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昆明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昆明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群]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昆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顺应社会对安全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面向全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方面的培训。学院现有由教授、博士组成的学科团队、研究团队多个,有国家级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2人(名誉院长)、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认证评估中心认证专家1人、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云南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2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师资力量雄厚,理论功底扎实,教研成果丰硕。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省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62项;出版专著10部;在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地质灾害与防治和矿业安全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综合办:(0871)65107860
教学:(0871)65189502
培训部:(0871)65107295
安全工程系:(0871)65145153
传真:(0871)65107860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邮编:650093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的介绍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00)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安康、社会进步、国家稳定的基石。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将为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理论基础、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从劳动安全保护等学科、专业逐渐发展起来的。1981年开始设立安全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1986年以来实现了安全类本、硕、博三级学位教育体系。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增设为一级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公共安全的骨干支撑学科,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围绕公共安全体系三角形理论模型中的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条主线及其相互作用开展研究。
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以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和范畴的总称。主要学科方向包括:揭示安全客观规律并提供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安全科学;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及健康得到保障、身体及设备财产不受到损害且提供直接与间接保障的安全技术;综合运用系统论、运筹学、概率论、决策论、数理统计、控制论以及安全科学理论等知识,研究安全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评价与控制等问题的安全系统工程;为实现安全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环境等各种资源过程的安全与应急管理;认识职业安全健康机制和规律,研究环境毒理与职业危害及其管理等理论与方法的职业安全健康等学科。
科学、技术、工程与管理相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培养安全领域人才和提高安全科技水平的总趋势,是应对我国依然严峻的公共安全局面和复杂安全生产问题,适应和满足我国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的需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人类社会同在。
我校安全科学工程紧密结合当前云南省及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形成了以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地质灾害与防治和矿业安全为研究方向的学科,具有安全管理与技术、安全技术与工程、通风与防尘技术、安全系统工程、风险防控与管理、安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山地灾害诱发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土木工程安全技术及爆破安全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方向。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安全工程硕士点的介绍

安全工程(085224)
Safety Engineering
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
安全工程领域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方面的缺陷”,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并对事故孕育、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安全工程领域与国家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覆盖范围涉及工业、农业、社会、经济、环境、金融、交通运输、医疗等相关国民经济领域,特别是与电子、机械、化工、能源、现代农业、交通、现代物流、现代制造业、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等领域或行业中的发展密切相关。
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培养安全领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安全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硕士学位。
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安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安全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安全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和掌握安全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工程与管理相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培养安全领域人才和提高安全科技水平的总趋势,应对我国依然严峻的公共安全局面和复杂全生产问题,适应和满足我国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的需要。
我校安全工程学科紧密结合当前云南省及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的灾害多发的问题和需求,形成了以建筑结构安全与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安全为研究方向的学科,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安全管理与技术、安全技术与工程、通风与防尘技术、安全系统工程、风险防控与管理、安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山地灾害诱发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土木工程安全技术及爆破安全理论与技术等。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介绍

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求,昆明理工大学于2016年11月8日成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学院的成立是在紧密结合国家公共安全战略发展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背景下,立足我省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辐射功能,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与主导下,由昆明理工大学联合云南省应急办等13家省级职能管理部门共建而成。学院下设安全工程系、实验中心2个教学系部,办公室、培训部2个科室;拥有省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1个、省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中心1个,省级安全生产考试点1个;现为省教育厅安全科学与工程教指委主任单位。学院现有安全工程1个本科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目前主要设矿业安全与监测、地质灾害与防治、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3个培养方向;2004年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并开始招生,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2018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列入云南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予点培育建设单位。学院顺应社会对安全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面向全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方面的培训。学院现有由教授、博士组成的学科团队、研究团队多个,有国家级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2人(名誉院长)、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认证评估中心认证专家1人、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云南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2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师资力量雄厚,理论功底扎实,教研成果丰硕。
办学模式
 
以“开放办学、资源整合、包容和合”理念为指引,采用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工程与管理学科软硬兼备、实体学院与社会资源虚实结合的办学模式。学院以昆明理工大学和省应急办为主体,联合省工信委、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社科院等部门参与联合共建,省教育厅作为主管部门。
办学定位
 
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基于地矿、冶金、建筑、化工、水利水电等工学和管理学优势,以服务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为宗旨,协调发展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建设多领域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平台和云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高端智库;成为区位优势突出、学科特色鲜明,能及时为政府提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政策咨询的高水平学院。
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具备安全工程技术与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设计、研究、评价、监理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软硬兼备”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土木、市政、城建与矿山等多个行业从事安全理论研究、安全工程设计、防灾减灾工程、风险评估、监理与应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技术机构。近三年,我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稳居高位,用人单位回访反馈良好,其中本科生年终就业率为96.5%,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100%。毕业生中考研升学率为23.53%,17.64%进入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44.41%进入国有企业工作,12.94%进入民营企业工作,1.48%选择了自主创业。
1、本科生培养
 
学院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树立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地位和前沿地位,聚焦四个回归,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构建专业目标和结构,全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综合创新型人才。现已构建了以矿业安全与监测、地质灾害与防治、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三个方向为主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2、硕士研究生培养
 
学院依托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安全科学理论及技术、通风与除尘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山地灾害起动机理与防治、山地灾害风险管控与预警预报、山地灾害监测与环境效应、防震减灾理论与技术、安全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岩土加固理论与技术、岩土体工程特性及其稳定性、边坡工程与治理等方向的研究生和留学生。
 
根据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依托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优势学科,今后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还将设置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方向,培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生和留学生。
 
3、博士研究生培养
 
学院依托我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联合培养矿业安全、灾害风险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管理工程等方向博士研究生。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学院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积极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我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已列入云南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予点培育建设单位。
 
 
 
科学研究
 
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研成果丰硕。同时,积极与合作单位联合申报国家重点项目。近年来,我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到校科研经费200多万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发表A类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 62项;出版专著10部。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科研体制,加强科学研究,努力在高水平成果、项目、平台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
对外合作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社会合作领域、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学院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先后与云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研究设计院、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西藏华泰龙矿业有限公司、广东金泰达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联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台湾宏远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云南盛云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结合学院科研力量及企业基础条件,共同打造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实验实践平台。
社会服务
 
学院围绕云南自然灾害、企业生产、重大民生工程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涉及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求,依托我院专业学科优势,积极组建相应学科团队和创新团队,针对性开展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重点解决区域性和地方性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安全生产与风险评估学科团队致力于企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双控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工作,积极开展边坡滑移、坝体沉降和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先后为多家矿业企业、化工企业和公路建设单位完成了安全设施设计、隐患辨识与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的编制等;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学科团队围绕云南省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配合住建厅完成《云南省农村危房修缮加固技术指南》、《云南省农村危房认定指南》等技术文件起草和编制工作,参与了牟定、永仁、双柏、元谋、大关、华坪、丽江古城、剑川县和泸水市等云南省9个州县农危房改造项目建设工作和危房改造工匠培训工作;地质灾害与防治学科团队在地质灾害(矿山灾害)起动机理、风险评价、预警预报及注浆加固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在矿山、公路、铁路、隧道与水利水电等工程防灾减灾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效益。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系统理论二级学科的介绍

       1.学科点简介:系统理论属于"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理学学位授权点的二级学科。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各种现实和抽象的系统,发展系统科学中的的基础理论,在研究中广泛应用并融合发展包括一般系统论、运筹学理论、控制论和信息科学在内的众多学科。从应用层面,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昆明理工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始建于1996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系统理论),200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系统理论学科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是全国第一批系统科学硕士点之一。多年来系统理论科学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SCI收录论文100余篇。
    系统理论学科可以面向东南亚国家招收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开发工作,也可以攻读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控制理论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2、研究方向:
        1)模糊系统与控制
        2)组合优化理论与方法
        3)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4)随机动态系统
        5)数量经济学与金融风险理论

        3.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现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而有特色、研究成果突出而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队伍。
        4.研究生主干课程:系统科学学科前沿讲座、现代分析基础、高级程序设计、高等运筹学、系统科学导论、中高级计量经济学、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并行计算、算法分析与复杂性理论、计算机网络等。
         5.科学研究:近5年来,本学科共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教育厅基金2项,省、市厅局级科技开发项目8项,科研经费达到260多万,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80多篇,SSCI论文3篇,B类9篇,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6.合作交流:近年来,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福建大学李登峰教授(长江学者)、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副校长郑舜仁教授、台湾逢甲大学吴进家教授等10多名境内外系统科学领域专家前来做学术报告和交流;承办了第十四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及第八届中国粒计算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CRSSC-CWI-CGrC2014),参会人数达350多人。在邀请同行专家走进来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团队成员走出去学习和交流,本学科教师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人次。
         7.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系统理论的学生不仅在社会、经济、军事、生物、生态等领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且在工程技术领域,如信息、材料、生物技术、系统工程等方面也是重要的择业领域。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系统分析与集成二级学科的介绍

        1.学科点简介:系统分析与集成硕士学位点于2003年开始招生,该学科点是系统科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与数学及计算学科联系紧密,并在物理学、力学、管理学、控制论、生物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控制、不确定性系统的智能决策和控制、复杂大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复杂工业系统分析与集成、粗糙集理论、网络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方向。学科研究目的主要是加深人类对系统运动、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并且为系统实现最优控制与高效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各种行之有效的集成方法。
        2.研究方向:网络计算与系统优化、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模糊系统与控制、组合优化与智能决策等
        3.研究生主干课程:英语、现代分析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运筹学基础、系统科学导论、算法分析与复杂性理论、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组合最优化与方法、模糊系统及控制、并行计算、数字图象处理、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科学计算工具等。
        4.科学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刘文奇. 中国公共数据库质量控制模型体系及实证[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44 (2014)
[2] 姜麟等. 大数据下不完备信息系统近似空间的并行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2
[3] 姜麟等. MapReduce模型下不完备信息系统近似空间的并行算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11
[4] JiangLin. Prediction of Stream Based on Discret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and On-line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roceedings of the 31st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r,2012.7(EI)
[5] JiangLin. A parallel algorithm for data cleansing i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ystems using MapReduce. 2014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2014.10(EI)
[6] Jinhai Li. Concept learning via granular computing: A cognitive viewpoint.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298 (SCI)
[7] Jinhai Li. Knowledge reduction in real decision formal contexts.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2, 189 (SCI)
[8] Jinhai Li. Rule-preserved object compression in formal decision contexts using concept lattice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4, 71 (SCI)
[9] Jinhai Li. Knowledge reduction in decision formal context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1, 24(5) (SCI)
[10] 范敏等. 基于粗集可辨识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3(2004)
[11] 范敏等. 基于粗糙集与AHP理论的IT项目风险群决策研究与应用[A], 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 2008
[12] 范敏等. 自贸区税制优化的一种模糊博弈框架[J], 价值工程, 33(2014)
[13] 范敏等. 三元形式概念分析下的认知系统模型及信息粒转化方法[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8
    
    软件著作权:
[1] 姜麟,铝箔成品出入库管理系统,登记号:2013SR055396,2013.6
[2] 姜麟,铝箔自动称重配箱管理系统,登记号:2012SR038798,2012.5
[3] 姜麟,司法鉴定权限管理系统,登记号:2012SR117690,2012.9
[4] 姜麟,营销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号:2012SR117685,2012.9
 
         5.合作交流:
2013年6月,邀请福州大学长江学者李登峰教授讲座;
2013年8月,邀请四川大学长江学者徐泽水教授讲座;
2013年10月,刘文奇和李金海参加在福建漳州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及第七届中国粒计算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
2013年12月,刘文奇和李金海参加在重庆理工大学举办的认知计算研讨会;
2014年7月,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讲座;
2014年8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及第八届中国粒计算学术研讨会联合学术会议;
2014年10月,刘文奇和李金海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ugh Sets and Knowledge Technology;
2014年11月,邀请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院长吴伟志教授讲座。
       
        6.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本学科培养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在科研院所、信息、教育、工程、管理、通信、控制、金融、经贸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与科技开发工作,也可以攻读数学、工业控制、管理、计算机、信息等与数学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的介绍

       系统科学是一个具有横断学科性质的新兴科学群,它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功能是提供把握复杂性的方法论。系统科学下辖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两个二级学科。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各种现实和抽象的系统,发展系统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超循环理论、复杂网络理论、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理论等。系统分析与集成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学,即在研究复杂系统过程中广泛应用并融合包括运筹学、控制论、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在内的众多领域的模型和技术。系统分析与集成的研究目的是加深人类对系统运动、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并且为系统实现最优控制与高效益的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各种行之有效的集成方法。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系统理论、系统建模与优化、系统分析与评估或系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在实际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管理与开发的实际工作者。
       系统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1. 模糊系统与控制
2. 组合优化理论与方法
3. 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4. 随机动态系统
5. 数量经济学与金融风险理论
       系统分析与集成的主要研究方向:
1. 网络计算与系统优化
2. 调度理论与算法
3. 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
4. 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无线电物理学科的介绍

    1.学科点简介:无线电物理硕士点于2014年开始招生。在基于物理学的基础上主要进行无线电器件物理学理论和原理的研究、无线电器件材料研究、无线电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电电子电路和通讯技术、无线电集成电路系统、微电子与微机械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电磁场理路与载波通信技术等。
       2.研究方向:
射频薄膜体声波器件理论;
仿真与设计;
无线电电子系统与集成;
无线传感技术。
       3.研究生主干课程:《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MEMS器件系统及集成》、《32位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RF-MEMS器件原理与仿真》、《数字图像处理》等
       4.科学研究:研究涉及物理学的多个基础学科领域,运用物理学中的动力学、连续与媒质力学、物质的介电学、晶体压电学、声学等理论研究薄膜体声波器件的工作机理;运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体声波器件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分析有关机电耦合、品质因素、幅频特性、电压传递函数等性质;研究用于制备薄膜体声波器件的各种压电材料、电极材料和基底材料的物理性质,对各种适合薄膜体声波器件和射频微电子器件的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由无线电器件构成的电子电路、通信系统、无线传感、无线网络及控制系统。
       5.合作交流:经常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交流。
       6.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毕业生适合从事无线电通讯技术、微波点自己技术、电子制造业、信息电子技术以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光学学科的介绍

  1.学科点简介:本学科具有“光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可培养学术硕士研究生。该学科于2005年开始招生(光电子方向),2007年获光学硕士学位的独立授权。本学科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协同创新发展的原则,近年来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多年积淀,本学科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内部和外部的软硬件环境都有了极大改善,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科研队伍,为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层次和水平奠定了基础。光学是物理学一个既经典又前沿的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涵盖了从光波的产生、调制、传输、变换、检测直到再现的各个过程。另一方面,光学实质上又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光学的研究内容始终都围绕着信息的承载、传播、记录、处理、显示等各个环节。因此光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密切结合实际的技术科学。随着光电器件、光信息记录材料、微机电技术、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近代光学从传统的、经典的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中脱颖而出,成为电子信息科学的最重要基础之一。近代光学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光学技术对信息产业的高速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科将衍射光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光信息处理,特别是数字全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工作。借助于国际科技合作及学校拥有的信息光学实验条件,将衍射运算的多种方法运用于光信息测量、全息干涉计量、全息三维显示、二元光学元件研制及医学光学图像的处理中。研究传统光学全息和数字全息的理论和技术,探索全息干涉计量的应用;研究显微数字全息和超分辨率数字全息,基于光学方法的微量气体检测;研究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和实时性等优点的光学无损检测;探索光学无损检测在大型建筑、桥梁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等;同时,研究光学系统设计和光机电一体化的低相干光光学检测系统等。
        2.研究方向:
1)、光信息处理;
2)、光学设计;
3)、全息干涉计量;
4)、光电检测技术
        3.研究生主干课程:《近代光学前沿及其研究方法》、《电磁场理论》、《高级光学实验》、《光纤光学与光纤通信》、《信息光学理论与计算》、《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光电测试技术》、《现代光学系统设计》和《激光光谱学》等。
        4.科学研究:本学科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光学全息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大景深全息拍摄、全息人像拍摄、真彩色全息拍摄,解决了大量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中“大景深全息照相的研究”获国家教委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团队将全息干涉计量成功应用于温度场检测,结合云南省地震多发的实际,与云南省地震局合作开展了地震预报基础研究,“用实时全息干涉计量技术研究地震预报基础理论”、“地震孕育与前兆特征的物理模式研究”成果均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从1997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数字全息研究,解决了数字全息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将数值分析与标量衍射理论相结合,研究高精度和高速度的衍射计算新方法,解决了衍射计算中的抽样限制、衍射物和观察面尺寸限制以及激光热处理理论计算等关键问题。近年来,本团队成员主持或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字全息波面重建的特殊算法及材料应力场的数字全息检测”、“基于剪切干涉原理的相位解包裹算法研究”、“数字全息显微实时超分辨技术的研究”、“复杂曲面物体的快速计算全息算法及其三维显示研究”、 “数字全息光弹应力场检测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和“超分辨高精度实时数字全息显微术及对活细胞动态成像研究”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熊秉衡教授的专著《全息干涉计量:原理和方法》,李俊昌教授、熊秉衡教授合著的《信息光学理论与计算》,李俊昌教授的专著《激光的衍射及热作用计算》、《衍射计算及数字全息》和《Holographie numérique-Fondements et applications》(数字全息原理及应用,法文版)等,在国内外均具有较大影响。
        5.合作交流:本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共承办光学、全息三维显示国际会议等方面学术会议五次。李俊昌教授先后到法国勒芒工程大学光学系、中科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做了衍射计算及数字全息方面的专题讲座和授课。与法国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有6人获得法方授予的博士学位,其中5人已经晋升教授。
        6.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及光电子技术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光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并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光学方向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从事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具有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