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集美大学信号与系统研究生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集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集美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集美大学学校体育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集美大学数学教育论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集美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集美大学中外音乐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集美大学研究生招生] [集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集美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集美大学考研难吗] [集美大学研究生院] [集美大学考研群] [集美大学研究生学费] [集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集美大学研究生辅导] [集美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集美大学信号与系统研究生考试大纲正文
考试科目代码:[823]
考试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
一、考试目标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电路、工程数学相结合、物理概念与理论计算并重的特点。
考查考生对信号与系统的分类、描述、基本分析方法,变换域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信号的频谱,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1、选择填空题;30分。
2、绘图题:20分。
3、简答题:20分。
4、分析证明题:40分。
5、综合计算题:40分。
三、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
(一)信号与系统的分类与描述,14%(21分)
考试内容:信号(连续与离散)的表达与描述,图示,运算,分解,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因果系统,稳定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系统结构框图。
考试要求:
(1) 要求对如上考试内容理解并记忆;
(2) 通常在填空、绘图、简答题中体现相关内容。
(二)连续(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2%(18分)
考试内容: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求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单位冲激(样值)响应、阶跃响应、卷积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 要求掌握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响应的分解,卷积计算;
(2) 能计算求解典型系统的响应,能灵活使用起始状态及初始条件。
(三)傅里叶变换 30%(45分)
考试内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FS分析,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T的基本性质,卷积定理,周期信号及采样信号的FT,香浓采样定理,信号的能量,功率谱,信号的相关函数,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基础知识。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失真传输系统,希尔伯特变换用于因果系统,调制与解调,抽样信号的恢复。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离散信号的频谱。
考试要求:
(1)主要掌握信号的频谱特性(幅度与相位);各种典型信号的频谱求解和特征确定,如带宽,功率;
(2)主要涉及FT的性质运用,频谱图的绘制与物理意义。
(3)FT的在通信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四)拉普拉斯变换 14%(21分)
考试内容:连续时间信号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LT的定义与收敛域,LT的基本性质,逆变换,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概念,系统频率响应,零极点分析,系统稳定性,全通系统与最小相位系统,双边拉普拉斯变换,LT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LT的来历和ROC,基本性质,逆变换的求解方法;能运用LT求解线性微分方程。
(2)掌握系统函数及其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频域特性的对应关系。
(五)Z变换 20%(30分)
考试内容:ZT的来历及定义,收敛域ROC, 双边Z变换及其ROC,Z变换的基本性质,逆Z变换求法,ZT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离散系统函数H(z)及其零极点,系统稳定性,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DTFT与ZT的关系, 用ZT求解差分方程。IIR数字滤波器与FIR数字滤波器的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ZT的基本理论;
(2)能运用ZT分析离散信号以及求解系统的差分方程;
(3)能根据H(Z)的特点得出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六)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10%(15分)
考试内容: 状态变量,状态空间,状态方程的定义和特点。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及其解法,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及其解法, 状态变量的线性变换, 系统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
考试要求:
(1)掌握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信号流图的描述。
(2)状态方程的求解,系统的ABCD四个矩阵,系统的转移矩阵,系统的可控性和可测性的物理意义。
五、主要参考书目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 上、下,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mdx/cksm_41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