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江西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江西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江西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师范大学考研群]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财政金融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

产业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专业代码:0202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富有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较高层次的经济人才。具体要求本专业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宽阔的学术视野,熟悉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前沿进展,熟练使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科学研究、高校教学、企业管理和政府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三年。对少数提前完成了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对于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的研究生,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备案。
4、培养计划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各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1)硕士生应在师生互选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2)硕士生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要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3)硕士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阅读四部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并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应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5)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类别设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课程结构分布如下: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不少于2门的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选择笔试、口试、课程论文、文献阅读报告和专业实践技能测试等适当的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1学分)。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一环。各导师和相关机构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硕士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研究实践。
2、实践活动(1学分)。硕士生应积极参与教学及学术交流,在校期间应尽量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至少听5次讲座、2次学术报告。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导师和导师组要强化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尽早引导硕士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带领硕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的次数应不少于2次,报告的内容包括已完成的工作、尚未完成的工作、遇到的困难和拟采取的解决途径。报告后将进展报告提交学院备案。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经济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02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从事经济史教学与研究,也能胜任研究单位和其他相应专业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能运用现代经济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并具有初步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格与心理。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按3年学制制(修)订。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计划要对该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各学科专业应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开课门数,避免开课过于集中。同一专业方向课程应集中上课,不能由各自导师重复授课(即不能由导师只面向自己所带的学生上课),如属于授课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一门课程应由多名教师采取专题形式授课。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即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不少于2门的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学科专业可根据本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各学科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要求硕士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各学科专业应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生参与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培养
1、各学位点应明确本专业硕士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要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的次数及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培养方案中应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实验(调查)数据、参考文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导师和院(室、所、中心)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1201Z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学兼优的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能自我发展、开展有关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会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与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完成;论文研究计划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般应在第一年末提交。研究生应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选课与实施课程学习,完成培养计划;导师应严格按照要求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确保培养计划的完成。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同时将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开课门数,避免开课过于集中。而且规定同一专业方向课程应集中上课,不能由各自导师重复授课(即不能由导师只面向自己所带的学生上课),如属于授课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一门课程应由多名教师采取专题形式授课。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力求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决策、金融管理、产业发展、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的理论体系结构,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工作与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与金融管理问题。我校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除满足基本培养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SPSS,SA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以深入剖析、研究实际的经济、金融管理与决策问题。本专业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案例式教学,部分课程要求上机操作培养。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详见附件一《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其中的课程简介见附件二。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其中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算成绩;非学位课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考试或考查的方式。各课程可根据其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会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学位点将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必须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其中至少有2次为学生本人所做的学术报告.所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都必须是与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相关。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学位点将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要求硕士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在1至3学期的课程学习中主要参与教学实践;在2至5学期期间主要参与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本学位点会明确本专业硕士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的次数及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培养方案中应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实验(调查)数据、参考文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导师和院(室、所、中心)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研究生入学后要尽快明确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查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做好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要求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应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新颖性,符合本学科研究方向与学科建设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具有可行性,原则上要有相应的课题支撑。开题报告要求有明确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清晰的研究思路、严谨的结构和充实的内容,可行的研究方案与写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由导师签字认可,并在中期检查前由导师组以问答形式评审通过后正式确认,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初进行,由学位点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准备与进展情况。本专业学位论文原则上按江西师范大学有关规定进行。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论文字数应在4万字以上;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究方法;研究内容有深度,能联系实际;表述规范,有一定的模型;对研究的问题有新的见解,研究结论、建议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或决策参考价值;参考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要有前沿性、代表性。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导师签字认可,并送由校内外本学科专家组成的答辩评阅小组评阅,评阅合格后提交答辩,并通过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12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和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会计活动的规律和要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三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一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不得少于二年半。
 
三、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遵循“高起点、严要求、开放式、个性化”的原则,实行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制,导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和优势,加强集体指导,提高培养质量。
(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一般由3位以上(含)导师组成。
(3)在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后,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组讨论后确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不少于2门的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2.课程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试题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在学期间均须进行学术活动(1学分)和实践活动(1学分),没有参加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学术活动包括:
(1)参与或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包括导师项目),在毕业时应有该项目的正式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以署名为准),或有承担项目的协议书或委托书等证明;
(2)参加学术会议。应有提交的学术论文或参会代表的依据如邀请函、会议代表名单等。
(3)参加院级以上各种学术评奖并获奖;
(4)有具体任务的参加学术性社会调查;
实践活动包括:
(1)教学实践。在研二开始,应该参与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至少讲授会计学有关课程15个学时。
(2)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硕士生应主动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
(3)社会实践。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项目或从事技术开发研究,但必须有本人的见解和创新,并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1225300)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专门人才。基本要求为:
(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
(四)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言。
二、培养方向
1.金融行业会计实务
2.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
3.审计实务与管理咨询
三、学制与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学生在规定期间未能修满指定学分,或未能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1年。
四、培养方式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现场参观研讨、参与企业咨询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逐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二)开辟第二课堂,聘请实务部门、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三)实行学分制培养。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必修课程必须修读学分20分,选修课必须修满13学分,实践课必须修满7学分。
(四)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有关专家共同承担指导工作。
(五)加强实践环节,了解会计实务,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六)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七)重视和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一)必修课(必须修读,共2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8学分)
(1)政治课(2学分)
(2)外国语(3学分)
(3)管理经济学(3学分)
2.专业必修课(共12学分)
(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3学分)
(2)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3学分)
(3)审计理论与实务(3学分)
(4)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3学分)
(二)选修课(必须修满13学分)
1.限选课(必须修满8学分)
(1)会计研究方法(2学分)
(2)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2学分)
(3)资本营运与财务战略(2学分)
(4)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分析(2学分)
(5)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2学分)
(6)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2学分)
(7)企业并购(2学分)
(8)管理咨询理论与实务(2学分)
(9)管理审计(2学分)
(10)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2学分)
(11)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2学分)
(12)管理能力与沟通技巧(2学分)
(13)金融行业会计(2分)
(14)会计培训方法与技巧(2分)
 (15)公司治理(2分)
2.任选课(必须修满5学分)
由学生在全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含限选课中未选过的课程)中选修至少5学分。
(三)实践课(必须修满7学分)
1. 参加本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5学分)
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应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具有三年以上财务、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等方式,获得相应学分。
2.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2学分)
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独立或协助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调研形成教学案例、参与企业管理咨询活动并形成管理咨询报告、参加学生案例大赛、发表案例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分。
(四)跨专业报考(或调剂)学生补修课程要求
对已录取的非会计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指非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在入学后,必须补修会计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三门主干核心课程,补修课程经考试合格,其成绩记入学习档案,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论文类型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通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审查并出具书面结论,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应低于20%。
完成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秋季入学学员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025100)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应用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学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其中3-6个月于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实习。学生在规定期间未能修满指定学分,或未能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学分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2、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金融企业高管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把课堂讲授、研讨、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其中必修课一般采取考试的形式,选修课可以采取考试形式,也可以采取考查形式,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课程学习成绩应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出勤、课堂讨论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包括闭卷考试成绩。必修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选修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缺课比例达到30%以上者,不得参加课程考核。
4、加强实践环节。
5、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与金融机构、经济产业部门等单位联合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6、设置论文导师制度。导师组要建立“双师制”,形成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显著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包括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学历的金融企业高管等,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学生的培养和论文指导工作。
 
 
五、培养工作
(一)课程设置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总学分不少于37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7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1、公共基础课(5学分)
(1)外语(3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2、专业必修课(12学分)
(1)金融理论与政策(3学分)
(2)金融机构与市场(3学分)
(3)投资学(3学分)
(4)公司金融(3学分)
 
3、选修课(必须修满16学分)
(1)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2学分)
(2)金融监管(2学分)
(3)金融企业战略(2学分)
(4)行为金融学(2学分)
(5)金融服务营销(2学分)
(6)金融机构经营管理(2学分)
(7)金融机构风险管理(2学分)
(8)产品与服务流程创新设计(2学分)
(9)财富管理(2学分)
(10)基金投资与管理(2学分)
(11)企业并购与重组实务(2学分)
(12)金融数据分析(2学分)
(13)量化投资(2学分)
(14)固定收益证券(2学分)
(15)财务报表分析(2学分)
(16)衍生金融工具(2学分)
4、先修课(适用于本科非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
(1)会计学原理
(2)经济学原理
(二)专业实习
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工作岗位实习不少于3个月,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本学科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实践、实习,作为必修培养环节,提交实践报告。
(三)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论文内容应着眼于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提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产品设计等。论文写作要规范,字数在1.5万至2万字。
六、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必须由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校外专家或学者;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实务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以在一年内进行修改,并重新进行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金融硕士学位。答辩仍未通过者,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不授予金融硕士学位。
没有完成课程学习或者学位论文者,按肄业处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下表。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老师71人,教授13人、副教授36人,正副高级职称占比69%,博士29人,占比40.8%,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5.9%,并聘请了70多位著名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其中,专任教师队伍中国家教指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1人,校级“十佳百优”教师中十佳教师3人、百优教师7人,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1人。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系方式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瑶湖校区]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名达楼五区  
邮政编码:330022  
联系电话:0791-88120490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始创于1949年,历经江西省银行干部学校、江西银行学校、江西金融职工大学等不同发展阶段。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成建制并入江西师范大学,正式组建财政金融学院,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亲自为学院成立揭牌。学院6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金融经管人才的培养,迄今为止,已培养出3万余名金融、经济与会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中,都可以看到学院校友的身影。正是这些校友,夯实铸就了我院人才培养的坚实底蕴,赋予了我院江西金融人才教育和培训“母机”之美誉。
     学院现有3个系(经济系、金融系、会计系),3个本科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5个硕士点(产业经济学、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会计学等3个学硕点和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等2个专硕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实验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以海归博士为主体的实体化、国际化的研究平台(国际金融研究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老师71人,教授13人、副教授36人,正副高级职称占比69%,博士29人,占比40.8%,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5.9%,并聘请了70多位著名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其中,专任教师队伍中国家教指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1人,校级“十佳百优”教师中十佳教师3人、百优教师7人,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1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研究生近400人。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第一己任,坚持“立德树人、面向金融、强化实践,注重人文”的人才培养特色,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拥有31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拥有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约800万元;1个图书资料中心,专业图书资料2万余册。以及在中央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中获批的金融创新实验室项目和与江西各地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等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科研和创新实践的需要。我院学生创新活动活跃,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决赛特等奖,中国工商银行杯“e路有你”大学生金融微视频竞赛特等奖等各种奖励。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管理》、《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等国内重要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0多篇,在科学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近2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20多项;有4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等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领导认可与批示,近20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领导认可与批示。
学院邀请近10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举办了包括首届江西发展论坛、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马克思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20次,学院先后有100人次赴国内外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自建院以来,围绕“文化融院”的文化理念,工会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时间组织教职工赴国内外学习考察;积极组织学院教工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开拓了广大教职工的视野,提高了大家的集体意识,进一步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大大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形成了以院为家的和谐氛围,被校、省、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小家”。
      The College of Finance i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49, with a long history, has experienced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Jiangxi Banking School for Cadres, the Jiangxi Banking School, the Financial Worker’s University. In April, 2003, it was merged with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became the College of Finance. At that time, Jiangxi provincial Party Secretary Meng Jianzhu attended the unveiling ceremony for the new-born college in person. During the vicissitudes of 60 years, she has educated more than 30,000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ofessionals, hence she was known as the “cradle” of financial cadres in Jiangxi.

There are 78 teaching staff in the college, including 61 full-time teachers, 46 professors and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those teachers are 51 postgraduates and doctors (21, including PhD students). The college also hires over 30 famous experts and scholars as the visiting professors.
 The College of Finance owns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y, the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th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re are four undergraduate majors, that is, economics, fin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direction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In addition, cooperating with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is college sets up other three undergraduate majors: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Some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set up here: the Provincial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ase in Universities—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Center—Applied Economic Experiment Center,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Non-public Sector,FinancialResearchInstitut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The College of Finance has five existing postgraduate programs, such as industrial economics, economic history,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With 3100 square meters of office buildings, this college has superior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well-equipped facilities of modern teaching facilities. It has been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which has own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worth 5 million yuan and more than 20,000 volumes of specified books.
  In recent years, the Collegeof Financehas a wonderful performance in bo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areas, such as finance, industrial economics, regional economics, western economics,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history. This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over 200 projec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 and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and provinci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520 academic papers in some core journals, for example, Economic Research, Management World,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more than 30 monograph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College of Finance has succeeded in holding some academic conferences, such as Jiangxi Development forum, high-level foru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xi, and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of Marxist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the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