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实验中心介绍

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实验中心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淮阴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联系方式] [淮阴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介绍] [淮阴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介绍]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秘书专业建设介绍]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秘书学专业介绍]

淮阴工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淮阴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淮阴工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淮阴工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淮阴工学院考研难吗] [淮阴工学院研究生院] [淮阴工学院考研群] [淮阴工学院研究生学费] [淮阴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淮阴工学院研究生辅导] [淮阴工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实验中心介绍正文

淮阴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实验中心始建于1987年,正式成立于2000年,2005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学校第一批验收。2009年9月获批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1年10月,中心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总经费356万元。
2000年之前,中心是学校(专科层次)汽车运用技术(教育部第三批试点专业)和交通运输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办学支撑,也是当时淮阴市(含现在的淮安市、宿迁市、连云港市部分县)及周边地区、江苏省交通系统的汽车、交通技术中心和行业专门人才培养、培训与考核的主要基地,累计为江苏省培养了汽车技术(汽车修理、检测、驾驶)、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15000余名。
2000年以来,中心进一步更新理念,坚持“以培养车辆、运输等本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和宗旨,开放性、创新性、共享性和示范性相结合”的建设理念,遵循“教学为主、兼顾科研与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实用先进、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以“有鲜明特色和亮点的实验室”、“淮安市车辆、交通和物流技术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具体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分段建设,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凸显特色,目前已成为淮阴工学实力最强、最具特色的实验室之一,也成为以淮安为中心的区域性车辆、交通和物流技术中心。
中心现包括车辆工程实验室、智能交通运输实验室、交通实训中心(含一个具有一级资质的驾驶员培训学校)等三大组成部分,共有14个实验分室、一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一个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一个具有一类资质的汽车修理车间以及整车陈列区、汽车拆装区、发动机修理区、汽车4S实训区等,室内总面积10122平方米。仪器设备1404件,价值3000余万元。
中心现有教职员工57名,其中专职教师43名,兼职教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11人;46名专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26名,占56.5%,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
中心面向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等20个本科专业,依据“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育需要,根据《淮阴工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依托第一、第二课堂,围绕实验与实习、设计与论文、技能与竞赛、社会实践四类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以“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和车辆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交通运输组织与优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管理等六个能力模块”为核心的“三个层次、六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开出101门共301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分别占总实验数的35.9%和24.9%。
    近5年来,中心年均完成实验人时数21.8万,为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扬州等周边地区高校、技术学校及社会相关行业培训、考核车辆、交通、物流类人才年均4500人;中心教师已承担各类教研教改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6项;取得市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0项,校级10项。出版专著2部,获批《汽车理论》省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教材1部。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9项,市厅级27项,横向项目30项,科研经费达316万元。获批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淮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获得淮安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228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71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8余篇。中心学生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17项,参与人数达317人次。曾获得第四届全国第四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大学生一等奖1项、2009中国机器人大赛公开赛第一分区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创新竞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首届大学生创意大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三等奖1项。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ygxy/yjsy_26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