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辅导
Add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辅导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目前我院各招生学科专业接收调剂生源,欢迎广大考生调剂到我院。
一、学院基本信息
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1个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材料工程,1个区级重点培育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涵盖功能材料构效关系、新能源材料与热化学、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加工及表面改性、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加工新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在材料学科领域,具有广西区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师资队伍,近年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等各类基础及应用课题200余项,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
二、调剂要求
1、参加调剂考生初试成绩满足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B类线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拟调入专业:与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物理、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相同或相近。
3、参加调剂考生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相关调剂信息。我院将集中在18-23日对填报我院的第一批调剂生进行筛选,并在48小时内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复试通知以短信方式发送到考生报名时注册的手机上,请考生保持手机畅通。
三、奖助体系
我校构建了"助学金+奖学金+三助津贴+培优项目"研究生奖助体系,详见我校"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说明",网址:http://gra.guet.edu.cn/Show.aspx?Id=368。另外,我院还设有企业奖学金,覆盖率30%,人均2000元。
四、复试时间
3月24-25日报到,26日复试。
详情咨询我院院办招生负责人:何老师,电话:0773-2291680。
我校招生复试信息或招生复试信息网址:http://gra.guet.edu.cn/category.aspx?category=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广西较早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的单位,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培养资格。现有在校本科生1250多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220余人,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支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博士学科点的建设,并招收博士研究生,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是广西重点学科。目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4个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广西优质专业、急需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和广西一流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广西优势特色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有教职工1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正高职称人员31人,副高职称人员24人。学院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7人,硕士生导师5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4人,德国洪堡学者3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4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学院是中国相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建有广西电子信息与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拥有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3名,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多名,国际化学热力学协会理事与顾问,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 Calorimetry》地区编辑,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编委,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 Science》编委,国际杂志《Recent Patents on Corrosion Science》编委,“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杂志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化学热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广西高校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秘书长单位。
人才培养:学院以电子信息与新能源的新材料设计与制备、成型与加工、性能检测与评价以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建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林电子科技大学-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贺州市科学技术局联合研究院、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万向钱潮(桂林)汽车底盘部件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国家新型元器件工程技术中心―风华桂电电子材料”实验室、“桂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锡新材料”共建实验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铝有色金源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国家橡胶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贺州质监局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中铝有色金源稀土有限公司、柳州华锡有限公司、广西中信大锰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吉光电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实习基地。建有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全国和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和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热处理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得360多项;大学生承担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6项,省级50项。
科学研究:拥有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先进功能材料基础及应用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科研创新团队(新能源材料基础与应用、稀土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太阳能热电气三联供系统及热电材料)、4个广西“八桂学者”科研平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和2个广西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学科平台。目前,学院正在开展省部共建电子与新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建设。科研用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设备固定资产过亿元,装备了先进的材料制备、加工与分析测试专用仪器设备。研究领域涉及新型电子材料及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加工及表面工程、纳米材料及器件、聚合物材料、特种橡胶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目前学院已形成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电子材料及器件、材料加工技术与模具设计和特种高分子材料4个特色研究方向。
近5年,学院承担了国际IUPAC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总科研经费近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余项,国防预研课题2项,省部级重点、面上项目100余项,广西千亿元产业等横向课题1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7项,科技成果转让6项。组织和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0多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20多篇,被SCI他引次数超过7000次。
国内外交流合作:学院大力发展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美国德州大学、德州农工大学、莱特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芸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法国布莱兹•帕斯卡大学、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韩国高丽大学(KU)、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化学物理所、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聘请了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余艾冰教授、德国Rostock大学Christoph Schick教授、美国Texas大学陈充林教授、瑞士联邦材料研究所Manfred Roth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院士、中科院物理所沈保根院士等为客座教授。学院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到目前为止,向企业转化高科技项目十余项,转让费数百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学院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在“正德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桂电精神的引领下,以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材料、材料成型加工与控制、电子信息功能高分子材料为专业特色,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发展方向,又具有电子信息特色的发展之路。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物理与化学(02)材料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
招生人数: |
50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3)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6)物理化学 |
备 注: |
|
为了能让大家更加了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更好的复习,考研网特地推出了201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备考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院概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2001年,原为材料研究中心,2004年更名为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7月正式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机构设置有:材料教研室、材料成型及控制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和物理实验中心……【阅读全文】
二、师资队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队伍
三、招生专业目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四、初试参考书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五、复试方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各学院复试安排
六、调剂信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七、考研经验
研友对调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考生的一些建议
一、复试时间
2015年4月2日
二、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传国
组员:孙立贤 王仲民 陈国华 韩飞雪 彭英
秘书:何木芬
三、复试内容和方式
1、专业课知识考核。考核方式:笔试(满分100,时间180分钟),占复试成绩的40%。笔试科目详情见http://gra.guet.edu.cn/show.aspx?Id=311。
2、综合素质的考核。考核方式:面试,满分100分,时间约15分钟。占复试成绩的60%。考核内容包括:根据现场提供专业英语试题进行朗读与口头翻译;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个人素质(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兴趣爱好、理想抱负、健康状况)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作为录取的一个重要依据,凡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同等学历考生除参加上述两方面的考核外,还必须参加复试专业本科阶段两门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各占100分。该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供录取参考,其中任何一门低于60分,视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4、复试总成绩计算
1)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40%+综合面试成绩×60%。
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
2)考生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5、学院按考生复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并向研究生院提交录取名单,并公示。
四、复试流程
1、研究生院报到时间:4月1日
地点:东区2教407教室
(具体携带材料和在研究生院招生主页上公布第一批复试的相同,请考生关注。)
2、材料学院报到时间:4月1日
考生到研究院报到后,即可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到
地点:花江校区四教5楼4503会议室
1)交复试报到证,交政审表;
2)填写复试情况记录表、登记表;
3、专业课复试、综合面试
1)专业课笔试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9:00—12:00
笔试地点:花江校区2教401教室
2)综合面试时间:2日下午2:00开始。
面试地点:待定
(具体的面试地点将在2日上午花江校区4教503会议室公布)
4、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1)金属工艺学2015年4月3日上午9:00—12:00,
2)材料化学2015年4月3日下午2:00—5:00
面试地点:花江校区4教502教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2材料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813材料科学基础或816物理化学 |
备 注: |
224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或 225高分子化学 或 239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系统、深入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能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物理与化学
2. 材料学
3. 材料加工工程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迟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要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培养环节,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0.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必修课包括学术讲座、文献综述等。
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导师负责根据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
3、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组(或导师)负责制,原则上都要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设置(五号,黑体)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应修学分 |
公共
学位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学位 |
1 |
18 |
1 |
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学位 |
1 |
18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学位 |
2 |
36 |
2 |
6 |
英语 |
学位 |
3 |
64 |
1 |
专业英语 |
学位 |
1 |
32 |
2 |
基础
学位课 |
最优化计算方法 |
学位 |
3 |
48 |
1 |
3 |
专业
学位课 |
材料结构与性能 |
学位 |
3 |
48 |
1 |
9 |
材料制备技术 |
学位 |
3 |
48 |
1 |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
学位 |
3 |
48 |
2 |
固体物理 |
学位 |
3 |
48 |
2 |
必修课 |
材料科学实验 |
必修 |
2 |
32 |
2 |
4 |
学术讲座 |
必修 |
1 |
10次 |
1、2 |
文献综述 |
必修 |
1 |
16 |
3 |
限选课 |
先进无机材料与物理性能 |
选修 |
2 |
32 |
1 |
6.5 |
薄膜物理与制备技术 |
选修 |
2 |
32 |
1 |
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 |
选修 |
2 |
32 |
2 |
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
选修 |
2 |
32 |
2 |
相图与材料热力学 |
选修 |
2 |
32 |
1 |
电化学原理及测试技术 |
选修 |
2 |
32 |
2 |
新型能源材料 |
选修 |
2 |
32 |
2 |
|
有机波谱分析 |
选修 |
2 |
32 |
2 |
|
高分子材料选论 |
选修 |
2 |
32 |
1 |
|
高聚物改性与成型新方法 |
选修 |
2 |
32 |
2 |
|
安全教育 |
选修 |
0.5 |
8 |
2 |
|
任选课 |
从全校公共任选课中选修至少1门人文社科 |
1 |
备注:额定学分为30.5学分,其中学位学分19学分。 |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于文献综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学生的录取专业相关,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可结合导师的科研,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分量和难易度。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教研室(或研究所)或科研小组讨论通过,所在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备案。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在撰写论文前应向教研室(研究所)或科研小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和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审查同意后即可正式撰写论文。硕士论文必须在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新见解、新内容。导师要定期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给予有力指导。
学位论文完成后,方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规定的办法进行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说明:
1、公共课按模板的顺序排列,其它每一模块的课程按开课学期顺序排列。
2、字体:正文为5号、宋体;小标题5号、黑体;大标题3号、黑体。
3、本学院不同专业设置的同一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
4、如有某课程是本学院不开设,而要同其它学院一起上课的,设置的学期应在相同学期。
一、 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方法,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符合市场紧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加工成型与制备新技术
2.功能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
3. 电子材料与器件
4. 新能源材料与电源技术
5.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
三、学习年限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迟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与要求
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要结合专业实践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2、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五、学分与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环节包含课程学习和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两部分,总学分不得少于30.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必修课包括学术讲座、专业实践等。
2、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重要的教学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一般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后开始专业实践,持续时间至少为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一年。
首先,学生在专业实践前应制订专业实践计划。一般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并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各学院汇总后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内报研究生学院培养办。
其次,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应解决有研究意义、有一定难度且主题明确的实际问题,同时深入企业,体验企业的文化和运作方式。
最后,学生在专业实践结束后应进行总结,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并填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简称“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学生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应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各学院汇总后于第四学期结束前2周内报研究生学院培养办。学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不及格,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学 时 |
开课
学期 |
应修
学分 |
公共
学位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学位 |
1 |
18 |
1 |
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学位 |
1 |
18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学位 |
2 |
36 |
2 |
6 |
英语 |
学位 |
3 |
64 |
1 |
专业英语 |
学位 |
1 |
32 |
2 |
基础
学位课 |
数值分析 |
学位 |
3 |
48 |
1 |
3 |
专业
学位课 |
材料工程案例分析 |
学位 |
3 |
48 |
1 |
6 |
材料制备技术 |
学位 |
3 |
48 |
1 |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
学位 |
3 |
48 |
2 |
必修课 |
材料科学实验 |
必修 |
2 |
32 |
2 |
7 |
学术讲座 |
必修 |
1 |
5次 |
1、2 |
专业实践 |
必修 |
4 |
64 |
3、4 |
限选课 |
材料成型技术与模具 |
选修 |
2 |
32 |
2 |
6.5 |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
选修 |
2 |
32 |
1 |
先进无机材料与物理性能 |
选修 |
2 |
32 |
1 |
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 |
选修 |
2 |
32 |
2 |
电化学原理及测试技术 |
选修 |
2 |
32 |
2 |
新型能源材料 |
选修 |
2 |
32 |
2 |
高分子材料选论
|
选修 |
2 |
32 |
1 |
有机波谱分析 |
选修 |
2 |
32 |
2 |
安全教育 |
必修 |
0.5 |
8 |
2 |
任选课 |
从全校公共任选课中选修至少1门人文社科 |
1 |
备注:额定学分为30.5学分,其中学位学分16学分。 |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于文献综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学生的录取专业相关,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教研室(或研究所)或科研小组讨论通过,所在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备案。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在撰写论文前应向教研室(研究所)或科研小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和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审查同意后即可正式撰写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在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新见解、新内容。导师要定期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给予有力指导。
学位论文完成后,方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办法进行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与理学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6》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
专业名称 |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
研究方向 |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
初试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系所代码 |
系所名称 |
学位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码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2 |
材料学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3 |
材料加工工程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4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1 |
不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2 |
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