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
Add 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兰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群]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工程热物理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工程热物理 [0807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能量的储存与高效利用(02)多相流传热传质及强化(03)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04)热力学过程及其耦合 |
招生人数: |
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8)热工基础 |
备 注: |
复试科目:工程流体力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传递过程原理工程热力学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工程传热学》,于承训主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年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第 4 版
《流体力学》,罗惕乾、程兆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
《热工基础》,张学学、李桂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叶片泵原理与水力设计》,查森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水轮机原理与水力设计》,曹鹍、姚志民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程光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液压元件》,林建亚、何存兴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年
《液压控制系统》,王春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年
《液压传动系统》,官忠范,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年
注:液压传动与控制包括《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
《工程流体力学》,盛敬超,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化工原理》,谭天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第三版)
《流体机械原理》上册,张克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流体力学》(第 1 版),张凤羽 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1。
《流体力学》(第 3 版),罗惕乾 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工程热力学》(第 4 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 1 版),杨思文、金六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流体力学(Ⅰ)》孔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7 月,第 2 版。
《水力机械测试技术》,刘在伦、李琪飞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工程热物理 [0807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能量的储存与高效利用(02)多相流传热传质及强化 (03)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 (04)热力学过程及其耦合
|
招生人数: |
6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8)热工基础 |
备 注: |
复试科目:工程流体力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传递过程原理工程热力学 |
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
工程热物理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就其主要研究领域应属技术学科,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背景。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的基石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目的是为从基本原理上考虑能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其它分支学科在热力学定律基础上,拥有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流体机械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定律,传热传质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传热、传质定律,燃烧学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等等。
1. 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
热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在统计热力学及分子模拟领域有两方面进展,一是分形理论等新的分析手段的引进,取得了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统计热力学及分子模拟研究开始向实用化迈进。
为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各种余热驱动、低温余热利用以及大温差的制冷循环研究不断深入,吸收、吸附式制冷循环,复叠式制冷循环以及水基有机混合物相变蓄冷等新型蓄能技术被广泛研究。热声理论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热声制冷和热声发电技术在实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
能的综合梯级利用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能的梯级利用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等全方位开展研究,为该技术产业化示范奠定了基础。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的提出拓展了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了化石燃料与太阳能互补的间接燃烧能量释放新机理,拓展了一系列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系统集成的创新。
可再生能源与温室气体控制是能源与环境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我国近年来经历了对各种太阳能热发电形式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启动了国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专项研究。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在催化剂、制氢设备和制氢系统等方面取得实验室进展。太阳能燃料转换技术的研究有望实现实用化的太阳能燃料开发。在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氢和液体燃料等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我国学者首次提出了能源转换利用与CO2分离一体化原理,实现低能耗甚至无能耗分离CO2,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控制技术路线。
2. 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流体机械分学科
国际上现已采用三维粘性计算流体动力学设计航空发动机诸部件,尤其是叶轮机械设计。叶轮机械设计系统由二维、准三维、定常设计到全三维、粘性、非定常设计的过渡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在航空发动机设计方面,上述趋势也充分体现在对风扇/压气机、对转涡沦技术和旋转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研究中。
从热机气动热力学角度看,未来燃气轮机的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性能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复杂流场结构和机理、与气动热力学紧密相关的燃气透平叶片冷却技术及其流热固耦合机理与优化设计方法。相关工作围绕着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流动及其控制结构的耦合问题、透平提高级负荷与非定常气动性能问题、透平叶片冷却及其流热固耦合基础问题,以及叶轮机械全三维设计理论及设计体系基本构架研究等科学问题展开。
流体机械方面的研究在透平压缩机、水轮机、泵类流体机械、风力机等方向取得较大进展,上述工作为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以及风力发电等国家重大工程和紧迫需要提供了技术支持。
3. 传热传质分学科
在导热研究方面,随着超快速激光加热技术以及MEMS/NEMS等微纳科技的发展,导热过程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环境温度以及热流密度等都在向极端状况扩展。微纳尺度下的导热规律的研究是传热学发展的新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对微纳热电转换装置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流传热的研究在保留了经典方向的深化和再认识拓展等内容之外,多趋向复杂和交叉领域。非线性问题,湍流直接模拟,微尺度、跨尺度问题是自然对流研究的主要方向。对流换热过程强化和优化的研究热点是换热器和换热网络中的场协同理论、节能型强化技术的开发,以及污垢形成机理以及新型抗垢技术。
辐射传热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内容的深化,以及趋向复杂和交叉领域,以符合航空航天、红外探测、目标与环境的红外特性、强激光及应用、功能材料制造以及生物医学等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对辐射传热的需求。
4. 燃烧学分学科
在基础燃烧理论方面主要完善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同时现阶段研究也偏重于污染物形成机理的探索和复杂机理的简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地通过精确的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来替代一般的实验性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燃烧学分别在燃料及生物质燃烧、垃圾废弃物焚烧、火灾燃烧、燃烧诊断,以及燃烧污染物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5. 多相流分学科
多相流数理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当前的研究重点仍在两相流,三相流已在起步阶段,将逐渐成为重点。近年来单相湍流流动中兴起的细观模拟方法, 主要是直接模拟和大涡模拟,也逐渐引入到两相湍流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在气(汽)液/液液界面、气固/液固多相流、气液固三相离散流动、双流体/多流体等方面的研究展现出新的思路和前景。此外在颗粒动力学,多相流中波的产生、传播及其不稳定性理论、多相流与传递参数测试方法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研究,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从总体上看,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在热力循环开拓、叶轮机械流动理论、热声理论、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利用等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整体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落后于理论研究,实验设备、测试手段落后,温室气体控制等能源、环境交叉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薄弱。
工程热物理 [0807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能量的储存与高效利用 02多相流传热传质及强化 03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 04热力学过程及其耦合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98热工基础 |
备 注: |
复试科目: 工程流体力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传递过程原理 2 、工程热力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
兰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前身是1955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1965年水力机械专业随所在系整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水力机械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1981年流体机械学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办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2000年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学科一直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新增为一级博士点。
本学科多年来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西部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流体机械及工程、水电开发及小水电增容改造、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持续、坚实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行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整体居于国内先进,部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许多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如高效耐磨蚀水力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技术,先后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多泥沙河流上的三十多座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发的耐磨蚀大型水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提灌和引黄工程,研究开发的渣浆泵、污水泵、石油化工流程泵、轴流式油气混输泵、无堵塞螺旋式离心泵等部分已实现产业化。本学科专著及教材建设成绩突出,以《水轮机原理及水力设计》(曹鵾主编)、《流体力学》(程兆雪副主编)、为代表的统编规划教材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国内相关专业普遍采用。本学科培养输出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规模居全国高校首位;工作在本行业研发、设计、生产一线的毕业生比例居全国高校首位;特别在泵阀类产品研发、水轮机产品研发、液压元件研发方面的技术人员,本学科毕业生占到40%左右,居全国高校首位。据中国教育在线网2007年9月17日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排名A类第六。
近年来,本学科在中国科学院胡文瑞院士(我校共享院士)的倡议和领导下,结合甘肃及西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建立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太阳热能研究中心,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和优良的研究条件。本学科立足甘肃及西北开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国家级(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和省部级项目的申报等方面,获得多项高水平项目立项。目前,在研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
水力机械固液两相流理论及应用
①研究固液两相流在水力机械内部的流动规律和特性;②两相流水力机械的设计方法; ③多相流流场的数值计算与测试等。
特殊泵的理论及设计
①研究泵内流动理论;②研究特殊用途泵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③研究过流部件对泵性能的影响及性能预测的理论;④流场的数值模拟;⑤特种设计软件的开发。⑥研究液力透平的流动机理及设计方法。
水电站过渡过程及增容改造技术
①水轮机内部流场计算及增减容改造技术研究;②水力机械密封技术的研究;③水轮机过渡过程研究。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研究
①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②风力机流场分析;③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及风力机空气动力设计方法研究。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的研究
①研究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对流动的影响;②研究污水泵内固体颗粒、纤维的流动规律,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抗空蚀、耐磨蚀性能;③对水轮机转轮、叶片泵进行优化水力设计,研制出高性能的新水力模型;④泵站与水电站机组的经济、优化运行。
气液两相流及应用
①气液两相流流动理论;②多相泵的设计理论及方法;③多相泵的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及能源系统研究
① 太阳能光热技术;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③气体水合物技术; ④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7
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该学科硕士应具有宽广而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能够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本学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有关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胜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 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办法。在指导方法上,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才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研究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形式,可以是讲授、讨论、答疑、实验,也可以是上述多种形式的结合,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要鼓励研究生自学。
在进行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外出收集资料、采样、调查研究和请教专家学者,外出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报院批准后交研究生院备案,外出调研一般安排一次,时间不超过六周,如有特殊需要,需经研究生院批准。
2. 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可延长至4年,优秀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其中理论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进行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取得至少32学分,成绩优良,通过开题报告后,方可进入课题的研究阶段。
三、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 |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水力机械多相流
理论及应用 |
①研究固液两相流在水力机械内部的流动规律和特性;②两相流水力机械的设计方法;③流场的数值计算与测试等。④气液两相流流动理论;⑤多相泵的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
特殊泵的理论及设计 |
①研究泵内流动理论;②研究特殊用途泵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③研究过流部件对泵性能的影响及性能预测的理论;④流场的数值模拟;⑤特种设计软件的开发。⑥研究液力透平的流动机理及设计方法。 |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
①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②风力机流场分析;③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及风力机空气动力设计方法研究。 |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的研究 |
①研究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对流动的影响;②研究污水泵内固体颗粒、纤维的流动规律,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抗空蚀、耐磨蚀性能;③研究不同磁流体配方的特性及其在流体机械中的应用;④对水轮机转轮、叶片泵进行优化水力设计,研制出高性能的新水力模型;⑤泵站与水电站机组的经济、优化运行。 |
气体压缩机械理论及应用 |
①容积式压缩机的数学模拟及机理设计;②涡旋式压缩机的理论研究、结构优化及有限元分析;③蒸汽压缩式制冷与其它制冷方法研究;④高性能风机及其元件研究;⑤压缩机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及仿真 |
流体动力设备故障诊断与可靠性研究 |
①流体输送设备故障诊断及检测技术研究;②流体输送设备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③流体输送设备强度与可靠性研究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风力机气动特性研究 |
①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②风力机流场分析;③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及风力机空气动力设计方法研究。 |
水轮机特性与设计方法 |
①可逆式水轮机流体动力学特性的研究;②环保型水轮机结构与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③特殊流动现象分析;④结构动力学分析;⑤多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
液力透平的流动机理及设计方法 |
①液力透平流体动力学特性的研究;②流场分析;③结构动力学分析④设计方法研究。 |
热能工程
|
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及能源系统研究 |
① 太阳能光热技术;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③气体水合物技术;④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
工程热物理 |
热力学循环与传热传质强化 |
②能量节约与储存②多相流传热传质及强化③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④热力学过程及其耦合 |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 |
风能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
① 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研究;②风能的高效利用;③风能的开发利用对大气环流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
水能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
① 环保型水轮机结构与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②特殊流动现象分析;③水能的开发利用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
① 生物质能转化系统及高效利用研究;②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
① 太阳能转化系统及高效利用研究;②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多能互补系统 |
风-光-水-生物质能互补系统及高效利用研究 |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附页)
课程设置应具体体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强化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工程性和应用性的相关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及技术创新,最少修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
五、选题开题
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按要求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依据、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意义,对本研究方向发展的作用及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等;与开题方向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论文工作计划及可行性论证(包括加工、实验条件)、预期达到的目标等。
开题报告须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硕士生指导小组及有关学者专家根据本研究方向、科研发展规划和研究学院制订的有关评审条款,作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未通过者可在顺延的一学期内重做一次;重做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培养,实施淘汰。
六、中期考核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促进多数优秀人才成长,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能力三个方面,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入学一学年后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
七、学位论文及要求
硕士论文在其研究内容方面至少有一点创新,在应用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硕士生在论文答辩前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含正式录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本人排名前两名)可代替1篇核心论文,以上成果的通讯地址和第一署名均须为兰州理工大学。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5年;论文工作量应分别按上述要求安排,论文字数应在3~5万字左右,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
硕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参加导师相关研究课题一项,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至少一次,在校内作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
八、论文答辩
硕士生指导教师应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者不能提交专家评议和答辩。硕士学位论文须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全面审查答辩资格、确认合格、并填写《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评审表》后,才能送出评阅,学位论文评阅应该在答辩前至少一周进行,学位论文应分别由校内和校外2位专家进行评议。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至少由五人组成,正副导师不能同时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委员组成和答辩秘书应该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
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分为报告及回答问题两个阶段,报告可利用多媒体、投影、挂图等形式,主要陈述研究内容和成果。报告时间不少于15分钟,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工程热物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080701)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M0110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不少于19学分 |
M020000 |
学位英语 |
0 |
M021001 |
第一外国语 |
5 |
M061012 |
传热传质学 |
3 |
M061013 |
高等热力学 |
4 |
M101020 |
数值分析 |
3 |
M101021 |
矩阵理论 |
2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
M0120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不少于6学分 |
M152001 |
信息检索 |
1 |
M062013 |
热工测试技术 |
2.5 |
M062027 |
数值传热学 |
2.5 |
M062039 |
能源动力工程进展 |
1 |
选修课 |
M022003 |
第二外国语 |
2 |
不少于4学分 |
M061021 |
计算流体力学 |
2 |
M063022 |
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 |
2 |
必
修
环
节 |
M005001 |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
1 |
3学分 |
M005005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演讲、会议,专题报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
(注:不少于8次) |
1 |
M005009 |
实践活动 |
1 |
M005004 |
论文答辩 |
0 |
补修课 |
M064011 |
传热学 |
0 |
不计入总学分 |
M064012 |
化工原理 |
0 |
M064013 |
工程热力学 |
0 |
总要求 |
总学分 |
32~34 |
|
|
|
|
|
|
|
热能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080702)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M0110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不少于19学分 |
M020000 |
学位英语 |
0 |
M021001 |
第一外国语 |
5 |
M061012 |
传热传质学 |
3 |
M061013 |
高等热力学 |
4 |
M101020 |
数值分析 |
3 |
M101021 |
矩阵理论 |
2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
M0120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不少于6学分 |
M152001 |
信息检索 |
1 |
M062013 |
热工测试技术 |
2.5 |
M062027 |
数值传热学 |
2.5 |
M062039 |
能源动力工程进展 |
1 |
选修课 |
M022003 |
第二外国语 |
2 |
不少于4学分 |
M061021 |
计算流体力学 |
2 |
M063022 |
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 |
2 |
必
修
环
节 |
M005001 |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
1 |
3学分 |
M005005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演讲、会议,专题报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
(注:不少于8次) |
1 |
M005009 |
实践活动 |
1 |
M005004 |
论文答辩 |
0 |
补修课 |
M064011 |
传热学 |
0 |
不计入总学分 |
M064012 |
化工原理 |
0 |
M064013 |
工程热力学 |
0 |
总要求 |
总学分 |
32~34 |
|
|
|
|
|
|
|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080703)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M0110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不少于19学分 |
M021001 |
第一外国语 |
5 |
M020000 |
学位英语 |
0 |
M061020 |
高等流体力学 |
3 |
M061021 |
计算流体力学 |
2 |
M062036 |
高等空气动力学 |
2 |
M061018 |
流体机械流动理论 |
2 |
M101020 |
数值分析 |
3 |
M101021 |
矩阵理论 |
2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
M0120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不少于6学分 |
M152001 |
信息检索 |
1 |
M062040 |
流体机械建模及CFD |
2 |
M062038 |
流体系统测试技术 |
2 |
M062039 |
能源动力工程进展 |
1 |
选修课 |
M022003 |
第二外国语 |
2 |
不少于4学分 |
M063019 |
多相流体力学 |
2 |
M063029 |
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
2 |
必
修
环
节 |
M005001 |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
1 |
3学分 |
M005005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演讲、会议,专题报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
(注:不少于8次) |
1 |
M005009 |
实践活动 |
1 |
M005004 |
论文答辩 |
0 |
补修课程 |
M064019 |
泵与风机设计 |
|
不计入总学分 |
M064020 |
水轮机设计 |
0 |
M064021 |
流体机械原理 |
0 |
总要求 |
总学分 |
32~34 |
|
|
|
|
|
|
|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080704)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M0110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不少于19学分 |
M021001 |
第一外国语 |
5 |
M020000 |
学位英语 |
0 |
M061020 |
高等流体力学 |
3 |
M061021 |
计算流体力学 |
2 |
M062036 |
高等空气动力学 |
2 |
M061018 |
流体机械流动理论 |
2 |
M101020 |
数值分析 |
3 |
M101021 |
矩阵理论 |
2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
M0120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不少于6学分 |
M152001 |
信息检索 |
1 |
M062040 |
流体机械建模及CFD |
2 |
D053001 |
叶轮机械气体动热力学 |
2 |
M062038 |
流体系统测试技术 |
2 |
M062039 |
能源动力工程进展 |
1 |
选修课 |
M022003 |
第二外国语 |
2 |
不少于4学分 |
M063019 |
多相流体力学 |
2 |
M063029 |
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
2 |
必
修
环
节 |
M005001 |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
1 |
3学分 |
M005005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演讲、会议,专题报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
(注:不少于8次) |
1 |
M005009 |
实践活动 |
1 |
M005004 |
论文答辩 |
0 |
补修课程 |
M064019 |
泵与风机设计 |
|
不计入总学分 |
M064020 |
水轮机设计 |
0 |
M064021 |
流体机械原理 |
0 |
总要求 |
总学分 |
32~34 |
|
|
|
|
|
|
|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0807J1)
类 别 |
课程代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备注 |
学
位
课 |
M0110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不少于19学分 |
M021001 |
第一外国语 |
5 |
M020000 |
学位英语 |
0 |
M061021 |
计算流体力学 |
2 |
M061012 |
传热传质学 |
3 |
M061013 |
高等热力学 |
4 |
M101020 |
数值分析 |
3 |
M061023 |
环境工程学 |
2 |
M061020 |
高等流体力学 |
3 |
M061018 |
流体机械流动理论 |
2 |
M101021 |
矩阵理论 |
2 |
非
学
位
课 |
必修课 |
M0120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不少于6学分 |
M152001 |
信息检索 |
1 |
M062040 |
流体机械建模及CFD |
2.5 |
M062013 |
热工测试技术 |
2.5 |
M062027 |
数值传热学 |
2.5 |
M062039 |
能源动力工程进展 |
1 |
选修课 |
M022003 |
第二外国语 |
2 |
不少于4学分 |
M063022 |
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 |
2 |
M063029 |
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
2 |
必
修
环
节 |
M005001 |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
1 |
3学分 |
M005005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演讲、会议,专题报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
(注:不少于8次) |
1 |
M005009 |
实践活动 |
1 |
M005004 |
论文答辩 |
0 |
补修课 |
M064011 |
传热学 |
0 |
不计入总学分 |
M064012 |
化工原理 |
0 |
M064013 |
工程热力学 |
0 |
M064014 |
工程流体力学 |
0 |
M064019 |
泵与风机设计 |
0 |
M064021 |
流体机械原理 |
0 |
总要求 |
总学分 |
32~34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工程热物理 专业代码:0807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介绍
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他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该学科设有石油石化工业中的高效传质设备;石油、石油化工工业中油气水分离技术和装置研究;低位热能回收利用技术和装置研究;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燃烧学,多相流,能源的清洁高效转换及新能源等特色研究方向。
该学科培养具有能量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先进测试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工程热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点分布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南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4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5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6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A- |
7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8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9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10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B+ |
11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12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13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14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15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16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17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B+ |
18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19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0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21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24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25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B |
26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7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28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9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30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
B- |
3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32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33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4 |
10256 |
上海电力大学 |
C+ |
35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36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37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38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39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C+ |
40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C+ |
41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42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C+ |
43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44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C |
45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46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47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4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49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50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51 |
10069 |
天津商业大学 |
C- |
52 |
1007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C- |
5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C- |
54 |
10148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C- |
55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56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57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C- |
58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59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工程热物理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4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物理考研参考书:
1、流体工热综合
(1)《气体动力学基础》(第1、2、3、10章)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王新月主编。
(2)《工程热力学》(2001年6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维道编。
(3)《传热学》(2006年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杨世铭编。
2、机械设计综合
(1)《材料力学》Ⅰ、Ⅱ高等教育出版社,单辉祖编。
(2)《机械设计基础》下册(2007年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吴瑞祥主编。
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前景:
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此门技术在各领域的的应用十分广泛,社会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因此本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能达98%以上。他们的就业主要是在热力机械(发动机、锅炉、汽车等领域)、燃烧设备(燃油、燃气燃烧器、生物质气化设备)、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微电子器件、环保与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风能发电设备、生物质能利用设备)等相关的研究院所、企业、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的研究、开发、教学、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可考资格证:
注册设备工程师
工程热物理相关职位
太阳能热利用研究员,流体机械及工程研发设计,热工工程师,太阳能热利用研究员,换热器高级工程师,产品热设计工程师,技术研发工程师(换热器行业),热设计工程师,太阳能热利用研究员,飞行器热控系统设计,建筑物理性能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