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辅导
Add 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辅导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研究生。
兰州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制冷压缩机及系统 02低温贮运技术 03天然气液化技术 04传热传质设备与过程优化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11工程热力学 |
备 注: |
同等学力加试: ①传热学 ②化工流体力学 |
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
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热工测试、分析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制冷及低温系统与设备,制冷涡旋压缩机,低温贮运技术,低温绝热与传热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模拟,制冷及低温技术的应用等。
主要课程:数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高等传热学、数值分析、两相流动理论、现代测试技术、最优化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CFD理论及软件应用、低温技术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
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热工测试、分析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新型制冷热泵技术、低温贮运技术,天然气液化技术、热能工程等。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分析、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高等传热学、两相流动理论、压缩机数学模型、低温技术、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CFD理论及软件应用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0705
一、培养目标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状况。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道德,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或企业进行。
2.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可延长至4年,优秀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其中理论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进行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三、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研究获得、保持及利用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可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本学科将依托我校化工过程机械以及流体机械及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在学科交叉领域形成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新型制冷热泵技术、低温贮运技术、新型制冷技术、天然气液化技术、热能工程等研究方向。
表1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 究 方 向 |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
1.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
1.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理论研究
2.涡旋式天然气压缩机研究
3.涡旋式无油润滑压缩机 |
2.新型制冷热泵技术 |
1.新型制冷技术
2.热泵空调系统
3.新型低温制冷机 |
3.低温贮运技术
|
1.低温贮运设备绝热技术研究
2.低温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
3.低温流体管内相变流动特性研究
4.吸附技术研究 |
4.天然气液化技术 |
1.天然气液化系统工艺优化
2.LNG储配工艺
3.LNG冷量利用技术 |
5. 热能工程 |
1.传热传质过程强化及高效换热器
2.热力过程效能及经济性分析 |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附页)
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见附表。
1.研究生所修课总学分至少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和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在入学后一学期内完成。
2.非本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必须加选本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2~3门,但所学课程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3. 课程设置表中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选修空间,研究生一旦选定某门课程,则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及格的研究生,可在学习年限内参加重考或重修相同性质课程。参加重考或重修的研究生必须经选课后取得考试资格,重考与他届研究生同卷同堂进行,不再另行安排。在学习年限内未能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者,予以退学。
4. 硕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与导师相关研究课题和学术报告;在导师的安排下可以参与助课、答疑、批改作业等本科教学活动。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2015)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学
位
课 |
M0110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40 |
至少要修19学分 |
M021001 |
第一外国语 |
5 |
180 |
M101020 |
数值分析 |
3 |
48 |
M101005 |
数学物理方程 |
3 |
48 |
M051001 |
高等工程热力学 |
3 |
48 |
M061007 |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 |
3 |
48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
M012006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1 |
20 |
至少要修6学分 |
M022003 |
第二外国语 |
2 |
64 |
M052001 |
专业外语 |
1 |
16 |
M052004 |
边界层理论基础 |
2 |
32 |
M052005 |
压缩机数学模型 |
2 |
32 |
M052006 |
高等传热学 |
2 |
32 |
M052007 |
低温技术 |
2 |
32 |
M052027 |
两相流动理论 |
2 |
32 |
M152001 |
信息检索 |
1 |
16 |
选修课 |
M053001 |
现代设计方法 |
2 |
32 |
至少要修4学分 |
M053004 |
现代测试技术 |
2 |
32 |
M053044 |
CFD理论及软件应用 |
2 |
32 |
M053123 |
控制类阀门理论与设计 |
2 |
32 |
M071003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3 |
48 |
M101033 |
振动理论 |
2.5 |
40 |
M101021 |
矩阵理论 |
2 |
32 |
M101023 |
数理统计 |
3 |
48 |
M203067 |
张量分析 |
3 |
48 |
M102040 |
有限元方法 |
2 |
32 |
必
修
环
节 |
M005001 |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
1 |
0 |
修3学分 |
M005002 |
学科前沿讲座 |
1 |
0 |
M005003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
1 |
0 |
M005004 |
论文答辩 |
0 |
0 |
补修课程 |
303225 |
传热学 |
3 |
48 |
|
203205 |
化工流体力学 |
3 |
48 |
303219 |
制冷技术 |
2 |
32 |
总要求 |
总学分 |
≥32.0学分,其中学位课和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 |
五、选题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力求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所选课题的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
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并写出书面开题报告,提交导师,由系统一安排,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组织3人以上校内同行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在国民经济或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需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拟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及主要技术指针;拟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实施方案及可行性论证;工作进度;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10篇)等。开题报告须公开举行报告会,通过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未通过者须对选题报告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报告。以上工作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具体要求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范围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表现,学位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
七、发表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含正式录用,下同)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发明专利授权1项(本人排名第一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并被SCI、EI或ISTP收录,按核心期刊论文计算。见《兰州理工大学申请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有关科研成果的规定》。
八、学位论文及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并能表明作者具有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工作。论文研究工作原则上按开题报告中设计的方案进行,研究生院及学院应定期进行论文跟踪考核,确保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硕士生论文工作一般不少于1年,确保有足够的论文研究工作量,具体要求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九、论文答辩
硕士生指导教师应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者不能提交答辩。硕士生答辩前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同时提交学位申请、导师推荐意见、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被接受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证明。论文经两位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后,方可提交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申请与授予等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兰州理工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的规定进行。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且不宜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制冷压缩机及系统(02)低温贮运技术 (03)天然气液化技术 (04)传热传质设备与过程优化
|
招生人数: |
2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工程热力学 |
备 注: |
同等学力加试:①传热学②化工流体力学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制冷及低温工程 专业代码:080705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本专业主要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本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是我国最早拥有该学科博士点授权的三所高校之一。1981年获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制冷与低温工程博士点授予权,1988培养的国内的第一个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在2005年和2008年连续2次被评为获上海市重点学科。
专业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青年骨干。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100多项以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任务研究等,近五年科研经费达8000多万元。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近40项。科研论文800多篇,其中重要期刊论文200多篇,许多论文发表在国际制冷与低温领域的尖端期刊上。学科十分重视制冷空调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先后完成了数百项用于不同行业的制冷空调工程项目和应用于不同行业的测试装置,与海尔、春兰、日立、格力、科龙等国内外著名企业都有重大项目合作。
专业设有中国机械工业“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焓差实验室、压缩机试验台、节流试验台、换热器试验台、可再生能源制冷热泵试验台、环保制冷剂试验台等50台套。
主要研究方向有制冷技术、热泵技术、低温技术、环保制冷剂、太阳能制冷、制冷换热器、制冷空调测试技术等。
指导教师:张华教授、柳建华教授、刘道平教授、崔晓钰教授、余晓明教授、陶乐仁教授、刘宝林教授、李保国教授、欧阳新萍副教授、武卫东副教授、祁影霞副教授、陈曦副教授、谢应明副教授、李征涛副研究员、王芳副教授、李瑛副教授、刘妮副教授、刘业凤副教授、刘颖副教授
专业点分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东北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郑州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兰州理工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4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5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6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A- |
7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8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9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10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B+ |
11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12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13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14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15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16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17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B+ |
18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19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0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21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24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25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B |
26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7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28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9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30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
B- |
3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32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33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4 |
10256 |
上海电力大学 |
C+ |
35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36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37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38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39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C+ |
40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C+ |
41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42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C+ |
43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44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C |
45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46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47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4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49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50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51 |
10069 |
天津商业大学 |
C- |
52 |
1007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C- |
5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C- |
54 |
10148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C- |
55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56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57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C- |
58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59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普通物理一(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制冷及低温工程考研参考书:
804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第二版
805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第四版
806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第二版)何潮洪,冯宵,科学出版社 2007年
807环境学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808核工程技术基础( 反应堆《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谢仲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2004年
810电路,《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2000年第四版
813传热学,《传热学》 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816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理论力学》(上、下册)材料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第五版
《材料力学》蔡怀崇,西安交大出版社 2004年版
821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
822普通物理学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 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
843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景思睿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818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
《高等代数与几何》潘晏仲等,西安交大出版社 1999年
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一)实用性强,发展潜力巨大
制冷及低温工程是一门既成熟又极具活力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非常迅猛,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离不开制冷与低温技术。除此以外,本学科还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国际上的交流合作,为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舞台
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进一步确立了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共同关注也使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现代科学仪器和大型设备的研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结合航天、军事、高低温超导工程以及其他学科科研工作的需要,做好低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质好的低温工作者是未来科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而也为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