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福建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群]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以下简称“思政部”)是直属学院领导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机构,主要承担全院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等工作。思政部的前身是2003年9月年成立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公共课教学研究部。2012年 9月,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将原来公共课教学研究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研室更名为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思政部下设“两个中心”——网络教学指导中心、实践教学指导中心;“两个教研室”——思政理论课教研室、形势政策课教研室。面向本科层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及相关选修课程。
思政部教师队伍由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团队。
几年来,思政部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贯彻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课程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截止2012年底,获得多项课题立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十二五”发展规划,思政部将继续秉承“厚德励进、博学自强”的校训,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继续拓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狠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推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学府南路
联系电话:0591-22868775
邮编:350108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学府南路 联系电话:0591-22868775 邮编:350108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学院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改及科研等工作,下设“五个中心”和“五个教研室”。“五个中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道德与生涯发展研究中心、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指导中心。“五个教研室”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室、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介
一、历史沿革
本教研部的前身是原马列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研室,此后,随着承担课程的变化而不断调整,2006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设置方案的有关规定,成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2008年秋季根据教育部课程要求变化,再次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2011年5月成立独立建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
二、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5人,形成老中青梯次队伍合理、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三、课程和学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承担全校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硕士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工作,并承担本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相关、相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相关专业课。
1993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程。1998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建成校优秀课程、省优秀课程。2005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成为校精品课程。201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2013年,获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省级教学团队。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开放相伴相随,与推进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密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发展已经积累了坚实的基础。
四、科研创新
近年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的教师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目。有10余篇论文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科学社会主义》《光明日报》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在社会科学文献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编著5部,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组织的“四个一百”精彩教案、论文、课件等表彰。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简介
一、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秋建立的福建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组。2006年,根据中央05教改方案,成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2011年5月成立独立建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
二、师资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导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1 人。本教研部一直是全国省属师范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会会长单位、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及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会的会长单位,并是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三、课程和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公共课程,并承担本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相关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全校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和硕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前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著》(专业课),在1997年均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200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荣获福建省精品课程,200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获福建省级精品课程。在学科建设方面,2000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点,并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被评为校重点学科。
四、科研创新
2006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特别委托项目5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15项。科研成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数十项。2008年在省教学课件评奖中,获1项一等奖,在省教案和案例评奖中,各获1项一等奖。同时注重在为实践服务中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本教研部教师受聘担任福建省纪委特邀研究员、省委政策研究室内特邀研究员、省总工会顾问,受聘担任福建省理论研究与宣传专家、福州市社科理论专家,并受聘担任省委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受聘担任省委教育工委理论宣讲团成员。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简介
一、历史沿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经历了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毛泽东思想概论教研室的发展过程。2006年,根据中央的05教改方案,更名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2011年5月成立独立建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教研部教师现任福建省党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等职。
三、课程和学科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课程,并承担本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相关专业课。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福建省级精品课程。
教研部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集体备课常抓不懈,不仅析重点、释难点,注意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理论成果,还鼓励教师发挥各自研究特长,相互学习,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①重视教学改革。尽管本教研部教学工作量较大,既要承担全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学院大量的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本教研部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到教学方法的变化。结合承担的多项教改课题,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收效。② 教学效果好。本课程的教学在学生中反映很好,获得较高好评价。在学校教务处设置的“学生网上评课系统”中,每学期学生对本课程每位老师的“期中满意度评价”成绩优秀。③ 同行影响较大。2009年本课程就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在不断地建设完善。在全省骨干教师的培训中,本教研部多位教师承担宣讲任务,教学效果好。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校际交流活动中,教研部老师也多人次到兄弟院校讲课交流。青年参加全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④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认真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几年来组织的实践活动有“闽西苏区行”、“厦漳海西行”、“建宁、宁化老区行”,学生受益颇大。此外,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研部组织参观有关展览的实践教学也深受学生好评。
教研部2012年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俞歌春教授2011年评为“福建省师德标兵”; 2006年评为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李湘敏教授曾获第七届“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校教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获校“巾帼建功”奖,授予校“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李颖副教授获得2008年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1年首届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四、科研方面
教研部全体教师坚持科学精神,认真钻研专业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在“以教学为本,认真做好课程建设,以科研为基,积累专长促教学”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
本教研部主持并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3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教育厅课题9项,以及多项横向课题。同时,本教研部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论文入选全国党史学会纪念建党80周年、入选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福建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理论研讨会,并在大会发言,获全省高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多篇论文入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军区举办的“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理论研讨会”。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简介
一、历史沿革
思想政治教育系前身为政治教育系,创办于1960年。在50多年的办学经历中,政教系的名称几经变化,1995年更名为经济法律学院、2003年学校成立公共管理学院,政治教育系也更名为思想政治教育系归属其中,2011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划归该院。
二、师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共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6人,有9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该系教师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业务素质高,硕果累累。3人先后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荣获“福建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1人荣获“福建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人荣获校“师德之星”荣誉称号,多位年轻教师在校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得过殊荣。
三、教学科研业绩
该系教师传承政教系的优良传统,争先创优,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教学工作上,该系主要负责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工作,全系教师不仅勇担重任,而且精益求精,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师范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去。该系教师不仅承担了主要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且积极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上,不仅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还积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在科研工作上,该系勇于创新,屡获佳绩。学院组建三支科研创新团队,3个团队的带头人都来自该系。其中,陈永森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得“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近5年来,该系教师主持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其他各类项目10多项。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合)著10多部,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政府、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监察学会等颁发优秀研究成果奖。
四、社会服务
该系教师还利用专业所长积极为社会服务。多位教师每年参与福建省高考试卷(文综)政治卷的命题或审题工作,6位教师担任省级学会的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等领导职务,多位教师参与福建省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培训基地的工作。
五、集体荣誉
2013年被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教育厅命名为福建省教育系统 “五一先锋岗”。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简介
一、历史与传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历史悠久,其初创可以上溯到上一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福建师范大学“德育教研室”。1993年前后“德育教研室”并入“马列部”,改名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研室”、“法律基础课”;2002年前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时,思想道德修养教研室并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教研室”;2006年“法律基础课”教研室并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教研室”。201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分离时,本教研部独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部”。
二、地位与影响:
本教研室自1980年成立至今,一直是福建省《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带头单位之一。吴亦仙、许仁福、李淑贞、王信泉、林凤章、陈志等,先后担任了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分会的会长、副会长等职务。我教研室教师曾担任的省统编教材的的主编、副主编达十几人次。其中李淑贞主编《思想道德修养》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我教研室开展的国家课题“港台思想对沿海青年的影响”、“福建高师中华美德教育研究”、“辩论式——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学、中学、小学的德育相互衔接问题”等产生较大影响,出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等专著4部,
十多人次的教学论文获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年会”与会论文一、二、三等奖。
三、当前的建设:
目前,我教研部有教师7名,教研部主任陈志。近年来,本教研部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承担教育部培育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探索;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础课教、学、考一体化改革探索;
开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网络化时代文化冲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问题意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等教学改革研究,致力于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四、教育的理念:
根据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把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
五、取得的成效:
初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拓展课外活动、注重社会实践、师生互动并辅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较完善的、有特色的、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使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同度高、学生满意度和综合评价优良。2006年,我教研室获得福建省精品课程建设立项,2007年11月,我教研室教师代表全省同行接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和省教育厅领导的听课检查,赢得领导的赞扬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2008年,我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课件获得教育厅主办的“精彩教学课件评比”获一等奖,200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学实践考察报告》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一等奖, 2010年我教研室教师获得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3年,我课程杨林香老师获得教育部全国教学能手称号,2014年福建省陈副省长来调研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我教研部杨林香代表学校开设精彩一开课公开课,受到高度评价;2014年我教研部的教案、课件、教学论文、精彩一课视频等五项,获得教育厅一登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优秀奖一项。另有吴秋兰的精彩一课入选教育部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视频展播。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英文)名称: Theory of Marxism
一、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它与 “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 研究方向等一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05年增设的,归属于法学门类,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二、学科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规律,其根本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中强调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力,形成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话语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三、学科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论表达,是关于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分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它要求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及马克思主义方法学研究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向,旨在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历史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有密切联系,但它更侧重于思想史、学说史的研究角度,包括思想来源、理论传播、形成和发展过程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必须强化世界视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和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别史和阶段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专题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特别是研究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学科。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展开。该学科在研究中需要联系中国的历史实际和现状,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实际,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有所不同,它注重整体性、总体性研究,着眼于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研究,而不局限于历史或现实的某个领域、方面、事件的具体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人物的思想和著作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和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等
(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是指世界其它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和研究,其中包括国外共产党、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上的运用和发展,从文本、理论和流派等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是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的发生、演变及基本思想的学科。这个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有密切联系,但它侧重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既考察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联系,又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世界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它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研究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自觉以某种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法制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对其成员和国民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本质和规律,以期教化和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研究;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引导研究等。
(六)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是指中国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重大而根本的问题,比如,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其他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发展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是专门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学科。这个学科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紧密联系的,它不是具体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具体人物、具体事件,而是着眼于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该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侧重于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把握。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研究等。
四、培养目标
1.学士学位
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接受一定的科研训练,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恪守学术规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能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人才。
注:目前本一级学科只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中有学士学位。
2.硕士学位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3.博士学位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要求掌握两门外国语,其中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相关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