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2020年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生接收调剂相关通知]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录取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教育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保定)联系方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难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群]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简介正文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一、历史回顾与学科展望
 
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始于1994年。行政管理专业1994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得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开始办学至今,始终坚持立足电力系统,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方针,为电力系统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本科和硕士毕业的专门人才,在电力系统和社会中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2007-2008),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评定等级是B+,位于全国27名,2008-2009《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排名跃升为全国第15名。
 
二、学科特色
 
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了政府管理与改革和社会治理、能源教育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几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政府管理与改革和社会治理方向。该方向首先围绕服务型政府构建、行政改革与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原理和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服务型政府的能源监管职能和能源政策的研究。其次,该方向以政府改革、构建合理的社会治理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为目标,研究政府改革、非政府组织相关理论和实践,重点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社会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的管理运作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2.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其特色主要体现为:(1)以比较教育研究为基础,坚持教育研究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加强了国际国内能源教育研究,为中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提供智力支持;(2)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依托,以高等工程教育比较为特色,致力于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和整体优化过程中的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以大学理念、办学特色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点,以大学管理和评价为标准,加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大学发展规律和大学评价标准和大学人文教育的研究。
3.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方向。其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社会保险精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方面的研究;(2)重视贫困问题及相关社会救助政策研究(3)重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三、科研成果
 
公共管理学科科研非常活跃近五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以及其他部委和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CSSCI期刊发编论文50余篇
政府管理与改革和社会治理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电监会、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等15项省部级课题。形成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及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责任”,“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政府责任”。强化社会性规制比较研究、能源及电力规制等领域的研究特色,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如 “我国电力产为结构与国民经济关联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危机管理研究”等成果。《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以北京市为例》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朱小红的研究成果“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及其启示”获得民政部研究成果二等奖
能源教育与管理方向的研究围绕能源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创新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研究,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应。该研究团队以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和能源教育研究所为依托,承担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美国能源基金会、教育部等多项能源发展课题。因华北电力大学的能源法和能源教育研究的突出成绩,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办将“中国能源法国际研讨会”和“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交由华北电力大学承办,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社会保障研究方向,该学科方向涌现出了姚建平和胡宏伟等青年学者,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姚建平博士主要开展了“转型时期中国城镇亚贫困及其相关社会政策研究”(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参与了“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香港政府项目)、“流浪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央综治委项目)等,参与编撰《社会保障职位实训教程》(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等教材或研究报告。
 
四、人才培养
 
在公共管理硕士点招生以来始终坚持和恪守教学和科研为电力行业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培养的公共管理研究生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行业和国家机关的中层管理干部和高校教学科研骨干。我校毕业生李水金在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负责MPA中心的管理工作,李文钊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胡萍在国家电网公司英大财险人力资源部工作,邢学成在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人事处工作,戚坚军、靖仕寅在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还有一批研究生已经成为海南电网的中坚力量。
 
五、社会服务
 
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中十分重视特色研究和为电力行业发展和政府部门决策服务的方向,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电力产业竞争与管制理论研究”,“我国电力产为结构与国民经济关联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危机管理研究”等成果成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电网公司决策的重要参考。朱晓红教授的关于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企业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其研究成果“社会组织人事管理政策研究”为民政部采纳,作为社会组织人事管理的重要文件,朱晓红本人也被民政部民间组织局聘为咨询专家。王伟博士提出的将能源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列已经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得到采纳。姚建平博士近年来尤其重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亚贫困问题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亚贫困的概念,其研究成果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所采纳。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简况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于1994年经原国家电力部批准设立。2006年获得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12年,诉讼法学入选河北省重点学科。学科点拥有专职教师2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4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名,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学科点教师中有7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有7人在各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其中周凤翱教授担任中国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学科点设有校级研究平台“法学研究所”、“能源资源环境法律研究中心”、 “能源法研究所”、 “电力企业法律实务中心”、“电力立法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等6个院级研究平台。北京市依托本学科点设立的“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是全国首家开展能源决策研究的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科点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UNDP等国际组织、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国外机构、司法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127项,项目经费1120余万元;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发表CSSCI刊源论文一百余篇。
二、学科定位与目标
(一)学科定位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以优势学科诉讼法学和特色学科能源法学为龙头,以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为支撑,依托学校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主流研究扎实、特色研究领先,能够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学学科。
(二)发展目标
法学学科将继续集中力量发展诉讼法等传统学科,同时兼顾能源法、电力法等特色学科,协同创新、共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战略需求,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和司法改革研究为重点,建设国内有影响的诉讼法学;应对能源全球治理的挑战,以能源立法研究为主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能源法学。提升整个法学学科对国家相关立法、司法以及对能源电力行业的理论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和法律服务水平,促进法学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学科特色
法学学科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强主流、创特色、倡交叉、争一流”,加快法学学科建设,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建成优势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一)行业背景、特色鲜明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这为法学学科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学术资源,加强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交叉和融合,拓展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法学学科与国家能源局等政府能源主管部门、中国国电集团等能源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理论和实务的结合与贯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年来,学科承担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国电集团等能源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课题26项,承担培训任务17项、4000余人次。
(二)特色研究融入主流、主流研究重点突出
一方面,结合学校电力能源办学特色和优势,强化能源法学特色研究,周凤翱教授领衔的能源法团队,在能源法学领域融入主流研究,在能源立法、能源司法、环境与能源执法等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然成为我国能源立法研究不可或缺的重镇。另一方面,坚持法学主流研究,以王学棉教授领军的诉讼法等传统法学学科,重点攻坚司法改革、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成绩突出,已然成为主流法学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四、人才培养目标
法学学科以“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能够恪守学术规范、崇尚学术道德;熟练掌握法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获取知识的良好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同时精通诉讼法、能源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保护法、民商法,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学专门人才。
五、学科方向设置
(一)诉讼法学
(二)国际经济法学
(三)国际能源法学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五)民商法与经济法学
六、国内外影响
(一)智库服务成果突出,国际交流成果显著。
多年来,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夯实科研基础、鼓励学术交流、加强社会服务,影响力逐步扩大。3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资委、河北省委、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采纳或受到主要领导批示。学科点邀请国际气候变化与能源法律政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美国纽约大学Shakeel Kazmi教授为研究生主讲“美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与政策”课程;全球第六大律师事务所英国CMS金马伦麦坚拿律师事务所与学科开展高端法律服务战略合作,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二)传统诉讼法学学科优势明显,影响逐步扩大。
在传统学科领域,诉讼法学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在河北省居于领军位置。诉讼法学团队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保定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第三届河北法治论坛一等奖;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优秀奖;河北省法学会2014年度法学研究课题一等奖;中国法学会三等奖3项。王学棉教授领衔的诉讼法学教学团队是华北电力大学重点教学团队支持对象,团队成功申报华北电力大学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并正在承担建设国家级精品慕课的制作任务。
(三)特色能源法学科国内领先,行业内高度认可。
在特色学科领域,能源法学理论研究水平与立法实践成果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提出的许多立法建议与意见得到了有关立法机关的肯定与采纳,已在立法、司法、行政部门、法学界、企业界得到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周凤翱教授兼任中国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先后担任《原子能法(草案)》立法工作专家组副组长、《电力法》等法律修改立法专家,其所领衔的团队承担了《能源法(送审稿)》的修改工作,工作成果获得了国家能源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团队研究成果分获2013、2014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7年4月和11月,能源法团队负责策划、组织并承办了“中国能源法国际研讨会”(由国家能源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务院法制办主办)和“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国家能源办主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国内外能源主要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两次研讨会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奠定了华北电力大学在能源法领域的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uabeidianli/yanjiushengyuan_25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