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广西大学研究生招生] [广西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西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西大学考研难吗]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 [广西大学考研群] [广西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西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广西大学研究生辅导] [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19年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安排
一、复试时间(3月23日至3月26日)及安排
1、3月23日19:40~22:10专业课考试笔试(闭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笔试科目:原子物理学,笔试地点:3教402
笔试科目: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笔试地点:3教405、406
笔试科目:光学,笔试地点:3教502、503
笔试光学先坐502教室,满座后再坐503教室
2、3月24日上午8: 00~12:00,14:30~18:30综合面试,综合面试名单稍后张贴在物理楼D204门口,地点物理学院二楼。
二、体检时间和地点:
1、体检地点:广西大学医院(广西大学东校园东苑路)
2、领取体检表和检验单
参加体检的同学按照体检时间到校医院一楼大厅领取体检表和检验单,请携带本人一寸免冠照片一张,须在体检表上粘贴、盖章后方可开始体检,体检表和检验单上均需填好考生姓名、性别、年龄、报考复试的学院、专业等。
3、体检收费:每人68元,特殊情况需增加做心电图、B超、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的同学,按门诊收费标准另行收费。
4、体格检查时间: 3月24、25、26日全天上午8:00--11:50 下午2:50---5:20
注意:上午体检的同时可以安排抽血( 8:00--11:20),请同学们不吃早餐,下午不安排抽血。
5、体检项目场地安排如下:
一楼:收发体检表处 收费处 测身高体重 抽血 胸透 血压
二楼:视力 色觉 男外科十五官科
三楼:内科 女外科十五官科
6、体检回执单:①交体检表时,请领取回执单1 ②抽血后,请领取回执单2
③体检回执单1、2须交到考生所报考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未交体检表回执者,视同未参加体检,责任自负。
7、2019年广西大学应届本科毕业推免生不需要进行体检。
三、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时间报到时通知。
四、面试顺序抽签时间:3月23日19:00 地点:3教405教室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20年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选拔创新人才的招生制度,切实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吸引具有优秀科研业绩和培养潜质的硕士毕业生攻读我院全日制非定向博士学位研究生,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招收学科专业
招收学科专业为物理学专业。
二、学制
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博士生的学制为4年。
三、选拔范围
硕博连读:本校全日制学术型在校硕士研究生中选拔;
申请考核制: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获得全日制硕士学位时间到2020年9月1日原则上不得超过2年的往届生。
四、选拔原则
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坚持科学的科研导向,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在选拔中以申请人已获得的学术成果及创新能力、科研潜力为依据,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拔尖创新人才。
五、申请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申请者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考核小组考核评定为良好以上;且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CET-4成绩≥425分或CET-6成绩≥425分;
(2)IELTS≥6.0或TOEFL≥85或GRE≥307;
(3)已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学术论文;
3、申请专业必须与所攻读的硕士专业相同或相近;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5. 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以硕博连读方式申报博士生的:
除满足上述1-5规定外,招生对象必须是本校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研究生。
以申请考核制方式申报博士生的:
除满足上述1-5规定外,申请者须在入学前同时取得硕士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境外留学的考生须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方可申报。
六、对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的综合考核要求
1、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为副组长以及各学科(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复试小组进行相应考核工作。复试小组组长一般由学科带头人或(负责人)担任,成员由3-7位学科负责人、博士生指导教师等组成的专家考核小组。
2、考核内容包括:
(1)外语水平及专业知识技能考核
外语水平考试包括口语、听力测试,可以加入专业外语应用考核,不能降低博士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内容要涵盖博士生招生初试的两门业务科目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要多样化,便于检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潜质,可以是上机测试、实验操作、撰写项目申请书、攻博计划、书面考核和面试等等。
学院注重考核的科学性和综合性,所有考核内容都应保留,考核记录表由考核小组全体成员签字并留存备查。考核结束后,复试小组成员分别给出外语和2门专业课的考核成绩。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2)综合素质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人文素质以及举止、表达和礼仪、生理及心理状况等方面。
原则上每位导师每年限招1名博士研究生,报考相同导师的考生按考核总成绩(考核总成绩=(外国语成绩+业务课一成绩+业务课二成绩)/3)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录取。考核总成绩合格线为60分,考核总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其他事宜
1、具体参照《广西大学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及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西大研〔2019〕41号文执行;我校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6年。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取消其博士生录取资格:
(1)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弄虚作假者;
(2)硕士阶段或工作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过。
(3)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规定的。
3、考生在报考前应主动与报考导师取得联系,适时了解该导师招生计划。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物理学(代码:07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与方向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学向其它学科领域的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新分支和交叉、边缘学科,并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律乃至生命现象等认识的重大变化,对物理学理论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物理学属于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下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和无线电物理8个二级学科。
广西大学物理学科1932年创办,1978年招收硕士生,2017年获博士学位授士权点。本学科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等一批高端人才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工程中心3个,既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参加国家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又开展应用研究,承担地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广西大学物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粒子天体物理;2.凝聚态物理及能源材料;3.光学与光电物理;4.计算物理。
二、培养目标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法治意识、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一)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维护学术尊严,严守学术道德规范。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物理学科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应用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物理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物理学科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在物理科学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或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身心健康。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学习年限为3-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博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其中学位(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能少于2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经学院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提前申请学位(毕业),但学习时间不能少于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17学分。
公共学位课必修2门,5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3-4门,8学分;非学位课须2门,4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招收的博士研究生须补修硕士阶段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必修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不计学分。
申请学位(毕业)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补修课程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必修环节必须完成并合格。
五、实践环节要求
协助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科研、主讲部分课程等,导师写出评语。
六、学术活动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校内外10次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校外至少2次),做学术报告应不少于2次(校外至少1次)。
七、文献阅读要求与开题报告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读的主要著作、学术期刊:Nature,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Letters, Monthly Notices of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A/B/C/D/E,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ature Material, Nature Nanotechn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Energy, Nano Letters, Chinese Physics A/B/C, 中国科学A/B/D/E等。
(二)文献阅读要求
专业文献阅读是博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与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阅读中、外文献的数量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由博士研究生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老师批阅后完成。
(三)开题报告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明确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少于8000字。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导师和指导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论文阶段。由于特殊原因需更换选题的,应由研究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需重新进行开题程序。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至第三学期举行。
八、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是在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学位(毕业)论文开始之前的一次综合考核,主要内容如下:
1.审核培养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和学分是否满足要求。
2.考核博士研究生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在阅读本学科规定数量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写出文献综述书面报告。
3.考核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质以及科研作风,并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学院成立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学科负责人、研究生工作秘书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的组织领导工作。综合考核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5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组成,主席由教授担任,导师可参加考核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
(三)考核方式可以是口试、笔试或口、笔试兼用,成绩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并写出评语。考核成绩符合要求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申请重新考核一次,仍不合格者,终止其学业。
(四)综合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进行考核前一个月通知博士研究生做好准备,一般不予推迟。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需报研究生院备案。
九、学位(毕业)论文要求与评阅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本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进行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2年。
(一)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毕业)论文研究题目,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需要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接轨,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能够体现出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或前沿性。
(二)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文句简炼、图表清晰、层次分明、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论文撰写符合规范。主要内容包括:
1.综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阐述采用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写出所有公式、计算说明、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和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加以说明。
论文必须按学校统一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
(三)论文检查
博士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论文进展情况报告,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帮助博士研究生分析论文工作的难点,找出不足,促进论文工作的进展。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毕业)论文。
(四)论文评阅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实行“双盲”评阅。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按学科专业或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建立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专家库(专家单位库、专家个人库),一般至少涉及10个单位、25-30个专家以上。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双盲”送审工作由校学位办公室负责寄送至省外同行专家评审。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送审评阅时间至少为一个月。“双盲”送审论文份数为5 份,其中有3份及以上论文评阅人明确认为“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可以参加答辩”,方能组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否则不能组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未能通过“双盲”送审评阅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申请论文评阅一次。对于论文重新评阅仍不通过者,学校不再受理其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申请。
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撰写完成后,须经导师审阅同意或通过由学院组织的预审(如预答辩等方式)后,方可提交评阅。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按广西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取得科研成果规定(修订)》、《广西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执行:
(一)博士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工作同时进行。
(二)博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学习年限内达到学位申请条件,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博士研究生,按要求进行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条件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三)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由学院负责组织进行,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少于5人,委员应为本学科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主席一般应由校外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担任。导师不能作为其指导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秘书。
(四)答辩通过者,满足相应条件要求,可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五)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时,未能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但可以提供论文正式录用通知者,可先参加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及授学位,发放毕业证书,待论文在线或正式发表后发放学位证书。
(六)科研成果要求: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七)提前毕业与获得学位要求:
取得规定学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学科领域的SCI分区一区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含2篇),可提前申请学位(毕业)。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物理学(代码:07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与方向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学向其它学科领域的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新分支和交叉、边缘学科,并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律乃至生命现象等认识的重大变化,对物理学理论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物理学属于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下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和无线电物理8个二级学科。
广西大学物理学科1932年创办,1978年招收硕士生,2017年获博士学位授士权点。本学科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等一批高端人才和省级重点实验/工程中心3个,既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参加国家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又开展应用研究,承担地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广西大学物理学一科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高能天体物理;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3.能源物理;4.凝聚态物理;5.光电物理与光电子器件;6.计算物理。
二、培养目标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法治意识、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一)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维护学术尊严,严守学术道德规范。
(三)掌握物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理学科专业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四)身心健康。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其中学位(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经学院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提前申请学位(毕业),但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公共学位课必修3门,7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3-4门,不低于9学分;非学位课4门,8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招收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必修环节: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申请学位(毕业)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补修课程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必修环节必须完成并合格。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本专业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和深厚物理电子基础,掌握电子学、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微电子、光电信息、半导体器件、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及管理等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硕士研究生。
二、培养标准及要求
A.知识架构
A1人文科学知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A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与电子科学技术相关的哲学、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A3电子科学技术相关的核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电子学、微电子学、光电子学、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和运用专业化的电子科学理论与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A4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门知识:学生在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学习特定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实现对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转换器件等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练和精通。
A5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前沿知识:学生应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特学与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需求。
B.能力要求
B1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或科学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参与生产或科学实验。
B3知识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产品、微电子/光电子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B4沟通与合作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包括在国际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C.素质要求
C1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科学理性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C2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C3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学生应当了解现行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培养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
三、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托广西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天体物理及其相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大学光电材料与探测技术团队、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国内研究机构以及南宁富士康、麦德罗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微电子、光电器件、LED封装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让学生有选择地发展,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统基础知识及某方向特长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为广西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高端专门人才。
本专业按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并按大类模式培养具有坚实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学生。专业设置了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两个可选专业方向,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方向准出课程,以及相应的指导性专业选修模块。本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设置了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师”集中实践实训内容。
(二)特色课程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及国际化学习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DSP原理与应用》及《前沿材料物理计算导论》等双语课程;为训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设了多层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光电子设计竞赛、智能互联创新竞赛相结合和导师课程;开设了与科研设备相结合的光谱分析实训课程。
四、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
1.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六年;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0学分,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
课程类别 | 通识必修 | 通识选修 | 学门核心 | 学类核心 | 专业核心 | 专业选修 | 集中实践必修 | 集中实践选修 | 合计 |
学分数 | 33 | 8 | 23.5 | 35 | 10.5 | 24 | 36 | 0 | 170 |
4. 通识选修课部分需修习8学分。学生必须在五大模块中1、2至少各修1门课程,其余3模块以及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课程(专业选修课模块中标记“研”的部分)可任选课程组合,且人文艺术类是所有学生的必选科目,理工农科类学生不少于4学分;自然科学类为文科(哲、经、法、文、管)类学生必选科目,每个学生不少于4学分;纯网络课程修读不超过总修读课程的50%;《创业基础》为每生必修)。
5. 专业选修课部分需修习24学分。其中,《射频电路原理》、《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为微电子学方向的准出课程;《物理光学》、《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基础实验》为光电子学方向的准出课程。学生毕业前必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修满相应全部准出课程的学分。专业选修课模块中标记“研”的部分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课程,选修该类课程所获学分可作为专业选修课学分,或者认定替换为通识选修课学分(见4)。
6.本专业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完成不计学分的“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及“普通话测试”。
7. 集中实践环节必修部分的创新实践要求按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执行,创新实践学分要求不少于4学分。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介绍
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2017年9月修订)
物理学
一、 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训练,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高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攻读物理学类及相关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或到科研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和高新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
二、 培养标准及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
A.知识:学生应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与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积累,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
A1 人文科学知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A2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生应系统掌握与物理学相关的哲学、数学、电子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A3 物理学核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A4 物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在系统掌握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学习特定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对粒子天体物理、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等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练和精通。
A5物理学领域前沿知识:学生应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需求。
B.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太阳能产品、无损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和核相关技术等项目的设计开发,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B1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B3知识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粒子天体物理、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B4沟通与合作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包括在国际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C.素质:学生应当具备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在学习和工作中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C1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科学理性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C2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C3 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及基本素质:学生应当了解现行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培养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具有敬业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思维开阔,善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具有创新思想,并能付诸实施,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 培养特色
(一)培养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构建科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培养体系,以高水平前沿课堂为引领,以学生科研创新实践为过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引入高水平前沿课堂和科研创新实践训练,发展了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形成了配套培养体系(如图1),第一学年塑造专业思想,开拓学术前沿视野,第二学年开放科研资源和研究平台,进行科研素质教育和基本科研训练,第三学年以近代物理创新实验和承担课题形式进行多层次科研实训和创新实践,第四学年深化科研实践和课题研究,在全程实践和互动中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1)第一学期:强化新生入学教育,专家开设入学第一讲,引导大学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启蒙科研训练意识;
(2)第二学期:建设前沿导论课题,引领学术前沿进课堂,启发科研思维,引导学生流向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3)第三、四、五学期: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教融合综合创新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以承担课题形式进行实质科研训练;
(4)第六、七学期,课题研究内容衔接毕业论文和设计,转化科研训练成果;
(5)第八学期,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完成一站式科研训练和教学。
(二)特色课程
(1) 创业实训课
此类课程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从事物理学领域科学研究或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如《近代物理学实验》、《科研训练实践》等。
(2) 前沿特色选修课
此类课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相关专业前沿理论、研究热点以及物理学的发展方向。一共开设了粒子天体物理、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共三个方向选修课。
(3) 国际化课程
此类课程重在拓展学生国际化的物理学学习与研究视野。如《学科前沿讲座》、《高能天体物理专题选讲》等。
(4) 双语课程与英文课程
此类课程重在拓展学生国际化的物理学学习与研究视野。如双语课程《先进材料导论》、英文课程《天体物理导论》等。
(5) 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课程
此类课程旨在推进本硕课程贯通,学生可在本科阶段选修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课程(所选课程可认定替换通识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学分,选课前需报教务处、研究生处备案,认定、替换方案由教务处审批),鼓励学生在分流后结合导师制参与导师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如《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群论》、《固体理论》、《非线性光学》等。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1.教学科研型专任教师
陈子乾 | 邓 文 | 冯哲川 |
高英俊 | 郭 进 | 管永精 |
何开岩 | 黄 丹 | 蒋卫卿 |
梁恩维 | 刘宏邦 | 陆睿静 |
欧阳义芳 | 彭彪林 | 沈培康 |
孙文红 | 田植群 | 陶小马 |
万玲玉 | 王祥高 | 王 竞 |
王 昭 | 伍 歆 | 薛 郁 |
姚辉璐 | 周文政 | 邹炳锁 |
曾若生 | 赵家龙 |
副教授/副研究员
曹 盛 | 黄存可 | 黄海富 |
蒋绍周 | 梁先庆 | 梁云峰 |
林达斌 | 林 涛 | 吕候军 |
吕连忠 | 王双宝 | 韦克金 |
熊定康 |
助理教授/讲师
陈 平 | 陈 黎 | 邓承浩 |
黄永波 | 梁 毅 | 刘海镇 |
刘宝容 | 吕 静 | 莫小明 |
王玉坤 | 王善钦 | 徐帅凯 |
周宇璐 | ||
2.教学型专任教师
陈祖宁 | 黎光旭 | 刘奕新 |
龙毅刚 | 韦芳萍 | 杨书凡 |
覃善华 |
3.实验岗教师
陈红梅 | 黄良玉 | 黄宇阳 |
蓝志强 | 黎 彤 | 李谊滨 |
林尚红 | 刘 瑶 | 陆 翔 |
王慧娟 | 王戎丞 | 王态成 |
韦文楼 | 韦银燕 | 肖桂平 |
徐守磊 | 钟水库 | 周继裕 |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书记 袁涛硕士,主持学院党委工作
办公电话:0771-3275578
邮箱:1269695863@qq.com
院长 梁恩维教授、博士,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办公电话:0771-3234236
邮箱:lew@gxu.edu.cn
副书记 蒋津辉硕士,分管学生工作、工会、关工委、纪委工作
办公电话:0771-3224561
邮箱:417439499@qq.com
副院长 管永精教授、博士,分管行政、人事、计划生育、继续教育工作;代理本科教学工作(教学副院长空缺期间)
办公电话:
邮箱:yjguan@gxu.edu.cn
副院长 王祥高教授、博士,分管科研、国际交流工作
办公电话:
邮箱:wangxg@gxu.edu.cn
副院长 万玲玉教授、博士,分管研究生、纳米能源中心工作
办公电话:
邮箱:wanlingyu75@126.com
院长助理: 林达斌副教授、博士,分管物理系教学工作
办公电话:
邮箱:lindabin@gxu.edu.cn
院长助理:刘宏邦教授、博士,分管电子系教学工作
办公电话:
邮箱:liuhb@gxu.edu.cn
院长助理:陆翔高级实验师、博士,分管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工作
办公电话:
邮箱:luxiang@gxu.edu.cn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介绍
学院介绍 |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前身为广西大学物理系, 2003年6月更名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26人,研究员4人,副教授 1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自治区优秀专家、自治区终身教授、广西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西八桂学者3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1人,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7人,柔性引进国际知名专家1名。“天体物理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团队为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广西特聘专家团队。 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天体物理及其相关技术、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理论物理、核技术、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等。 研究平台:广西大学——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天体物理及其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新能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12月09日与中科院北京纳米研究所联合成立广西大学纳米能源研究中心,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共建光学暂现源观测系统等观测平台。 物理实验示范中心为自治区级实验示范中心,现有实验教学用房面积28000多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454台(套)。总价约1.2亿元,在账附件41台,总价约8.1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基金委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重点支持项目应急管理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省部级项目42项,研究经费达到6851余万元,发表SCI论文470篇,授权专利14个,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4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部分标志性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被写入教科书。 人才培养: 本科招生专业为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承担全校理工科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物理学一级学科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研究生教育: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近五年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大学生电子竞赛获区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培养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内的一批杰出人才。毕业学生分别赴美国、德国、瑞士、瑞典、西班牙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
2016年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考研拟录取名单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考生姓名 | 政治理论 | 外国语 | 业务课一 | 业务课二 | 复试成绩 | 总成绩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詹宪钰 | 64 | 36 | 91 | 120 | 61.14 | 61.67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邱立君 | 57 | 52 | 139 | 58 | 64.24 | 62.7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林杰 | 57 | 56 | 79 | 90 | 73.36 | 64.88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谢浪 | 62 | 45 | 79 | 98 | 73.18 | 64.99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张鹏 | 64 | 53 | 95 | 63 | 75.12 | 65.06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林焱剑 | 57 | 45 | 122 | 72 | 72.84 | 66.0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章一才 | 63 | 59 | 73 | 81 | 76.88 | 66.04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兰林 | 59 | 48 | 75 | 114 | 77.02 | 68.11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邹乐 | 63 | 54 | 91 | 74 | 80 | 68.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黄保全 | 70 | 51 | 97 | 92 | 78.02 | 70.01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杨结万 | 68 | 37 | 137 | 104 | 74.52 | 71.86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杜绅仕 | 56 | 56 | 87 | 105 | 83.46 | 72.13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理论物理 | 程吉贵 | 63 | 63 | 90 | 95 | 83.44 | 72.8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王国龙 | 68 | 55 | 55 | 83 | 60.56 | 56.38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李龙 | 49 | 57 | 81 | 90 | 60.52 | 57.96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夏捷 | 54 | 38 | 96 | 101 | 60.26 | 59.03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李静 | 58 | 57 | 60 | 102 | 86.04 | 70.7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覃潇平 | 67 | 49 | 123 | 102 | 85.58 | 76.89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文杏 | 64 | 36 | 132 | 95 | 66.3 | 65.8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江靖雯 | 62 | 42 | 77 | 96 | 78.1 | 66.7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刘科成 | 61 | 44 | 75 | 99 | 82.7 | 69.2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卢秋春 | 62 | 47 | 77 | 112 | 79.7 | 69.6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郭炯 | 65 | 56 | 77 | 86 | 83.1 | 69.9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孔令一 | 68 | 50 | 57 | 108 | 84 | 70.3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刘春颖 | 62 | 37 | 138 | 126 | 73.1 | 72.8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凝聚态物理 | 卢昱江 | 56 | 38 | 148 | 124 | 76.1 | 74.6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光学 | 林茜文 | 64 | 64 | 69 | 127 | 79.7 | 72.2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无线电物理 | 陈诗航 | 60 | 54 | 97 | 123 | 84.2 | 75.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周星宇 | 64 | 79 | 52 | 63 | 74 | 62.8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李彦杰 | 68 | 49 | 60 | 80 | 77.9 | 64.6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罗旭光 | 60 | 54 | 58 | 107 | 78.8 | 67.3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张鸿亮 | 75 | 58 | 53 | 94 | 80.4 | 68.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吴日枫 | 57 | 62 | 91 | 97 | 80.1 | 70.7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张磊 | 66 | 62 | 86 | 115 | 77.3 | 71.5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陈耀星 | 68 | 69 | 51 | 107 | 85.7 | 72.3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学 | 吴华建 | 56 | 64 | 91 | 98 | 78.4 | 70.1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学 | 丁志强 | 70 | 65 | 57 | 127 | 80.1 | 71.9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刘粉红 | 55 | 56 | 56 | 96 | 73.3 | 62.9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李瑶 | 76 | 75 | 52 | 139 | 64.3 | 66.3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谭小军 | 65 | 73 | 51 | 139 | 77 | 71.3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吴忌征 | 61 | 37 | 108 | 107 | 81.8 | 72.2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刘红辉 | 59 | 45 | 51 | 124 | 92.3 | 74.0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工程热物理 | 张驰 | 64 | 59 | 58 | 76 | 79.7 | 65.5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热能工程 | 宋超业 | 63 | 64 | 63 | 88 | 79.6 | 67.6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刘珂 | 76 | 61 | 50 | 116 | 65.2 | 62.9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王陆阳 | 53 | 37 | 78 | 93 | 75.3 | 63.7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丁玉川 | 65 | 46 | 70 | 81 | 76.6 | 64.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王俊杰 | 51 | 50 | 90 | 66 | 77.8 | 64.6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李路成 | 59 | 61 | 52 | 112 | 74.3 | 65.5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陶安鹏 | 58 | 52 | 62 | 113 | 76.7 | 66.8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曹宇 | 60 | 59 | 52 | 86 | 85.3 | 68.3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陈丹馨 | 66 | 65 | 86 | 86 | 78.8 | 69.7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亓昊楠 | 64 | 64 | 53 | 114 | 80.5 | 69.75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工程 | 徐梦星 | 56 | 69 | 78 | 85 | 83.6 | 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