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
Add 中央财经大学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金融学的研究生。
因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中央财经大学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金融学的研究生。
因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主教楼9层 邮编:100081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 丁香园1号楼3层 邮编:102206
王广谦,男,汉族,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山东人。中央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1979年9月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1983年7月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1996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986年9月-1989年9月借调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咨询研究工作,1987年4月-1987年6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任教,1987年评为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92任教授。并于1988年、1993年分别担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1996年学校更名后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2003年6月起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主要社会职务: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经济学总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经济管理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经济与金融发展等。2001、2005年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82年以来,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相关文章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主编)、《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主编)、《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经验与转型模式》(合著)等10余部,主编教材《中央银行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当代西方金融理论》等4部。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欢迎查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导师魏建华简介
教育背景
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曾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系,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财政系、图书馆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工作。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教授
承担课程
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财政与金融
研究领域
货币银行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公共财政理论
学术成果
在学术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译文近10篇;出版译著两部,主编教材一部,合著专著一部;参与课题四项。
近年来的主要成果有 :
《中央银行立法与遏制通货膨胀》,发表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五期,该文被收入《“八五”全国社科论文集》中;
《制胜全球―跨国公司策略》,译著,1999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被确定为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
《资本市场发展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1999年中国资本市场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本人为主要撰稿人之一。该书获200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市场创新:建立中国的风险资本市场》,发表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九期,该文被《中国信息报》等多家报刊、杂志转载;
《“紧箍咒”能否“箍紧”上市公司》,发表于《瞭望周刊》2001年10月15日,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全文复印刊登。 复试第一天是资格审查,我去的很早,是证券投资的第一个,交了各种表格,还交了奖状复印件,虽然这些东西占的分很少,但至少能给老师一个好些的印象吧。接着就去主教学楼看书了。
第二天上午笔试,选择题很难,感觉单选只会大半,多选只会几个。名词解释和热点有些关系,比如QDII 比如资产证券话,都是最近比较热的东西,我写的时候就和现实做了结合,比如写QDII时,我同时还提到了被清盘的民生银行的港基直通车,资产证券化时就提到了次级债问题和此相关等等,不过写的有点多了,害我最后一个大题只草草写了几句话。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才是。后面的简答什么的基本书上都有,有些也和热点有关,比如发展消费者信用的意义等,这个和次级债也有点关系。
论述题也有和现实相关的比如人民币升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等。这些题目,大家可以在找到的,我也就不细说了,这里要说三点注意的,第一,书要好好看的,比如金融市场学,我觉得公式太多,不可能考,就没有怎么仔细看,结果考了好几道题就在前十页。第二。历年的题好好研究下,特别是选择题,知识点可能重复出现,问题是我当时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在哪本书上,所以虽然考到了,也见过,但是依然不会做,就蒙了,第三,很多热点问题会结合书上的知识点出现,大家平时可以了解以下,也好有备无患。
下午是英语口试,依然很紧张,带队的哥哥姐姐人很好,一直鼓励我们。英语比重很小,而且分的差距不太大,进去先自我介绍,然后抽题目两人对答,只要别太冷场,不管讲的是什么,一直讲下去,别停掉,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的题目是,你是否相信算命?了解了下,题目范围非常广泛,基本很难猜中题目的。
第二天上午专业课面试,因为我是最后几个,估计老师都累了,基本没有问我什么问题,我就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抽了三个题目“什么是融资融券公司”“什么是存托凭证”“什么是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和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后面两个在金融市场学书上有,答的比较顺利,但第一个个我不太清楚,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大体解释了一下,然后出去了。 整个流程就是这样了。复试的成绩还可以。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写的流程,有些东西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复试的卷子一定要做及格,这个很重要。比如复试的选择题的确是有题库的,所以以前的题目尽量弄懂。比如有些当时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选择题,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是和金融经济学有点关系的……总之大家选择中财就是选择了一条等待之路,因为中财出成绩出分数线是出了名的慢半拍,所以,确定能上的人要好好看书,确定上不了的要快联系出路,半中间的人,很痛苦,我很理解,要两手抓,既要联系调剂,更要好好看书准备,因为一切都有可能,先放松下,好好过个年,然后再加油奋斗一把吧!新年快乐,祝愿大家好运。 学校介绍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财、央财、中央财大、中财大,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实施院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联盟成员,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高校。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现有学院南路和沙河两个校区。立校以来,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中央财大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源源不断的智力贡献。
专业介绍
金融学是中央财经大学最早建立,也是学科规模和社会影响最大的学科点之一,曾在2002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作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的主要建设单位,金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7人,讲师1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25人,行政教辅人员20人。学院拥有一批具有突出社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其中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2人、全国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2人。学院还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Stiglitz、John Williamson、Barry Eichengreen、Wing Thye Woo在内的多位国际著名经济(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家担任名誉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吴晓灵、戴相龙、吴念鲁、李扬、谢平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荣誉教授、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拥有一支以金融学系为主体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等基本原理,深入掌握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洞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金融管理及实际操作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或内容 |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国际金融与金融组织研究
03.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04.金融史
05.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
专业课:金融学一 |
1、《宏观经济学》--[美]N·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美]哈尔·R·范里安著, 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第六版)
4、《寿险精算原理》--李晓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第二版)
5、《非寿险精算学》--杨静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参考书目
1、《宏观经济学》--[美]N·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美]哈尔·R·范里安著, 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第六版)
4、《寿险精算原理》--李晓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第二版)
5、《非寿险精算学》--杨静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学费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杜惠芬: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运行等。曾主持校(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级课题《基金投资组合管理策略研究》、横向课题,《开发性金融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横向课题《“十二五”时期丰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横向课题《中央预算单位培训费开支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
左毓秀: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货币信用理论、信托、融资租赁。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货币银行学》主讲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信托与租赁》主讲教师。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研究参考》《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经济研究资料》等发表论文十多篇。
李德峰: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民泰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留(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服务中心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证券业协会教材编写与命题委员会委员、培训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特聘项目评估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房地产金融、个人理财、商业银行经营学和农村金融。广泛参与国际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大型国企等高端培训。近几年主持参与国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项,主编参编省部级以上等教材2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刘向丽,教授
研究方向:计量分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金融风险管理
电话:010-62288607
传真:010-62288509
电子邮件:lxlbxl@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
邮政编码:100081
教育背景
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年4月至2009年6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99-2001)、讲师(2002-2007)、副教授(2008-2013)、教授(2013-至今)职务.
2009年6月至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任教。
研究领域和专长
金融工程、计量分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讲授课程
运筹学;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建模与金融计算;期货与期权。
学术论文
1. Study on the intraday pattern and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among return, volume and open interest —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2015, 28/1: 156-174. (SCI)
2. VaR estimation of China’s futures market, taking SHFE copper futures 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Financial Issues and Economics, 2011, 1: 3-19.
3.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formation spillovers between Chinese copper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8, 387/4: 899-914. (SCI)
4. Novel soliton-like and multi-solitary wave solutions of (3+1)-dimensional Burgers equ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8, 204/1: 461-467. (SCI)
5. 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基于流动性调整的收益率方法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 7:1760-1769. (EI)
6. 基于小波分析的股指期货高频预测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 6:1425-1432. (EI)
7. 房地产对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 8:106-111. (EI)
8.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6:1395-1401. (EI)
9. 基于基差角度的中国铜期货动态套保策略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2, 6: 53-62.
10. 基于ACD模型的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2:268-273. (EI)
11.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管理评论. 2012, 2:48-54.
12. 股指期货与股市联动效应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的证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1:63-68.
13. 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内价格发现功能研究.会计之友. 2011,31:102-106.
14. 中国期货市场高频波动率的长记忆性.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6:1039-1044. (EI)
15. 基于ACD模型的中国期货市场价格久期波动聚类特征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5: 72-81.
16. 基于EXMODEL对日元美元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9: 16-22. (EI)
17. 中国期货市场高频统计特征分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 79-83.
18. 期现货市场间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8, 3: 125-139.
19. 参数法、半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计算我国铜期货市场VaR之比较. 管理评论. 2008, 6: 3-8.
20.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效应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8: 63-80. (EI)
21. GDP两种测算结果差异原因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 2007, 7: 51-63.
22. 带停时的奇异型随机控制问题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16: 96-102.
23. 一类随机优化问题的最优决策. 统计与决策. 2007, 5: 33-34.
24. 带有分红过程的比例再保险最佳控制模型之推广. 山西大学学报. 2006, 3: 249-252.
25. 关于随机控制的最佳控制不存在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6: 706-709.
26. 一类带停时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 6: 193-199.
专著及教材
1. 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 an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Duration Models. Taylor & Francis, 2014.
2. 中国大宗矿产品来源和应对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3. 中国期货市场微观结构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0.
4. 矩阵理论与方法(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5. 矩阵理论与方法学习指导.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6.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科研情况
201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间信息溢出与风险传染的微观机理、动态模型及其应用.(项目号:71471182)
2013年主持国家开发银行项目—大宗矿产品供需预测—模型架构
2011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项目号:NCET-11-0750).
2011年主持中财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项目:基于时间角度的期货市场流动性分析.(项目号:QBJJJ201003).
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久期理论的期货市场日内风险研究.(项目号:71071170)
2009年主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与波动性风险度量与评价.
2008年主持校基金项目:我国期货市场高频模型及统计特征研究. (项目号:092502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领域知识驱动下的金融数据流异常模式研究
参与校青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与管理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战略性资源国际定价权研究.
参与国家统计局项目:关于沿海地区新农村和谐社区统计指标设置及评价方法研究.
参与中科院-格林期货公司项目:中科-格林商品期货指数编制.
教改项目及论文
2007年主持校教改项目: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改革一体化设计
2002年主持校教改项目:线性代数远程教学系统开发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一体化改革之浅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95-96.
关于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81.
《线性代数》教学软件研制与开发.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143.
荣誉和奖励
2014年6月,获滋兰数慧优秀教师奖
2013年6月,获涌金教师学术奖
2008年11月,参编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二等奖.
2007年8月,指导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北京市甲组二等奖.
2006年12月,获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联系方式
中国 北京 海淀 学院南路39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86-10) 62280688
传真:(86-10) 62288607
电子邮件:liqingzhang2000@hotmail.com; zhlq@cufe.edu.cn
摘要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曾在荷兰蒂尔堡大学、世界银行学院、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财经教育分会金融专业协作组主任委员、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主席、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证监会第12届发审会委员、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研究内容涉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开放、金融自由化、全球经济失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全球化、汇率制度和货币国际化等。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本(包括主编和合著)。
近年来,作为亚洲经济专家会议(AEP)成员、亚欧经济论坛(AEEF)成员、德国开发研究院(GDI)中国地区协调人等,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挪威、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澳大利亚、巴西、香港和台湾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公开演讲。
教育背景
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年在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进修经济学和国际金融。
工作经历
1987年至今,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87-90)、讲师(1990-94)、副教授(1994-99)和教授(1999-目前)职务。
1995年2-5月,在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at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做访问学者。
2004年9月-2005年5月,在美国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做高级访问研究员。
2005年5月-9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球研究院(Earth Institute at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做高级访问研究员。
2009年2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和亚洲研究院(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讲学。
现任职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团体和机构任职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财经教育分会金融学专业协调组主任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组委会主席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
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亚洲经济专家论坛(Asian Economic Panel)成员
《金融研究》杂志编委
《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编委
《国际经济评论》杂志编委
《金融论坛》杂志编委
《国际金融》杂志编委
《中国外汇管理》杂志学术委员
荣誉和奖励
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201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入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200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4-2005年,获中美富布莱特基金奖学金(高级研究学者);
2005年,《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基于发展中国家相关经验的研究》一书获中央财经大学2002-2005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001年获中央财经大学“安盛-国卫奖励基金”优秀教学奖;
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3、4期)获中国金融学会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2000年获中央财经大学“涌金奖励基金”青年学术奖;
1999年获中央财经大学“华为奖励基金”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2-1998年,多项科研成果获中中央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1996年被评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4、1995、199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1年、1992年,“适度外债规模问题”(《经济研究》1988年第8期)一文先后获中国金融学会首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国金融教育基金“金晨杯”优秀论文奖。
讲授课程
国际金融(本科)、国际金融体系(研究生)、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研究生)、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前沿(博士生)、中国经济与国际金融(留学生)等。
研究领域和专长
国际金融体系、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货币自由兑换、外债理论与政策、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中国对外金融理论与政策等。
承担课题
教育部2014年重大攻关项目“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和风险防范”,(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应急项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主持)
教育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应急课题重大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结构调整”,(主持)。
北京市200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主持)。
教育部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工程《国际金融》课程”,(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度项目“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子课题“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改革”,(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度应急课题“汇率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主持)。
教育部“十五”科研规划课题“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主持)。
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1997年科研课题“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研究”,(主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重点课题“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教育教改课题“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骨干成员)。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科研课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骨干成员)。
中荷国际交流项目“中国金融改革20年回顾”,(骨干成员)。
财政部“八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及政策选择”,(骨干成员)。
国家发改委合作课题“人民币汇率研究”,(骨干成员)。
学术论文(部分)
“对外举债必须考虑经济增长能力” 《金融研究》(87、3)
“适度外债规模问题” 《经济研究》(88、8)
“中国的外债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88.10.30》
“外债管理的目标、政策和体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89、3)
“论外债规模的控制” 《金融研究》(89、8)
“亚洲国家的金融变革” 《亚太研究》(93、6)
“过渡时期中国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5.11)
“《核心原则》将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时报》(97.8.8)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国际金融研究》(98.1)
“关于外资流入的经济学分析” 《国际经济评论》(98.3-4)
“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 《国际金融研究》(98.3/4)
“用系统论观点看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8.6)
“亚洲国家如何走出困境” 《中国外汇管理》(99.3)
“论国际游资的经济影响” 《宏观经济研究》(99.5)
“智利的资本账户开放:一个从失败走向相对成功的案例” 《国际金融研究》(99.5)
“国际游资的监管及制约因素” 《国际经济合作》(99.5)
“国际游资:特征、规模和成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99.6)
“论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利益和代价” 《世界经济》(99.8)
“异常的成功----印尼资本账户开放” 《国际贸易》(99.10)
“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性框架” 《国际金融研究》(99.11)
“加入WTO后中国外汇管理的进一步改革” 《国际金融研究》(2000.5)
“关于现代金融的一些理论思考”,载《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王广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调整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1)
“警惕国际游资流入:判断和对策”,《中国外汇管理》(2003.9)
“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求是》(2003年11月下半月)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形成与缓解”, 《社会科学战线》(双月刊,2003.6)
“关注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扩大”,《国际金融研究》(2004.1)
“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和近期对策”,《国际金融研究》(2004.10)
“调节国际收支顺差 防止外汇储备过度积累”,《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2月3日)。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开放及其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7.3)
“从结构性角度看全球经济失衡”,《中国金融》(2007年6月)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管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7.10)
“评IMF新决定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8.1)
“中国对外经济的失衡与调整”,《国际金融研究》(2008.1)
“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
“出口是否促进了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0.4)
“量化宽松Ⅱ冲击与中国的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1.1)
“G20峰会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中国外汇》 2011年第23期
“资本账户应渐进、有选择开放” 《中国外汇》 2012年第9期
“外汇储备管理与实际汇率制度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
“先内后外,审慎开放” 《财经》 2012年3月19日
“金融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外汇》 2012年第13期
“转变政府职能 化解产能过剩” 《中国外汇》 2013年第15期
“深化金融改革的顺序” 《中国外汇》 2014年第5期
学术著作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复苏、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稳定》,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基于发展中国家相关经验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理论、政策和经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政策选择》,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中国经济大趋势:1995年》(刘佩琼主编),参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
《动荡•调整•展望----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思考》(高成兴主编),参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000年国际金融报告》(王雪冰主编),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001年国际金融报告》(刘明康主编),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004年国际金融报告》(华庆山主编),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教材与工具书
《国际金融》(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国际贸易概论》,主编,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3 和1998
《中国经济大辞库•金融卷》(戴相龙主编),分卷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国际金融百科全书》(王传纶主编),分卷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国际金融原理》,合著,学苑出版社1989
《国际金融导论》,合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刘光第主编),参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货币银行学》(张玉文主编),参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和1994
《金融概论(修订版)》(王佩真主编),参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In English
(1) PAPERS AND PRESENTATIONS
"Confronting WTO: Thoughts on Further Reform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System",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in English), No.4, 2000, Beijing.
"Financial Reform in China: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Plan and Market", Co-author, Shaker Publishing, 2001, Maastricht, Netherlands.
"China's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Repercussions of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o-author, the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KIEP), 2002, Seoul, Korea.
"Coping with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Why and How"?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No 4, 2004, Beijing.
“Effect of China’s Rise on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Economic Changes and Restructuring, with Zhixian Sun, Springer, October, 2008
“China’s Policy Response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fficacy and Risks”, September,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Berlin, 2009.
"The Reform of Foreign Exchange Regime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 Conference Paper, 14th Australasian Finance & Banking Conference, December 17-19, 2001, Sydney, Australia.
“China's Experience with External Trade Reform”, Coauthor, Conference Paper, UNDP Project,February 27-28, 2003, Hanoi.
“China’s External Imbalance: Diagnose and Prescription”, paper presented on the conference "New Monetary and Exchange-Rate Arrangements for East Asia", May 22-27, 2006, Bellagio, Italy.
“Should China Accelerate its Liberalization of Capital Account?”, June 25-26,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gulation, China Task Force, IPD of Columbia University, Manchester.
“Is the Pessimism on Chinese Economy Warranted?”, Article for East Asia Forum,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February 20, 2009, Canberr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s and its Impacts on China”, Conference Paper and Open Speech, March 22-23, 2009, AEP, Jakarta,
“Reform of the Global Reserve Currency Regime: Some Issues and the Choices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ward a World Reserve System”, organized by 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in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Friedrich-Ebert-Stiftung, Conference Paper, November 6, 2009, New York.
“China’s Adjust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Growth Strategies for Asian Economies” run by Faculty of Economics &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Malaya on, Conference Paper, November 24-25, 2009, Kuala Lumpur.
“Towards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Why and How?”, Open Speech, Regional Outlook Forum 2010,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anuary 7, 2010, Singapore.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Structural Reform in East Asia”, note for the Asia G20 Roundtable Discussion on “Rebalancing Asian Growth: Challenges of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e Role of Exchange-Rate Policies”, October 4, 2010, Seoul.
“Towards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Why and How?”, Presentation for the workshop on “Trade Policies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rganized by DAAD Partnership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University of Jordan, November 2-5, 2010, Amman.
“Reform of Global Reserve System and China’s Choice”, Presentation on “Reforming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 jointly run by School of Finance with CUFE and the 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with Columbia University, March 18-19, 2011, Beijing.
“Reformin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 Chinese Perspective”, Presentation and Open Speech, on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s & Agendas” run by Kore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Asian Development Bank, March 22, 2011, Seoul.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with Jie Li),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June, 2011, Berlin.
“Global Imbalance and Its Rebalance”, Open Speech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Asia’s Turning Point” jointly run by ADB-KIEP-SNU, June 30, 2011, Seoul.
“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Why and How?”, Presentation on ADBI-IEA Panel Sessi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sian Perspective”, The Triennial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4-8 July 2011, Beijing.
“The Role of Capital Control in Dealing with the Surge of Capital Inflows in EMs”, Note for conference on “Managing the Capital Account and Regulat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A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 August 23-24, 2011, Rio de Janeiro, Brazil.
“Do Hot Money Inflows Fuel Asset Bubbles in China?” (with Zhigang Huang), Paper on “Financial Stability in Emerging Markets: Dealing with Global Liquidity” jointly run by School of Finance with CUFE,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d GIZ, October 21, 2011, Beijing.
“Towards a Stab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Speech on the Shadow G20 Workshop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Advisory Group (IPAG) “Threats to the Global Economy: Debt, Currency, Banking and Structural Change”, jointly run by ADB and Earth Institute with Columbia University, 29-30 October 2011, Reid Hall, Par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and its Possible Impacts”, Japan Daiwa Institute Panel Discussion, Nov 28, 2011.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Past and Shaping the Future” (with Xiaofen Tan), in “A New Economic Growth Engine for China” (edited by Wing Thye Woo and others), World Scientific Press, June, 2012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its Lessons to Myanmar”, lecture to senior officials in Myanmar Central Bank, July 5, 2012.
“Towards a New Norm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hy and How?”, speech at the 15th 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 run by Korea Financial News, April 23-24, 2014, Seoul.
“Reformin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dited by Sung Jin Kang and Yung Chul Park, Routledge Press, February, 2015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with Kunyu Tao), in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Achievement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edited by Barry Eichengreen and Masahiro Kawai),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and Asian Development Bank, February, 2015.
(2) COMMENTS
Comment on "On the Renminbi: The Choice between Adjustment under a Fixed Exchange Rate and Adjustment under a Flexible Rate" by Jeffrey Frankel, AEA meeting, Jan 6, 2006, Boston.
Comment on "What East Asian Countries should do to address global saving-investment imbalances" by Anwar Nasution, AEP meeting, March 20, 2006, Seoul.
Comment on "Whither Should the Asian Financial Integration Go?" by Yong-Chul Park, AEP, September 29, 2006, Tokyo.
Comment on “China: Learning From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by Yongding Yu, Conference on “Ten Years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Vulnerabilities of East Asia”, February 26-27, 2007, Bangkok.
Comment o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Crises, and Economic Growth” by Inkoo Lee and Jong-Hyup Shin, AEP, April 9-10, 2007, Washington D.C.
Comment on “Ten Challenges China is Facing with”, December 7-8, AEP, 2007, Tokyo.
Comment on “Optimal Amount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by Hongzhong Liu, AEP, April 25-26, 2008, Seoul.
Comment on “Causes and Remedies of China’ External Imbalances” by Huang Yiping and Tao Kunyu, AEP, March 23-24, 2010, Seoul.
Comment on “The Global Impact of Chinese Growth” by Ippei Fujiwara, Keisuke Otsu and Masashi Saito,AEP, September 12-13, 2010, Tokyo.
Comments on Masahiro Kawai’s Paper at the Reserve Currency Reform Workshop by ADBI and CCIEE, November 26, 2010, Beijing.
Comments on “Rebalancing and Sustaining Growth in the PRC” by Ligang Song, at ADB and CCER Conference on “Middle Income Trap China is Facing With”, February 25, 2011, Beijing.
Comments on “Policy Cooperation in the Euro area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y Stefan Collignon, ADBI annual conference, November 2, 2011,Tokyo.
Comments on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 Debt Sustainability in the US, Europe & Japan” by Sandro Momigliano, Jun Saito and Jacob Kirkegaard, December 9-10, 2011, Seoul.
金融学 [0202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
-
所属学院:金融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国际金融与金融组织研究 03.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04.金融史 05.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
招生人数: |
31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课:金融学 |
金融学术型大类招生 |
《金融学》 |
李健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第三版) |
(金融学院) |
《金融市场学》 |
张亦春、郑振龙、林海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第五版) |
|
《金融工程》 |
郑振龙、陈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第四版) |
|
《商业银行经营学》 |
戴国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第五版) |
|
《国际金融》 |
张礼卿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第二版) |
|
《公司财务》 |
刘力、唐国正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第二版) |
昨晚得知拟录取结果之后,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现在发帖给学弟学妹们聊聊经验,情况因人而异,大家各取所需。
►个人简介
本人是二战的,初试410+,政英67.71,数学150,专业课120+;其实去年也进入了复试,但是跨专业考金融又没怎么看复试教材导致被刷掉,心有不甘,选择再战,所幸今年如愿,在此想要跟大家考研选专业时一定要想清楚,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最能坚持的,这样就会全力以赴。
►数学
本人数学基础较好,一战140+,二战150,大家复习时要注重基础,3.4月时可以先看看同济版的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线代的教材,有时间就做做课后习题,5月就要开始李永乐全书的复习了,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全书者得天下,看书时不要只重速度不重质量,一定要联想到之前看的基础课本里的点,想不起来就多翻一翻,最迟三个月看完第一遍。
到了8月就要马不停滴的进行二轮复习,这一轮要注意标注难题,可以建一个错题集,以供最后复习参考。十一时数学全书就已经看了两遍,可以多看一看自己易错易混淆的地方,这时可以做一做660题,主要是一些基础的选择和填空题,我觉得这本书挺重要的,两年我都用了,里面的题可以帮助我理解基础定理公式,其实题并不简单,做过的都知道。
到了11月就开始真题了,差不多4天一套吧,每套题都要模拟考场,坚持三个小时,早上八点到11点,其间不要打岔什么的,这样到了考场才不会紧张。到了后期题做完也懒得看全书,就可以买400题来做,这个就随意了,我一般三个小时都做不下来,很有难度,遇到难得不要钻牛角尖死磕,看看答案分析下思路就行。临考几天就不要做了,看看之前的错题集,放松脑袋。
►英语
15年的英语1真心有点难,可能赶上5年一改革吧,明后年应该难度都不会超过今年了。老生常谈,得阅读者的天下,前提是单词基础过硬,一定要坚持看单词,而且是善于使用零碎时间。本人六级600+,所以刚开始考研时比较傲娇,单词也就过了一遍就开始做阅读,阅读做了不少,张剑150基础,真题也做了几遍但是做题太浮躁沉不下心,这是做阅读大忌,各位切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年分数不高,68;第二年心真的静下来了,老老实实看单词,做阅读,我是先做150,做的时候看状态,状态好遇到读的懂的就多做几篇,读不懂就放着,等以后真题做完了再回头来做。
真题要好好做,最好拿铅笔做以后可以擦掉,我一般是下午2点开始做四篇阅读,第二天仔仔细细分析两篇,包括翻译、长难句理解和单词,第三天再两篇,把精华的句子和句式抄下来以后可以当做作文模板,翻译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做做。
作文就在11月开始准备吧,我不太喜欢新东方老师的作文参考书,总觉得很空洞,我记不住;二战时就用了星火的作文模板,很喜欢里面的句式表达,我记得也快。作文就是要先背书,背个十几篇,一定要用脑子记,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背完之后就自己试着写几篇,跟同学交换互批,再跟范文对比,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这样,要有耐心和毅力,慢慢的磨自己的作文功。
►专业课
中财的专业课真心不难,但是很琐碎,要把教材认认真真全面的看个几遍,我觉得政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就是真题重复率超级高,我在临考前中午看的几道题居然都中了。但这不等于只看真题就行了,书还是要多看,因为14年就出了选择题,选择就是书里面的细节题。15年到没有选择,都是名解简答论述。对政经强推逢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详解》,课后答案全部都有,后期还可以参考跳跳蛙的知识点提要,最后就是真题要重视。西经比政经好理解,就是高鸿业的两本宏微观,但是要想考的高,还要看一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而且微观要仔细看书,不放过一个细节,宏观有理解难度,对不理解的不要糊弄过去,搞清楚才行。可以参考历年真题,把每道真题都搞懂就是我们的目的。当然还要不断巩固复习。
以上就是我的复习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专业名称:金融学 专业代码:020204 门类/类别:经济学 学科/类别:应用经济学
开设专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南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沈阳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商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延安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兰州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专业解析: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兼具很强的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各国和全球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基础上调整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先进金融理论与方法的引入,大大丰富和扩展了我国金融新兴学科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在各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
在本科金融专业下设有金融理论教研室和应用金融教研室,拥有一批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师资,并且在相关学科,如会计学、企业管理设有硕士点,在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本科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从而为相关课程的开设和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共有19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2人,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有3位教师有从事金融工作的经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3位教师担任过相关专业与金融有关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好的硕士生培养经验。近年来,金融专业教师发表了百余篇科研论文。
培养目标:
本学科之旨在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原理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具体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具体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管理实务工作。
研究方向: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 公司金融
2、 金融市场与金融管理
此专业大学排名:
0202 应用经济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参评5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3 |
10034 |
中央财经大学 |
A+ |
4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A |
5 |
10173 |
东北财经大学 |
A |
6 |
10272 |
上海财经大学 |
A |
7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8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9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10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11 |
10421 |
江西财经大学 |
A- |
12 |
10422 |
山东大学 |
A- |
13 |
1052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A- |
14 |
10651 |
西南财经大学 |
A- |
1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6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17 |
1003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B+ |
18 |
10070 |
天津财经大学 |
B+ |
19 |
10140 |
辽宁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2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3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24 |
10353 |
浙江工商大学 |
B+ |
25 |
10456 |
山东财经大学 |
B+ |
26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7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8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29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30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31 |
11482 |
浙江财经大学 |
B+ |
32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B |
33 |
10011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34 |
10125 |
山西财经大学 |
B |
35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3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37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38 |
10273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B |
39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40 |
10327 |
南京财经大学 |
B |
41 |
10357 |
安徽大学 |
B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4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44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45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46 |
10689 |
云南财经大学 |
B |
4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48 |
10240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B- |
49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50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51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52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53 |
10378 |
安徽财经大学 |
B- |
5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55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56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57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58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9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60 |
11799 |
重庆工商大学 |
B- |
61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B- |
62 |
90026 |
军事经济学院 |
B- |
6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C+ |
64 |
10207 |
吉林财经大学 |
C+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C+ |
66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6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68 |
10484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C+ |
69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C+ |
70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71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C+ |
72 |
10592 |
广东财经大学 |
C+ |
73 |
10697 |
西北大学 |
C+ |
74 |
10766 |
新疆财经大学 |
C+ |
75 |
11560 |
西安财经学院 |
C+ |
76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77 |
11832 |
河北经贸大学 |
C+ |
78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C |
79 |
10075 |
河北大学 |
C |
80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C |
81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82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C |
83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8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5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86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87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88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C |
89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90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91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C |
92 |
10671 |
贵州财经大学 |
C |
93 |
10673 |
云南大学 |
C |
94 |
10741 |
兰州财经大学 |
C |
95 |
11287 |
南京审计大学 |
C |
96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C |
9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C- |
9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99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100 |
10069 |
天津商业大学 |
C- |
101 |
10139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C- |
102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3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C- |
104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105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106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107 |
10759 |
石河子大学 |
C- |
108 |
11664 |
西安邮电大学 |
C-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202 应用经济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参评5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3 |
10034 |
中央财经大学 |
A+ |
4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A |
5 |
10173 |
东北财经大学 |
A |
6 |
10272 |
上海财经大学 |
A |
7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8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9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10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11 |
10421 |
江西财经大学 |
A- |
12 |
10422 |
山东大学 |
A- |
13 |
1052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A- |
14 |
10651 |
西南财经大学 |
A- |
1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6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17 |
1003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B+ |
18 |
10070 |
天津财经大学 |
B+ |
19 |
10140 |
辽宁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2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3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24 |
10353 |
浙江工商大学 |
B+ |
25 |
10456 |
山东财经大学 |
B+ |
26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7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8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29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30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31 |
11482 |
浙江财经大学 |
B+ |
32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B |
33 |
10011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34 |
10125 |
山西财经大学 |
B |
35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3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37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38 |
10273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B |
39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40 |
10327 |
南京财经大学 |
B |
41 |
10357 |
安徽大学 |
B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4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44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45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46 |
10689 |
云南财经大学 |
B |
4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48 |
10240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B- |
49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50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51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52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53 |
10378 |
安徽财经大学 |
B- |
5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55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56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57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58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9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60 |
11799 |
重庆工商大学 |
B- |
61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B- |
62 |
90026 |
军事经济学院 |
B- |
6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C+ |
64 |
10207 |
吉林财经大学 |
C+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C+ |
66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6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68 |
10484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C+ |
69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C+ |
70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71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C+ |
72 |
10592 |
广东财经大学 |
C+ |
73 |
10697 |
西北大学 |
C+ |
74 |
10766 |
新疆财经大学 |
C+ |
75 |
11560 |
西安财经学院 |
C+ |
76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77 |
11832 |
河北经贸大学 |
C+ |
78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C |
79 |
10075 |
河北大学 |
C |
80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C |
81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82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C |
83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8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5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86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87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88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C |
89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90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91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C |
92 |
10671 |
贵州财经大学 |
C |
93 |
10673 |
云南大学 |
C |
94 |
10741 |
兰州财经大学 |
C |
95 |
11287 |
南京审计大学 |
C |
96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C |
9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C- |
9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C- |
99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100 |
10069 |
天津商业大学 |
C- |
101 |
10139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C- |
102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3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C- |
104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105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106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107 |
10759 |
石河子大学 |
C- |
108 |
11664 |
西安邮电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金融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8 |
中山大学 |
A |
15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2 |
北京大学 |
A+ |
9 |
厦门大学 |
A |
16 |
东北财经大学 |
A |
3 |
西南财经大学 |
A+ |
10 |
暨南大学 |
A |
17 |
南京大学 |
A |
4 |
南开大学 |
A+ |
11 |
湖南大学 |
A |
1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A |
5 |
复旦大学 |
A+ |
12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A |
19 |
清华大学 |
A |
6 |
上海财经大学 |
A |
13 |
武汉大学 |
A |
20 |
同济大学 |
A |
7 |
中央财经大学 |
A |
14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
|
|
B+等(30个):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河南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西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
B等(30个):宁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深圳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兰州商学院、郑州大学、安徽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
|
C等(20个):名单略 |
2015-2016年金融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
学校名称
|
星 级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181 |
2 |
西南财经大学 |
5★ |
181 |
3 |
中央财经大学 |
5★ |
181 |
4 |
南开大学 |
5★ |
181 |
5 |
厦门大学 |
5★ |
181 |
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5★ |
181 |
7 |
复旦大学 |
5★ |
181 |
8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5★ |
181 |
9 |
上海财经大学 |
5★ |
181 |
10 |
武汉大学 |
4★ |
181 |
11 |
东北财经大学 |
4★ |
181 |
12 |
暨南大学 |
4★ |
181 |
13 |
北京大学 |
4★ |
181 |
14 |
天津财经大学 |
4★ |
181 |
15 |
吉林大学 |
4★ |
181 |
16 |
中山大学 |
4★ |
181 |
17 |
辽宁大学 |
4★ |
181 |
18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181 |
19 |
浙江工商大学 |
4★ |
181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4★ |
181
|
金融学专业考研科目:
政治 英语 数学或者专业课。这个看各个学校决议金融学专业课的初试考的比例多,就掌权势巨子性最高的金融联考来说就要考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有的学校还要考据券投资学以及保险学,但一般大部分数照旧考前三项加考据券以及保险的学校比例少!专业课方面详细科目还要看考什么学校详细而定。必考科目政治,英语,数学,另外从2011年起开始取消金融联考,开始各学校单独命题,得看你具体报考什么学校才知道金融的专业课考什么。
金融学考研参考书:
金融学分为专业硕士和科学硕士,科学硕士的参考书较多,西方经济学参考书与往年一样,即:
1.《微观经济学》(第六版) (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范家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部分为:
1、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黄燕君、何嗣江:《新编国际金融》(第2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戴志敏:《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专业硕士只需看第一本即可,但是西方经济学一样。
金融学不考国际经济学。
金融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