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群]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兰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硕士的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MIB管理项目简介
2009年6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学位办【2009】35号),兰州理工大学被批准为新增MIB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成为甘、青、宁、新四省区一所具有理工科院校背景的新增MIB培养单位。
MIB是全球管理学院或商学院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兰州理工大学MBA项目依托该校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开办,企业管理学科是“七五”、“八五”期间为原机械工业部厂长经理培训、企业“三总师”培训基地;“九五”、“十五”期间为甘肃省高级工商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十一五”以来,多次面向地方经济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已累计为甘肃省大中型企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3000余人。
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需要一批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兰州理工大学MIB项目将利用学校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优势,依托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主要开设生产运作管理、技术创新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四个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市场意识、创新精神、战略眼光与管理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该校MIB培养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本土化和工业企业案例教学,通过课程整合,提升学员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学员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践,主要采用专题报告、管理咨询、企业诊断、案例分析等形式完成学位论文。
兰州理工大学MIB计划于2010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本科毕业三年以上、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大中型企业或经济管理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有志于从事职业管理工作的人士。主要采取在职培养、节假日学习和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首批预计招收60名学员。
兰州理工大学开展MIB教育,不仅是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也为该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功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校计划通过3至5年的发展,使学校MBA培养符合全国MIB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达到规范化要求;未来主要向培养技术MBA人才方向发展。经过努力,使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知名度的MBA培养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的介绍

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专业学位,培养能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从事会计、审计、财务与投资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项目使命:培育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项目愿景:通过合作谋创新、特色求发展,培养政策素养高、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优秀学生,成为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培养目标:通过严格全面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较高政策水平;系统理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全面掌握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战略意识、国际视野、良好职业道德和组织协调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立导师组并实行双导师制,广泛聘请实务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应能够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与企业伦理观念;熟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通晓国际经济事务,视野开阔,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般对外交往、商务洽谈的能力。
我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依托于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系的教学力量。师资队伍有教职人员8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博士21人、硕士48人。我校聘请实务界导师15人,包括上市公司财务总监8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3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管3人、注册会计师10人。校外导师广泛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联系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学位论文的开题、评审与答辩等活动,并与校内导师联合授课。
主要研究方向:(1)财务会计方向;(2)公司理财方向;(3)审计学方向。
主要课程: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企业税务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应用统计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的介绍

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简介
 
2009年6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学位办【2009】35号),兰州理工大学被批准为新增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成为甘、青、宁、新四省区一所具有理工科院校背景的新增MBA培养单位。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全球管理学院或商学院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兰州理工大学MBA项目依托该校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开办,企业管理学科是“七五”、“八五”期间为原机械工业部厂长经理培训、企业“三总师”培训基地;“九五”、“十五”期间为甘肃省高级工商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十一五”以来,多次面向地方经济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已累计为甘肃省大中型企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3000余人。
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需要一批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兰州理工大学MBA项目将利用学校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优势,依托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主要开设生产运作管理、技术创新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四个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市场意识、创新精神、战略眼光与管理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该校MBA培养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本土化和工业企业案例教学,通过课程整合,提升学员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学员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践,主要采用专题报告、管理咨询、企业诊断、案例分析等形式完成学位论文。
兰州理工大学MBA计划于2010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本科毕业三年以上、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大中型企业或经济管理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有志于从事职业管理工作的人士。主要采取在职培养、节假日学习和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首批预计招收60名学员。
兰州理工大学开展MBA教育,不仅是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也为该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功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校计划通过3至5年的发展,使学校MBA培养符合全国MBA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达到规范化要求;未来主要向培养技术MBA人才方向发展。经过努力,使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知名度的MBA培养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工坪校区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86-0931)-2976022
彭家坪校区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办于1979年,1985年开始招收工业管理工程和工业会计方向本科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是学校非理工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的学院。
学院现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产业决策与管理、物流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国际商务(MIB)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7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一本招生专业。 学院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审计学、管理会计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宏观经济学、审计学)。目前在校本科生为1917人,在校研究生777人。
学院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有教授16人、副教授3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6.7%;博士16人、在读博士14人,硕士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16%。
学院拥有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有经济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所。经济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设有甘肃省高等学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培训学院甘肃分院2个电子商务平台。科研平台和实验条件办学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办学需要。
近五年,经管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2项,主持完成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层次的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科研进款1285万元。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学科的介绍

一、学科概况
我校力学学科的发展起始于1976 年招收的力学师资班。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加快,国家基本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1998年工程力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3 年增设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专业,2008年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专业取消,同年增设工程力学本科专业,2006年固体力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有力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力学是工程的基础”,力学学科一直是纯理论研究和工程问题的桥梁。所有的工程问题都要建立力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所有的理论研究都要通过力学模型还原于工程。近年来, 我校力学学科在学术梯队、学位点、实验室等建设上都已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该学科不仅对其他工科专业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而且对本科教学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学科研究方向和特色
力学学科现已涵盖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一般力学。力学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开展结构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静动态响应研究。首次建立了精确考虑轴线可伸长的几何非线性理论,给出了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 梁的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利用现代数学分析与数值电算方法有机结合的手段,全面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的热过屈曲和非线性振动响应。逐渐形成了结构非线性力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新型材料的多物理场耦合力学等3个研究方向。
1.结构非线性力学
由于结构大变形导致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本构关系的物理非线性,使得描述结构宏观力学行为的控制方程成为非线性的。该方向主要研究结构或构件的非线性静动态响应。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1) 结构大变形研究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考虑非线性效应,建立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方法,采用现代数学分析手段及数值计算方法寻求解析解或数值解。近年来,已在结构的非线性弯曲、振动和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首次精确考虑轴线可伸长的几何非线性,建立了弹性梁非线性力学精确模型,研究了保守载荷和随动载荷作用下梁的大变形问题、热弹性稳定性和振动响应;在板壳研究方面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得到了中厚度板壳构件在热-机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系列成果。
(2) 嵌入新材料结构研究
基于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理论和等应变假设,研究嵌入形状记忆合金丝和压电层结构的非线性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分别考虑嵌入材料和基体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等效单层板理论,分析了嵌入的新材料对结构非线性静态变形与应力的影响,研究此类结构在热环境中的动态响应特性。
(3) 瞬态热弹性研究
基于三维热弹性理论,采用状态空间法和打靶法相结合的数值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的热冲击问题。求解了热冲击时结构中三维热应力分布形式,以及弹性冲击波在复合材料介质的传播特征。
本研究方向有教学科研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2人,硕士3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篇。近五年来分别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成果达到国际上该领域的先进水平。本方向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2.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主要研究新型复合材料结构的弯曲、振动和稳定性等宏观力学行为,其中包括功能梯度材料结构和多孔固体芯材夹层结构静动态力学行为。
(1)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结构研究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结构具有在温度梯度剧烈变化环境中缓和热应力,抵抗热变形的特殊作用,成为航空航天、核能工程、石油化工等工程技术领域最具潜力的结构材料。由于其材料性质的非均匀和各向异性,使得其很多静动态的力学行为都不同于一般材料。材料性质的沿厚度方向的连续变化导致描述其力学行为的控制方程为变系数的,尤其是在热环境中,从而对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很大困难。该类结构的热弹性力学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固体力学的热点领域。近年来,本方向考虑材料的梯度变化、物理性质的温度依赖性、剪切变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变温环境中功能梯度材料梁、板、壳结构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问题、稳定性问题及其动态力学行为。该研究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2) 多孔材料加芯夹层结构研究
薄膜金属等多孔材料由于重量轻、易加工和力学性能好而得到工程领域的青睐。多孔材料的微结构力学性质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出现内孔壁失稳的情况,但是其宏观力学性能往往比较稳定。由于多孔材料的力学特性相比一般材料差异很大,夹层结构的本构描述、变形特点假设,研究的方法等问题都需要重新探讨。以多孔材料为加芯层合结构的静动态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方向目前考虑多孔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质及其非均匀性,在剪切理论下对泡沫金属夹芯层合结构的非线性静态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取得部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方向有教学科研人员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博士3人,硕士3名。近五年,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篇,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
3.新型材料的多物理场耦合力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新型材料如压电材料、电磁材料、电活性聚合物、超导材料等在电、磁、热、弹等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静动态响应,为新型材料结构在工程实际中的功能性设计及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
(1) 基于热波理论的广义电磁热弹耦合问题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工作有:提出了混合拉普拉斯-有限元方法,成功求解了压电板的压电热弹耦合问题;给出了半无限大体磁热弹耦合问题的解析解;研究了材料属性随温度变化弹性体的热弹耦合问题;研究了旋转体的广义热弹耦合问题等。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关注。该方向属目前固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
(2) 电活性聚合物薄膜非线性变形研究
电活性聚合物属高分子聚合物,有“人工肌肉”的美誉。目前,针对该类材料的非线性大变形已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近期成功解决了美国人工肌肉公司开发的一款万能肌肉作动器的力学响应问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当然,对“人工肌肉”,还有大量力学问题有待解决。
(3) 超导材料的交流损耗及断裂问题研究
采用局部绝热假定从磁热相互作用的角度考虑临界电流密度非均匀分布效应对磁通跳跃和交流损耗的影响,并对高温超导薄膜的磁场和电流密度的分布及其损耗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结果。目前同时也在进行超导材料的断裂问题的研究。
该方向有教学科研人员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博士4名,硕士3名。围绕以上方向,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索引的论文有20余篇。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项目资助近10项。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甘肃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力学部力学学科通讯评议专家。
三、学术团队成员和科研项目
工程力学教学部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
本学科梯队现有成员19人,正高级职称6人(博导2人),副高职职称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团队人员中硕士以上学位18人。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分布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3人是《Int J. of Applied Mechanics》、《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力学学科成员均为甘肃省力学学会会员。本学科先后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等学术会议以及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项目6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联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研究国家973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发表的论文已被SCI、EI检索的近40篇。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学科的介绍

一、学科概况
我校数学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学校创业初期,数学学科主要承担基础课教学,为工科学科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为适应学校发展的步伐和国家对计算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1999年以数学学科为依托增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基础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数学学科获得了甘肃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数学学科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学科研究方向和特色
经过长期的努力,数学学科已形成了以下几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生物数学及计算机模拟
生物数学是生物学与数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近几年,该方向主要针对一些生物问题,采用非线性泛函分析理论及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一些具体的生物模型的持续生存,周期解的存在性、稳定性及分支等问题。
2、测度链上非线性动力方程边值问题
测度链理论在连续分析和离散分析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 使人们可以同时处理连续和离散系统。本方向利用非线性泛函分析来研究测度链上动力方程边值问题。
3、环与模及半群理论
代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自然界抽象出的一类普遍适用的数学模型-代数系统。该方向主要研究一个代数系统和它的某些类型的子系统格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半群、群、环、模等代数系统有关的若干公开问题。
4、混合随机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
该方向运用概率统计、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现代数理逻辑以及现代控制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随机信号、随机噪声和随机特性的系统的随机建模、最优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设计和信息的优化处理等问题。
5、代数组合与组合优化
组合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离散结构的组态和离散数学模型,组合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该研究方向利用代数方法研究组合数学,主要在组合序列、组合矩阵、对称函数、组合恒等式、置换群上的模式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6、数值计算及反问题
本学科方向重点开展数值方法及相关理论研究,并利用现代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计算工具。主要研究内容与特色:符号代数与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包括符号计算、组合最优化方法及偏微分方程中的未知参数识别问题;
7、界面效应对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界面效应对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纳米材料和纳米元器件的表面效应影响的研究,广泛应用于航空等军事领域。
三、学术团队成员和科研成果
数学学科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8人,是一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数学学科承担全校本科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高等数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离散数学”、“数学建模”为校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为学校重点建设的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工科数学教学团队”成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教学研究项目“工科数学模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工科数学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数学课程的优化教学”、“大众化教育下工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教育厅级奖。2010年以来数学学科在各级讲课竞赛中:2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全国高校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人、获西北赛区一等奖1人及二等奖2人;全校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6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4人获得三等奖。依托数学学科成立的数学建模科技创新基地负责组织指导全校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是全校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亮点。2014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36项、甘肃省特等奖47项、甘肃省一等奖70项、甘肃省二等奖18项;自2015年组织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奖国际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1项、国际一等奖18项、二等奖38项;组织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12项,省级一等奖167项,省级二等奖272项。近四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加研究国家973项目1项。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创历史新高。发表的论文已被SCI、EI检索的近80篇。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的介绍

物理电子学(080901)
    物理电子学是一门探究电子理论在物理、工程、自动控制、生命和信息等领域应用的学科。主要侧重于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本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不断拓展到新的学科领域,如:促进了光波导理论与应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力电子传动、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电子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和科学计算手段的融合,使得电子学相关领域的复杂性计算和故障实时诊断修复,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技术、非线性光学与通信技术、生物电子学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等引发了广泛关注,并逐渐将相关科研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毕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毕业的研究生可以进入通信运营商、科研单位和光电子技术相关的公司或继续读博深造。
    我校物理电子学目前主要以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光纤传感系统及光下一代高速光器件的分析设计、磁电子学、生物电子技术应用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属于物理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智能控制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目前该专业在编教师有10人,其中教授有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人,硕士学位的有6人。本学位点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省部级各类项目数多项, 获得省自然科学奖1项, 高校科技进步奖4项, 发表的论文被SCI/EI数据库收录120余篇。 每年招生计划大约10名左右, 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
2)量子通信和计算
3)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和神经元电路设计
考试科目: 英语+政治+数学一+(大学物理,电磁学,量子力学或混沌电路或电路分析任选一)
咨询电话: 0931-2973783 ; 电子邮件: hyperchaos@163.com (马老师)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理论物理学的介绍

理论物理(070201)
 理论物理学是运用数理逻辑理论对整个物理学领域的知识进行理论化、数学化、系统化处理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屋建瓴之势把物理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高到更新的境界和更高的程度,它研究物质的基本运动和相互作用与转化规律,通过将物理问题数学化来探索物理问题的普适规律,研究范围从宇宙、银河系、地球、物体、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到夸克。它是推动物理学不断发展的领头羊,解决学科本身和高科技探索中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宽口径基础学科。它既是物理各相关学科的基础,又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并不断滋生和发展新兴的专业学科。它所探索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它所预见的新现象、新结果对实验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本学位点理论物理学科主要以理论生物物理、复杂凝聚体系的计算与模拟、核技术应用、太赫兹信号检测和利用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在编教师有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近年来本学位点导师小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各类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45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数据库收录200余篇,省部级获奖1项,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本硕士点每年计划招生大约6名左右, 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斑图动力学和神经元网络
2) 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核技术应用
3)太赫兹波计算和探测
4)复杂凝聚体系的计算与模拟
.考试可选科目: 英语+政治+普通物理+(量子力学或统计物理任选一)
咨询电话: 0931-2973783; 电子邮件: hyperchaos@163.com (马老师)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光学的介绍

光学(070207)
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问世,不仅使光学成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及前沿学科,也带动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革命性变化。这一划时代的成就为光学学科本身开创了新的纪元。光学在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中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又使诸如激光化学、激光生物学、激光医学、信息光学等交叉学科应运而生。新的分支学科如激光光谱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强光光学、光电子学、光子光学等不断涌现。激光的应用,从核聚变、光通信、光存信息、光信息处理到材料加工技术,几乎无所不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飞秒高功率激光、X射线激光、微光学、激光冷却、光量子通讯等的迅速发展,更显示了光学学科的深厚潜力和广阔前景,使光学学科的地位与作用与日俱增。光学学科的发展与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也对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及医学的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我校光学目前主要以光通信、光器件的分析设计、光催化材料、新型光电器件的机理、光谱学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属于凝聚态物理、信息科学、光电子学、通讯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目前从事该专业的在编教师有9人,其中教授有4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7人,硕士学位的有2人。研究方向和内容结合学科前沿,并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本学位点导师小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各类科技获奖8项,发表论文被SCI/EI 数据库收录70余篇。本硕士点每年计划招生大约6名左右, 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光通信和光器件的分析设计、光波导器件和光信息处理
2) 光催化材料
3) 光谱分析
4)新型光电器件的机理
考试科目: 英语+政治+普通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光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任选一)   咨询电话: 0931-297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