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东北林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林业大学考研难吗]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林业大学考研群]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北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东北林业大学林学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林学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东北林业大学

202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0907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林学 [09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北林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02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管理
招生人数: 2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8动物生态学
④810脊椎动物学
备  注: 另拟接推免计划:7
复试科目:保护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生物统计学
②分子生物学

2016年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考研拟录取名单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设有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种类33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是“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姓名 拟录取学院 拟录取专业 复试总分
徐小芳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311.85
朱妍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99.5
张侃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92.75
孟令彧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92.7125
牟瑶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92.625
石梦溪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91.2125
宋爽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86.5
毕程程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84.7375
徐潇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84.125
闫思宇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79.825
王珊珊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76.6
高崴雅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76.5
刘迪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75.1125
李诗洋 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 274.3125

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考研经验分享

先说一下我的计划安排。我三月返校,着手复习。然而第一个月只是练习坐的住而已,背了点单词。做了几十篇乱七八糟的阅读。看了几本外国名著。真正进入状态是四月,我开始了我的英语,以及外国文学的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和做其他的阅读,外国文学就是抄书。抄的是李尚信那本书,从头到尾,把知识点整理成型,感觉书上的答案不好用的就去参考朱维之、王立新、郑克鲁版本的,或者干脆留白,等后期看论文再补充。这一项工作一直持续了半年,一直到10月才完工。当时一直在想,如果有个学姐就好了,这么劳心劳力的,太痛苦了。跑题了...外国文学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背书,从9月其实就开始了,找个僻静的地方,大声朗读。刚开始自然很痛苦,但是背第二遍就觉得好些,后来更渐入佳境。这样一直循环背到考试前。一开始一上午都给外国文学,后来变成一两个小时。自然是越背越快。
10月我开始整理文学综合的笔记。边整理边背,背的很快。
英语从五月开始做真题,我每做一篇就会抄一篇,然后摘重点词汇,再全文翻译。这样直到10月,12年以前的做完一遍,这个时候我开始看新东方视频,同时返回去再做以前的真题。剩下三套隔半月模拟一次。11月开始背大小作文真题例文。一直到考试。
政治从11月开始准备。
所以这样穿插开来,每个时期都有侧重点和难点,整体下来节奏还比较可以。
一开始每周休一天,到10月以后就每两周休一天,12月不休。前期每天七点半到教室,翻翻昨天晚上看的单词,然后出去背书,前期外国文学,后面加上文学综合,背到11点去吃饭,吃完饭回到教室,12点到1点前期就是玩手机干嘛的,后期就是背大小作文,或者英语阅读,1点到1点半睡觉,1点半到5点前期是英语,后期是背政治。五点去吃饭,五点半到十点前期整理外国文学笔记,后期做政治以及整理文学综合笔记。九月份以后,一天除了上厕所和吃饭,能保证11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英语
我先说一下我的英语水平。四六级都是一条过的,不过,六级分只有510。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借鉴。
首先,任何考完的人都会强调的一定是单词。这是没法绕过去的一个话题。我觉得背单词不在多(当然有能力有精力的当然多多益善),而在于每个背过的单词再见到都会认识,并且知道它的大概意指。我一开始用的是红宝书,背的很痛苦,然后干脆就放弃了,换的是何凯文的1000+核心词。事实证明完全够用。但是既然背的少了,就应该把每一个都背的很熟。我当时每天早晚都抽出20分钟翻单词,一天两个单元,一开始慢,到后来就越来越快。同时我还把单词都抄到小纸片上,不写汉语意思,零散的时间就看这些小纸片(比如说在食堂买饭的时候,或者整块学习时间之间的间隙时),不会的话就去翻书。背单词是有诀窍的,我不属于那种死记硬背就能背过的,所以我想了很多方法。不要不屑于用谐音法记单词,很好用的。比如说mortgage,谐音“摩托给之”,就是把摩托抵押给别人,“抵押”。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成双成对的记单词,具体单词想不起来了。最常用的还是在阅读里记单词。尤其是在真题里记单词。有的时候并不能一下子想起来一个单词的意思,但是,回忆起上下文就能想起来单词的大概意思。
听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吗,那就是,真题重要!真题重要!真题重要!尤其是阅读,大分在这里拿,也在这里丢。我当初看了大量的经验贴,就当放松娱乐了,在熄灯后睡着前那一会看。所以我虽然没有很一以贯之的规划和方法,但是一直也没掉队。因为经验贴看多了,什么阶段干什么,怎么做,大概都有谱了。所以我虽然第一年考,但是就跟二战一样经验丰富。以前的时候对于英语我从来没有太努力过,但它总是我考的最好的一科,所以一开始我就很掉以轻心,仍然拿以前的套路来做考研题。09年之前的还好,从09年的第三篇开始,我崩溃了,我发现自己连50%的正确率都保证不了。然后我又去翻相关的经验贴,开始一个一个办法的试。
首先,我用的最简单粗暴,也最累的一种方法,那就是——背阅读。看帖的时候感觉楼主说他背了多少多少篇,我还很不屑,想着要把所有的阅读都背完。可自己真正背起来,就知道,那毕竟是考研阅读,佶屈聱牙,九曲十八弯的,长句子就像迷宫似的,有时候背完了也看不出里边的结构骨架。不过虽然难,也卓有成效。背了几篇以后,我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那就是我读文章读的太粗浅,不管看懂没看懂,都是过一遍直接做题。四六级还能应付,但是考研题不能这么做,它要求的是回到原文和细节信息的获取。而我这种语感型选手就栽在这里了。
知道了问题所在,解决起来就简单了。我开始巩固我的单词基础,开始不顾时间地精细阅读——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后来会越来越快。然而我发现我错的还是很多,有的时候明明读懂了、找到了,但是就是会选择那个错误的答案(事实上应该说是出题人认为是错误的答案,因为考研题答案设置的选择是择优)。同样的,我又去翻经验贴,发现是做题方法的问题。有人推荐新东方的英语视频。在这里我强力推荐,一定要看看这一系列视频,在网上就能搜到,不用看最新的,万变不离其宗。尤其是阅读和新题型,一定要看,哪怕只看一部分。我看的比较晚了,一直到10月多快11月的时候才开始看,只能挑着看了,而且不能占用白天的时间,只能在午休的时候和晚上入睡前,戴上耳机听,一般听不到最后就睡着了(也好,那个时候总是晚上睡不着。另外,新东方有个叫王猛的老师讲课特催眠,睡不着可以试试)。它把所有的题都分了类,分别讲方法,不要求单词量,门槛比较低,方法很好用,强烈推荐。我建议,真题做完一遍以后,大概9月10月的时候看,看早了也没用。
就这样,我坎坎坷坷的弄完了阅读。这个时候已经11月了,剩下的板块还有完形填空,翻译,新题型,和大小作文。
首先,完型没有什么准备的空间,但是也不能过于小看它,历年真题还是要透彻掌握的。而且把完型放在最后做的做题习惯今年害苦了好多考英一的人(英二我不知道)。因为今年的完型极其简单,而很多人到最后都没有时间做了。
其次,翻译,这个我后期算分的时候总是按3分算的,因为大部分人都只能得三分(今年题简单,当然会高一点,但这就意味着明年会难到哭)。这部分,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吧,因为提高的难度很大,而提高的空间也不会超过4分。有些时间,不如研究研究别的。我记得新东方老师说的最实在的一句话:如果实在不会翻,那就尽量说人话...
新题型,我一定要说说,因为我!讨!厌!这个板块!我做历年的题,分数从2分到10分不等。后期估分的时候,我都给自己估4分的。当时都想通了,就不要这十分也没什么...但老天还是很眷顾我,我们考的这一年新题型超级简单...不过大部分人应该都没有我那种强迫症,所以这一块练一练还是很好拿分的。方法什么的,在视频里或者帖子里都讲的很清楚。
作文。论坛里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有一系列的帖子叫金翅掠影,一定要去拜一拜,绝对保佑你英语过60。他的帖子涉及每一种题型,我觉得一定要看的一个部分是关于大小作文的,主要是大作文。11月的时候,我心绪不稳,这个时候大作文的20分给我形成了很大的压迫感,我因为害怕而无从着手。然而他这个帖子寓教于乐,特别风趣,让我能看的下去,发现了大作文也不过如此。除了他的模板以外,我还背了王江涛的历年真题,从中整理了几个模板:捕鱼的(负面话题,环境)、两个残疾人相互扶持那个(意志品质类),还有母女相携的那个(亲情,等等),加上金池那个万能的。然而今年大作文不走寻常路,没有一个好用的模板,还都是自己写的。所以告诉大家,模板和压题都没用,你只要从98年至今的真题全部都背掉,出什么题目都不怕了。小作文我也是这么干的,背了98至今的。这个大家也不用怕,因为你背完三篇以后就会发现,这些作文都差不多,你会发现相同的句子越来越多,自己背的越来越快。这种成就感在12月如同鸡血一样有用,你会觉得自己十分充实,而信心满满。
这样日积月累之下,到11月,我做13,14,15三年的题,从来没下过70(作文我不写,但一向给自己估15)。我的战线拉的非常长,从3月我就开始弄英语。但是到后期时间紧的时候,我就牺牲掉英语的时间,英语也并没有因此就背叛我。所以英语总得来说还是没太占我时间。从结果来看,还算不错吧,中等投入,高量产出。
政治
是我最有效率的一科,我前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然,用的是状态非常好的时间,但算是我考的最好的一科。我是文科生,有底子,所以时间少,我的经验文科生可以复制,但是理科生就要再加一倍的时间了,因为你需要时间去接受那种逻辑思路。
政治分两块:选择和大题。里边又分别分了五块,就是政治书那五个单元。这里边的轻重大家是要有底儿的。选择比大题重要,马哲,毛中特,史纲比较重要,前两个尤甚。
我10月报了一个很便宜的政治班,用的是别人两个月前就看过的视频,想要给自己的政治复习开一个头。但是效果并不好。最后两天我直接就没去,嫌耽误时间。然后,我就开始每天抽出晚上的一个小时(也是效率最差的一个小时)看政治。效率很低也是自然。11月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政治落下太多了。这个时候,其他科目都进行的差不多了,于是我开始抽下午1点半到4点这段状态最好的时间出来,现在楼道里一遍一遍地读风中劲草。同宿舍的一个妹子则用的红宝书,这个因人而异。我读风中劲草是逐字逐字地读的,也就是按肖秀荣1000题的出题精度来读书的。因为出过的题不大可能再出现,但跟它同一难度级别的很有可能会出。读的遍数多了以后,一些内容(比如说土地那些法的时间和内容,比如说哲学框架,再比如说那些会议)我已经能背下来了。与此同时,我还在晚上抽一个小时做题。肖秀荣1000题的马哲、毛中特和史纲部分,我前后做了三遍,其他部分只做了两遍。后来的肖八、肖四、任四、蒋五以及历年真题,我都拿来做,然后给自己打分。除了肖八做的比较早以外,其他的题目我做起来没有下过40分。
大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今年只背了肖四和启航二十天二十题,然而今年一道题出自肖八,一道题出自任四。不过大家都是相通的,尤其东北地区按面积给分,所以写满就行了。比较搞笑的是,我答选择题的时候用的是我背的大题的内容;而答大题的时候,用的是我背的选择题的内容。所以,多背就没错了。
其他的没有什么好说的,马哲我要提一下。不论选择还是大题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哲学框架。看到题目以后就在自己的框架内定位,然后才能知道出题人希望你答什么。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0907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林学 [09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北林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林木遗传育种
02森林培育
03森林保护学
04森林经理学
0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6森林植物资源学
07森林防火
08林木基因组学
09碳汇林经营
招生人数: 94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林学概论
④876林木遗传学
02、03、05、0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林学概论
④805土壤学
04、07、09: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林学概论
④870森林生态学
0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林学概论
④876林木遗传学
备  注: 复试科目:01:林木育种学与细胞生物学;02:森林培育(包括种苗学和造林学两门,分别占40分和60分);03: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04:森林经理学(含3S技术应用);05:水土保持学(含荒漠化防治工程学);06:植物资源学;07:林火管理;08: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09:森林经理学(含3S技术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东北林业大学林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东北林业大学林学  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东北林业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专业:林学

林学院是东北林业大学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学科齐全、历史悠久,是与学校同期建立发展的基础学院之一。学院以林学为特色,以森林生物学研究和森林资源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学院坚持科教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培养具备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六十多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精神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林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将继续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为龙头,素质培养为目标、科技创新为核心、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特色与定位

    林学院是东北林业大学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学科齐全、历史悠久,是与学校同期建立发展的基础学院之一。学院以林学为特色,以森林生物学研究和森林资源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学院坚持科教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培养具备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六十多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精神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林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将继续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为龙头,素质培养为目标、科技创新为核心、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林学、森林保护、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5个本科专业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成栋实验班”1个,其中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有博士点学科9个(含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硕士点学科12个,2010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学院拥有林业行业首个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建),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3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心2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23个校企联合教学科研基地。学院设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师资队伍
    林学院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167人(含行政教研双兼职15人、实验教师18人),实验教辅岗位8人(含图书岗位1人),行政管理岗位12人;另外外聘专任教师14人。在教学科研岗位中,正高职62人,副高职58人,中级47人;具有博士学位137人,硕士学位28人(其中博士在读12人),学士学位2人。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101名。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都非常高,有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还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省级模范教师等。承担校级或省部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




科教成果
    “十二五”期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项,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1项,学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77部,发表学术论文2660多篇,其中SCI收录520余篇,EI收录160余篇。主持或参加纵向科研课题312项、横向课题90项,合同经费总额2.20亿元、到帐经费1.84亿元。参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36项,厅局级科技奖9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6项,发表教学论文50多篇,2014年学院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重大科研教学成果
►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赵雨森等
►林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杨传平等
►林学专业应用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杨传平等




人才培养
    六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0200余名科技人才,其中本科8300多人,硕士1500多人,博士400多人。“十二五”期间,学院本科生达到1340人;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139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16人,博士研究生180人;国外留学生10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接近1:1,稳定了本科生规模,加快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速度,实现了人才向高层次转移。马建章院士毕业于本院林学专业(1960),1960级林学毕业生白利钰,2005年被评为朝鲜科学院院士。全国林业战线各个岗位均有我院毕业生的身影;扎根于东北林区、艰苦创业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中,我院毕业生占有重要地位。




对外交流与合作
    “十二五”期间学院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9次,港澳台学术会议1次,参加国际会议49人次,聘请国外专家学者讲学交流39人次,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或合作研究32人次,研究生出国(境)交流18人次,其中硕士7人次,博士11人次。
学院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瑞士、芬兰、挪威、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巴基斯担、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波兰、捷克、以色列等国家的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方面的良好关系。

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东北林业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东北林业大学林业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东北林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简介

园林学院是在我校1980年创建的园林教研室和园林专业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98年独立建院,现已发展壮大为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较大、专业较全、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突出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和城乡规划4个本科专业,拥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城乡规划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院园林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风景园林专业为国家林草局重点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我院风景园林学为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以及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在2016年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风景园林学获得B+,在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排名2020-2021年园林专业在152所院校中位列第二评价为5★+,风景园林专业在186所院校中位列第15评价为5★-。
学院现拥有寒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景观生态修复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教学实验中心两个省级科研与教学平台。
师资队伍 
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专业教师7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4人、讲师3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其中有国外学习背景的教师约为30%,学院教师中多人担任全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杂志编委等职务。
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依托寒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景观生态修复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教学实验中心两个省级科研与教学平台,积极探讨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完成和在研的教学、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的5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研项目2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生物技术专项、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948”项目、省市科技攻关及横向联合,并承担60余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和对口扶贫项目,在寒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应用、区域性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修复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成果丰硕,形成了鲜明的优势与特色。各项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在SCI、CSSCI、CSCD、E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广泛的信誉。
招生与人才培养
1.招生
研究生每年招生:风景园林学科(含风景园林专业领域)招收博士研究生(含国际留学生)7-9人、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0-45人、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5-65人;城乡规划学学科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含国际留学生)10-15人。
本科生每年招生:园林专业60人;风景园林专业96人;城乡规划专业48人;环境设计专业40人。
2.人才培养
学院构建了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从系统知识教育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面向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考研率达到30%以上。同时,学院重视形式多样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目前已与校外30余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科研与实践合作关系,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学科专业设计大赛及雪雕、插花、冰雕和压花技能训练等竞赛,连续多年主办黑龙江省花艺大赛和建造节活动,近年来获得包括风景园林学会、林学会、城市规划学会和艺术设计协会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大奖,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奖6项,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市设计课程优秀奖1项;入围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十二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
学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累计为社会输送园林专业人才超过6000人,为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途径,在留学生教育、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及留学经历教师20余人,接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留学生13人。目前,我院已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韩国、日本、法国、台湾地区、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和学术交流,在积极探推进与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开展暑期联合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深化与其它境外高校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和互派留学生攻读学位等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国际影响力。(数据截止:2019年12月)
 

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简介

奥林学院简介
作为东北林业大学新成立的学院之一,奥林学院成立于2019年9月4日,是在教育部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基础上成立的兼具有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的教学、科研单位,该学院隶属于东北林业大学(简称“东林”),办学地点设在东林校区。

学院使命
学院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通过深度融合中外双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以“质量为本、创新为道、全球视野、追求卓越”为学院发展的核心理念,实行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聘任管理、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创新型人才!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以及生态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化学以及生态学硕士属于东北林业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开设专业(许可证编号:MOE23NZA02DNR20191977N),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东北林业大学与英国阿斯顿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许可证编号:MOE23UK2A20171876N)。本科生每年计划招收405人,硕士研究生每年计划招收20人(计划内10人,自主招生10人),办学总规模为1680人。
奥林学院严格执行中外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奥林学院开设的各个专业中,引进外方合作高校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均占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均占全部课程门数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学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院训:
     ● 格物致知,包容自强
办学理念:
      质量为本,创新为道
     ● 全球视野,追求卓越
办学宗旨: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定位:
     ● 提供高水平科研导向型教学
     ●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和教师
     ● 促进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0907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林学 [09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北林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林木遗传育种
02 森林培育
03 森林保护学
04 森林经理学
0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6 森林植物资源学
07 森林防火
08 碳汇林经营
招生人数: 11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林学概论
④801生态学
备  注: 另拟接推免计划:51
复试科目:
01:林木育种学与细胞生物学
02:森林培育(包括种苗学和造林学两门,分别占40分和60分)
03: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
04:森林经理学(含测树学和林业遥感)
05:水土保持学(含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06:植物资源学
07:林火管理
08:森林经理学(含测树学和林业遥感)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1:
①植物学
②树木学
02:
①测树学
②树木学
03:
①林木化学保护
②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
04:
①地理信息系统学
②森林经营学
05:
①防护林学
②造林学
06:
①树木学
②植物生理学
07:
①土壤学
②气象学
08:
①地理信息系统学
②森林经营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林学     专业代码:090700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林学
 

专业介绍

张登山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张登山,男,1961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员。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985科技平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个人工作简历:1983.7~1990.12 青海省治沙试验站,任副站长;1991.1~现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事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1999年01月,聘为副研究员;1999年12月,研究员;2009年10月,青海大学聘用为二级研究员。其间:2005.6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5.10~2007.12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做博士后。
科研项目:主要从事防治治沙领域的研究试验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林业公益行业专项以及省重大项目等30余项,在《中国沙漠》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7部。教学课程:博士、硕士生《治沙造林学》。
通信地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1156;13997144583
邮箱地址: dshzhang2008@sina.com
杨占武副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杨占武,男,1969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94年毕业到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工作,现任研究室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寒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学及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7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三等奖1项(排名第四),梁希林业科技奖1项(排名第二),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通信地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047
邮箱地址:yangzhanw90@126.com
沈硕副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沈硕,女,1981年12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职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获福建农林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近年来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及青藏高原地区盐湖嗜盐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2004年9月-2009年12月就读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专业,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今,任职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盐湖地区微生物资源的系统发育学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的研究。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农科院项目1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2篇,并作为Natural Product Resesrch的审稿人。
通信地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129
邮箱地址:fjfzss@126.com
 

专业点分布

北京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0907 林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8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2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5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B+
6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8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9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1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B-
12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3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4 10201 北华大学 C+
1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6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1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18 10657 贵州大学 C
19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C-
20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林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硕士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344风景园林基础
802园林设计
注:以南林为例
 
林学考研参考书: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参考书与指定教材为:344风景园林基础:
(园林史、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工程各占50分)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谷、钟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园林规划设计》,王浩,东南大学出版社
《园林工程》,赵兵,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以及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802园林设计: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制图》,钟训正,东南大学出版社
 
林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之一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之二
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http://www.ccutu.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之三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