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辅导
Add 北京邮电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北京邮电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辅导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无线大数据 03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医疗应用 0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5智能数据科学与技术 06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7移动网络与智能计算、无线安全 08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10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6G理论与技术 11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 12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 13移动通信 14面向6G的物联网、车联网及机器学习 15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6机器学习与计算图像、多媒体通信 17无线通信与边缘计算,卫星与蜂窝通信融合 18无线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功能材料、信号处理 19移动通信,网络智能化,智慧医疗健康 20移动互联信息处理与智能无线网络 21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22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3视频编码与传输、智能信号处理及其应用 24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5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6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认知和重构 27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8智能信号处理、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 29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0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1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物联网安全 32移动多媒体通信、认知无线电 33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34无人机通信与计算机视觉 35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36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7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高性能计算与多媒体通信 39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 40信号处理与数据挖掘 41无线通信新技术与机器学习 42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未来通信与智能信息处理 44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光传输系统与网络 46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7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48光传感新技术与光信号智能处理 49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0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1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52智能信号处理 53数字视音频通信 54无线网络定位、惯性导航、机器视觉定位 55智能视觉与虚拟现实 56数据科学、行为认知与智能系统 57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586G无线传输理论及方法 59面向物理层安全的信号处理技术 60人工智能、区块链及未来网络技术 61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2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与视频大数据分析 63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01,06,07,09,10,11,14-21,23-32,35,36,40-44,46-48,50-54,56,60,6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02-05,08,12,13,22,34,37-39,45,49,55,57-59,60,6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备 注: |
|
一、 学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也是研究、设计、开发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国内最强大的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为海外学术大师或高级访问科学家;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多个国家级创新群体和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产生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励;为国家信息通信产业、科技和教育输送的博士硕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且在最近一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居第
一。
二、 研究方向
1、 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
2、 信息通信网络
3、 多媒体与网络大数据
4、 无线和移动通信
5、 光通信
6、 网络服务、管理与安全
三、 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解决科学研究与专门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3、 掌握自然辩证法等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具备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拥有人文精神和哲学思维习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4、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语言及编程方法,
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献检索工具查询技术文献。
四、 学制
3 年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应修满不少于 30 学分。学位课和必修环节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要求执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
特别说明:
1、 基础理论课:
已获得数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者,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可凭学士学位证书和大学本科成绩单向研究生院申请免修该类课程,批准免修的课程不记学分。
2、 其他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指硕士研究生在校内、外公开场合做学术报告,参加校、院两级的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听取前沿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至少完成 10 次上述学术活动,其中听取前沿学术报告不多于 6 次,并写出综述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3、 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过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论文答辩者,记
6 学分。
六、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社会和科技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进行选题,并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前成立由同教研室(科研室)或同专业三至五名专家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评审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作出评审意见。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 5000 字的书面报告。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三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连续两次开题报告没有通过者,即终止硕士研究生学业。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按阶段向导师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并进行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在本课题组进行,同时聘请本专业的其他专家参加,中期报告评审小组成员人数为三至五名。硕士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 6000 字的书面报告。若中期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三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中期报告。连续两次中期报告没有通过者,即终止硕士研究生学业。
硕士研究生应按要求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填写开题、中期报告内容并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报告提交到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但不记学分。
七、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1.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论文应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3.除外国来华留学生可用中文或英文书写论文外,其他研究生的论文要求用中文书写。
4. 论文一般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总结、参考文献、缩略语索引和必要的附录。
4.1 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的文本样式详见北京邮电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规定。
4.2 论文的摘要应概述本论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摘要篇幅 500 字(英文 300 词)左右。
4.3 论文的综述部分应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课题前人已有的工作,并对其有所评述,还必须清楚阐明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4.4 论文的主要部分应有以下任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4.4.1 利用前人或本人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有关领域中的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或是某一个较重要的问题的一个环节;
4.4.2 在测试技术、数据处理、工艺方法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改进和革新,并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或改进已有的试验系统,并取得可靠的成果;
4.4.3 将基本的原理应用于相关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 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要求有理论上的论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合著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硕士论文篇幅一般三万字左右。
八、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1. 申请答辩资格
1.1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的学分(不含学位论文学分);
1.2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满一年,完成中期报告满 6 个月,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
(研究院)教务部门;
1.3 按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
1.4 符合《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的条件;
1.5 导师签字同意。
2.申请答辩程序
硕士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研
究院)教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进行学位论文评阅。评阅时间一般不少于四周。
3. 论文评阅人组成
3.1 由硕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研究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两名。
3.2 论文评阅人应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3.3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名为校外的专家。
4.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由硕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研究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三至五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并设秘书一人(由校内教师担任),负责填写
表格及记录答辩相关事宜。
4.1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4.2 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4.3 答辩委员会可以不聘请校外专家参加。
4.4 若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则答辩委员会至少为四人。
5.论文答辩
5.1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后,待评阅意见全部返回,并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组织答辩。
5.2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会中应能正确回答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问题,以及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问题。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按评分标准对学位论文予以成绩评定,并进行投票表决,表决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当“通过” 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并报送学院(研究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九、 学位授予
学院(研究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申报硕士学位人员进行投票表决,获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票者,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并授予硕士学位。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按《北京邮电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办理。
一、复试资格
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报考情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按各招生研究方向或导师组,根据计划招生总人数(不含推免生),按照考生初试总分从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
学术型硕士:我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名单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且初试成绩总分工学310分(含)以上,单科达到或高于34/51的考生,以及满足学校初试成绩要求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的总分在310分(含)以上的调剂考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不多于招生计划的160%。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复试名单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的通过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的学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的、或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的过线考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专业学位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专业学位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不多于招生计划的160%。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复试名单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的通过教育部划定的分数线的学生。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同或相近、或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校内外过线考生。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120%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不多于招生计划的160%。
我院不接受破格参加复试的申请。 学院拥有一支以我国信息理论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周炯槃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教授为院长,以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以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组成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39名,硕士生导师13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2%。学院以信息通信为特色,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和省部级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完成了大批横向科研任务。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招生导师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722 |
|
|
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266人 |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
|
张平、田辉、刘宝玲、陶小峰、冯志勇、张建华、王莹、李立华、崔琪楣、许晓东、邓钢、唐晓晟、胡铮、王强、张治、姜军、张奇勋 |
801通信原理 |
|
02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
郭军、蔺志青、张洪刚、刘刚、徐蔚然、张闯、陈光、刘瑞芳、张彬、肖波、徐雅静、胡佳妮、邓伟洪、徐前方、高升、马占宇、包秀国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
林家儒、郭莉、牛凯、贺志强、许文俊、别志松、龚萍、林雪红、李永华、徐文波、司中威、王思野、董超 |
801通信原理 |
0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
温向明、武穆清、刘勇、廖青、徐春秀、苗建松、郑伟、陈自清、张成良、张智江、Norman Charles Beaulieu |
801通信原理 |
05无线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信息处理 |
曾志民、冯春燕、郭彩丽、张天魁、夏海轮、石晶林、徐强、张同须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6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
刘韵洁、黄韬、崔鸿雁、孙礼、李莉、姚海鹏、刘江、谢人超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7 5G网络与智能云计算 |
郑侃、赵慧、彭岳星、龙航、王健全、吕召彪、舒磊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8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
纪越峰、田慧平、孙咏梅、李慧、王宏祥、黄治同、顾仁涛 |
801通信原理 |
09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
苏驷希、吴晓非、张琳、刘雨、禹可、顾昕钰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0移动通信 |
杨鸿文、常永宇、桑林、王亚峰、张欣、高月红 |
801通信原理 |
11移动互联组网与智能信息挖掘 |
彭木根、纪晓东、靳浩、李勇、孙震强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2移动互联信息处理与新型无线网络 |
彭涛、郭文彬、孙卓、孙少凡、李景春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3宽带和移动IP网络 |
何刚、周文莉、杨洁、刘芳、刘军 |
801通信原理 |
14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
纪阳、裘晓峰、朱新宁、詹志强 |
801通信原理 |
15新型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
王文博、张兴、胡春静、全庆一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6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
门爱东、王海婴、魏芳、石明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7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
纪红、高泽华、孙文生、李曦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8移动通信与系统 |
啜钢、李广成、刘辛越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9无线通信信号处理、信息应用技术 |
孙松林、刘玮、程新洲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0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未来网络 |
罗涛、李剑峰、郝建军 |
801通信原理 |
21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
蒋挺、邹卫霞、陈萍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2认知无线网络、多协议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 |
张陆勇、黄小军、陈佃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3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
王晓湘、张鸿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4通信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及未来网络技术 |
赵成林、许方敏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5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
李绍胜、黄孝建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6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
苏菲、庄伯金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7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
景晓军、李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8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信号处理 |
吕铁军、高晖 |
801通信原理 |
29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 |
尹长川、刘丹谱 |
801通信原理 |
30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
寿国础、胡怡红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1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
孙学斌、李屹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2无线信号处理 |
吕旌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3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
吴湛击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4新一代移动互联电视手机终端和测试技术研究 |
楼培德 |
801通信原理 |
35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
王雷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6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
别红霞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7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
赵衍运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8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
陆月明 |
801通信原理 |
39数字电视 |
陈磊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0无线通信技术、无线Internet应用 |
苏放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1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
谢刚 |
801通信原理 |
42无线通信新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 |
尹斯星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3无线通信、网络电磁空间、大数据分析 |
李书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4光传输系统与网络 |
乔耀军 |
801通信原理 |
45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
彭扬 |
801通信原理 |
46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
游向东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7宽带通信网络与接入技术 |
宁帆 |
801通信原理 |
48宽带通信 |
刘培植 |
801通信原理 |
49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
康桂霞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50图像大数据搜索 |
董远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
此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
|
张平、田辉、刘宝玲、陶小峰、冯志勇、张建华、王莹、李立华、崔琪楣、许晓东、邓钢、唐晓晟、胡铮、王强、张治、张奇勋 |
801通信原理 |
|
02 Web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
郭军、蔺志青、张洪刚、刘刚、徐蔚然、张闯、陈光、刘瑞芳、张彬、肖波、徐雅静、胡佳妮、邓伟洪、徐前方、董远、马占宇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
林家儒、郭莉、牛凯、贺志强、许文俊、别志松、龚萍、林雪红、李永华、徐文波、司中威、董超 |
801通信原理 |
0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
温向明、武穆清、刘勇、廖青、徐春秀、苗建松、郑伟、郑凤 |
801通信原理 |
05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
纪越峰、田慧平、孙咏梅、李慧、王宏祥、黄治同、顾仁涛 |
801通信原理 |
06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技术 |
苏驷希、吴晓非、张琳、刘雨、禹可、顾昕钰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7移动通信 |
杨鸿文、常永宇、桑林、王亚峰、张欣、高月红 |
801通信原理 |
08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
刘韵洁、黄韬、崔鸿雁、孙礼、李莉、刘江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9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 |
曾志民、冯春燕、夏海轮、郭彩丽、张天魁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0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创业;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
纪阳、裘晓峰、朱新宁、詹志强 |
801通信原理 |
11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与应用 |
王文博、张兴、胡春静、全庆一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2面向物联网、互联网的机器学习与智能应用开发 |
郑侃、赵慧、彭岳星、龙航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3大数据计算组网和移动业务应用 |
彭木根、纪晓东、靳浩、李勇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4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
纪红、高泽华、孙文生、李曦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5宽带和移动IP网络 |
何刚、周文莉、杨洁、刘芳 |
801通信原理 |
16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
彭涛、郭文彬、孙卓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7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
门爱东、王海婴、魏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8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未来网络 |
罗涛、李剑峰、郝建军 |
801通信原理 |
19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
蒋挺、邹卫霞、陈萍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0认知无线网络、多协议网络和互联网+及应用 |
张陆勇、黄小军、陈佃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1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
王晓湘、张鸿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2物联网与未来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
赵成林、许方敏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3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
李绍胜、黄孝建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4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
苏菲、庄伯金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5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信号处理 |
吕铁军、高晖 |
801通信原理 |
26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 |
尹长川、刘丹谱 |
801通信原理 |
27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
寿国础、胡怡红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8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
孙学斌、李屹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9无线信号处理 |
吕旌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0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
吴湛击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1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技术 |
啜钢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2新一代移动互联电视手机终端和测试技术研究 |
楼培德 |
801通信原理 |
33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
王雷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
别红霞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5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
赵衍运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6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
景晓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7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
陆月明 |
801通信原理 |
38物联网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
孙松林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39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
苏放 |
801通信原理 |
40数字电视 |
陈磊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1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
谢刚 |
801通信原理 |
42无线通信、网络电磁空间、大数据分析 |
李书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3光传输系统与网络 |
乔耀军 |
801通信原理 |
44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
彭扬 |
801通信原理 |
45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
游向东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46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
宁帆 |
801通信原理 |
47可信无线通信 |
陶小峰 |
801通信原理 |
深圳实验室 |
48宽带通信 |
刘培植 |
801通信原理 |
|
49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
康桂霞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110503 军事通信学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
|
01国防通信技术 |
|
王文博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
02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
景晓军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03无线通信、网络电磁空间、大数据分析 |
李书芳 |
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2016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复试分数线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总分313分(单科36/54)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北京邮电学院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北邮已经成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成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我校自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十一年来,招收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万余人,现已有四千多人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六千多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9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9]33号)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做好二○○九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09]43号)文件精神,我校2009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具体事宜如下:
一、招生领域
2009年我校将在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项目管理 、物流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以及软件工程(此工程领域具体招生办法详见“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七个领域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5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注:考生报考专业领域应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三、报考程序
1、准备证明材料
(1)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一份。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
(2)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各一份。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同时提交认证报告。
(3)下载并填写《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
2、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约为7月上旬。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所辖考区网上报名具体时间和网址由学位中心于6月25日前在学位中心网址(http://www.cdgdc.edu.cn/zz09.html)公布,敬请关注。考生既可在我校指定的省市报名考试,也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的地点报名考试。
(2)报考者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所在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3、现场资格审查、照相及确认网上报名信息
现场照相、确认报名信息时间为7月中旬,具体时间以考生报名所在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公布的信息为准,逾期不予办理。
考生应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携带相关证明及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条件的材料,到指定现场确认点供工作人员审验;同时照相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该表信息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今后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只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办理照相、缴费及确认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
4、学校资格审查及专业考试、相关测试报名
(1)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经本单位人事部门推荐,并加盖公章后持本人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到我校在当地建立的“培养基地”进行资格审核,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同时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认证报告。
(2)我校研究生院负责对考生报考资格的最终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3)2008年报考我校且GCT成绩符合我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可在通过我校资格审查后直接报名参加我校的专业笔试和专业综合面试。
(4)缴纳专业笔试、专业综合面试报名费200元。
5、参加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为全国联考,所考科目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第二阶段为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由我校研究生院负责组织。
(1)全国联考
即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简称“GCT”);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考生当年只可选择我校招生领域其中之一报考。我校根据实际考试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全国GCT考试日期为2009年11月1日,考试时间为3小时。“GCT”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专业考试及相关测试
专业考试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其他相关测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即专业综合面试,着重考核考生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专业笔试和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专业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附后。
2009年11月28日上午在我校及各培养基地进行专业笔试,历时3小时。随后进行专业综合面试,考生需持本人有效证件、“GCT”考试的准考证以及填写完整的《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参加此阶段的考试。
四、录取工作
我校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统一划定分数线,择优录取。2010年3月中旬公布录取结果并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培养工作
1、学制
从入学到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的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5-2年,课题研究及撰写论文的时间为1-3年。
2、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学习。
3、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按照《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
六、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
(1)聘请导师
我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正、副双导师负责制,提倡成立以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为主的指导教师小组。为了坚持实行高等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的精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聘请工作由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正导师必须由我校相关专业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副导师一般应由考生所在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进入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确定导师,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聘请导师登记表”,报我校相关部门备案。
(2)开题报告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来自于工程实践和生产第一线,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开题前成立以正、副导师为主,由学校或企业的老师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3)阶段报告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完成半年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充分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阶段报告由正、副导师组织进行,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并完善学位论文,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6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报告”。
2、论文答辩
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按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阶段报告后,方可到我校相关部门申请答辩,经初审同意后,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审批材料”,三周后方可进行答辩。
3、学位授予及证书颁发
经北京邮电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表决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欢迎社会各界欲攻读我校在职专业学位的有志之士踊跃报名!
各位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同学们:
信息与通信工程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将按照学校统一部署逐步开展。请同学们密切关注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yzb.bupt.edu.cn)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https://sice.bupt.edu.cn)的招生信息。
受疫情影响,目前学院研究生教务科工作人员暂时无法到校办公,在此期间考生如果有事咨询,可以添加咨询qq群,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入群,请各位同学不要重复加群,在群内以接力方式咨询问题,负责老师每天会统一回复。
群号如下: 1:1070247459; 2:1070209848; 3:1070211578。
另外附上学院所有导师组的联系方式,同学们也可以发邮件咨询招生导师。
特此通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20年2月28日
2016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考研复试录取细则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和录取工作即将开始,复试名单将于3月21日在学院网站http://sice.bupt.edu.cn/master/index.htm上公布,请考生自行查询。为了使今年的复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将复试工作安排如下:
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琳院长、杨洁书记,负责招生工作统筹安排
副组长:冯春燕副院长、尹长川副院长、苏菲副院长、赵雪梅副书记
负责指导监督、政策解释、政治审查和考生资格审查等工作
二、复试资格及复试名单确定原则
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报考情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按各招生研究方向或导师组,根据计划招生总人数(不含推免生),按照考生初试总分从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
学术型硕士:我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名单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且初试成绩总分工学310分(含)以上、军事学280分(含)以上,单科达到或高于36/54(军事学38/57)的考生,及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45分,单科不限。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差额复试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的总分在310分(含)以上的调剂考生。复试总人数应为招生计划的120%左右。
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复试名单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且初试成绩总分290分(含)以上,单科达到或高于36/54的学生。专业学位硕士第一志愿过线生源数量不足差额复试的招生导师组,方可以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专业学位型的总分在290分(含)以上的、或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的总分在310分(含)以上的调剂考生。生源不足的招生导师组,第一志愿专业学位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调剂考生排序在第一志愿专业学位考生之后。复试总人数应为招生计划的120%左右。
我院不接受破格参加复试的申请。
三、考生复试时须携带材料
详细内容见北邮研招办网站《复试须知》:http://yzb.bupt.edu.cn/。
其中,加盖公章的本科成绩单请携带2份(一份原件报到时交验,一份面试时交导师组)。考生所交所有材料均需使用A4纸,材料提交后一律不退还。
四、考生参加复试流程
1、网上支付复试费
支付时间:3月21日-3月23日;
支付方式:网上支付
支付网址:http://yjzs.bupt.edu.cn/jf/login.aspx
特别提示:缴费成功后,打印《2016年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仔细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在报到时提交,否则不予复试。
2、网上心理测量
测量时间:3月21日-3月23日;
测量方式:网上先注册后测量,一次性完成。
测量网址:http://psychology.byr.edu.cn/
特别提示:只有完成网上心理测量方可参加报到和复试。
3、考生报到及资格审查
报到时间:3月23日——3月25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为复试考生报到阶段。
报到地点:北邮教二楼425室。
报到时,考生须交验所携带复试材料(详见上面第三条)。材料审核合格视为资格审查通过,学院签发“复试通知书”。复试通知书每人一份,是考生参加复试所有环节的必要有效凭证。
4、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政治面试)
政治面试内容及时间:
(1)心理测试:见2.网上心理测量。只有完成网上心理测量方可参加政治面试
(2)政治思想面试(5分钟左右):3月23日——3月25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
面试地点:教二楼408室、421室、423室(选择其一即可)
考生面试所带材料:复试通知书、政审表、准考证、身份证。
政治面试由学院党委组织进行。
5、体检
时间:3月25日、4月1日、4月8日:上午7:30~10:00
地点:校医院(要求带一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空腹抽血。)
不参加体检的考生,按体检不合格处理。
6、专业笔试
为专业课测试,主要测试考生本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主要科目内容见北邮招生信息网:http://yzb.bupt.edu.cn/content/content.php?p=8_4_26。
考试时间:2016年3月26日下午13:30-14:30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地点:见本网站或于3月25日到北京邮电大学教二楼4层布告栏查看通知
考生入场所带证件:复试通知书、初试准考证、身份证或军官证。
7、导师组面试
具体安排:见本网站或于3月25日到北京邮电大学教二楼4层布告栏查看通知
考生面试所带材料:复试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本科成绩单。
(1)每生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含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2)每个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复试成员5人为中级职称以上,其中硕士导师不少于3人。
五、入学总成绩的算法
1、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含外语听说能力10%、专业笔试30%、面试60%);
2、入学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初试权重(60%)+复试成绩×复试权重(40%)。
3、入学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六、校内调剂
3月18日起(含19日、20日)学院可以为需要调剂的考生办理调剂手续;
考生须携带准考生和身份证,到教二楼425办理调剂手续,注意事项及流程如下:
1、院内不同招生专业或研究方向之间,需要办理调剂手续;
2、需要调剂的考生,考生本人自行联系拟接收导师;
3、征得拟接收导师同意后,到教二楼425室登记并领取加盖公章的《校内调剂表》,此表每人只能盖章一次;
4、登记并盖章后即认为该考生已调剂完毕。特别提示:考生一旦调剂出原报导师组或信通院,将不可再往回调剂。
5、到拟接收导师处签字,并到接收学院教务科办理转入手续。
6、所有手续办完后,考生将调剂表交回我院教务科一份备案。
七、录取办法
考生最终能否被录取,取决于学院的招生规模和考生的入学总成绩;
1、复试成绩不及格或政治面试不合格者均不被录取;
2、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录取名单的确定:依招生方向按入学总成绩由高到低顺序进行确定;在录取工程硕士时,总成绩排名按第一志愿生源和调剂生源分别排队,并优先考虑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
4、4月上旬学院上报拟录取名单,4月下旬学校审核拟录取名单;
5、5月初,学院在网站上公布审核后的录取名单;
6、5月中下旬发放调档函,6月发放《录取通知书》。
八、监督举报联系电话
受理考生投诉的电话:010—62282163。
九、其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招收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解释权在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6年3月17日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光传输与光网络技术 02智能技术与光联网 03宽带与网络人工智能 04光网络技术 05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06光通信系统、嵌入式通信系统 07光互连网络与空天地融合光网络 08机器学习与光子神经网络 09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10软件定义光网络 11精确时间频率同步网 12光信息技术 13物联应用与智能网络 |
招生人数: |
31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
备 注: |
④⑤选一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10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专业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于2011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前身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主要围绕战术通信技术、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方向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2006年以来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2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简介
1. 战术通信技术
以战术通信军事和技术需求为背景,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在战术通信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无线电台传输与抗干扰技术、战术通信组网方式与网络架构、战术通信电磁防护与频谱管理。
2. 军事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军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体制、标准规范及相关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军事信息系统软件构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包括军事信息系统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和软件过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主要研究网络及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攻防对抗技术。重点研究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防护技术、运行过程的攻防对抗技术、信息系统的数据防护与验证技术。
4. 信号检测与处理
主要研究装备系统信号获取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及手段,重点开展信号检测与估计、高速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战场侦察及图像合成与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信息装备检测与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5. 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
主要研究战场侦察与情报处理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重点研究无人机侦察技术、光电雷达侦察技术、文档和图像等战场情报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导师队伍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导师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5人,总装“115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3人。主要导师有:
1. 李 彤: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仿真、无线传感器网络、指控通信装备维修检测等领域研究,曾获省部级、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EI检索论文16篇。
2. 张 威: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军事信息系统、军用软件保障技术等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和编写教材、专业书籍近20部。
3. 陈建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在信息装备检测中的应用、信息装备维修检测技术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EI检索论文10篇。
四、教学科研条件
目前拥有通信原理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信息装备维修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实验室和专业教室,所属的“通用装备保障软件评测中心”于2010年正式挂牌,学院是全军第三家具有军用软件评测资质的院校。
五、教学科研成果
目前本学科在装甲指控通信设备检测与维修、军用软件评测等领域具有军内领先水平,研制的“装甲装备指控通信系统综合检测设备”已经在全军30多个维修单位推广使用,承担了国家863项目“软件的安全模式及基于安全性缺陷模式的测试技术”、“***工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装甲装备车务管理系统建设等重点型号项目的研制任务。近年来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总装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学院教学成果奖5项,编写和出版教材3部。
专业点分布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 航天工程大学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东南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侨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海军航空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空军预警学院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4 所,本次参评6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A+ |
2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A+ |
3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4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5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A |
6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A- |
8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11 |
10286 |
东南大学 |
A- |
12 |
90005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A- |
13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A- |
14 |
10001 |
北京大学 |
B+ |
15 |
10056 |
天津大学 |
B+ |
16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1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18 |
10293 |
南京邮电大学 |
B+ |
19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20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B+ |
21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2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3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24 |
10617 |
重庆邮电大学 |
B+ |
2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26 |
90039 |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
B+ |
27 |
90045 |
空军工程大学 |
B+ |
28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29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30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31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3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33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34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35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36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7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38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9 |
10590 |
深圳大学 |
B |
4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41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42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B- |
43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44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45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46 |
10294 |
河海大学 |
B- |
47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8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9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51 |
11646 |
宁波大学 |
B- |
52 |
11664 |
西安邮电大学 |
B- |
53 |
90033 |
装备学院 |
B- |
54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B- |
55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56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57 |
10532 |
湖南大学 |
C+ |
58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59 |
10621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C+ |
60 |
10673 |
云南大学 |
C+ |
6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C+ |
6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C+ |
63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64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65 |
10247 |
同济大学 |
C+ |
66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C+ |
67 |
1030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C+ |
68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69 |
10055 |
南开大学 |
C |
70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1 |
10059 |
中国民航大学 |
C |
72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73 |
10246 |
复旦大学 |
C |
74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75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76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7 |
10353 |
浙江工商大学 |
C |
78 |
10403 |
南昌大学 |
C |
79 |
10404 |
华东交通大学 |
C |
80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1 |
10533 |
中南大学 |
C |
82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83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C- |
84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85 |
10216 |
燕山大学 |
C- |
86 |
10255 |
东华大学 |
C- |
87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88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89 |
10697 |
西北大学 |
C- |
90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C- |
91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2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93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C- |
94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C- |
95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信号与系统
(参考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参考书:
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黄正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管致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随着电气信息的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成为近年来高考生填报较热的工科专业之一。百大应届生网调查显示,通信工程专业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与薪资均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对于适合并有志于成为网络系统和数据传递分析师、电子工程师等电气信息类专业人士的考生是较好的选择。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再一次加大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就业前景比较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