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
Add 甘肃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研究(02)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 (03)汉简医药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
|
招生人数: |
7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
备 注: |
|
中医医史文献与各家学说教研室,是一个集中医药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研部门,始终注重中医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尤其将敦煌医学与临床研究作为学术特色开展各项工作。既往师资队伍中有王道坤教授为国家级名中医、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和甘肃省第二届教学名师,目前仍为本学科学术顾问。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具有学士学位,1人具有国内研修经历;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3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平均年龄42岁。本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医学各专业、针灸推拿医学本科专业“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实用敦煌医学汇讲”“医学文献检索”“五运六气概论”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师带徒见习;同时承担本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医医史文献通论”“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医各家学说专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各家学说》1门;主持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医学史》1门;已经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每年发表研究性论文约6余篇,SCI论文累计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级及厅级课题4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历代著名医家脾胃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研究(02)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03)汉简医药文献研究 |
招生人数: |
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
备 注: |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医史文献 专业代码:100503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硕士学位点于1986年建立,由中医医学史、中医文献学和医古文等学科综合组成。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博士学位4人。曾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完成和在研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承担教育部重大人文课题一项,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两项,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出版学术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近代医学史研究;2、中医文献整理研究;3、中医古籍语言文字研究;4、新安医学研究(历史、文献、流派)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26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A+ |
2 |
10268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A+ |
3 |
10315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A- |
4 |
10063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B+ |
5 |
10228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B+ |
6 |
1057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B+ |
7 |
1063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B+ |
8 |
10162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B |
9 |
10344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B |
10 |
1044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B |
11 |
1054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B |
12 |
10199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B- |
13 |
10369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14 |
10393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B- |
15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C+ |
16 |
10412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C+ |
17 |
10471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C+ |
18 |
10507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C+ |
19 |
10600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C+ |
20 |
10662 |
贵阳中医学院 |
C |
21 |
10716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C |
22 |
10735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C |
23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24 |
10680 |
云南中医学院 |
C- |
25 |
14432 |
河北中医学院 |
C- |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中医医史文献考研参考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08医疗文化史、疾病史研究
09中医文化学、近代医疗文化史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 |
复试科目:中医文化学
备注:08、09方向各拟招1人。 |
307中医综合
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请参考教育部[中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
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就业方向: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一个明显有别于以治病救人为主要目的的临床各科,总体来看,中医医史文献属于故纸堆里探宝,虽然获得宝物的那一刻,我们是喜悦和兴奋的,而且也会得到众人关注的目光和啧啧的赞叹,但漫长的寻宝路上匍匐前行,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机械而枯燥的。年轻的学子们,当你决定要走上医史文献研究这条道的时候,你自己要有充分的考虑。其实,任何学科里的研究都是如此,苦和乐都是相对的,就看你有没有兴趣了!
本专业方向毕业的学生可以到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金融、保险行业、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各类信息机构从事医学信息传播、管理、分析、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