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学科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学科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师资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型硕士点)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育(专业型硕士点)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学术型硕士点)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农业大学排名] [吉林农业大学考研群]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学科介绍正文

一、学科定位与目标、优势与特色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我校应用化学学科始建于2003年,2005年开始招生。本学科现有表面化学、农产品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五个研究方向。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本学科目前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应用研究,同时作为农业院校的应用化学学科,我们注重利用农业资源,与农业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紧密结合,优势明显,特色鲜明。
二、学科方向设置
本学科已初步建成了一支由34人组成,学科成员主要来自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年龄、学源、知识及职称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目前有5个学科研究方向:
方向一:面化学
研究农药等物质催化降解性能,并结合化学计算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预测。近年来,注重结合农业资源,先后研究了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保水保肥性能、自交联和双交联型有机-无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多金属氧簇填充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三嗪类除草剂分子印迹纳米纤维膜的设计与制备、杂多酸材料对土壤调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方向二:天然产物化学
主要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手段,研究植物次生和初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生物活性、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旨在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并希望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医用及农用抗菌素、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主要研究有人参、鹿茸、五味子等在药物、化妆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地肤子、白鲜皮、八宝景天、落地生根等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长白山高山红景天抗肺纤维化研究、黏菌光壳双皮菌化学成分研究、中药鹿药的有效成分及活性研究。
方向三:农产品化学
此研究方向以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问题和农产品生物质为研究核心。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理化性质变化对其风味、口感及性状的影响。农产品生物质是指农林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和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粪和废弃物等物质。主要进行了以菌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的方法研究、鹿副产物高效利用与系列产品研制、浓缩蓝莓果汁加工及副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等研究。
方向四:功能材料
具有优良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制造的功能元器件是信息、空间、能源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先导、基石与支撑。此研究方向目前在研的课题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具有高迁移率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双交联型有机-无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甲醇、质子传导机理研究》和《聚丁二炔反opal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多重响应性能研究》。
方向五: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是指具有特定功能、技术密集、大量采用复配技术、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已经完成吉林省科技厅项目“人参提取物在化妆品及食品中方面的应用”和“人参AFG系列化妆品开发”,并成功研制出人参AFG保湿、美白、舒皱等系列化妆品,未来计划将人参中活性因子通过纳米材料包裹后添加到化妆品中,研发新型化妆品。该研究方向既重视现代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也重视其实际应用。
三、人才培养目标
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必须既能充发挥、利用农业院校办学资源和学科优势, 体现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又能确保适应和满足社会生产实际需要。本学科培养掌握化学和农业化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工业生产与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专门人才。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能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仪器分析和测试手段研究本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具有踏实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外语阅读和撰写科学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以及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1、应具备基本知识及结构。本学科硕士生须掌握坚实的化学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成分分析与结构鉴别、结构与性能关系、催化化学理论、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绿色化学原理、农产品化学产品设计和工艺可行性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学科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知识,能运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跟踪学科领域前沿最新知识,为学位论文的创造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学术素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3、  学术道德。本学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正直诚信、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研究的优良品德,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参与学术活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自觉抵制和坚决杜绝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4、应具备的学术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是硕士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包括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专著、论文、资料、专利及网络资源等
5、科学研究能力。硕士生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从研究与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合适的可重复实验,并设计恰当的对照实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决本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6、  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应具有进行口头的、书面的和演示性交流技能。
    四、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近五年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累计参加30人次,如全国的化学学年会,复合材料大学等。并和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建立起科研合作关系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累计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学科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培养研究生近30人,其中1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lnydx/yjsy_33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