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吉首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吉首大学研究生招生] [吉首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首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吉首大学考研难吗] [吉首大学研究生院] [吉首大学考研群] [吉首大学研究生学费] [吉首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吉首大学研究生辅导] [吉首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介绍

本学科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学科教学二级学科基础之上的三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点,主要招收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中学语文教学是高等师范学校最能体现师范特色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语文课程专任教师。语文教育硕士由文学院与吉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培养,具体招生事宜详见教育科学研究院招生简章。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介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17年,以力推新闻传播视野和传媒文化产业发展为使命,旨在培养具备宽广文化视野、良好人文精神、高尚职业品格、扎实实践技能,能在新闻出版、传媒文化、党政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信息采编、宣传策划、品牌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学科点依托于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建立而成,其中新闻学专业建立于1998年,是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27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4名,博士11名,硕士生导师18名,另聘有行业导师15名,已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1个实验教学场地面积2200平米、实验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的现代传媒实验中心,建有3个省级和20多个校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实践教学条件优越。
本学科点不分方向招生,但分方向培养。目前设有融媒体新闻传播、品牌营销传播和民族文化传播三个专业方向:(1)融媒体新闻传播主要从促进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出发,围绕融媒体新闻传播实务和融媒体运营管理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6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拥有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品牌营销传播主要从打造本土文化品牌需要出发,围绕品牌策划和品牌推广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博士3名。主持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拥有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3)民族文化传播方向主要从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数字化保护、旅游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现有专任教师7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拥有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省级研究基地。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介绍

依托武陵山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非遗保护、民族文化创意、民俗文化研究等领域,运用文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学科理论,探讨湘西非遗的文化形态,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商业模式、品牌建设等。制定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湘西乡村游等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张家界“魅力湘西”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享誉业界。有教授2人,博士3人,省级研究基地2个。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 介绍

吉首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吉首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1978年招收本科学生,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湖南省首批重点专业,2006年获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03年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五个二级学科,另设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2010年11月,通过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一、文艺学
1.文艺美学研究:关注艺术思维哲学、禅宗美学、乡土美学三个领域,注重话语理论、视觉意识、“新批评”的中国化、西方戏仿理论问题的研究。
2.民族文艺研究:主要探讨乡土文学、湘西形象等主题,将文艺理论落实于民族文艺研究实践,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命题。
3.中西文论研究:围绕中国文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命题,阐述中国文论的生成、发展和现代意义;围绕西方文论尤其是现代性、后现代性语境中的文论问题,阐述中西文论的交互影响及学术价值。
4.文艺传播学:围绕影视传播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和大众文化研究等,对电影、电视、摄影、动漫等进行综合观照;对大众文化现象的各个层面及时下其他文化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对数字、网络技术并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终端提供信息的新媒体中所形成的艺术形态进行探讨。
二、汉语言文字学
1.汉语方言学:借助湘西多语言、多方言并存的地域优势,分析研究语言接触现象,探索语言互动规律,构建其理论,并进行方言分区和归属的理论探讨。
2.文字学与训诂学:从传统小学代表性著作研究入手,着力于文字、音韵、训诂等研究,同时关注地方性文献,如里耶秦简的文字学特征。
3.民族语言研究:以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为主,同时注重濒危语言调查、地区语言接触关系调查和双语研究。
4.汉语史: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为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中国古代文学
1.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以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和细致的原典研读为基础,对中国文论的基本命题、主要理论家、重要文论思想及诗话、词话等进行溯源性考证与现代性阐释。
2.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围绕中国历史文献、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和民族地方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
3.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围绕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生成相关的社团和流派进行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
1.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研究:主要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各阶段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社团及其与创作的关系进行研究。
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作品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
3.沈从文研究:以沈从文生平、创作及学术思想等为专题,展开对其文学地位、文学意义、学术史价值的研究。
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从影响关系、平行关联及“变异”角度,研究中外作家、作品、思潮间跨文化的文学关系。
2.外国文学作家作品思潮研究:针对外国文学中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作家作品思潮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
3.译介学研究: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或外国文学作品的中译为对象,探讨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相关的译学理论。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点介绍

一、历史沿革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为吉首大学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是吉首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获学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首届重点专业,新闻学是湖南省重点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和省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 广告学专业为吉首大学服务武陵山片区特色建设专业,2014年招生的网络与新媒体为新兴应用型热门专业。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新闻与传播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授予权。
二、发展现状
1.学科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位、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博士(含在读)35人,硕士生导师31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共16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导师队伍中50岁以下的导师占总数的70.6%,硕士及博士学位以上的导师人数占总人数的85.3%。
2.科研项目和科研获奖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因地制宜,以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独特的文学、语言、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着力研究其历史渊源、演变轨迹、基本形态、主要特征,以此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的内涵。拥有湖南省民族语言研究基地、湖南省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湘学研究院等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沈从文研究、民族语言研究、里耶秦简研究、民初文化遗民研究、湘西形象研究、刘永济研究等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3项,国家出版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8项,出版学术专著 60 余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0余篇。硕士点导师主持省级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8项。学院积极参与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品牌策划、旅游演艺等服务社会项目,学院教师担纲总策划的大型旅游演艺——《张家界·魅力湘西》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先后获评国家文化品牌三十强、中国十大民俗文化旅游企业等荣誉,在业界享有盛誉。
3.人才培养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在调整中稳步增长,招生人数从2004年的6人增长到2019年的26人 截至2018年6月,学院已培养近300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校期间主持各级研究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吉首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4篇。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有2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大部分进入高校或党政机关工作。
三、发展思路
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科建设与导师队伍建设结合,学科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结合,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的结合,拓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渠道。
1.学科建设与导师队伍建设结合
学科和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要创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拥有高水平的学科群体和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我们要始终把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两个
重点凸显出来,按照学校对学科和人才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分层建设,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学院的学科人才建设水平。
2.学科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结合
学科内涵发展着眼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和物质条件建设等内容,特色发展即立足学校的地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大湘西本土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结合起来,使之既体现学科的共性,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既为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服务,又为地方人才培养服务。
3.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的结合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强化学科资料建设和科研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科研人员的结构,加强对学术后备力量的培养;数量上,强调规模和效益的统一,以规模促进效益的提高,以效益的提高保障培养质量的实现。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资介绍

学院有一支由69人组成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博士(含在读)28人,硕士生导师42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2人,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1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10人,湖南省教学能手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5人。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介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办学成就辉煌。
学院组建于2002年,其前身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是吉首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1979年招收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1300余人。
学院有一支由69人组成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博士(含在读)28人,硕士生导师42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2人,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1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10人,湖南省教学能手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5人。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为省首届重点专业、省“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为省重点专业、省特色专业、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为校级重点专业;2014年招生的网络与新闻媒体为新兴应用型热门专业。
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该学科2019年被国家民委列为重点学科。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文化创意产业、文艺传播学等3个交叉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学院的现代化传媒实验中心由非线性编辑室、平面设计制作室等7个实验室组成,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并获得2017-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湖南省重点课程和湖南省一流课程,“古代汉语”、“传播学概论”、“文学概论”等5门课程是湖南省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古代文学教研室”、“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是湖南省优秀教研室。拥有3个省级基地,分别为湖南省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广东佛山广告协会”及所属广告企业)、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红网)及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湘西电视台)。近年来,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3项,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课题18项,省级社科科研课题9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0余部,拥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拥有湖南省民族语言研究基地、湖南省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湘学研究院等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沈从文研究、民族语言研究、刘永济研究等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学院积极参与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品牌策划、旅游演艺等服务社会项目,学院教师担纲总策划的大型旅游演艺张家界《魅力湘西》获“国家产业示范基地”,在业界享有盛誉。
学院重视学生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工程、“以赛促学”工程,夯实专业基础;打造西湘风文学社、民俗学社、学生通讯社、虎雏剧社、国学社等学生社团,提升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实训、创业、就业“三位一体”模式和就业“三力”模式,孵化出精灵传媒、薪传教育、风雨湖微信营销团队等大学生创业团队,增强就业能力;举办有“博雅人文论坛”、“从文大讲堂”等学术品牌,增进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水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科学追求与人文情怀的统一。
近年来,学生工作成果突出,获得“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地方媒体网络媒体最佳新闻奖金奖”、“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湖南省十大校园先锋记者”、“红枫记者节十大校园先锋记者”等荣誉。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新闻专业DV大赛、国际西部电影节、国际纪录片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诸多赛事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共200余项。学院学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有十余位学生考取美国哈佛大学、乔治城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国外名校的研究生,进入985、211高校读研、读博,考取公务员学生数名列学校前茅。培养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数名。
学院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坚持科学发展,注重质量提升和特色凝练,坚持转型发展,注重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服务功能,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学院将继续秉承“求真、向善、完美”的院训,卓越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职能。

2013年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报录比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3 湖南 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43 14 32.56% /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招办联系方式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兴禄  0743-8564874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介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建于2002年,位于吉首校区。其前身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是吉首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1400余人。

  学院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首届重点专业,新闻学是湖南省重点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广告学是校级重点专业。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等10个学科为硕士招生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湖南省重点课程,“古代汉语”、“传播学概论”、“文学概论”是湖南省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古典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是省级优秀教研室,广告学专业广东佛山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湖南省民族语言研究基地、湖南省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基地等两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2项,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课题15项,省级科研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沈从文研究、民族语言研究等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学院有一支由75人组成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教职工队伍中,教授24人,副教授27人,博士27人,硕士生导师34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的现代化传媒实验中心下设非线性编辑室、平面设计制作室等7个实验室,现拥有苹果电脑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800万元,并获得2010-2012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完美、”。学院现有西湘风文学社、民俗学社、学生通讯社、虎雏话剧社、国学社等学生社团,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专业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

  创系建院五十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近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为基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诗赞“吉首有才弦歌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