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素质教育中心联系方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素质教育中心简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查提交材料通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联系方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简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群]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辅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2.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独立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
4.毕业以后,能承担科研工作和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胜任政府机关、公司机构等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⑴评估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技术决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经济效益分析;大型项目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群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宏观与微观技术选择理论与方法;项目前景与技术评估、项目风险与财务效益评估;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等;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
⑵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
本方向主要研究知识产权经济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区域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理论、区域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与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企业专利战略研究、企业技术合同管理,为政府部门与企业培养具备知识产权事务管理能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与制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⑶产业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该方向主要研究项目的科技政策、技术转让、技术引进、技术战略转移政策管理:项目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价产业集群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发展与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互动机制:生态化创新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产业结构与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知识产权管理:企业专利战略研究;科技信息管理:企业技术合同管理;研究成果具有政策性应用前景等。
三、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每个研究生有明确的导师。加强院、系、导师组对研究生的三级管理,既发挥导师的个别指导作用,又发挥导师组整个学科的群体作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组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科研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2.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的思想教育、专家学者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加强形势、政策、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既教书又育人。硕士生还必须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公益劳动和体育锻炼。
3.学习方式,要以自学为主,辅以听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指出课程的重点章节,讲解深层次的论点和难点疑点,指出必要的参考资料,由硕士生自行阅读钻研。在自学基础上,组织1、2次关键章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安排一次由学生课堂试讲,讲后由教师同学指导纠正。此外,还要组织参加有关学术报告活动。
4.贯彻课程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既要学习系统理论,也要进行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要组织硕士研究生参加各项课题研究,邀请著名专家给硕士生作学术讲座,尽可能派硕士生参加省、市、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5.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的原则。中期考核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和课程考试成绩科研能力能否进行开题报告等内容。中期考核作为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先决条件,选优汰劣。经过中期考核,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计划划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或不安心学习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经过中期考核,终止学习,取消学籍。
6.硕士生入学第二学期后,指导教师应按本方案要求,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制订每个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具体规定学习课程总学分、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学习方式和时间、考核方式和期限、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学位论文选题、文献阅读、科研及学位论文安排等。培养计划必须提交导师组和系主任批准,报研究生主管部门。
7. 坚持教学实习制度,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应从事一定的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工作,即在第四学期分别跟随专业教师当助教,内容以试讲、指导实习、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改卷、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时间为一学期,2学分。
8. 对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到本科班跟读补修2—4门主要专业课程,特别是未修过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金融专业课的学生,要求到经济学系统计学系会计学系金融系本科班跟读,成绩必须达到80分以上方能通过。
总之,研究生的培养 采取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模式,引导学生研究型学习,引导思考、提问、开展实践、研究、讨论等活动,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中文、英文)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并突出学科交叉与创新、注重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
    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必须考试,成绩采取百分制,成绩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为合格,获得学分,非学位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成绩达到60分获及格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若成绩仍未达到75分者不能申请学位。非学位课程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研究生修完43个学分方能进行论文答辩。课程学习的学分为36个,其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学位基础课11学分,学位专业课8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课程设置;实践环节4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ncjzfdx/yjsy_256070.html