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影视学院融媒体培训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影视学院师资力量] [华东交通大学影视学院联系方式] [华东交通大学影视学院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点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东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东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交通大学排名] [华东交通大学考研群]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正文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9月的机电系,分设机、电两大类,电力机车专业(1981年招生)和铁道供电专业(1984年招生)属电类专业。
 
       1985年1月,依专业发展的要求,将机电系分为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随着电气工程系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铁道电气化”、“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和“建筑电气技术”六个本专科专业。
 
       1996年7月,电气工程系结合学科及专业特色,分别设立电气工程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保留了“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铁道电气化”、“建筑电气”(1995年招生)三个本专科专业。
 
       1999年2月,学校将电气工程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合并,成立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大类。
 
       2002年1月,依学校发展及专业变化的要求,分别成立了电气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同年5月,电气工程学院更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6年5月,依《关于学科、专业调整及学院设置的实施意见》,经校党委会研究,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名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经多年努力与发展,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教学与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五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江西省一流专业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共1个(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先进控制与优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同时承担国家级科研平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牵引供电基础设施方向建设任务。
 
       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9人,副教授45人,入围国家级及省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等10余人;在校本科生27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立足“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地区及外国青年学者项目6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70余项,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连续实现ESI热点论文及领域内影响力国际排名第一的顶刊论文突破;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引领,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奋发向上,形成良好人才培育环境,培养出了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张海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张海龙为代表的大批创新人才典型,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及学科建设发展:
 
       1979年9月,电力机车专业(1981年招生)、铁道供电专业(1984年招生)、铁道供电及自动控制专业(1982年招生)三个本专科专业;
 
       1985年1月,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铁道电气化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6年招生)、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电气技术专业(1988年招生)、电子电器专业(1989年招生)六个本专科专业;
 
       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我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被批准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于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学科,1997年更名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995年,学校将电气技术专业调整为建筑电气技术专业并继续招生。
 
       1996年,学校将归属电气工程系的专业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分别为:工业自动化专业(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方向)、电气技术专业(铁道电气化方向,1998年决定在1996级中增设建筑电气技术方向)。
 
       1999年,电气工程系所属专业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将工业自动化专业(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方向)、电气技术专业(铁道电气化方向、建筑电气技术方向)归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铁道电气化、建筑电气技术三个专业方向。
 
       1999年4月,学校成立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点,2001年,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被确定为江西省“十五”重点学科。
 
       2002年1月,成立电气工程学院,同年5月,电气工程学院更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方向、铁道电气化方向、建筑电气技术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动力与控制方向)、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方向、铁道信号方向)等二个本科专业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点。
 
       2002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招生。 
 
       2002年9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点招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工程硕士招生。 
 
       2004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增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 
 
       2005年,新增交通信息工程专业获教育部批准。
 
       2006年交通信息工程专业(铁道信号方向)招生,并同时撤消自动化专业下的铁道信号方向(2010年该专业划归新成立的轨道交通学院)。
 
       2006年3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三个硕士点及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得批准。上述三个硕士点于2007年9月招生。
 
       2007年,新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置,2008年招生,并同时撤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建筑电气技术方向;2011年,新增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置(目前尚未招生)。 
 
       2009年3月,新增控制工程工程硕士招生领域。 
 
       2009年9月,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三个硕士点招生。 
 
       2010年3月,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得批准。
 
       201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华东交通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2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4年10月,经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的通知,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准。
 
       2016年5月,依《关于学科、专业调整及学院设置的实施意见》,经校党委会研究,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名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划归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201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示2017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选;其中,“牵引供电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方向”为电气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负责。
 
       2019年3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4个专业入选。
 
       经多年的发展与建设,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已逐步形成了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五个本科专业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博士点为主线的博、硕、本三个层次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uadongjiaot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