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3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刘雄伦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刘雄伦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肖深根]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刘清波]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陈韬]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阮颖]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龚道新]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黄复深]

湖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湖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湖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刘雄伦正文

号码为430111680325045.1991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本校在职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校在职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至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访问进修一年,学习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1996年8月晋升助理研究员,2003年8月晋升副研究员,现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刘雄伦同志一直从事小麦、水稻、油菜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在植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十多年来,主持或参加了1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其中包括1个在美国注册的拟南芥角质基因和1个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了两本专著,发表了20多篇研究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
  一、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二、作物基因工程。
  主要研究成果:
  1. 2002年在美国注册了1个拟南芥角质基因(排第4):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AX2, a new Arabidopsis gene involved in cuticle accumulation, 编号为AY131334 ,排名第3
  2. 1997年获1个国家发明专利:利用低温去雄配制小麦或大麦杂种的方法,专利号:ZL92107068.3 排第6
  3. 1998年湖南省科委鉴定成果:小麦两用不育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配套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排第2
  4. 1999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远缘杂交创造新材料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
  5. 1993年获湖南农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 第6
  6. 1992年5月21日获湖南省政府262万元重奖: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第6
  主要论著:
  1.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周美兰,刘雄伦。两系杂种小麦的理论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
  2. 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等。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作物。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
  主要论文
  1.Xinbo Chen,Mark Goodwin, Virginia L.Boroff,Xionglun Liu, Matthew A. Jenks.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AX2 gene of Arabidopsis involved in cuticle membrane and wax production. The Plant Cell, Vol.15,1170-1185,May 2003
  2. He Juemin, Liu Xionglun ,Yang Youcai etc. Studies on ecologic male sterile wheat.
  In: Hybrid Wheat——A New Crop Going to Farmer, Edited by Dr. Zhang Aimin and Huang Tieche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P.40-53
  3.Xinbo Chen, Xionglun Liu, Mark Goodwin etc. Arabidopsis locus Resurrection(rst) controls a unique developmental program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2002年美国植物生物学年会交流论文。
  4.刘雄伦,李栒。 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生物工程进展,2000,Vol.20,No.5,21-24
  5.刘雄伦,何觉民,戴君惕。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 Ⅵ。两系杂种小麦父母本雄性育性表现与恢保关系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23,No.4,Aug.1997,301-306
  6.刘雄伦,何觉民。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湖南农业科学,2000,166(1):9-11,13
  7. 刘雄伦,何觉民,张海清等。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3,127(4):4-8
  8. 刘雄伦。 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薹属物种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地位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1
  9.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周美兰,张海清,刘雄伦。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发现、培育及其利用价值。湖南农业科学,1992,122(5):1-3
  10. 邹应斌,周美兰,何觉民,戴君惕,张海清,刘雄伦等。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湖南农业科学,1992,123(6):5-7
  11.张海清,刘雄伦,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周美兰。两系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3,124(1):7-9
  12.张海清,刘雄伦,何觉民。通北野燕麦的开花规律及其与小麦杂交的授粉技术研究。
  作物研究,1993,(3):6-8
  13.戴君惕,张海清,何觉民,刘雄伦,邹应斌,周美兰,李海林。两系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3,126(3):7-9
  14.张海清,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小麦生态遗传育种研究。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1):26-28
  15.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周美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 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1):1-5
  16.张海清,何觉民,刘雄伦,欧仕益,杨友才,李海林。普通小麦与野生燕麦杂交的研究。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101-105
  17.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周美兰,杨友才,曾利荣。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 Ⅱ。选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一般方法。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5):412-417
  18.张海清,何觉民,刘雄伦。两系杂种小麦研究进展。小麦育种通讯,1994,(1):4-6
  19.邹应斌,何觉民,戴君惕,周美兰,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杨友才。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 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鉴定方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1(1):1-4
  20.杨友才,何觉民,刘雄伦。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与异交特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1(6):550-554
  21.周美兰,何觉民,邹应斌,刘雄伦,李海林。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2(3):231-235
  22.罗红兵,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杨友才。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和ES-8的制种特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4(2):83-89
  23.杨友才,何觉民,刘雄伦,罗红兵。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分析。麦类作物,1998,18(3):4-7
  24.杨友才,何觉民,罗红兵,刘雄伦。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遗传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6(1):24-27
  25.罗红兵,何觉民,刘雄伦,杨友才。几种化学药剂对小麦生态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0,20(3):86-88
  26.肖淑媛,刘雄伦。一个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及其杂种的研究。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
  主要研究项目:
  1.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克隆油菜相关基因及转基因油菜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稳定人才项目,文号:湘农大[2003]89号,项目编号:03WD04 , 5万元,主持, 2003.9-2006.9
  2.光温敏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纯化与原种生产 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0.4万元,主持,1997-2000
  3.兔防御素NP-1基因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湖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实验室资助项目,2000-1001,第3
  4.光温敏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纯化与原种生产。国家九五攻关重点,1996-2000,第2
  5.生物工程杂交小麦。湖南省育厅,1996-2000,第2
  6.主要农作物育性变化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湖南省育厅,1998-2000,第3
  7.两系杂交大麦研究。湖南省政府,1996-2000,第4
  8.超高产两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华农业科教基金,1997-1998,第4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unau/yanjiushengdaoshi_10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