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介绍:企业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介绍:经济法学]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介绍:知识产权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介绍:技术经济及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介绍:会计学]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介绍:管理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介绍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介绍
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半导体系统芯片设计与工艺”研究生专业。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电子和光子信息的检测、存贮、处理、传输与显示。教学体制上,一直坚持"理工结合"的特点,重视基础,强调宽口径培养,注重将 新知识 和新技术不断引入到教学中。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获得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系统的工作原 理和设计、微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等方面有关设计、研制和应用的知识和能力。
学科设置
可授学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可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
可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材料物理化学(二级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历史沿革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是1960年2月成立的无线电工程系中的三个专业,即电真空专业、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62年专业调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合并到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1968年5月,无线电材料与元件专业分为三个专业,即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
1970年,校硅元件厂并入无线电系,在硅元件厂内附设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1年成立无线电工程二系,设有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电真空专业、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
1978年,按教育部规定,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和可控硅及其装置专业合并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79年,电真空专业取消,人员大部分调光学系和无线电系。 1980年,无线电工程二系更名为固体电子学系。
1983年,电子材料与元件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理化及固体电子学系,经短期合并后被撤消,相应成立化学系、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
1984年,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硕士点建立。同年,学校决定撤消物理和固体电子学系,相应成立物理系、固体电子学系。
1986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建立(后名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
1991年,电子材料与元件博士点成为电子学与通讯博士后流动站(后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 1998年,固体电子学系更名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方案, 我校和我系的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合并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1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军事医学院、中国军事科学医学院共同组建了“北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年,“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建立。
近几年来,以我系技术为依托,在武汉市相继建立了“武汉东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武汉亚芯微电子公司”、“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正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雄厚的师资队伍
我系现有教师、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72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指导导师12人),副教授 (含高级工程师)23人,现有在站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334人,本科生1234人。
通过科技合作、资料交流、互派学者、接收留学生等活动,我系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教师中有国家级专家、湖北省级专家和跨世纪创新人才,已构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有广泛国际合作联系,知识专业面宽的学术队伍。
科学研究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我系在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科研项目主要 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攀登计划、“863”高技术,国家科技攻关,各部委下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与企业界、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合 作项目,仅2004年一年,科研经费达1328万元,人均科研经费在全校排名前列。有61项成果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35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不少 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存贮与薄膜技术
2.信息系统集成与大尺寸微电子技术
3.磁性材料与磁电子技术
4.电子功能材料及传感器技术
5.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
6.专用集成电路与功率集成技术
7.虚拟仪器与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培养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的和谐发展;将本科教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不断将科研成 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强调与业界知名大企业的联系,合作办学;将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外科技活动、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 计(论文)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本科生的长线培养;以研究所为基础,以课题为载体,不断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005年,本科生创新实践活 动再创佳绩,继2004年获全校唯一的1项一等奖后,再次荣获湖北省2005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第九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1项,第七届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7项,本科生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
为了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学内容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多年来我系一直坚持建设以研究所为基础的教学和管理体系,研究所既是科研的 主体, 同时也是教学的主体。我系现有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共建)等 8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和集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实验室,它们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教授、副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课,授课注重基础教育,拓宽知识面,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高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参加各种实际项目的研究工 作,已成 为我系的传统并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接触到当前的科技前沿,包括最新的设计工具和最先进的电子器件与设备;同时,在研究活动中 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固体电子学基础、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电子工艺学、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电子材料物理、量子力学、光电子器件导论、计算机网络、 电磁场与电磁波、CMOS模拟集成电路、VLSI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设计基础、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信息存贮技术基础、纳米材料与技术。
毕业生去向
我系的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和后劲足而著称。2005年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综合实力在全国 排名第一。无论出国留学深造,还是进入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学生都受到普遍欢迎,声誉良好,已成为新生首选的系之一。近年来,免试和 考取研究生录取率超过40%。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研究所,高等院校,三资或独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中芯、威盛、大唐、摩托罗拉等知名大公司。近几 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6:1。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信息材料、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心脏"和支柱产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人才需求剧增,也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发展开拓了光明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全体教职工决心发扬求实、严谨、奋进的治学精神,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
http://m.okaoyan.com/huazhongkejidaxue/paiming_3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