用,潜热、显热、土壤热通量、波文比。
    第三章降水
    1、掌握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降水的天气系统);
    2、理解降水类型及影响因素(降水的分类,影响降雨的因素);
    3、掌握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降水量累积过程线,降水量强度过程线,时段降水量柱状图,等雨量线,降水强度与历时关系曲线,降水深与面积关系曲线和降水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
    4、了解降水的监测(降水的监测方法,降水资料的检验内容);
    5、掌握区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算术平均法、等雨量线法、泰森多边形法和网格法);
    6、暴雨
    (1)了解暴雨的定义,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2)掌握中国暴雨分布概况,中国区域性暴雨概况;
    (3)暴雨成因分析与暴雨天气系统;
    (4)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重点:降水的天气系统、降水的分类及影响因素、降水时空变化表达方式、常用的面雨量的计算方法;暴雨的成因及其天气系统,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第四章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
    1、降水统计分析
    (1)理解重现期的概念;
    (2)掌握重现期的计算方法,4种暴雨资料选样方法及其优缺点。
    2、设计暴雨
    (1)设计暴雨的特点;
    (2)设计暴雨的两种主要类型(可能最大降水(PMP)和依据频率分析获得的暴雨);
    3、点暴雨量频率计算
    (1)理解点暴雨频率计算的一般方法;
    (2)了解地区综合法推求点暴雨频率曲线;
    4、面暴雨量计算
    (1)了解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合理性检查的步骤;
    5、设计洪水
    (1)掌握设计洪水的概念(包括设计洪水的三要素)
    (2)掌握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和地区综合法);
    重点:重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暴雨计算的两种途径;点暴雨推求面包与的方法过程;设计洪水的概念和推求方法。
    第五章蒸散发
    1、蒸散发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理解蒸散发(水面、土壤和植被蒸腾)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蒸散发(水面、土壤和植被蒸腾)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蒸散发的测定
    (1)了解:蒸散发(水面、土壤和植被蒸腾)的测定方法。
    3、流域实际蒸散发的估算
    (1)了解蒸散发的我国分布情况、全球分布;
    (2)理解流域蒸散发概念、影响因素;
    (3)掌握流域蒸散发的一般规律和计算方法;
    重点:流域蒸散发概念、影响因素;流域实际蒸散发的估算。
    第六章陆面-大气的耦合反馈
    1、土壤湿度的概念
    (1)掌握土壤湿度概念、表示方法、饱和带和非饱和带概念(根系区);
    2、土壤湿度对大气降水的反馈作用
    (1)了解正反馈与负反馈概念;
    (2)理解蒸散发的基本机制,与净辐射和土壤湿度的关系;
    (3)掌握土壤湿度调控能量平衡以及对大气降水的反馈机制。
    重点:土壤湿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蒸散发与净辐射和土壤湿度的关系;土壤湿度调控能量平衡以及对大气降水的反馈机制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10%
    第三章降水35%
    第四章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10%
    第五章蒸散发25%
    第六章陆面-大气的耦合反馈15%
    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在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难易度分数比例2:3:3: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占20%,“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包括应用占40%.
    试题主要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图)、论述题在内5种题型.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分值150,考试时间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题型举例:
    判断题:
    1.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
    选择题:
    1.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
    (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 (D)气旋雨
    填空题:
    1.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大致有三方面:。
    简答题:
    略
    计算题:
    略
    论述题:
    1.土壤湿度对大气降水的反馈作用主要哪个地带,试简析其原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扎实,在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优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和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情况;
4.熟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管理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主要课程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大气物理学、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主要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土壤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习、气象观测实习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应用气象学、农学、土壤学、资源与环境学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农业、气象、环保、国土资源、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070601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气象学 [07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
02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03台风与中小尺度气象
04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
05气候数值模拟
06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
07短期气候预测
08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09水文气象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5天气学(含天气分析)
备  注: 复试科目:
F04动力气象学(含数值预报)
同等学力:
T08大气环流
T11大气物理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办公室电话:025-58731193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36
    科目名称:农业气象学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农业气象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根据农业气象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气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注意农业气象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了解“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机制、状态和过程;
    3、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理解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2、熟悉光在群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
    3、掌握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感光性、光饱和点与补偿点、光能利用率等概念;
    4、熟悉光周期学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掌握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6、掌握光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限制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章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1、了解温度的农业意义;
    2、掌握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作物的感温性以及温周期现象等基本概念;
    3、掌握积温学说及积温不稳定的原因;
    4、掌握积温的求算方法及表达形式的改进方法;
    5、熟悉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气温日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6、熟悉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原理与技术。
    第四章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1、了解水分的农业意义;
    2、掌握吸湿水、毛管水、凋萎湿度、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势、蒸散、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与关键期、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等基本概念;
    3、熟悉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传输过程、途径和规律;
    4、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分析方法;
    5、熟悉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6、熟悉土壤水分调控原理和技术。
    第五章二氧化碳、风与农业生产
    1、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长期演变趋势和碳循环;
    2、熟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等基本概念;
    4、掌握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群体二氧化碳通量及浓度变化规律等分析方法;
    6、熟悉二氧化碳调控原理及技术;
    7、了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六章农业气象模式简介
    1、掌握农业气象模式的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2、熟悉农业气象系统的特征;
    3、熟悉农业气象模式的建模方法。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试目标:
    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
    二、命题说明:
    1、该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约占5%;第二章约占25%;第三章约占25%;
    第四章约占25%;第五章约占10%;第六章约占10%。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所占比例一般为2:3:3: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体上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35%,“掌握”占40%。
    3、试题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4、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作物水分关键期
    问答题:造成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三、参考书目:
    申双和,景元书.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2017
    四、其它规定: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070601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气象学 [07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
02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03台风与中小尺度气象
04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
05气候数值模拟
06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
07短期气候预测
08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09水文气象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5天气学(含天气分析)
备  注: 复试科目:
F04动力气象学(含数值预报)
同等学力:
T08大气环流
T11大气物理学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达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10
    科目名称: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雷达气象学》占50%,《卫星气象学》占50%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雷达气象学》与《卫星气象学》是大气探测专业学生的两门重要专业课。《雷达气象学》主要包括雷达探测基础理论和回波信息分析与应用两大部分,系统地讲述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基础理论,即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等等。《卫星气象学》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基础理论和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应用技术和卫星探测资料处理的一些概念。
    通过雷达气象学和卫星气象学的学习,为从事雷达、卫星气象遥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掌握雷达、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及相关学科的一些应用。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雷达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雷达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卫星遥感基本概念、卫星轨道特征、卫星辐射遥感理论和方法,卫星资料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则,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了解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雷达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引言
    了解雷达气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雷达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天气雷达的发展史、中国天气雷达的发展概况、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天气雷达的主要设备。
    第二章散射
    了解散射现象及散射的分类,掌握并理解散射方向函数,雷达散射截面、雷达反射率、雷达反射率因子。
    第三章衰减
    掌握衰减系数,了解实际大气的衰减问题,理解衰减截面、吸收截面、标准化截面、云雨粒子的散射和衰减截面、云雨粒子的衰减系数等。
    第四章雷达气象方程
    掌握单目标雷达气象方程、云和降水的雷达气象方程以及考虑充塞程度和衰减因子的雷达气象方程的推导,理解雷达气象方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包括雷达探测能力与精度)。
    第五章折射
    了解射线的曲率,理解等效地球半径、订正折射指数、折射指数随高度变化的五种形式,能够分析地球球面和大气折射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
    第六章雷达定量测量降水
    掌握Z-I关系法测量降水的原理与技术,能够分析误差来源和校准方法等。
    第七章熟悉和掌握典型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特征和分析。
    《卫星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了解卫星遥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卫星运动规律和气象卫星轨道
    掌握卫星轨道倾角、升交点、周期等参数的意义;理解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及实现的原理;了解目前的主要气象卫星系列及其轨道特点。了解极轨卫星轨道报的含义和直接用途。
    第三章卫星遥感辐射基础
    1、理解辐亮度、亮温度等基本辐射量的概念。
    2、掌握辐射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辐射传输方程中各因子的意义。
    3、了解CO2、O2、H2O等大气成分以及云和常见地表等物质的辐射和吸收特征、它们与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波段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4、理解权重函数在卫星遥感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含意。
    5、能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估算无云和有云时卫星接收到的辐射。
    6、掌握卫星遥感观测地球及其大气的原理。
    第四章卫星资料的获取、接收和处理
    1、掌握中心波长、波段宽度、通道等星载仪器性能参数的含义及各通道的特点和用途,了解星载仪器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等概念。
    2、了解AVHRR,HIRS,AMSU,MODIS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极轨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VISSR、S-VISSR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静止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4、了解极轨和静止卫星对地扫描观测地球大气的工作方式。
    5、了解卫星接收的主要工作,如,轨道升交点时间和精度的推算,大圆盘的制作和使用。
    6、了解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7、了解卫星云图的增强显示原理。
    第五章卫星图象分析基础
    1、了解日常使用的云图的主要类别(卫星、波段)。
    2、掌握云图上识别云的六个判据,会应用云的识别判据和卫星观测通道特征区分卷云、积雨云、中云、积云浓积云,层积云、层云和雾,及多层云。
    3、了解地表特征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陆地、海洋、冰雪、沙尘的云图特征。
    第六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1、掌握卫星云图上天气尺度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分析卫星云图分析天气尺度云系,如逗点云系、细胞状云系、斜压叶状云系和变形场云系。
    2、了解水汽图上的一些重要边界的特点。
    3、掌握卫星云图上高空槽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确定高空槽线、脊线的位置。
    4、掌握卫星云图上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等天气系统的云图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的位置。
    5、掌握卫星云图上锋面气旋的各阶段主要云图特点,识别锋面气旋云系。
    6、了解高空急流云系的主要特点,用卫星云图确定高空急流轴的位置。
    第七章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1、了解卫星云图上的热带云团、热带涡旋云系、赤道辐合带等。
    2、掌握云图上的台风云系结构(眼、螺旋云带、中心稠密云区),会估计台风的中心位置。
    3、了解副热带高压的卫星云图特征。
    第八章夏季对流性云系的云图分析
    1、理解水汽、层云(雾)、积云浓积云、山地、海岸等对对流云的触发作用。
    2、了解飑锋云系特点,会识别飑锋云系。
    3、了解暴雨云团、雹暴云团的特点,会区别这两类云系。
    第九章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
    了解利用卫星资料估算降水、卫星测风、卫星反演云参数、大气温度、水汽含量、臭氧、大气气溶胶等气象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卫星遥感表面特性参数
    1、了解卫星反演海面温度、地面反照率
    3、了解卫星资料在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4、了解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火灾、水灾等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4)试题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单计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6)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
    反照率
    空间分辨率
    ●单项选择题:
    如果在可见光云图上呈白色,红外云图上呈灰色,这目标物可能是
    ①卷云,②积雨云,③低云,④中云,⑤积云浓积云。
    ●填空题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________取向,其倾角必须___________,为实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其轨道平面每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题
    风云1号气象卫星的周期为102.08分钟,求截距?若第N条卫星轨道的升交点经度为1750W,试求(1)N条轨道降交点经度?(2)N+1条轨道升交点经度?
    ●问答题
    对下面红外辐射遥感方程,说明其各项意义和卫星遥感中的用途?
    =+
    ●应用题
    定出下图中的槽线、脊线、急流的位置和画出流线
    (A)(B)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0706z2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应用气象学 [0706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应用气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林气象
02城市气象
03生态气象
04交通气象
05地气交换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8农业气象学
备  注: 复试科目:
F07普通气象学
同等学力:
T13气候资源学
T14微气象学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达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10
    科目名称: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雷达气象学》占50%,《卫星气象学》占50%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雷达气象学》与《卫星气象学》是大气探测专业学生的两门重要专业课。《雷达气象学》主要包括雷达探测基础理论和回波信息分析与应用两大部分,系统地讲述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基础理论,即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等等。《卫星气象学》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基础理论和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应用技术和卫星探测资料处理的一些概念。
    通过雷达气象学和卫星气象学的学习,为从事雷达、卫星气象遥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掌握雷达、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及相关学科的一些应用。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雷达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雷达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卫星遥感基本概念、卫星轨道特征、卫星辐射遥感理论和方法,卫星资料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则,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了解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雷达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引言
    了解雷达气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雷达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天气雷达的发展史、中国天气雷达的发展概况、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天气雷达的主要设备。
    第二章散射
    了解散射现象及散射的分类,掌握并理解散射方向函数,雷达散射截面、雷达反射率、雷达反射率因子。
    第三章衰减
    掌握衰减系数,了解实际大气的衰减问题,理解衰减截面、吸收截面、标准化截面、云雨粒子的散射和衰减截面、云雨粒子的衰减系数等。
    第四章雷达气象方程
    掌握单目标雷达气象方程、云和降水的雷达气象方程以及考虑充塞程度和衰减因子的雷达气象方程的推导,理解雷达气象方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包括雷达探测能力与精度)。
    第五章折射
    了解射线的曲率,理解等效地球半径、订正折射指数、折射指数随高度变化的五种形式,能够分析地球球面和大气折射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
    第六章雷达定量测量降水
    掌握Z-I关系法测量降水的原理与技术,能够分析误差来源和校准方法等。
    第七章熟悉和掌握典型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特征和分析。
    《卫星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了解卫星遥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卫星运动规律和气象卫星轨道
    掌握卫星轨道倾角、升交点、周期等参数的意义;理解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及实现的原理;了解目前的主要气象卫星系列及其轨道特点。了解极轨卫星轨道报的含义和直接用途。
    第三章卫星遥感辐射基础
    1、理解辐亮度、亮温度等基本辐射量的概念。
    2、掌握辐射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辐射传输方程中各因子的意义。
    3、了解CO2、O2、H2O等大气成分以及云和常见地表等物质的辐射和吸收特征、它们与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波段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4、理解权重函数在卫星遥感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含意。
    5、能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估算无云和有云时卫星接收到的辐射。
    6、掌握卫星遥感观测地球及其大气的原理。
    第四章卫星资料的获取、接收和处理
    1、掌握中心波长、波段宽度、通道等星载仪器性能参数的含义及各通道的特点和用途,了解星载仪器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等概念。
    2、了解AVHRR,HIRS,AMSU,MODIS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极轨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VISSR、S-VISSR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静止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4、了解极轨和静止卫星对地扫描观测地球大气的工作方式。
    5、了解卫星接收的主要工作,如,轨道升交点时间和精度的推算,大圆盘的制作和使用。
    6、了解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7、了解卫星云图的增强显示原理。
    第五章卫星图象分析基础
    1、了解日常使用的云图的主要类别(卫星、波段)。
    2、掌握云图上识别云的六个判据,会应用云的识别判据和卫星观测通道特征区分卷云、积雨云、中云、积云浓积云,层积云、层云和雾,及多层云。
    3、了解地表特征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陆地、海洋、冰雪、沙尘的云图特征。
    第六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1、掌握卫星云图上天气尺度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分析卫星云图分析天气尺度云系,如逗点云系、细胞状云系、斜压叶状云系和变形场云系。
    2、了解水汽图上的一些重要边界的特点。
    3、掌握卫星云图上高空槽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确定高空槽线、脊线的位置。
    4、掌握卫星云图上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等天气系统的云图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的位置。
    5、掌握卫星云图上锋面气旋的各阶段主要云图特点,识别锋面气旋云系。
    6、了解高空急流云系的主要特点,用卫星云图确定高空急流轴的位置。
    第七章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1、了解卫星云图上的热带云团、热带涡旋云系、赤道辐合带等。
    2、掌握云图上的台风云系结构(眼、螺旋云带、中心稠密云区),会估计台风的中心位置。
    3、了解副热带高压的卫星云图特征。
    第八章夏季对流性云系的云图分析
    1、理解水汽、层云(雾)、积云浓积云、山地、海岸等对对流云的触发作用。
    2、了解飑锋云系特点,会识别飑锋云系。
    3、了解暴雨云团、雹暴云团的特点,会区别这两类云系。
    第九章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
    了解利用卫星资料估算降水、卫星测风、卫星反演云参数、大气温度、水汽含量、臭氧、大气气溶胶等气象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卫星遥感表面特性参数
    1、了解卫星反演海面温度、地面反照率
    3、了解卫星资料在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4、了解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火灾、水灾等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4)试题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单计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6)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
    反照率
    空间分辨率
    ●单项选择题:
    如果在可见光云图上呈白色,红外云图上呈灰色,这目标物可能是
    ①卷云,②积雨云,③低云,④中云,⑤积云浓积云。
    ●填空题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________取向,其倾角必须___________,为实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其轨道平面每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题
    风云1号气象卫星的周期为102.08分钟,求截距?若第N条卫星轨道的升交点经度为1750W,试求(1)N条轨道降交点经度?(2)N+1条轨道升交点经度?
    ●问答题
    对下面红外辐射遥感方程,说明其各项意义和卫星遥感中的用途?
    =+
    ●应用题
    定出下图中的槽线、脊线、急流的位置和画出流线
    (A)(B)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气象学     专业代码:07060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大气科学

专业点分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陆军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6 大气科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3 10284 南京大学 B
4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 10730 兰州大学 B-
6 10003 清华大学 C+
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 10558 中山大学 C
9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706 大气科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3 10284 南京大学 B
4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 10730 兰州大学 B-
6 10003 清华大学 C+
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 10558 中山大学 C
9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气象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2 兰州大学 A 3 北京大学 A
 
B+等(4个):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
 
B等(5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C等(2个):名单略
     2015-2016年气象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 15
2 北京大学 4★ 15
3 南京大学 4★ 15
4 兰州大学 3★ 15
5 中国海洋大学 3★ 15
6 中山大学 3★ 15
7 云南大学 3★ 15
 

气象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025大气科学学院(0931-8914276)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学制 考试科目编码及名称 备注
◆气象学(070601)
       01 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
       02 极端天气与灾害气象
       03 现代天气预报方法与技术
       04 特种气象保障技术
       05 资料分析与同化
       06 环境气象预报
       07 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
3年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 选一
       ③601高等数学(物理类)
       ④834大气物理学(含空气污染气象学)或 835动力气象学(含天气学原理) 选一
       ▲复试笔试科目:大气科学概论
1.可选“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固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专业的考试科目。
       2.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并以本人为主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篇相关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排名前三名)。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数学物理方法、气象统计预报。
 

气象学考研参考书:
南京大学 气象学 2010年 招生目录
初试科目
01大气环流异常及机理研究
02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研究
03中尺度天气过程动力学研究
04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
05海、冰、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03高等数学丙
④820专业综合(含大气科学概论、天气学、动力气象学)
复试科目
计算方法、数值天气预报
参考书目
《大学数学》陈仲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高等数学》林梦熊、李思谦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1988年版;
《动力气象》吕克利、徐银梓、谈哲敏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动力气象学》伍荣生、党人庆、余志豪、吕克利、巢纪平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
《现代天气学原理》伍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升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气科学概论》徐玉貌、刘红年、徐桂玉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编写组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数值天气预报教程》田永祥、沈桐立、葛孝贞、陆维松编著,气象出版社,1995年版;
《数值天气预报》张玉玲、吴辉碇、王晓林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方法》葛孝贞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计算方法引论》徐萃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气象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气象学就业方向
气象学知识的应用日益广泛,此学科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科学。此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性强,可替代性小,所以就业前景看好。
就业去向:
1、主要是到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2、目前大部分此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国气象局下属各省、地、县等一些气象部门,特别是到气象台工作;
3、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统的气象台;再就是到部队去工作,尤其是空军。还可以到环保部门及相关的电力部门就业等等。
气象学相关职位
气象学产品工程师,风资源工程师,农业技术员,预测算法研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