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河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河南大学研究生招生] [河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大学考研群] [河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河南大学研究生辅导] [河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河南大学文献信息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河南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河南大学文献信息学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河南大学文献信息学研究生。河南大学文献信息学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文学院文献信息学学硕培养方案

文献信息学(0501Z1)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Science
 
根据《河南大学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和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的有关要求,结合所属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二级学科文献信息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文献信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有较完整系统的文献信息学理论、又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要系统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优秀的个人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热爱文献信息事业,具有对本专业的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具有从事文献信息科研的一般知识基础和能力,能够独立或合作从事某一方向的专业科研创新工作,又能在大中型文献信息机构的专业性岗位上独当一面,具有成为业务骨干的潜质和能力,具有较强的以本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文献信息事业方面的应用有较强的把握和运用能力,能熟练地以本专业的技能参与到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去,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文献信息方面的高效服务。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文献信息专业研究生招生对象:符合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各类考生,即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特别鼓励本科学历为非图书馆、情报学、文献学的毕业生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及我校组织的专业复试,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三、专业方向设置
1、图书馆文献整理与研究(The library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图书馆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研究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包括古籍的版本鉴别考证、文本校勘标点笺释、文献编纂辑佚辨伪、编制检索工具、对古籍进行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等。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文献学研究、版本学、古籍保护与整理、校勘学、古文献开发与利用等。
2、图书馆事业政策与著作权研究(Librarianship policy and copyright research)
本方向主要研究与图书馆事业及文献信息生产、保护、开发、利用相关的国际、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法规,以及文献信息的著作权保护、使用文献信息获取授权、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中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等法律问题。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图书馆学理论、数字图书馆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文献信息事业、文献信息著作权研究、图书馆工作实践等。
3、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Library's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要研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文献资源的配置、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结构、文献信息资源的来源、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模型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利用与评价。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情报学理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计量学、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数字信息存取、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等
四、课程体系设置及依据
(一)课程设置遵循的依据
1、重视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应努力适应文献信息实践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文献信息实践运用。
2、宽度与深度相结合。课程设置将在立足于文献信息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外语、教育等多方面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毕业后适应文献信息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前沿。设置文献信息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文献信息实际工作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较高的水平,把最新的应用性研究前沿成果及时介绍给学习者,使他们能够站在文献信息职业发展的前沿。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实行学分制,需完成32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英语3分、政治3分、专业必修课13分),选修课9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根据文献信息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具体设置与学分要求如下:
课程类型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总学时 学分 授课教师 方式
必修课 1 文献学研究(Philology research) 1 54 3 李景文 考试
2 情报学理论(Information science theory) 2 54 3 郭鸿昌 考试
3 图书馆学理论
(Library science theory)
1 54 3 范兴坤 考试
4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 2 36 2 赵  涛 考试
5 知识产权管理(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 1 36 2 吉宇宽 考试
选修课 6 版本学(The theory of version ) 2 36 3 李景文 考试
7 文献信息事业(Literature information cause ) 2 36 3 范兴坤 考试
8 数字图书馆建设(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 2 36 2 王会丽 考查
9 信息计量学(Information metrology ) 3 36 3 郭鸿昌 考试
10 文献信息著作权研究(Copyright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3 36 2 吉宇宽 考试
11 古籍保护与整理(Ancient books protection and finishing ) 3 36 2 杨  宏 考查
12 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The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database construction ) 3 36 2 朱腾云 考试
13 校勘学(The theory of proofreading ) 4 36 2 李景文 考试
14 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Information service and user research ) 4 36 2 郭艳秋 考查
15 数字信息存取(Digital information access) 4 36 2 刘宝玲 考试
16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4 36 2 徐树维 考查
17 古文献开发与利用(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 4 36 2 于兆军 考查
公修课 18 英语(English) 1、2 108 3 外语部 考试
19 哲学(philosophy) 2 54 3 马列部 考试
实习课 20 图书馆工作实践(Library work practice ) 3、4 72 4 图书馆 考查
五、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学制和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的培养方式,学制3年。不能按期毕业的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5年。由于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挂靠文学院,学生管理以文学院为主,招生和培养以图书馆为主。
(二)培养环节的设置与要求
目前三年制硕士研究生毕业需完成的培养环节有:课程学习、中期筛选、学位论文开题、参加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社会实践、预答辩等多个环节。它又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知识结构完善阶段和科研能力训练阶段,两个阶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占比例大概为1:1。知识结构完善阶段包含了两个主要环节:课程学习及中期筛选分流。科研能力训练阶段包含三个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开题、参加学术报告会及社会实践。根据此一要求,拟采用以下培养措施:
1、实行学分制。累计修满32个学分,学生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低于28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
2、成立导师组,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组成员必须是具有文献信息研究与教学经验的正高或副高级职称,并具有指导文献信息研究生资格。导师和导师组的作用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使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3、加强实践环节。一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应用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特别应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案例教学。二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文献信息工作,以加强文献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采取让学生与图书馆、情报机构工作人员结对子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献信息工作者,以增加他们对文献信息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4、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最佳场所。开设文献信息专员研究生教育,将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质量保证的措施
对文献信息学方向研究生将采取以下考试、考察方式,保证培养质量:
1、必修课程采取考试的形式,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考试或考查的形式。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
2、考试成绩一律按百分制评定;考查成绩按五级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课程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读书笔记、课堂讨论、作业等)。
3、研究生参加课程考试,必须遵守考场规则,在指定的时间、教室参加考试。凡该课程缺课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课时者,不得参加课程考试,可以重修该课程,并按规定参加考试。否则,该课程不能取得学分。
4、教学实习包括文献信息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其中实践阶段的实习不低于40学时,教学实习考核须有指导教师和学生评估。
5、一门课程经考试或者考查取得合格以上成绩,方可获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一学期内有两门必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补考后仍有一门不及格者,应终止学习,作退学处理;其他课程考试、考查不合格,经补考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若全部课程结束论文答辩前,还有一门课程不及格者,可再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的,取消答辩资格。
(四)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文献信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文献信息理论前沿课题和实践问题,研究解决文献信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学位论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
3、学位论文要体现研究生应用文献信息及相关学科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课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学术性、先进性和应用性。
4、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形式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一般字数不少于2万字。
5、论文质量符合所申请学位的标准,符合格式要求,不得有学术不端等行为。
(五)学位授予
1、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应根据文献信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完全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
2、学位论文采取匿名评审制。评阅人不少于3名,其中至少要有1名校外相关学科专业的、高级职称的专家。对文献信息研究生论文的评价应着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和探讨文献信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答辩程序按《河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成立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1位文献信息领域的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
4、学位授予。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位申请人的全部材料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品质、课程成绩和论文水平等情况进行逐个审查评议,就是否作出授予学位的建议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分委员会的建议和学位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核,通过投票表决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六)就业去向
文献信息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办法。
就业去向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出版等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