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介绍]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介绍]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正文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溯源于河南农学院1957年设立的农业机械化教研室,1960年成立农业机械化分院,1961年改为农业机械系,1985年易名为农业工程系,1993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建立最早的一个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层次办学的工科学院。学院经国家批准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系统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系统工程6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具有农业工程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动力工程工程硕士和农业机械化推广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1个河南省特色学科“农业工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公路物流方向)、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村能源方向)10个本科专业与方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为一本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27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教授12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6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以上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研究团队”、“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可再生能源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能源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5个系,1个河南农大工程科学实验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与“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依托学院建有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能源河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与装备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设有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下设农业装备、能源工程、物流工程、机电技术、农产品加工等5个研究所和16个研究室(设计室),建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部省柴节煤产品及设备检验测试中心、河南龙达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河南省龙达科贸公司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同时也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沼气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和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在农业工程核心领域保持了显著的优势,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农业装备及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农业产业岗位体系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多项;公开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800余篇,有200多篇论文被SCI、EI等收录,单篇SCI影响因子最高达5.143;授权国家专利100多项。在解决国家及河南省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及“三农”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院先后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德国莱比锡资源研究所、芬兰VTT科学院、亚洲理工学院、韩国全北大学、韩国江原大学等国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nnydx/yjsy_26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