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考研难吗
Add 吉林体育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体育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体育学院考研难吗]
[吉林体育学院考研群]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学费]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辅导]
[吉林体育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很多考生在准备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吉林体育学院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民族传统体育学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中提供了有关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吉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于2000年12月设立,2001年开始正式招生;2005年增设防卫体育方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吉林省教学名师、国际级武术裁判、吉林省武术协会秘书长方方教授为带头人,现已形成一支教学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建设团队。
专业建设强调明确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统一,不断拓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专业建设卓有成效。现设有武术、搏击、防卫、养生四个教研室和一个理论研究室,拥有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9人,国际级运动健将2人,运动健将2人,并有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春市师德标兵各一人。搏击教研室教师鄂美蝶在201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防卫教研室教师李金子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位集世锦赛、世界杯、亚锦赛、全国锦标赛、精英赛、冠军赛金牌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荣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武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吉林省教育厅创新实验区。《武术教育》、《传统养生学与健康》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散打教育》、《跆拳道教育》、《武德教育》课程是省级优秀课程,武术教育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努力培养具有良好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的体育应用人才,积极响应国家“武术六进”工作方针,使武术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军营,开办武术夏令营、武术段位制培训工作,为吉林省武术运动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展“青马工程永实践,践行三创育英才”系列活动,荣获吉林省优秀成果二等奖,由金平、王鑫阳、栾雪娇三名同学组合的“武林女生”在201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一百秒”栏目中获得冠军。
教育化桃李,遍地吐芬芳。在中华民族武术精神的指引下,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为实现学院“十三五”规划蓝图贡献力量!未来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将会更加和谐、大气,卓尔不群!
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吉林体育学院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不区分院系所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体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10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1 ④(--)无 |
备 注: |
|
防卫教研室一贯坚持求实、严谨的教风、学风,建成了一支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结合的师资队伍。教研室主要承担学校各专业的跆拳道、拳击、防身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每位教师每年还要承担12篇毕业学生论文指导工作。2006年《跆拳道教育》被评为省级优秀课。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各专业学生的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及科研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科研方面,共发表核心论文4篇,重点核心论文2篇,吉林省社科课题立项2项,吉林省科技厅课题立项1项,吉林省高教课题立项1项,吉林省省级课题3项,吉林省省级奖励1次,发表省级论文100多篇,教师参与各项课题多项,主编或参编各类出版物6部;学生比赛、实践方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分别取得了全国体育院校组前三名的好成绩。武术学院部分跆拳道主项学生担任了东北三省大众跆拳道比赛的裁判工作,学生在裁判工作中获得了主委会的表扬,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理论与养生教研室成立于2003年12月,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丰富、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2008年学院成功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养生理论与实践》方向可培养研究生。2010年在教学团队努力建设下,吉林体育学院成为国家级健身气功习练站点。目前,教研室专(兼)任教师中,100%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研室教师近几年在各级刊物上累计发表文章六十余篇;承担各级课题研究二十余项;主编、参编专业教材、著作、讲义十几部;培养学生参加国内外健身气功比赛获得多种、多项奖励。
理论与养生教研室主要负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建设以及日常的教学工作。教师始终坚持传承养生文化和继承发扬民族特色项目为教育目标,秉承“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精神进行教学改革,指导课程建设。2010年将《传统养生学与健康》课程建设为省级优秀课程;2014年将该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2016年批准建设为省级在线课程进行推广。
教研室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多方面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搏击教研室拥有一支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丰富、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目前,教研室专(兼)任教师中,100%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青年教师鄂美蝶为国际运动健将,多次在国内外比赛获得冠军。教研室教师近几年在各级刊物上累计发表文章上百篇;承担各级课题研究几十项;主编、参编专业教材、著作多部;培养学生参加国内外散打、搏击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搏击教研室主要负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日常的教学工作。教师始终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目标,贯彻“创新、创业、创优”的教学改革思想,注重加强课程建设,教研室所属课程《散打》2009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教研室坚持“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教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多方面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武术教研室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研室中的核心教研室,1958年吉林体育学院建院之初就开设武术课程,1982年成立武术教研室。2000年成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后,该专业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专业,武术教研室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和专业建设实践中,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德技双修”为切入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将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的优势,在培养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方面成绩显著。
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的积累,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体系,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制定了科研工作规划,武术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2004年《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吉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武术教研室教师先后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研报告会、全国冬运会科学报告会、奥林匹克科学报告会、吉林省高校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并有多人次获奖。近几年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在研课题十几项。2004年武术教研室课程教师自发研制的《大学生武术健康课程》课件,获吉林省高等教学科技成果(多媒体类)二等奖。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8篇,拥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现有教学名师:方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院长,省级教学名师,武术国际级裁判员,吉林省品牌专业带头人,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武术、传统养生课程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研项目3项,出版教材5部。主讲的《传统养生》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
温搏,体育教育学院院长,省级教学名师,武术教研室教师。长期担任本科生武术课程教学工作,专注于课程与教学改革,追求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动态发展,教学效果显著。主编教材6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2项。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传统体育学 专业代码:040304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体育学
专业介绍
天津体育学院为例
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培养从事武术教学与训练和民族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教师、教练员、科研人员和体育管理人员等高级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该学科是天津市高校第四期重点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现代科研方法相结合、继承与发展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教学与训练实践。
热忱欢迎武术、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尤其欢迎具有一定教学和训练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报考。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天津体育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体育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体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403 体育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1 所,本次参评2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43 |
北京体育大学 |
A+ |
2 |
10277 |
上海体育学院 |
A+ |
3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4 |
10071 |
天津体育学院 |
A- |
5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A- |
6 |
10522 |
武汉体育学院 |
A- |
7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A- |
8 |
10653 |
成都体育学院 |
A- |
9 |
10003 |
清华大学 |
B+ |
10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1 |
10029 |
首都体育学院 |
B+ |
12 |
10176 |
沈阳体育学院 |
B+ |
13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14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15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16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08 |
吉林体育学院 |
B |
19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0 |
10446 |
曲阜师范大学 |
B |
21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2 |
10585 |
广州体育学院 |
B |
23 |
10727 |
西安体育学院 |
B |
24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25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B- |
26 |
10330 |
南京体育学院 |
B- |
27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28 |
10457 |
山东体育学院 |
B- |
29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3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11646 |
宁波大学 |
B- |
32 |
10118 |
山西师范大学 |
C+ |
33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34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35 |
10414 |
江西师范大学 |
C+ |
36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37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C+ |
38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39 |
10736 |
西北师范大学 |
C+ |
40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41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42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3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44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4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46 |
10635 |
西南大学 |
C |
47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48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C- |
49 |
10390 |
集美大学 |
C- |
50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51 |
10183 |
吉林大学 |
C- |
52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53 |
10247 |
同济大学 |
C- |
5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5体育教育训练学基础理论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民族传统体育学考研参考书: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华中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考试科目为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
《体育概论》鲍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体育概论》杨文轩 杨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华中师大运动人体科学考试科目为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体育概论》鲍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体育概论》杨文轩 杨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运动生理学》(第二版)王步标 华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体育保健学》姚鸿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国家统一考试大纲(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趋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体育院系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190个,社会体育专业106个,运动训练专业54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3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4个,在校学生4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10000名。
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2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5000名。从2004年开始,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被废除,使得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中的基础调节作用更加突出:加之教师岗位工作稳定、收入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纷纷挤向教师岗位,导致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已接近饱和,尤其是城市学校和各普通高校。因而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降,就业现状令人担忧。
1.就业难是高等教育改革经历的必然阶段,树立自信心是关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时期,招生规模急剧加大,每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人才资源已由“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我国大中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已趋饱和状态,面对毕业生就业供求不平衡的严峻形势,在校学生已表现出茫然、无奈和不知所措,因而他们在校的学习热情衰减,对未来缺乏信心。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省市和地方有关就业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总的趋势是放宽政策,取消限制,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将持续以7-8%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的就业岗位将达600万个以上,这无疑会大大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体育人才需求会逐渐加大,这都将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天地。
2.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打破专业局限,就业前景广阔传统的就业观念是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转变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员工”的转变;二是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创业的转变:三是从一次就业定终生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转变;四是非体育教师岗位不去的转变。首先,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体育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也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和工作岗位,体育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行业等新的体育应用领域。
其次,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除了传统的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之外,在全民健身领域,体育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多数毕业生的工作理想。但社会需求的现实和僧多粥少的局面,又要求毕业生不能再抱着专业不放,硬着头皮抢饭吃。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转变择业方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学校里的学习和锻炼毕竟是有限的,要有踏入社会重新学习的意识,要增强继续接受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努力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只要认真学习思考、细心观察、努力工作,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在各行各业都会找到适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