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暨南大学翻译学院联系方式]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介绍]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联系方式]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介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介绍]
[暨南大学药学院联系方式]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暨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
[暨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暨南大学考研难吗]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暨南大学排名]
[暨南大学考研群]
[暨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暨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介绍正文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4年,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此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开设了全英本科专业,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至此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已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完备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富有学术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行政人员3人、实验人员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77%。拥有以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广东省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等领衔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信息安全、图像处理与精准测量、分布式系统与存储、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等主要特色研究方向。
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及其它项目100多项,获批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期刊IEEE TIT、IEEE TIFS、IEEE JSAC、IEEE TDSC、IEEE TOC、IEEE TPDS、IEEE TSE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会议EUROCRYPT、AAAI、IJCAI、INFOCOM等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国内专利200余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二等奖1项。此外依托学科优势,针对珠三角地区的信息产业特点,完成企业合作项目 100余项,经费达4000多万。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围绕“搭大平台、组大团队、拿大项目、出大成果”的发展思路,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努力构筑学科创新平台,着力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云安全检测与防护公共服务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智能检测重点实验室、数据库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目前依托本学科构建的平台主要有: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检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与国际同行共建中法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澳大利亚莫纳士大学网络空间安全联合实验室等,现有实验室面积4510 m2,各类仪器设备4254台件,设备总价值达到5400余万元。
科研团队信息
1.计算机系统团队
团队人员构成:负责人:周继鹏(教授)、联系人:邓玉辉(教授)、崔林(副教授)、张震(副教授)、龙舜(副教授)等人。
主要情况介绍:该团队主要从事分布式系统、信息存储、云计算、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与获奖:近年来,该团队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省部产学研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十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M Computing Surveys, IEEE TPDS, IEEE TOC, IEEE TCC, IEEE TSC, IEEE TBD, IEEE TOM, IEEE TGRS, INFOCOM,ICCD, MASCOTS, CF, ICPADS等权威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获批国家发明专利二十多件。形成了分布式系统,信息存储,云计算三个方向。
团队成员先后获得第16届(2010)中国信息存储大会优秀论文奖,广东省计算机学会2014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7年度最佳论文,2018年阿里云-CCF存储专委优秀论文。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三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三等奖。
培养学生先后在全国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广东省计算机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作品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获奖十多次。
2.空间信息技术团队
团队人员构成:负责人彭青玉(教授),联系人:张庆丰(副教授),团队成员:刘波(教授)、孟小华(副教授)、黄穗(副教授)、李燕(副教授)、李展(副教授)、邹先霞(副教授)、王娜(讲师)等。
主要情况介绍:
团队主要从事图像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挖掘、多媒体、机器视觉、移动应用开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与获奖:团队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包括1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另外主持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各类横向项目30多项,获国家专利近10项。团队在研究方向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40多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MNRA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A),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等刊物上。还有部分论文发表在顶级国际会议ICIP、CEC﹑Seal等上。团队和法、美、英等国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暨南大学第一个中外联合实验室---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中法联合研究实验室。团队成员是中国天文学会天体测量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广东省图象图形学会常务理事。
3.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团队
团队人员介绍:负责人翁健(教授)、联系人:赖俊祚(教授)、团队成员:王晓明(教授)、卢建朱(副教授)、周德华(副教授)、黄秀姐(副教授)、宋婷婷(副研究员)、魏凯敏(副教授),其中国家杰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杰青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
主要情况介绍:团队形成了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基础三个主干方向。密码学及应用主要研究公钥密码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区块链安全、量子密码、安全协议分析等。系统安全主要研究系统脆弱性分析、软件安全、可靠性分析等。网络空间安全基础主要研究信息论与编码、博弈理论等。
主要科研成果与获奖:近年来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通用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RYPTO、EUROCRYPT、ASIACRYPT、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IEEE Tra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ACM Tra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代表性成果包括:1)设计首个能抵抗选择密文攻击和选择打开攻击的基于身份加密方案,被评价为“fills a prominent gap in the SOA area”;2)将20多年未曾被改进过的Chaum-Peterson协议的效率提高了40%,新协议被IPSec发明者Hugo Krawczyk等采用;3)从信息论角度分析闪存存储系统的容量并设计相应的信号检测算法,成果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Paul H. Siegel教授在IEEE JSAC引用和肯定;4)提出了干扰信道可接入容量的概念,为一般干扰信道容量这一公开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受到了Shannon奖得主David Tse教授的肯定。
团队成员获网络安全优秀教师、中国密码学会首届密码创新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6届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会议SCIS 最佳论文奖、第8届可证明安全国际会议ProvSec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培养的学生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强网杯”广东省网络安全大赛冠军、省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一等奖、2016-2017年全国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华南赛区冠军(个人赛冠军、企业赛冠军、数据赛亚军)、首届和第二届广东省“红帽杯”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广东省高校第一名等。
4.人工智能团队
团队人员介绍:负责人:苏开乐(教授)、联系人:陈清亮(教授)、团队成员:张辰一(教授)、黄小炜(教授)、方良达(讲师)。
主要情况介绍:该团队由国家杰青苏开乐教授带头,研究分为几个方面:1)多智能体系统的逻辑基础(包括认知逻辑和动态认识逻辑);2)难解问题的算法方面:命题逻辑的可满足性求解(SAT)与最大可满足性问题求解(MaxSAT). 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应用。
主要科研成果与获奖:人工智能团队在智能算法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苏开乐教授于2007年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以及2009年入选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杰出人才项目ARC Future Fellowship。获得过AiML 2002 (法国图卢兹)最佳论文奖,SAT Challenge 2012: Best Sequential Solver (Random Track)奖, 团队共发表了38篇中国计算学会(CCF)推荐A类论文,包括顶级会议AAAI,IJCAI, 顶级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IEEE Trans. on Computers, 和IEEE Tra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等。
团队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1). 模型检测动态认知逻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苏开乐,项目编号61472369(2015.01-2018.12)
(2). 智能体交互合作的逻辑建模与验证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陈清亮,项目编号61572234(2016.01-2019.12)
(3). 智能工厂的自动验证与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黄小炜,项目编号61772232(2018.01-2021.12)
(4). 多智能体模态逻辑中的遗忘理论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人:方良达,项目编号61603152(2017.01-2019.12)。
5.智能人机交互团队
团队人员介绍:负责人:龙锦益(教授),联系人:高博宇(副教授)、团队成员:杨天奇(教授)、王会进(教授)、朱蔚恒(讲师)。
主要情况介绍:该团队以高级人机交互智能系统为目标,围绕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融合及协同的主题,重点研究:1)非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脑机接口、认知型人机交互和智能人机对话等; 2)运动控制的机制及运动功能的智能增强、智能辅助诊疗等;3)人机介入交互机理、基于情感的虚拟现实增强、人机共协的体感交互范式设计等。将人机智能协同理论和技术,智能服务、交互及康复机器人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究成果,来应对我国迈向人口老龄化、制造与医疗康复智能化等国家重大经济和社会需求。
主要科研成果与获奖:项目组在近十年获得了10余项国家和省级项目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等,并曾在2017年获得了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组成员部分成果在信息科学国际权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F=9.1), IEEE Tra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EEE Tra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IEEE Tra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脑科学国际权威期刊:Brain (IF=10.1), Cerebral Cortex,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及CCF A类会议ACM CHI,IEEE VR等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并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多项。项目组在国际上与多所知名大学或研究所建立了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包括美国匹兹堡大学与迈阿密大学、美国Adobe Research、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加坡资讯通讯研究院、韩国建国大学等。团队部分成员还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委员与广州市智能工程研究会理事等。
一直以来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在保证学生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学生参与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创新活动小组,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竞赛活动,如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高校杯和软件设计大赛、“世安杯”网络安全大赛等重要比赛。
三十多年风雨兼程,三十多年漫漫求索。回顾计算机科学系的发展历程,立足于华南地区,并辐射泛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新时代优秀计算机人才。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埋头苦干、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我系的优良传统。在国家“高水平”、“双一流”建设的大目标下锐意进取,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知名学科的深度合作。力争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开创计算机科学系发展新局面。
本文来源:
http://m.okaoyan.com/jin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