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考研网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法学院

体育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东亚中心

数学与统计学院

理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林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医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特别推荐:

[2020北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华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华大学研究生院] [北华大学排名] [北华大学考研群] [北华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华大学药学院
 
   北华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北华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药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现有1个药学本科专业(包括1个临床药学方向),有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药学学科被批准为北华大学重点一级学科。2010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药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2013年获吉林省五味子开发及产业化创新团队。2014年药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药理学》、《药物分析》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37人,硕士研究生40人。
 
   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年轻化、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及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的75%。海外归国人员7人,硕士生导师13人。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省管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人才2人。
 
   学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学理念,在建院短短10年的发展历史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科研上形成生物大分子功能与研发、长白山特色中药研究与开发、药物现代分析技术与应用和长白山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四个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与特色。其中,在氧化樟脑中试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研究、小肽化合物抗肿瘤转移研究、长白山特色中药五味子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系列五味子保健食品研发、中药材易混品种的监督和检验、中药DNA指纹检测试剂盒的研究与开发、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天然药物和中药(含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科研实力位于北华大学前列,其研究层次及水平国内领先。
 
   学院办学条件良好,建有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生物大分子功能开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五味子开发及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省工信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长白山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3个,北华大学校级科研平台2个,共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280件(套),十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达12台,现仪器设备总值1430万元。仪器设备的更新率达到了70%以上,设备配置先进、齐全。学院下设1个北华大学药物研究所,29家校外实习就业合作基地,为学生开展实验、实习、创新等活动提供优良的条件。
 
   学院与多家企业实行药企联合,获得多项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成果。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总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横向课题6项,经费150万元;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共计146 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36篇,重要期刊24篇,核心期刊30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处于公开的发明专利12项。
 
   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学院主干课程全部实现双语教学和辅助双语教学。近5年完成教研项目20余项,其中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先后获得吉林省各种教育专项资金近700万元。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目前已获6项国家级项目,2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学生主要就业于医院、药厂、药检等单位,就业率100%。每年学院都有多名学生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院连续2次被评为北华大学考研先进单位,3次被评为就业工作优秀单位。优秀毕业生获全额奖学金,已被推荐到韩国、日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日本滋贺医科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天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大政药业等专家、企业家为学院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学院还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学生到国外进修学习交流。
北华大学医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所属的教学单位。其前身为1948年组建的吉林省立助产学校,1958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吉林医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调整为吉林医学专科学校,197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吉林医学院。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北华大学。2018年5月,学校将原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整合,成立了新的北华大学医学院。 
  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8人,博士36人,专任教师基本硕士化;附属医院承担各专业临床教学的教师有119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52人,讲师21人,博士47人;有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12人次当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有本专科生2473人、研究生244人、临床医学留学生587人。 
  医学院现有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4个本科专业;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0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授权点;有省“十二五”重点立项建设一级学科1个(临床医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个,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15个,省医疗重点专科4个。
 
医学院2012年获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项目(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三项工作);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有生理学等省精品课4门;超声诊断学等省优秀课10 门;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近三年来,教师承担省、部市(厅局)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8项,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近200篇被SCI、EI检索收录。
 
医学院全体师生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传承原吉林医学院半个多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萃取综合性大学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开创我校医学教育工作新局面,实现医学教育又快又好发展而不懈努力。
 
机械工程学院位于北华大学北校区,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学院。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和“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2010年,学院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四个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7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硕士生导师19人,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
 
学院硬件办学条件优越,现有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机电集成技术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省级示范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省级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特种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智能机械装备控制系统工程实验室 )和大学生工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多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总面积12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4500余万元),拥有30多家校外签约实习合作基地,可为学生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提供优良条件。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在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机械CAD/CAM、机电传动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流体传动与控制、工业产品设计等科研领域成果丰硕,科研促进教学效果显著。近五年,完成纵向科研项目43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247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篇,EI检索论文59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6项,总经费1226.7万元。目前在研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521.3万元。学院与英国提塞德大学、日本福冈工业大学、韩国岭南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军事科学院天津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等国内院所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关系。
 
学院秉承“厚学科专业基础、重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地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施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建立起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学院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广泛实施“科研助理”培养模式,使本科生从低年级起就有机会参与科技开发、工程实践、管理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科技实践及创新成果丰硕,近五年,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880余项,其中国家级108项、省级574项、省部级195项。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银奖、铜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全国3D大赛10周年精英联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首届中国高校机器人创意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学生先后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9项。学院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创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报于2014年7月19日头版头条刊发配图通讯《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0年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助理:学生成长“加速器”》,大篇幅报道我院探索和实践“科研助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突出成效。
 
学院实施班导师制,设置“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特色系列课程,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学程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良好。实行了“分散实战式”、“顶岗式”实习实践模式,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多年来,我院毕业生“能吃苦、上手快、业务精、后劲足”等品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实现全面就业的同时,学生就业层次不断提高。
 
 
 
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原医学检验学院)位于北华大学东校区,在原吉林医学院检验系基础上发展而来。
 
学院现有1个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开设的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省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708名,硕士研究生86名(其中留学生2名),全院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硕士生导师22人;学科及学科方向带头人4名;学术拔尖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指委委员、省教学名师、省高级专家、省拔尖人才各1人,北华大学教学名师4人,省名师工作站1个,学院教学团队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科研团队为吉林市科技创新团队。承担课程中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精品课程2门,省优秀课4门。近五年完成国家、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50余部,其中主编9部,副主编16部。
 
学院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创新中心各1个,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共4000余台(件),总值达35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于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在该领域内较早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现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及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A类。近五年学科共申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层次的科研项目60余项,获科研成果及奖励20余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EI收录40余篇。学术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地位。
 
学院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建立了50余所教学实习基地,创立“实习促就业”模式,多数学生在实习医院或所在城市就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学院本着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医学检验高级专门人才。其中硕士生400余人,本科生3000余人。他们分别活跃在北京、上海及各省市的临床医院、教学与科学研究院所、血站、疾病控制中心、海关检验检疫、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及医学生物企业等工作领域,成绩斐然,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北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简介
1.材料化学专业:
 
   优势特色:材料化学专业拥有以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实力雄厚的一流师资队伍,教师平均年龄低于40岁,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特色,充分利用材料与化工学科科研优势,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长。材料化学专业研究范围涵盖整个材料领域,行业发展好,就业前景广阔,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掌握材料科学与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在天然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方向上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毕业后具有在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轻工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产品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化学、高分子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学、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生物质能源材料等。
 
   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可在新材料、生物质能源材料、精细化工、环保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产品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2.应用化学专业:
 
   优势特色:以生物质资源的化学转化和利用为背景,形成以工业分析、化学工程工艺优化和绿色催化技术研究三个特色的培养方向,同时兼顾无机化工、能源与精细化工等方向的研究。具有就业前景广、就业率高、需求领域多,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掌握化学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在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应用技术开发、分析与检测、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工过程分析、生产管理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基础、无机材料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
 
   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优势特色:本专业体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物理、化学、材料学及器件设计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与宽阔的眼界。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极具发展潜力。近年来重点以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及半导体器件为三个培养方向,突出与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与需求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构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使学生具有从事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较宽口径的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和器件制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在新能源材料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高素质创新实践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太阳能电池原理、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制备工艺、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电化学基础、锂电池原理与结构等。 
 
   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新能源材料与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发光二极管等方向)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加工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4.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木质材料与智能制造方向):
 
   优势特色:省优势特色高水平专业,具有56年办学经验,全国仅15所高校设有此专业,社会需求持续旺盛,供需比例1:100,毕业生工作3至5年即成为行业精英与技术骨干;依托木质材料科学与工程省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培养超越传统理念的木质材料与智能制造的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木材构造与性能、智能机械结构与应用、生物质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木制品与木结构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室内工程等领域能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强的自学实践能力、较高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勤恳图强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木材科学、胶黏剂与涂料、智能设备控制、数控加工原理、生物质复合材料工艺学、木制品智能制造工艺学、室内工程。 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家居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木结构建筑材料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5.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方向):
 
   优势特色:本专业是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专业。近年来重点针对家具设计、家具材料、定制家具与智慧家居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专业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专业实践及就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家具设计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家具智能制造以及家居工程技术,能在家具与家居装饰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技术、组织管理等工作,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艺术素养、技术管理知识和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家具材料、家具设计(造型、功能、结构设计)、家居设计、家具设计方法学、家居装饰工程、数字化家具制造技术、智能家居技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营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家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家居设计与装饰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领域从事专业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家具贸易、家居环境设计及教学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实现自主创业。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艺红,张伟,赵耀,郭伟,刘进军,石秀文,尹朝霞,张翼飞,张曦文,张影,于春梅,岳南,王翠,张敏,高秀云,李冬梅,马金玲,孙慧敏(副导师),王洒(副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