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淮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淮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淮北师范大学考研群]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淮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教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员通过系统学习,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能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且能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能在新闻文艺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在文化、宣传方面进行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技能技巧。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具有扎实的读、写、说的基本功。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够适应中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学习形式、修业年限
脱产;2年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学作文教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美学、中国古代文献学、语文教学论、音韵学等。
五、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六、教学计划课程进度表:
七、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基础课。学古代汉语的目的首先是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便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其次是古为今用,吸收古代汉语中有成就的东西,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有两大组成部分:文选与通论。文选部分是培养古书阅读能力的基础材料。大量阅读古代作品,不断丰富感性知识,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通论部分,有语法、文字、词汇、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它们,有助于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古汉语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的任务是讲授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的本质着重介绍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A.语言同社会的关系;B.语言的符号及体系性;C.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2、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探讨语言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3、语言的结构体系,包括语音体系、词汇体系、语义体系、语法体系的介绍和说明。
参考书目: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
倪立民:《语言学概论》
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萨丕尔:《语言论》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徐烈炯:《语义学》
课程名称:语文教学论
课程简介:
语文教学论是具有语文专业特点的教育学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分支。
本课程主要介绍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语文教育的历史沿革,阐述语文教育中学与教的规律和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使之初步具备中学语文教学的各项能力。
参考书目:
1、《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法》于亚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述1919年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包括“现代文学三十年”、“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文学”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1919年以来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了解八十年来的中国文学流变、重大文学运动、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以及这一时期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传统文学之间的影响与承继关系。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志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黄修已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张钟主编 北大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含文学史和作品选)
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从先秦至晚清大约三千多年内发生的文学现象。本课程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组成。“文学史”是对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概况和文学发展规律进行论述;“作品选”是对历代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两者互相配合,师范专业以“作品选”为主。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郭预衡主编)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
课程简介:
外国文学主要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两个部分。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欧美文学的基本知识,阐明欧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讲授自古希腊文学、罗马文学至二十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欧美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讲解包括各个时代、国家、民族文学发展中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帮助学生掌握欧美文学的常识,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亚非文学仅作概要介绍。
课程名称:比较文学
课程简介: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学现象之间相互影响或平行发展之关系的课程。本课程重点介绍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不同特点,并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作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中西文学的异同,特别是对中西古代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总结人类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作家作品的实践能力。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献学
课程简介:
古代文献学是关于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古代文献的源流、类别和体式;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类书、丛书和辑书;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等。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同时还是研究和阅读古代文献典籍的基础学科。
课程名称:民间文学
课程简介:
讲述民间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讲述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作品及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文学的特点以及其中的审美活动规律。
参考书目: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北京大学编《中国民间文学史》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讲述史论结合,讲解部分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艺概》、《宋元戏曲考》等,揭示中国文学批评的内在发展规律。并从文化史的角度论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民族特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文论
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论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概念,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鉴别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对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宗教、艺术、伦理、美德、教育等,作系统的阐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类型特点、及其在近代的转换、社会主义新文化中的建设、发展等,作概括总结。
课程名称:中国语言史
课程简介:
学习中国语言学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语言学史的重要著作,继承我国语言学者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中国语言学史主要讲授我国语言学史上代表性的著作,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音学五书》、《说文段注》、《广雅疏证》等,并对其特色、成就、历史地位等作出评述。
参考书目:
《中国语言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版 濮之珍著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系统掌握政治理论、法学理论和法律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法学方面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具有专业所必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法学研究和政法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达到高等学校同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相应水平。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培养学生具有较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
2、通过培养,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较熟练地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处理各类法律纠纷,具有良好地从事政法实际工作、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以及与法律工作有关的能力和素质。
三、学习形式、修业年限:
学习形式:函授。
修业年限:2.5年。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法学。
主要课程:立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合同法学、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法学、保险法学、税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劳动法学。
五、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六、教学计划课程进度表:
七、主要课程简介:
1、立法学:是以法的创制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的法学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立法学的概念、研究范围;立法的一般原理与立法机关、体制程序;立法的运行机制与立法技术(立法预测、规划、决策、协调与监督);法律规范的结构与分类;法律语言与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等等。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关立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主要参考书目:(1)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朱力宇、张曙光. 立法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法制史:是法学本科专业的14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制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自公元前21世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法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包括古代法律制度和近代法律制度两大部分。中国法制史,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立法概况、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以及司法制度等,近代法律制度主要介绍清末法律改革、中华民国法律制度和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主要参考书目:(1)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张晋藩.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外国法制史:是本科法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法律史学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门综合基础学科。外国法制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外国各种类型法律制度产生和演变规律。它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阶级实质探讨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外国法制史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古代法律制度,中世纪法律制度;近代法律制度;现代法律制度概述。
主要参考书目:(1)何勤华. 外国法制史.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林榕年、叶秋华. 外国法制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合同法学:是法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民商法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在法学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则之一。该课程体系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分论部分则分别介绍了我国合同法规定的15种合同类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对培养学生尊重契约和遵守契约的现代契约意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对培育良好的市场经济交易秩序更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1) 郭明瑞. 合同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小君. 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知识产权法学:是国家教委确定的法律专业本科教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是研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专业课,在整个法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学习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包括知识产权的客体、主体、内容、权利救济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论学习知识产权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著作权制度、专利权制度、商标权制度以及其他知识产权制度。本课程通过学习我国各项知识产权制度,使学生学习到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书目:(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张玉敏.知识产权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6、公司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部比较重要的法律。它是调整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公司组织管理的法律规范。而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及公司法概述、公司的类型、公司的设立、公司的资本制度、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公司债、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的终止和清算、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等。
主要参考书目:(1)赵旭东.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徐晓松. 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商法学:是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全面规范商事主体、商行为等一系列商事内容的独立法律部门。商法与民法同源同质不同体,在共同性制度上适用民法规定,在商事特殊制度上优先适用商法。传统商法主要包括公司、证券、票据、保险、破产、海商等法律制度,现代商法已将银行、信托、投资基金等法律制度包容进去。
主要参考书目:(1)施天涛. 商法学.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范健.商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国际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国际关系方面的基本常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国际 法基本的理论问题,包括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 体、国家等。分论部分阐述国际关系各个领域中的国际法原则、规则的规章制度 ,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法、外交和领事关 系、条约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争端法和战争法等。国际法的定义及渊源,国际 法主体,国家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及领事法,战争法等。
主要参考书目:(1)邵津.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国际私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能据此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涉外民事法律问题。本课程的主要教 学内容: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讲授国际私法的对象、范围、性质、定义、原理 及其发展,国际私法的基本规范----冲突规范,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涉外民 事关系的法律使用,讲授涉外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使用,适用于婚姻与家庭关系 的法律,适用于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合同性债务的法律适用,对外贸易中的法律 适用,适用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法律,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涉外继承;涉外 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讲授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司法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法 律程序与国际司法协助,区际司法等。
主要参考书目:(1)李双元.国际私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国际经济法:本科程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并结合我国有关立法、 司法实践活动,介绍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结算与支付法律制度、调整和管制 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国际法 律保护、国际税法、国际商事仲裁等。
主要参考书目:(1)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安.国际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环境法学: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1门法学学科,是法学领域中的1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法基本原理,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法律责任及环境纠纷处理.重点是环境法基本原理和环境法律责任及纠纷处理.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环境法基本原理,增强环境法制观念,提高运用环境法律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纠纷的能力.
主要参考书目:(1)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蔡守秋.环境与资源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保险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上以保险合同法为中心展开,具体阐述国内外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外保险立法的产生和演变;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内容;再保险合同的特殊内容;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实务上围绕保险合同法的内容,具体介绍财产损失保险合同(如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运输货物保险等)、责任保险合同、保证保险合同、信用保险合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健康保险合同和人寿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学习,力求使学生了解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掌握保险合同的基本法律常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运用保险知识解决保险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1)陈欣.保险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覃有土、樊启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税法学:是经济法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以税法和税收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近现代民主社会里,税收与税法关系十分密切,税收是税法的实质内容,税法是税收的法律形式,是确保税收征管规范有序的制度保障。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税法的具体制度,掌握税法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依法诚实纳税的意识,推进依法治税的法治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主要参考书目:(1)刘亨隆. 税法学.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徐孟洲. 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婚姻家庭法学作为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法学课程,既是民商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特色和部门法学地位,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婚姻家庭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日趋复杂,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也很突出。因此,学习、掌握婚姻家庭法学,对实现“复合型的法学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1)杨大文.婚姻家庭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忆南.婚姻家庭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劳动法学: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学科。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劳动法学是以《劳动法》的基本理论、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的历史发展规律、外国劳动法的发展和国际劳动立法为主要内容。学习劳动法学,可以为从事法律工作以及企业内部劳动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法学基础。劳动法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参考书目:(1)关怀、林嘉. 劳动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全兴、劳动法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淮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电 话:0561-3803074(成人招生办公室)
邮 编:235000
学校网站:http://www.chnu.edu.cn
淮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其前身是经国务院批准定名的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学校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1978年开办成人学历教育,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举办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现有高中起点升本科和专科起点升本科等办学层次,办学形式有函授、业余。设置22个本科专业,成人教育在校生6000余人。在淮北、萧县、舒城、池州、亳州、阜阳、涡阳、淮南、合肥、滁州等地设有函授站。
近年来,继续教育学院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大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加强网络教学管理和检查,网上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新高度。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建设发展报告(2013-2018年)》统计,我校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上线数、在线学习学生数及在线完成作业情况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继续教育学院注重教师教学质量,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办学观念,已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办学效果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原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函授、夜大学教育优良院校”和安徽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的好评。
学校重视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积极发挥高校的智力、文化、科研、信息优势,为安徽省普教师资培训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各类培训服务。近年来,继续教育学院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强调规范化管理,突出专业化施训,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近5年,继续教育学院先后完成国家、安徽省培训计划及淮北市教师培训21311人,其中“国培计划”教育部示范项目——全国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教育部的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安徽省“国培计划”——中小学乡村教师培训团队项目获得安徽省教育厅绩效评估第一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研究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在基础教育机构以及文化、新闻、出版等机构和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和部门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
2.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及职业适应能力。
3. 熟悉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
4.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教育领导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开展教育管理所需的规划与组织、领导与实施、调适与评价等能力。
5. 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6. 初步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检索、查询文献资料,具有进一步学习及研究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
7. 掌握一种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三、学制、学位、学分与学时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 ; 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学位:教育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学时:2395
学分:155
四、相关相近专业
公共管理学、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五、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原理、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发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人力资源专题、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公共关系、教育社会学、教育咨询学、认知脑与学习理论、情绪脑与社会认知障碍、教育评价与督导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全面发展,掌握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学校、医院、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服务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3、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和文字处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4、具有初步的对实践应用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能力,学习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接受查阅、理解、写作专业文献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心理健康服务及相关领域所必须的专业技能,了解心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5、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学位、学时和学分
标准学制:四年 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学位:理学学士
学时:2482
学分:156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教育学
五、专业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史、组织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承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开展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从事媒体教学设计与教育资源开发、教育环境建设或教育装备规划维护与管理等具体工作。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
2.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与信息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魄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3.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具备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
4.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指导、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教育技术装备与环境的建设及管理的专业能力。
5.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
三、学制、学位、学时和学分
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
学位: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
学时:2513
学分:158.5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
五、专业主要课程
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媒体、教育传播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视听媒体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素质、理念、师德与能力,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认同感,尊重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教工作的专业性与独特性;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
2.掌握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4.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6.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学位、学时和学分
标准学制:四年 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时:2459
学分:164.5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特殊教育
五、专业主要课程
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发展史、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声乐、琴法、舞蹈、美术、幼儿保健学、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行,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特殊教育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科研与管理机构、特殊人群福利机构从事特殊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以及管理等工作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特殊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特殊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特殊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2.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特殊教育、少年儿童保护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全纳教育的进展和特殊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了解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沿。
3.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掌握残障儿童的类型、心理和学习特点;具有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适应特殊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4.具备观察分析特殊儿童的基本能力、掌握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教学的技能和康复训练技术,具有手语交际能力和盲文阅读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7.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学位、学时、学分
学制:四年 弹性学制:三至六年
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时:2539
学分:156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学前教育、教育康复学
五、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医学基础、特殊儿童康复基础、异常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个别化教育与教学、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等
主要专业实验室:物理治疗室、多感官功能室、作业治疗室,特殊教育技术和设备实验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范类)创建于1995年,1995年教育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调整为现名。2006年获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方向)授予权。201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管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安徽高校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创新团队。《学校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研究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在基础教育机构以及文化、新闻、出版等机构和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和部门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逻辑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公共关系、管理心理学、管理文秘、教育心理学、教育人力资源专题等。
特色课程:认知脑与学习理论、教育咨询学、情绪脑与社会认知障碍、校本教学研究、“互联网+”教育、学校领导力研究、创新创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融合教育概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进阶、微格教学等。
三、师资队伍名录
李福华 |
教 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刘兆宇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彭 勃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梅松竹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冯建民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仰丙灿 |
副教授 |
博士在读 |
硕士生导师 |
陈志利 |
讲 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李庆成 |
讲师 |
博士 |
/ |
文胜利 |
教 授 |
学士 |
硕士生导师 |
宋学红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生导师 |
惠 圣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生导师 |
方明宝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生导师 |
李莹莹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生导师 |
陈 丽 |
讲 师 |
硕士 |
/ |
张文敏 |
讲 师 |
硕士 |
/ |
薛桂英 |
讲 师 |
硕士 |
/ |
四、人才培养特色
伴随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专业团队发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优势,利用课堂和社团平台,积极探索“团队合作教学机制”与“参与型”教学方法,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精细管理,深度反思,提升综合素养;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发展学生教育教学及管理技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就业面宽、适应性强、发展力足”是本专业毕业生的共同特点。
四、建设成果
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出版《高校学生主体性研究》、《行得通-----道与身》等学术专著8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