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校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正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大学,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大学。学校前身为1959年筹建的吉林省劳动厅技工学校;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开展本科教育,隶属原国家劳动总局;1983年,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2000年8月,吉林省经济贸易学校并入学校;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8月,吉林省国际商务学校并入学校。
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99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2015年牵头成立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2021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60多年来,几代工师人秉持“笃学、敬业、求是、创新”校训精神和“精益求精、崇师尚学”工师精神,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经历了艰苦创业、探索特色、加快建设、内涵提升等发展阶段。“十三五”以来,通过深入实施“迁建带动、转型发展、科研提升、人才强校、特色发展”五大战略,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六十年的办学积累,四十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服务职教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优良
学校以职教师资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在办学属性上,坚持应用性、师范性和专业性“三性”统一;在办学特色上,突出职业师范教育特色;在内涵及载体建设上,始终致力于职教师资培养、职教师资培训、职教科学研究、职教信息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在服务职教全局上,注重发挥职教师资保障、职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示范和职教文化建设四大母机功能。
学校始终高举为职教服务的大旗不动摇,在特色发展中凸显职教母机功能。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承办了全国首次中国职业教育史展览,牵头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职教师资教育联盟,建立了全国首个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文献与数据监测中心和数字化职业教育博物馆。创办有全国第一本职业教育专业期刊、第一个职业教育网站和目前中国唯一的职业教育英文杂志,形成了覆盖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五刊五报一馆”职业教育学术传播平台。学校编辑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获吉林省人民政府“精品期刊”奖。2017年,《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吉林省数字出版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凯旋校区、长德校区、高新校区和泰来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138.40万元。现有在校学生17068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3500人,成人本专科生3568人。设有9个学院,1个教研部,6个学部,3个交叉学科研究院,16个研究中心和15个研究院(所)。
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为核心,科研为关键,经济做基础,政策作保障,打造学科高地。在省级“双特色”项目评审中,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6个。有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数字出版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吉林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各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各2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各3个。
学校近5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3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8项,累计科研经费投入1.8亿。发表学术论文2095篇,其中被SCI、EI、CSSCI等收录883篇;出版专著、译著150部;授权专利79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63项。获各级各类奖励13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70项;
学校建立了适应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涵盖工、教育、文、管、经、艺术、理等7个学科,设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本科高校一流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金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54门、省级在线开放建设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校企合作示范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门。
学校是人社部确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点校,拥有“1+X”证书试点项目27个,证书考核工种涵盖33个本科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1个,拥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0余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1个、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1个,省级“双师双能”培训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
积极开展围绕职业师范教育以及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活动,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近500项,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获第七届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4项,获第八届吉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
人才队伍建设量质齐升,教育智库功能凸显
现有专任教师79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1%,正高职教师近百人,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与硕士生指导教师共49人。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获批成为吉林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获得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2项、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5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56项;现有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24人,其中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
2006年,经吉林省编办批准,省教育厅在我校设立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与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合署办公。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咨询工作,有效发挥了国家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智库的作用。2017年,学校入选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近年来,承担教育部、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省教育厅等委托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2030研究”“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十二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评估”等30余项重大政策咨询报告的撰写工作和全国首部《中华职业教育年鉴》的编撰工作,参与《中国制造2025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吉林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基地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吉林省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教育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等50余项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成为服务全国和地方的高水平教育智库平台。
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国际教育与交流不断拓展
学校积极开展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互派、职员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交流项目。积极推进与境外高校间的校际交流,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选派部分师生赴国外留学、进修,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校选派优秀师生赴韩国、新西兰、台湾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同时拓宽渠道,引进德国籍、美籍、新西兰籍、韩国籍优秀教师来校授课。2018年-2022年学校先后派出55名教师赴韩国、15名教师赴泰国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32%。
2014年学校与韩国世翰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学校与韩国庆一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021年学校与韩国东新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新时代、新使命,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国家加快发现现代职业教育和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部署,立足新时代,抢抓新机遇,树立新理念,确定新目标,谋划新发展,开启新征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服务职教优势和职教教师教育特色,着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全面开启国内一流工程师范大学建设新征程。
(以上相关数据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
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99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2015年牵头成立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2021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60多年来,几代工师人秉持“笃学、敬业、求是、创新”校训精神和“精益求精、崇师尚学”工师精神,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经历了艰苦创业、探索特色、加快建设、内涵提升等发展阶段。“十三五”以来,通过深入实施“迁建带动、转型发展、科研提升、人才强校、特色发展”五大战略,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六十年的办学积累,四十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服务职教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优良
学校以职教师资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在办学属性上,坚持应用性、师范性和专业性“三性”统一;在办学特色上,突出职业师范教育特色;在内涵及载体建设上,始终致力于职教师资培养、职教师资培训、职教科学研究、职教信息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在服务职教全局上,注重发挥职教师资保障、职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示范和职教文化建设四大母机功能。
学校始终高举为职教服务的大旗不动摇,在特色发展中凸显职教母机功能。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承办了全国首次中国职业教育史展览,牵头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职教师资教育联盟,建立了全国首个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文献与数据监测中心和数字化职业教育博物馆。创办有全国第一本职业教育专业期刊、第一个职业教育网站和目前中国唯一的职业教育英文杂志,形成了覆盖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五刊五报一馆”职业教育学术传播平台。学校编辑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获吉林省人民政府“精品期刊”奖。2017年,《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吉林省数字出版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凯旋校区、长德校区、高新校区和泰来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138.40万元。现有在校学生17068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3500人,成人本专科生3568人。设有9个学院,1个教研部,6个学部,3个交叉学科研究院,16个研究中心和15个研究院(所)。
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为核心,科研为关键,经济做基础,政策作保障,打造学科高地。在省级“双特色”项目评审中,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6个。有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数字出版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吉林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各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各2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各3个。
学校近5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3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8项,累计科研经费投入1.8亿。发表学术论文2095篇,其中被SCI、EI、CSSCI等收录883篇;出版专著、译著150部;授权专利79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63项。获各级各类奖励13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70项;
学校建立了适应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涵盖工、教育、文、管、经、艺术、理等7个学科,设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本科高校一流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金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54门、省级在线开放建设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校企合作示范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门。
学校是人社部确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点校,拥有“1+X”证书试点项目27个,证书考核工种涵盖33个本科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1个,拥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0余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1个、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1个,省级“双师双能”培训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
积极开展围绕职业师范教育以及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活动,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近500项,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获第七届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4项,获第八届吉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
人才队伍建设量质齐升,教育智库功能凸显
现有专任教师79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1%,正高职教师近百人,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与硕士生指导教师共49人。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获批成为吉林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获得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2项、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5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56项;现有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24人,其中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
2006年,经吉林省编办批准,省教育厅在我校设立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与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合署办公。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咨询工作,有效发挥了国家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智库的作用。2017年,学校入选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近年来,承担教育部、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省教育厅等委托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2030研究”“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十二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评估”等30余项重大政策咨询报告的撰写工作和全国首部《中华职业教育年鉴》的编撰工作,参与《中国制造2025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吉林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基地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吉林省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教育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等50余项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成为服务全国和地方的高水平教育智库平台。
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国际教育与交流不断拓展
学校积极开展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互派、职员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交流项目。积极推进与境外高校间的校际交流,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选派部分师生赴国外留学、进修,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校选派优秀师生赴韩国、新西兰、台湾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同时拓宽渠道,引进德国籍、美籍、新西兰籍、韩国籍优秀教师来校授课。2018年-2022年学校先后派出55名教师赴韩国、15名教师赴泰国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32%。
2014年学校与韩国世翰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018年学校与韩国庆一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021年学校与韩国东新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新时代、新使命,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国家加快发现现代职业教育和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部署,立足新时代,抢抓新机遇,树立新理念,确定新目标,谋划新发展,开启新征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服务职教优势和职教教师教育特色,着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全面开启国内一流工程师范大学建设新征程。
(以上相关数据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
添加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群、学姐微信、考研真题、专业目录、排名、保研、公众号、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ilingongcheng/yanjiushengyuan_82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