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鲁东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鲁东大学研究生招生] [鲁东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鲁东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鲁东大学考研难吗] [鲁东大学研究生院] [鲁东大学考研群] [鲁东大学研究生学费] [鲁东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鲁东大学研究生辅导] [鲁东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重点学科介绍

重点学科 
 
 
自然地理学省重点学科介绍
 
 
1.学科概况
 
鲁东大学自然地理学省重点学科历史较长,是在1986年设立的地理教育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9年开始招收地理教育本科生,2003年获批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围绕河口海岸地貌过程与海域使用、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效应、资源环境监测与区域生态安全等研究领域,以提高学科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以造就高层次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培养学术骨干和青年人才为基础,在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与条件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该学科在国内地理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并享有较好的美誉度。
 
2.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点以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为突破口,形成了河口海岸地貌过程与海域使用、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效应、资源环境监测与区域生态安全等三个应用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方向一:河口海岸地貌过程与海域使用
 
依托山东半岛及附近河口海岸,重点研究河口海岸地貌过程与海岸、海域使用,研究特色是将河口海岸地区的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综合运用3S技术、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沉积学方法,重视填海造地、滩涂围垦、港口、航道等各类海岸工程、水利工程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影响。以海岸工程和海岸带土地利用对河口海岸地貌过程的影响为核心,为山东半岛海岸海域资源利用、海岸带地区灾害防治和相关理论创新做出了贡献,研究成果被莱州等地方参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论证所采用,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南段设计、规划及蓬莱西北部海岸侵蚀治理提供了直接依据。 
 
方向二: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效应
 
以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科学目标,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效应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以流域为单元,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分迁移分布机制,建立了坡地土壤水分动力学模式和坡地水量转化数学模型,建立了土壤水盐随深度变化曲线及基于表层数据的水盐预测模型。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农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方向三:资源环境监测与区域生态安全
 
以遥感动态监测以及空间数据集成为主要手段,围绕山东半岛海岸带地区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在海岸带多尺度环境要素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研究方面,以地表环境遥感信息研究为核心,通过数据融合、地形特征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挖掘遥感信息,综合利用遥感信息地学特征对不同尺度遥感数据进行关键地表环境特征参数的反演和结构重建。在区域资源环境变化以及环境、景观要素的信息提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和特色。
 
3.学术队伍
 
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拥有国家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朝气蓬勃、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
 
学科带头人:
 
王庆,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国家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王庆教授长期从事河口海岸过程研究,将河口海岸地区的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综合运用3S技术、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沉积学方法,重视填海造地、滩涂围垦、港口、航道等各类海岸工程、水利工程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影响。“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企业委托重大项目1项,所指导的两篇硕士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CoastalResearch》、《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海洋学报》与《海洋与湖沼》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4.科学研究
 
“十二五”以来本学科承担各级课题7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到位总经费15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0篇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申请发明专利30项,其中13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一批科技成果在胶东半岛地区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十二五”以来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项目名称
 类别
 主持人
 金额(万元)
 起止时间
 
胶东半岛南部典型海湾地貌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面上
 王庆
 45
 2011-2013
 
小冰期以来山东半岛地区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记录
 面上
 王庆
 74
 2012-2015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
 面上
 王庆
 85
 2013-2016
 
最近50年来莱州湾东部侵蚀砂岸动力地貌演变
 面上
 王庆
 95
 2015-2018
 
曝气滴灌水气传输机制与盐碱棉田土壤-植物系统响应
 面上
 张振华
 75
 2013-2016
 
科尔沁沙地景观过程对降水波动的响应机制
 面上
 常学礼
 75
 2013-2016
 
高分热像数据和光谱数据的植被气孔导度反演机理研究
 面上
 孔祥生
 75
 2013-2016
 
基于多源数据的冲沟参数提取及空间尺度转换研究
 面上
 何福红
 80
 2015-2018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的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青年
 肖鲁湘
 25
 2012-2014
 
中重度风化的混合溢油的碳氢同位素研究
 青年
 贺世杰
 28
 2013-2015
 
 
1.最近50年来莱州湾东部侵蚀砂岸动力地貌演变(41471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2018,95万
 
2.基于多源数据的冲沟参数提取及空间尺度转换研究(414712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2018,80万
 
3.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41271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85万
 
4.曝气滴灌水气传输机制与盐碱棉田土壤-植物系统响应(412712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75万
 
5.高分热像数据和光谱数据的植被气孔导度反演机理研究(412713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75万
 
6.科尔沁沙地景观过程对降水波动的响应机制(412711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2016,75万
 
7.小冰期以来山东半岛地区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记录(41171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5,74万
 
8.基于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的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25万
 
9.中重度风化的混合溢油的碳氢同位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5,28万
 
10.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东北、华北及山东半岛经济关系格局的影响研究(41171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5,60万
 
 
5.研究生培养
 
学科点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十二五”期间学科点招收硕士生96人,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中国科学》、《海洋学报》、《遥感学报》、《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Coastal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有20余名毕业上考取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博士研究生。刘亚龙和战超完成的学位论文,分获2012年和2014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刘继龙和李嘉竹相继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6.研究条件建设
 
学科点十分重视研究条件建设,以“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学科点拥有地质、水文、土壤、气象、地图、GIS、遥感等专业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600m2,拥有近1500万元资产,设备总值1220多万元。实验中心立足胶东,以胶东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加强海岸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水土资源利用与调控、生态环境与过程等实验研究与教学,提升传统地理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7.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学科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有捷克、香港等境外学者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有多名教师出国(境)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访问。学科主办了多次国内会议,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科在国内的知名度。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自然地理学是山东省“十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于2012年被确定为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地理学和地理科学分别入选鲁东大学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的训练,增进学科前沿知识能力,打造基础厚实、口径宽泛、特长显著,具有较强的师范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师和在地方政府机关的土地、环保、规划、水利、旅游等部门就业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地球科学基础、地图学、遥感概论、普通水文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环境学概论、生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
 
专业特色及优势: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以地理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见长,重视通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毕业生。本专业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一个地理科学本科特色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已建设省级精品课程8门,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就业去向及前景:(1)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2)考取硕士研究生深造学习;(3)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遥感技术、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满足数字化时代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C++、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制图、GIS设计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自然地理学基础、环境学概论、经济地理学等。
 
专业特色及优势:本学科是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等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以地表与近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现象分布的空间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科技性、应用性强,发展前景广阔。专业经过多年建设,2012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是山东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3门省级特色课程,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已形成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学科平台优势突出,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就业去向及前景:毕业生可在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等有关专业方向攻读硕士学位;在政府(地理)信息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国土、城建、农业、资源、环境、交通、电力、通信、测绘、国防、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从事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与规划管理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球科学基础、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概论、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建筑制图、旅游开发与规划、环境评价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专业特色及优势:本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是为了适应近年来城乡建设、房地产和旅游业等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而设。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本专业围绕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两个方向,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色,形成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和建立了一批与专业特色相吻合的野外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就业去向及前景:毕业生可在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相关方向攻读硕士学位;在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城乡规划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评估与咨询公司、旅游开发与管理部门等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学、资源学、环境学及管理学基本理论,掌握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野外考察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环保、农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环境评价和保护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地球科学基础、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气候与水文学、地貌学、环境学概论、生物地理学、数据库原理、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测量学、环境评价与规划等。
 
专业特色及优势:本专业要系统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把握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的综合性、系统性、宏观性、整体性特点,具有可承担环境评价、资源评估、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工作的能力。该专业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具有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特点,应用性强,服务于地方经济、环境和生态发展。
 
就业去向及前景:毕业生主要在国土、城建、农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点概述

硕士点概述 
 
 
地理学专业
 
1、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里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1.2学位标准
 
     达到《地理学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学位授予标准。
 
2、培养方向
 
     1河口海岸过程分析与应用
 
     以海岸带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灾害预测与防治、项目选址与规划等为研究对象,在3S技术平台中对海岸带环境变化与地质过程、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开展研究,为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区域水土资源利用与调控
 
     围绕海水及地下咸水高效利用、半岛丘陵区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滨海滩涂开发和利用以及农业水肥协同调控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为区域水土资源科学开发和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3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本方向立足山东半岛、着眼于环渤海地区,围绕主导产业竞争力及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对资源环境时空分布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重点研究不同尺度遥感信息提取及地表特征参数反演、空间数据集成技术及地理信息综合应用技术。
 
     5滨海生态与环境
 
     以我国北方泥质湿地及近海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滨海湿地生态过程特征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育与优化管理、滨海湿地退化过程与生态修复;开展滨海生态系统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过程与控制途径,研发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为我国滨海地区生态与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地理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地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2、学位标准
 
     达到《教育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学位授予标准。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电话:0535-6681043 邮箱:5029505@qq.com 
 
ps:
党总支书记
 
 
 
许国纯:办公电话6697558;邮箱7029@ldu.edu.cn
 
 
 
 
 
院  长
 
 
 
张振华:办公电话6693672;邮箱1897@ldu.edu.cn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始建于1986年,学院现设有环境工程、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入选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群获得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立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6人。专任教师中拥有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杰青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水文学专家Jeffery J.McDonnell为我院特聘教授。于君宝教授领衔的蓝黄两区滨海资源与环境团队入选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
 
学院于2003年获批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自然地理学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滨海耐盐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海水文过程与环境安全烟台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建有地理科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设施一流,实习基地完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设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推进,社会对环境及地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我院环境及地理专业将迎来空前发展的机遇期。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考研专业目录

  考研派快讯,据鲁东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已发布,详情如下:

010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4

联系电话:0535-6681184

 

★040100教育学

12(全日制)地理学科教学论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地理学综合(含人文地理学、地理教育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地貌学

★070500地理学

01(全日制)河口海岸过程分析与应用

02(全日制)区域水土资源利用与调控

03(全日制)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04(全日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2自然地理学

④819人文地理学或820遥感概论

复试科目:地理学综合(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同等学力加试:

①地图学

②生物地理学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21地理教学论

复试科目:中国地理

同等学力加试:

①自然地理学

②人文地理学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535-66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