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群]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兰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的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是根据甘肃省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经原机械工业部和甘肃省教委的批准,于1996年12月在原化工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学校第一个二级学院。骨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前身化工设备与机械于196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后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立,该专业1965年整建制迁至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源自1943年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工业学校的高级化工科。
学院现设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安全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化工过程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技术与系统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生物化工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化工过程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技术与系统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工程、高分子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技术与系统工程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安全工程及环境工程等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设有化工综合实验中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安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工原理等专业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化学等实验室),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和化工虚拟仿真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面积8800余平方米。有甘肃省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机械工业泵及特殊阀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
学院现有本科生1833人,硕士研究生343人,博士研究生43人,硕士留学生11人;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正高23人,副高49人, 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3人,博士学位教师58人,硕士学位教师46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学科影响和声望的学术带头人,学院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333”、“555”科技人才2人,甘肃省杰出青年1人,先后有3人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培养目标,学院立足实际,面向社会与行业的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个省级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6门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过程设备设计、化工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过程流体机械,水污染控制工程; 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过程设备设计、物理化学。学院已形成完整的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为学院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形成了涡旋压缩机理论研究与设计制造技术、石油化工设备设计与开发、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失效分析和安全评定、阀门和密封技术、低温与制冷、化工过程强化、催化反应工程、资源化过程工程、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材料、环保技术与设备、环境化工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工业催化和天然药物分离与药物合成设计等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在全国和行业具有重大影响。
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科技部公益计划1项(合作),国家自然基金19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4项,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4项。与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学院依托自身的办学实力,充分发挥在石油、化工、化工设备与机械、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和油气储运等领域的优势,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已成为西部重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基地,力争为国家石油、化工、环保、安全、医药和材料等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科介绍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0802)

     机械工程学科是兰州理工大学创办最早的学科之一,1984年以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车辆工程学科先后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98年以来,经过两轮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已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2006年,机械工程学科被批准为甘肃省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注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学术氛围浓厚的科研队伍。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人10人(其中三位是兼职博导)、教授32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2人,甘肃省特聘专家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入选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3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4人。
  机械工程学科坚持“立足机械行业科技进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学科发展宗旨,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以精密加工及其数控装备、成套装备与数字制造技术、机械系统动态分析与设计、新型流体动力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机械强度理论与系统分析等为代表的学科研究方向。
  机械工程学科已形成完善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础条件。教育部有色冶金新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制造技术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殊环境工业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中试基地、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机构均依托本学科建设。
  现有先进制造技术、机械传动、数控技术、测试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5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总额2650万元。学科有机电一体化研究所、特种装备研究所、现代设计研究所、先进制造研究所、裂纹技术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了与区域经济结合密切,对行业和区域经济支持和推动作用强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如兰州理工大学• 天水星火机床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 天水锻压机床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介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甘肃省重点学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兰州理工大学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之一。本学科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7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及精密制造技术,裂纹技术与裂断装备,数控加工及网络制造,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石油矿冶及成套设备自动化技术等。近五年来,该学科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由SCI,EI,ISTP收录的论文42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8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科技成果转让及应用8项,直接经济效益达1632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部委3项。现拥有专业实验室4800m2,仪器设备1020万元。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理论硕士点介绍

机械设计与理论二级学科(080203)

      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以机械行业科技进步为目标,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形成了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名。研究方向有: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CAD,特殊环境下的机器人,计算机仿真及虚拟设计,机械振动学,机械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等。近五年来,该学科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由SCI,EI收录35篇,出版教材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及横向开发项目23项。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硕士点介绍

车辆工程二级硕士点(080204)

      兰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科于2006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车辆工程学科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支撑下,紧密结合西北地区特种车辆以及普通运输车辆生产的产业特征,发挥机械制造、现代设计、机电控制等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在内燃机移动电站技术、车辆改装技术、机车柴油机缸体曲轴孔及轴瓦检测技术、金属矿溜井矿车平硐运输控制等方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已培养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9名。 学科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高工6人,学科梯队的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近5年来,承担30kW低噪声挂车电站、多制式智能汽车电站、机车柴油机曲轴孔圆度自动测量系统等纵横向项目16项,其中40GQS低噪声电站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低噪声智能多制式军用电站获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一批成果在工程领域应用或转化为产品;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 12篇) ,发明专利 5项。 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现已建成的 “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殊环境下工业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与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电站试验室、军改车性能试验室、环境试验室等。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介绍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080402)

编辑: 更新于:2009-09-03 阅读:93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于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二级学科形成优势互补的学科群。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7名。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2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
  1、在线检测及控制技术,以现代机电产品作业的高速化、智能化为技术背景,综合应用数字化CCD、激光图形处理等先进的测量技术对检测对象的状态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以计算机为中央控制单元对检测过程中数据的传输、处理进行优化和控制。着重研究:(1)机械加工装备加工状态在线检测技术;(2)面向对象的专用检测设备开发;(3)基于新型检测技术的传统机械设备信息化改造。
  2、数字化测量与精密制造,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研究复杂型面加工过程中关于几何量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1)非圆齿轮检测理论与方法;(2)复杂型面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3)新型检测仪器的设计与开发。
  3、计算机辅助测量及仪器
  基于基因遗传算法的LQ控制器的权值优化,全数字化自动显示在铝铸造机平台线速度中的应用,智能化干点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  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
培养机械工程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各个环节,执行《兰州理工大学外国留学研究生招收培养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机械工程领域内能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愿为社会发展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使用能力,掌握汉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成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期限
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年,优秀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整个培养过程应在我国完成,确因需要,经指导教师、各培养学院(部)同意及研究生院备案,其学位论文撰写部分工作可回国完成,但在我国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其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论文答辩工作必须在我国进行。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达到培养目标,论文答辩通过者,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工学硕士学位证书。
三、学科专业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专业)
2. 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专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非学位必修课、非学位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在校期间应至少修读2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5门13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5门9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原则上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年。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五、选题开题
(一)学位论文选题原则
    学位论文工作旨在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较系统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学术理论上的意义,所选课题可以是导师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导师科研工作的拓宽和延展。选题要有新意,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适当。
(二)开题报告及时间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的开始,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论文工作的质量。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等,掌握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完成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内提交开题报告,由学院统一安排,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组织三人以上校内同行专家的开题报告会,研究生进行公开报告,通过者方能开展论文工作。未通过者须对选题报告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必要时须重新选题、开题,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报告;仍未通过,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三)开题报告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拟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及主要经济或技术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工作进度安排;现有工作基础;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 字左右;主要参考文献4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等方面。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研究水平的重要资料,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论文工作量要饱满,难易适度。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按学校的有关要求执行(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八、论文答辩
机械工程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必须按本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以及学位论文,科研成果符合《兰州理工大学授予来华留学生学位管理办法(试行)》中相关规定,方可申请答辩。
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同行专家不少于1人,论文作者的导师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论文答辩具体程序及其他要求按照《兰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工程领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领域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085236             获得授权时间:2010年
一、培养目标
在职工程硕士是为了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工业工程在职工程硕士侧重于运用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产、服务及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为制造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政府机关等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业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才。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具体要求是:
l、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工程实践素质,掌握工业工程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和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实行校内导师责任制,校外导师参与部分课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课程、学位论文等环节,修满学分,方可申请学位。
三、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为:工效学与人因工程;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现代经营过程工程;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优化技术;物流工程;服务运作系统工程。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应修满至少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0学分。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详见附表。
五、选题开题
1.学位论文选题原则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所选课题工作量要饱满,难易程度要适当。
2.开题报告及时间
研究生须写出详细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开题报告要求在课程基本结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内举行,必须在校内完成。开题报告应根据确定的论文题目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根据,有关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一般要求查阅总结本课题领域内国内外近10~20年的有关文献资料,查阅的文献数一般应在4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以上,并列出目录(应附上所阅读文献清单:作者、题目、刊名、日期、页码等)。
3.开题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以专业为单位。答辩组成员由导师和本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5人或7人,其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开题答辩通过者方能开展后续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需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开题报告及答辩,仍未通过者,该领域导师组提出淘汰处理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进行淘汰处理。
对淘汰人员如校内课程及学习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六、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度检查
开题报告结束6个月内进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以论文进展情况为主,并结合工程硕士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题报告等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工程硕士生,考核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并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中期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仍不合格,由考核小组签署意见,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做淘汰处理。对淘汰人员如课程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为加强在职工程硕士论文工作的管理,在论文阶段实行工程硕士生定期汇报制度。工程硕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4~6个月填写《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报告书》,至少汇报两次。报告内容包括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下一阶段的论文工作安排等。由校内外导师对其工作进展、成果及下阶段的工作安排等进行评价并签署具体意见,报学院主管负责人审核后由学院备案。论文中期检查,累计2次导师评价不合格者,需到校进行汇报说明,由学院组织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由考核小组签署意见,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做淘汰处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量要饱满,难易适度。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其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过程。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论文主体部分按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试验研究等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组织。论文格式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附录除学术论文外,也可为成果证书、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应及时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相应工作。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要积极沟通协调,研究生要发挥纽带作用。
八、论文答辩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按本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以及学位论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或论文相关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前3名)、或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通过科技成果登记,方可申请答辩。
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应为行业专家。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且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外行业专家。
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及其他要求按照《兰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领域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085201        获得授权时间:1999年
一、培养目标
在职工程硕士是为了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机械工程在职工程硕士侧重于机械工程应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主要为企业、公司及工程建设部门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才。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具体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能解决工程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具有独立担负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实行校内导师责任制,校外导师参与部分课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课程、学位论文等环节,修满学分,方可申请学位。
三、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加工技术及数控装备、成套装备及其自动化、石化及石油钻采新装备。
2.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特殊环境工业机器人。
3.仪器仪表工程:检测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装备中的实现与应用、复杂型面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计算机测控系统、新型测控仪器的开发与应用。
4.工业设计及其理论。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应修满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0学分。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详见附表。
五、选题开题
1.学位论文选题原则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所选课题工作量要饱满,难易程度要适当。
2.开题报告及时间
研究生须写出详细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开题报告要求在课程基本结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内举行,必须在校内完成。开题报告应根据确定的论文题目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根据,有关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一般要求查阅总结本课题领域内国内外近10~20年的有关文献资料,查阅的文献数一般应在4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以上,并列出目录(应附上所阅读文献清单:作者、题目、刊名、日期、页码等)。
3.开题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以专业为单位。答辩组成员由导师和本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5人或7人,其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开题答辩通过者方能开展后续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需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开题报告及答辩,仍未通过者,该领域导师组提出淘汰处理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进行淘汰处理。
对淘汰人员如校内课程及学习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六、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度检查
开题报告结束6个月内进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以论文进展情况为主,并结合工程硕士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题报告等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工程硕士生,考核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并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中期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仍不合格,由考核小组签署意见,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做淘汰处理。对淘汰人员如课程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为加强在职工程硕士论文工作的管理,在论文阶段实行工程硕士生定期汇报制度。工程硕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4~6个月填写《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进度报告书》,至少汇报两次。报告内容包括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下一阶段的论文工作安排等。由校内外导师对其工作进展、成果及下阶段的工作安排等进行评价并签署具体意见,报学院主管负责人审核后由学院备案。论文中期检查,累计2次导师评价不合格者,需到校进行汇报说明,由学院组织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由考核小组签署意见,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做淘汰处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量要饱满,难易适度。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其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过程。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论文主体部分按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试验研究等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组织。论文格式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附录除学术论文外,也可为成果证书、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应及时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相应工作。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要积极沟通协调,研究生要发挥纽带作用。
八、论文答辩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按本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以及学位论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或论文相关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前3名)、或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通过科技成果登记,方可申请答辩。
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应为行业专家。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且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外行业专家。
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及其他要求按照《兰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纺织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纺织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085220             获得授权时间:2014年


一、培养目标
纺织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综合工程技术型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及较宽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纺织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能在纺织和化纤企业、纺织材料测试与检测部门等,从事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纺织材料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开发、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材料研究开发、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新型纺织材料设计与开发、纺织用计算机技术、功能性织物设计与应用研究、纺织新产品开发及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工作。本学科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纺织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实验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解决工程技术、改造、开发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纺织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具有成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  
培养方式与学习期限
(一)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在校集中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
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责任制,校外导师参与部分课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成立由3~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的人员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鼓励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进行联合培养。
(二)学习期限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毕业。其中理论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特殊情况允许研究生休学1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课程、校外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修满学分,按期毕业。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规定的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
三、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研究新型纤维的纺织品开发技术与加工技术、新型纺织纤维的研发、纺织工程设计、纺织新产品设计及开发等。
2.复合材料:纺织结构材料、立体编织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纺织、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等。
3.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新型染整生产工艺及理论、环境友好助剂及绿色功能纺织品的研究;染整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参数调整、纺织产品和染化料性能的分析测定及生产技术管理等。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在校期间应修满30~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0学分。
2.理论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3.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详见附表。
、工程实践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为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工程实践的组织和安排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入学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协商制订并提交《兰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计划与考核表》,第二学期之后即可进入工程实践阶段。工程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并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工程实践方式
1.导师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可结合横向课题),在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协商的基础之上,由企业导师负责安排研究生在其所在部门或单位完成工程实践培养环节;
2.依托学校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单位,由学院选派研究生完成工程实践培养环节。
(三)工程实践的考核
1.导师对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确保质量。工程实践结束后,研究生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填写完成《兰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计划与考核表》,实践单位代表(企业导师或实践单位负责人)和校内导师填写评定意见后,学院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后给予工程实践学分;
2.不参加工程实践或者工程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与毕业。
六、选题开题
(一)学位论文选题原则
全日制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纺织及相关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所选课题工作量要饱满,难易程度要适当。
(二)开题报告及时间
研究生须写出详细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开题报告要求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应根据确定的论文题目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根据,有关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一般要求查阅总结本课题领域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查阅的文献数一般应在4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以上(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开题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以专业为单位。参加校内(或温州研究生分院)公开答辩。答辩组成员由导师和本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3~5人,其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开题答辩通过者方能开展后续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需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开题报告及答辩,仍未通过者,该领域导师组提出淘汰处理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进行淘汰处理。
对淘汰人员如校内课程及学习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等方面。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研究水平的重要资料,也是衡量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量要饱满,难易适度。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其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过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论文主体部分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试验研究等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组织。论文格式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附录除学术论文外,也可为成果证书、设计方案、设计说明等。
研究生到校外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校内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相应工作。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要积极沟通协调,研究生要发挥纽带作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不做硬性要求。
九、论文答辩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按本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以及学位论文,方可申请答辩。
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应为行业专家。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外行业专家,且研究生导师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及其他要求按照《兰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